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评析

    作者:李维屏 刊期:2007年第01期

    现代主义思想是现代西方整个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20世纪初流行于英国文坛的一种激进的、反传统的艺术思潮。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英国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性质与内涵,探讨其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并揭示其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文章着重探讨了英国现代主义者的审美意识。并分析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艺术价值、社会效果和历史局...

  • “小时光老人”和铁路时间——解读《无名的裘德》中的铁路意象

    作者:殷企平 刊期:2007年第01期

    火车/铁路意象在《无名的裘德》中的重要性有待于深入的探讨,它能为我们打开小说意义之门提供一把钥匙。"小时光老人"的"无名"以及他乘着火车在书中首次露面这一事实是我们破解小说题目的关键之一,而火车/铁路意象频繁地穿插于阴差阳错的事件,这本身是对"进步"神话的讽刺。火车/铁路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进步.更不是人类的共同进步,火车/铁路的高速"...

  • 翻新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及两个当代重写文本(英文)

    作者:卢丽安 刊期:2007年第01期

    布卢姆当初提出"影响的焦虑"一词,指的是浪漫主义诗人不可避免地必须奋力压抑前人影响,而在心理和诗歌中表现出的焦虑。然而,二十世纪以来.西方小说家不但直视文学传统的影响,更能摒弃焦虑,重温经典文本;以重写或改写的方式赋予经典老作品新的时代意义.此类创作模式屡见不鲜。在三部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仇敌》和《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后...

  • “中国画屏”上的景象——论毛姆眼里的中国形象

    作者:葛桂录 刊期:2007年第01期

    在英国作家中,毛姆的作品最富于异国情调。他凭借丰富想象力所构设的艺术世界,显现着浓郁的域外风情,同时也呈示着那种以欧人心态观照异国的文化视角。他来中国追寻的是古代的荣光.昔日的绚烂。因为他心目中的中国在汉唐盛世,甚至是在庄子的《秋水篇》里。透过他那画屏上的古典中国形象,我们也看到了西方文化优越感心理作用下的傲慢与偏见。

  • 后殖民超小说中宏大叙事的碎片化(英文)

    作者:艾伦·麦克鲁斯基 刊期:2007年第01期

    超小说业已不再是先锋文学。然而,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现象:与超小说相关的一些关键"手段"被用来表达后殖民理论和争议。这些争议由来已久.其症结是如何理解后现代主义与后殖民主义之间的关系。一些后殖民理论家,诸如丹尼斯·艾科珀,认为对两者进行调和必将导致危险.他们把后现代主义视为西方自身导致的精神和意识崩溃的征兆。他们认为,后殖民主义...

  • 经济个人主义与拜物教:论笛福传记小说中的人物原型

    作者:曹波 刊期:2007年第01期

    笛福的小说创作反映了18世纪早期英国资本原始积累和小资产阶级兴起的过程。虽然闪烁着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和清教思想的光辉,他笔下的主要人物都是"经济个人主义"者,都是以财富为人生目标的拜物教徒。本文对笛福传记小说中的人物原型进行了系统而公允的梳理。

  • 显像与隐喻——解读品特的《哑侍者》与《看管人》

    作者:霍红宇; 张定铨 刊期:2007年第01期

    英国剧作家哈罗德·品特以独树一帜的"品特式"风格荣膺2005年诺贝尔文学奖。他的早期代表作《哑侍者》和《看管人》颠覆了传统的戏剧程式,在舞台设置、人物塑造及主题叙述等戏剧显像要素中构建了三位一体的隐喻系统。本文认为,品特力图消解荒诞虚妄与严正逻辑的外在对立,贯通显像要素与隐喻系统的内在统一,从而最大程度地表现舞台环境与内心世界....

  • 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及其实践

    作者:高奋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本文在批判性地剖析荣格所提出的三种基本文学创作模式的基础上,指出詹姆斯·乔伊斯的美学思想是对荣格所描绘的理想创作模式的一种探索。《尤利西斯》是乔伊斯实现其美学理论的成功的例证。

  • 论康拉德小说的隔离型情节结构

    作者:陈广兴 刊期:2007年第01期

    判断一部作品是不是悲剧,关键并不在于主人公的命运是否悲惨,而在于作品是否具有隔离型情节结构。康拉德的几部重要作品都是悲剧,就是因为这些作品都具有非常典型的隔离型情节模式。隔离型情节结构由五个阶段构成。每个阶段都体现了悲剧的一些本质特征:第一阶段体现了主人公受欲望驱使的特征;第二阶段体现了主人公选择行动的自由和行为决定命运...

  • 优先叙事——解读卜哈拉蒂·穆克基的小说《好女儿》(英文)

    作者:朱蒂·纽曼 刊期:2007年第01期

    宽带网络环境下,何种故事才具有真正的适应性呢?地球村的村民们应该如何选择自己的优先叙事呢?巴拉蒂·穆克吉的小说《好女儿》描述了一家三姐妹在面临美国和印度迥异的环境时,所作出的调整和应变,并由此出发,探讨了传统与现代、传承与妥协的叙事性对立。作者通过对家庭题材的运用,凸现了作为优先叙事的"全球化"主题,其中来自印度的英特网百万富...

  • 生态批评视角下的当代美国小说(英文)

    作者:帕特里克·墨菲 刊期:2007年第01期

    本文主要从生态批评与生态女权主义批评的视角来研究当代美国小说。作者综述了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态批评的发展史以及生态批评内部的理论冲突,特别考察了生态批评如何把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结合起来,以及如何拓展了历史、政治、心理学以及源自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的物质文化的内涵。作者论述了生态批评如何对当代美国文学中的重要主题、风格以及...

  • 《满洲候选人》与洗脑——从冷战幻象到反恐幻象(英文)

    作者:李公昭 刊期:2007年第01期

    改编自理查德·肯顿的冷战小说的两部同名电影《满洲候选人》(又译为《谍网迷魂》和《洗脑密令》)分别拍摄于1962年和2004年。小说原作和1962年的电影以艺术虚构的形式再现了麦卡锡主义猖獗的冷战年代。小说主人公伊泽林同麦卡锡一样,通过在美国人民心中激起冷战的幻象和反共产主义的狂热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2004年的电影关注的则是美国政客和...

  • 美国犹太小说中的两种基本人物类型(英文)

    作者:乔国强 刊期:2007年第01期

    美国犹太小说中有两种基本的人物类型。从他们的身上,既传达出丰富的犹太文化底蕴,又表达了犹太人生存的基本理念。大致说来.这两种人物类型为"傻瓜"型的人物和受害者型的人物。前者揭示了犹太人在社会现实语境中自我设置或外力强加给他们的脆弱的社会地位;后者则让读者联想到犹太人在历史上所蒙受的苦难。本文在细读一些重要美国犹太小说(如索...

  • 从《臭鼬时辰》看作者意图在诗歌评论中的作用

    作者:傅浩 刊期:2007年第01期

    美国新批评理论名篇《意图谬见》画地为牢,倾向于完全割断作品与作者的联系,主张专注于作品文本而无视作者意图和创作背景的评论方法。该文作者认为,唯有利用所谓"内在证据"所作的文本分析才是"真正客观的评论方法",而关乎"外在证据"的作者生平或作品创作背景研究则不一定是"评论性研究"。被视为外在证据的作者意图"作为判断作品成功与否的标准,...

  • 传统价值体系与现代伦理话语的悖论——评菲茨杰拉德长篇小说《人间天堂》

    作者:吴建国 刊期:2007年第01期

    文学从来就是人类生活和历史的审美反映。文学文本所蕴涵的伦理精神则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赖以存续、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菲茨杰拉德的处女作《人间天堂》之所以能受到历代读者的青睐和评论家的关注,正因为它具有一种特定的伦理内涵和道德情感。小说通过主人公阿莫瑞的成长经历,生动反映了美国社会在由传统向全然现代化转型过程中传统价值体系与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