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ry Studies

杂志简介:《英美文学研究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0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者访谈、英国文学、美国文学、共同体研究、后殖民英语文学、书评与动态

主管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文学研究院
创刊时间:200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6
总发文量:762
总被引量:875
H指数:8
期刊他引率:0.931
平均引文率:9.4921
  • 历史小说的三种表现形态:论传统、现代、后现代历史小说

    作者:高继海 刊期:2006年第00期

    在过去的30年中,后现代主义已经从最初给文学分期的一个概念衍变为极为时髦、无所不包的术语,在其衍变过程中引发无数的争论。今天,不仅文学批评家,而且作家、艺术家、建筑家、社会科学家和哲学家都形成了自己关于后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在这里,我们把后现代主义狭义地理解为其最初的概念,即代表了当代文学的某些基本的共同特征。本文重点讨论后...

  • 约翰·奥斯本笔下的路德

    作者:孙建 刊期:2006年第00期

    1961年上演的历史剧《路德》标志着英国戏剧家约翰·奥斯本在戏剧方面的一个重要转折。5年前,在英国舞台剧团艺术总监乔治·德汶的支持下,年仅26岁的奥斯本推出了《愤怒的回顾》一剧,引起了轰动,打破了二战后英国剧坛的沉寂,在戏剧界引发了一场'革命',昭示了'新戏剧'的诞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自那以后,'英国戏剧的复兴'开始了。然而,这部戏剧的'...

  • 论默多克小说《相当体面的失败》中的善

    作者:何伟文 刊期:2006年第00期

    20世纪下半叶活跃在英国文坛的小说家中,艾丽丝·默多克(IrisMurdock,1919—1999)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一位。作为享有盛誉的小说家和受人尊敬的哲学家,她终生关注道德概念,尤其是善的理念。她曾说:'文学是关于善与恶的斗争,但是在现代作品中,这并不总是很清晰的。'她在多部小说中刻画了在道德上拥有不同程度的善的人物。不过,纵观她一生创作的26部小...

  • 经济个人主义的滥觞——丹尼尔·笛福小说人物的文化解读

    作者:王珏 刊期:2006年第00期

    享有'英国小说之父'美誉的丹尼尔·笛福,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年转向文学创作,凭借老骥伏枥的雄心和深刻的人生历练,塑造了鲁滨逊·克鲁梭、辛格顿船长、摩尔·弗兰德斯和罗克珊娜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因为笛福身处的时代,正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勃兴之时,而他本人又一直是工商业界的弄潮儿,因此以往评论家对笛福小说人物的评论常常要论及小说的自传成...

  • 现代经验的载体:论詹姆斯的人物描写艺术

    作者:李维屏 刊期:2006年第00期

    现代主义小说人物的崛起在英国小说人物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亨利·詹姆斯则是一位影响现代英国小说人物转型的关键人物。这位曾对现代小说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在英国小说人物史上同样拥有一席之地。詹姆斯在阐述小说的'意识中心'(centers of consciousness)和'视角'(point of view)等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现代小说应以人物为中心的...

  • 论17世纪的性格特写和散文人物

    作者:杨理达 刊期:2006年第00期

    文艺复兴时期既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代,也是文学繁荣昌盛的时代。在一批酷爱散文文学的人文主义者的共同努力下,英国小说终于在文坛取得了一席之地。小说人物的基本模式及造型也随之初步确立。然而,17世纪英国社会的腐败、黑暗和动荡不安以及斯图亚特王朝的复辟无情地宣告了一个辉煌时代的结束。英国小说犹如一棵遭受暴风雨袭击的嫩绿的幼苗,在恶...

  • 站在望远镜另一端的项狄男人们

    作者:宋建福 刊期:2006年第00期

    在斯特恩的笔下,项狄家族并不兴旺,但在上帝的安排下,独具个性的项狄男人们聚集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千年不遇的奇特家庭:沃尔特、托比老叔、特里斯特拉姆,他们无不深陷于个人的嗜好(hobbyhorse)之中而难以自拔。透过他们所热衷的思辨、模拟战事、独特的创作活动,读者明显感受到了项狄男人们与大众思维方式的背逆。牧师约里克虽说是一个外姓人,但...

  • 男性力量的失落与重塑:论劳伦斯笔下男性角色的发展

    作者:沈雁 刊期:2006年第00期

    恐怕很少有 D.H.劳伦斯学者会将这位作家的作品与其特有的哲学思想体系割裂开来加以研究。正如 Graham Hough 指出,劳伦斯的小说常常是其自传、幻想和教条的混合体。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劳伦斯的作品本身就可谓是他的激情自白。这同时也赋予了劳伦斯作品中的男性特殊的重要性。他笔下的男性人物中既有极富自传色彩、作为其代言人的劳伦斯式的人物,...

  • 叛逆者的悲歌——论库切的小说《耻》中的大卫

    作者:黄芙蓉 刊期:2006年第00期

    近十几年来,非英美本土的作家。如加拿大的爱丽丝·门罗(Alice Munro)、南非的作家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他们的英语作品因其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受到世界文学界的关注。这些作品植根于本土历史文化,又融入了英美殖民地文化的影响,因而有其独特的视角和对人性、社会、历史的思考。1999年,南非作家J.M.库切(J.M.Coetzee)凭借英文小说《耻》...

  • 历史与小说的异同:现实的南方与福克纳的南方传奇

    作者:虞建华 刊期:2006年第00期

    提起威廉·福克纳,人们总会联想到美国的南方。他的南方传奇故事,推动了新南方文学的兴起,使这个曾被门肯贬斥为'文学沙漠'的地区,出现了被称之为'南方文艺复兴'的文学繁荣。福克纳出生在南方,在小说中写的也是南方的人物、背景和事件。他的小说不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而且弥漫着强烈的历史意识。因此,将现实中的南方与福克纳的南方传奇进行比较...

  • 马汀究竟出了什么问题?——读阿尔比的新作《山羊》

    作者:张定铨; 周怡 刊期:2006年第00期

    美国剧坛的常青树爱德华·阿尔比(Edward Albee)永远都不甘寂寞。他曾经是60年代美国荒诞派的领军人物。近五十年来,他创作了二十多部剧作,三次获得普利策奖。2002年,74岁高龄的阿尔比凭借一部'骇俗'新作《山羊,或谁是茜维娅?》(The Goat,or Who’s Silvia?),再次勇夺东尼戏剧大奖(Tony Award)。

  • 《玻璃山》:巴塞尔姆对后现代文学存在的诘问

    作者:刘爱英 刊期:2006年第00期

    作为一个阶段性历史文本,后现代主义在20世纪60年代一跃而上历史舞台。它挥出一面反传统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大旗,引发了人们对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的全新考量。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消解中心的意图在其众多的质疑中得到充分展现。它质疑传统文化的整体性、一元性、中心性、纵深性、必然性、明晰性、稳定性,尝试使用碎片性、多元性、边缘性、平面性、...

  • 喧嚣过后的沉静,迷惘过后的澄清——解读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一个洁净而又明亮的地方》

    作者:白玉华 刊期:2006年第00期

    当海明威被问及他所钟爱的短篇小说时,他列举了以下几篇:《弗朗西斯·迈尔康博短暂而幸福的一生》(The Short Happy Lifeof Francis Malcomber),《在异乡》(In Another Country),《如白象般的群山》(Hills Like White Elephant),《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TheSnows of Kilimanjaro),《世界之光》(The Light of the World)和《一个洁净而又明亮的地...

  • “话语”、“文体”与人物塑造和主题阐释——再读弗洛斯特的《补墙》

    作者:曾传芳 刊期:2006年第00期

    接受美学自上世纪60年代兴起,不久便风靡全球。这是因为它又从一个新的角度,即以前一直被忽略的读者的角度,概括了人类的审美经验。这一理论的基本取向是把作家和作品逐出审美释义中心,认为读者根据文本重新创造才完成作品。作品的价值与意义依赖于读者对它的理解与解释,于是文本的客观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被消解,成为一种功能性的、而非本体性的...

  • 关于自传的诗学

    作者:王成军 刊期:2006年第00期

    众所周知,自传的理论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盛行并成为学术界显学之一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自传理论的增加扩散始自70年代。'詹姆斯·M·考科斯(James M.Cox)在《自传和美国》一文中指出'自传和忏悔写作在现代西方学术界,和以往相比,越来越受到文学批评的重视,这不仅仅是说批评已经在其他文类长期消耗尽了自己的热量,更是因为文学的整个观念在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