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文汇

意林文汇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意林文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6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悦读、拾贝、专题 百年岁月 铄石流金、河湟、艺苑、经典、芳华、读史、百味

主管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7-354X
国内刊号:63-1064/I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5605
总被引量:70
H指数:3
  • 有所思

    作者:卢仝 刊期:2017年第24期

    当时我醉美人家,美人颜色娇如花。 今日美人弃我去,青楼珠箔天之涯。

  • 欣赏·红楼梦

    刊期:2017年第24期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只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惹是非。

  • 《易经》究竟什么用

    作者:佚名 刊期:2017年第24期

    关于《易经》,我们听过太多它的传奇。譬如两仪四象八卦、再譬如阴阳五行、河图洛书、太极图等等等等,它们神秘晦涩,却又引人遐思。好像只要得到了《易经》真传,就能预测未来,避祸就福,而真正意义上的《易经》,其实是指夏代的《连山》、商代的《归藏》、周代的《周易》这三本易书。它们并称为“三易”。

  • 中华酒具文化

    作者:佚名 刊期:2017年第24期

    酒具包括贮酒、盛酒、饮酒的器具。是在一定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背景下的产物,各种酒具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 古记中“功守道”的真面巳

    作者:呼延云 刊期:2017年第24期

    笔者中学时代,看武侠小说入了迷,也想练一身飞檐走壁拳脚无敌的本领,于是放学后约了几位同学,到公园寻访“高人”。

  • “巫术”:古代皇权争夺战中的另类武器

    作者:蔡栋 刊期:2017年第24期

    在理性昌明的今天,我们不相信巫术,也就理所当然地认为巫术在古代皇权争夺中起不了多大作用。

  • 从《杏园雅集图》看明代赏石的流行时尚

    作者:俞莹 刊期:2017年第24期

    明代谢环的绢本设色《杏园雅集图》手卷是指引了后世绘画中文人雅集场景的典型性描写,在中国赏石文化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幅作品中,大理石屏第…次出现在了中国绘画中,也首见有确切年代的木制石座。

  • 从李白诗歌的色彩,看盛唐的审美趣尚

    作者:杨晓霭 刊期:2017年第24期

    关于李白诗歌中的色彩,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日本学者花房英树早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即编成《李白歌诗索引》,对李白诗中的色彩字作过极其详尽的统计和分析。但是将李白诗歌的色彩与盛唐审美趣尚联系起来,进而考察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深层美学意义,却尚未全面深入地展开。

  • 中国历史上的“四公子”

    作者:佚名 刊期:2017年第24期

    在中国古代较早的时期,只有诸侯的儿子才有资格被称为公子。后来出于礼节客套,往往也用公子一词尊称对方的儿子。

  • 《颜氏家训》最早英译本与海外传播

    作者:彭靖 刊期:2017年第24期

    中国第一本论述家庭教育的读本《颜氏家训》在中国封建社会产生巨大影响。直到现在,《颜氏家训》中的论点对我们仍有启迪作用。

  • 尖底瓶是一种温酒器,不是用来汲水的

    作者:伍巍 刊期:2017年第24期

    【按】尖底瓶是中国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一前3000年)出土较多的一种器具,考古专家们多认为它是新石器时代的汲水工具,也有人认为是欹器或祭器。

  • 铁序与词序

    作者:郭攀 刊期:2017年第24期

    追求秩序是汉民族文化取向的一大特征。现实生活中的秩序观念,在类比思维作用下,投射到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词语系统中,就成了与社会秩序观念相应秩序范畴诸类词语的词序形式。这样,传统社会秩序观念就成为汉语秩序范畴诸类词语词序的文化基础。

  • “治理”一词在中国古代的使用

    作者:任颖 刊期:2017年第24期

    《韩非子》论证了通过“法”与“术”、刑赏分明而治,达到政理之“势”的必要性,也彰显了中华法治文明的深厚底蕴。

  • “龙的传人”文化任号形成的历史依据

    作者:田兆元 刊期:2017年第24期

    中华文明的龙文化起源可以上溯到八千年以前。比如东北辽宁的查海文化,那里有距今八千年的摆石塑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龙文化形象。而在西北陕西北酋岭也有距今七千年的龙文化的前身。

  • 中国文化具有“本原性”,在文明相遇中威就自身

    作者:黄裕生 刊期:2017年第24期

    如何给历史上的中国文化定位?这一直是一个问题。最一般的定位是,它属于“四大文明古国”,但它显然又与另外三个文明古国不一样,因为其中有两个都早已灰飞烟灭,另一个则时断时续(印度)。唯有中华文明穿越千年苦难而能长时段地存续下来。在这一点上,它倒更像希伯来文明与希腊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