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林文汇

意林文汇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意林文汇》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63-106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悦读、拾贝、专题 百年岁月 铄石流金、河湟、艺苑、经典、芳华、读史、百味

主管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西宁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7-354X
国内刊号:63-1064/I
全年订价:¥ 244.00
创刊时间:2005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青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5605
总被引量:70
H指数:3
  • 栀子.唐.杜甫

    刊期:2016年第10期

    [译文] 【顾注】《酉阳杂俎》:诸花少六出者,惟栀子花六出,此正众木中未有也。《名山志》:楼石山,多栀子,色可染帛,即所云“色有用”也。其性极冷。即所云“气伤和”也。其实经霜则红,即所云“红取风霜实”也。叶似兔耳,厚而深绿,春荣秋瘁,即所云“青看雨露柯”也。

  • 《仿高房山云山图》

    刊期:2016年第10期

    王原祁,明崇祯+五年(1642年)生,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卒。字茂京,号麓台、石师道人,江苏太仓人,王时敏孙。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人称王司农。以画供奉内廷,康熙四十四年奉旨与孙岳颁、宋骏业等编《佩文斋书画谱》,五十六年主持绘《万寿盛典图》为康熙帝祝寿。擅画山水,继承家法,学元四家,以黄公望为宗,喜用...

  • 语文教材改革热议背后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关于语文教材的改革,争议是难免的。毕竟教材的容量有限,而且学校的教育不是“孤家寡人”式的教育,教材的内容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所以教材的编写者,有理由综合诸多因素,对新教材进行一定的改革。至于结果,自然是众口难调,争议难免。

  • 百年来,语文教材改革的教训

    作者:谌旭彬 刊期:2016年第10期

    近日,语文出版社1—9年级语文教材修订完成,将于今秋在400余万学生中投入使用。此次修订有40%的课文被替换,古诗文比例大增。回顾语文教科书百年史,如此大规模课文替换,往往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

  • 我怎样教中国文学史

    作者:吴小如 刊期:2016年第10期

    我于1922年出生于哈尔滨。父亲吴玉如,原籍安徽泾县茂林,是一位典型的自学成材的读书人。他只上过几个月的大学,便因要养家糊口而远走东北,谋求生计。他有旧学根柢,从年轻时就吃文字饭。因“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回到关内,直到1935年,才应母校校长张伯苓先生之召到南开大学文学院任教。我受家庭熏陶,从小爱好古典文学。上小学时,父亲...

  • 生旦净末丑,演一出好戏,道一场人生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生行 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行当,在京剧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生行包括老生、小生、武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除红生和勾脸武生以外,生行一般都是素脸,内行术语称为“俊扮”,即扮相都是洁净俊美的。

  • “三教”与“九流”

    作者:陈璧耀 刊期:2016年第10期

    成语“三教九流”是“三教”与“九流”的合称,如今用来泛指社会上各种行业和各色人等,因多指下层社会而略含贬义。但原来所指却是宗教上三个教派和学术上九个流派,并无贬义色彩,与各色人等更是完全无关的。

  • 一双筷子,千年传承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民以食为天,吃是一种文化。 西方人习惯用刀叉吃饭,刀叉作为餐具的历史并不太长,西方学者认为,是16世纪开始的,到18世纪末,它们才成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用具。

  • 古人闻香雅趣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生在古代中国,不论你是否刻意追求雅致,你的生活似乎都离不开香。先秦时,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无论男女,都有随身佩戴香物的风气。“容臭(臭:xiu气味)”,即香囊,佩于身边,既可美自身,又可敬他人。《离骚》说:“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 中国古代皇宫里的游戏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没有了电视、电脑、手机的情况下,你会怎么样?恐怕很多人都要无聊得吐血了。那么在没有这些电子产品的古代,尤其是那些明争暗抢的皇宫中的人们,又是怎么来打发时间的呢?

  • 扇子的演变史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扇子,最早称为“霎”,与羽毛有关。据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出现于商代,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制成的,故称之为“翟扇”。东晋王嘉的《拾遗记》则称扇子是周昭王时发明的,据说当时有个叫孟夏的人取鹊翅羽做成了扇子。但那时的扇子并不是用来拂凉驱暑的,而是用来遮阳挡风的,插在车上也是一种仪仗。

  • 乐器的传说:古筝

    作者:佚名 刊期:2016年第10期

    古筝作为中国传统弹弦乐器,具有古老的历史渊源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传统筝曲古朴雅致。早在公元前四世纪的战国时代,筝就流行于秦、齐、赵等国。其中以秦国最为盛行,故素有“真秦之声”、“秦筝”之称。在古代,筝还被称为瑶筝、银筝、云筝、素筝等。

  • 《诗经》中的派对

    作者:刘黎平 刊期:2016年第10期

    历代王朝,在史书上表现出来的,是一部部政治史、军事史、经济史和外交史,其实还有一部史常常被人们所忽略,那就是人情史。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巨大的人群,人群之间,何以无情?因此,中国的传统社会,极其注重人群之间的感情互动,如何增进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等一个个圈子的温情,传递正能量,史书上没有专门的记载,但诗歌里有。例如...

  • 禅让之下,是光明还是黑暗?

    作者:周新楠 刊期:2016年第10期

    “禅让”这个概念的最早记载或许还要追溯到尚书。《尚书·虞书》中的《尧典》、《舜典》、《大禹谟》三篇歌颂尧舜禹之德,并较为详细记载了尧传舜、舜传禹之事,其后另一部儒家经典《礼记·礼运》中又进一步指出:“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更是将“天下为公”,即禅让一事,视作“大道之行”下的产物,并认为禅让标准应为“选贤与能...

  • 中国“花钱”中的《尚书》故事

    作者:义和泉苑 刊期:2016年第10期

    《尚书》,过去的人称它为书经,因为在封建专制时代,它始终被列为科举必考的书。它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生动详尽,举凡内圣外王之理,建国君民之则,乃至天文、地理、教育、经济、官制、刑律等,无不含蕴其中。所以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夫尚书者,七经之冠冕,百氏之襟袖;凡学者必先精此书,次览群书。”但在文字上它是一部较难读的书,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