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时代

小学生时代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小学生时代》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2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3-1174/G4,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_非常魔典101、悦览_时代之窗、关注、求智、悦览、原创

主管单位: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主办单位:浙江教育报刊总社
国际刊号:1006-4168
国内刊号:33-1174/G4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92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江苏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062
总被引量:3
H指数:1
  • 这条小鱼在乎

    刊期:2018年第07期

    暴风雨过后,许多小鱼被卷上岸来,困在了沙滩上的浅水洼里。虽然大海近在咫尺,但是小鱼怎么回得去呢?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干涸。到那时,所有的小鱼在劫难逃。 一个小男孩走得很慢,不停地在一个个水洼旁弯下腰去,他捡起一条又一条小鱼,用力扔向大海。有人劝他:"孩子,这水洼里有几百、几千条小鱼,你救不过来的。"

  • 更深沉的自信,能持久的力量——让“非遗”的中华文化基因永驻你我的血脉:跟着太阳走一圈

    作者:宓芾溪; 高佳(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内容之一,数千年来,二十四节气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文明进程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在杭州滨兰实验学校,节气活动让同学们对阳光、大地和收获又有了新的理解。

  • 接过智慧和文明的火种

    作者:佘梓萌; 冷黎元(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雕版印刷技艺是印刷史上的"活化石",2009年正式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南浔有嘉业堂藏书楼,有弥足珍贵的雕版古籍珍藏,也有南浔实验小学一群为了发现、继承古人的智慧而潜心学习雕版印刷的孩子。

  • 我是“小队花”

    作者:吴瑜涵; 金建英(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作为全球瓷艺中唯一一项"人类非遗",从南北朝开始,龙泉就有了晶莹如玉的中国特色传统瓷器珍品——青瓷。1700多年来,龙泉青瓷穿越时光的长河,用它的美打动了无数人,更哺育了新一代的"小瓷娃"。这些从小浸润在青瓷文化里的"小瓷娃"们爱美,爱青瓷,爱这份由心到眼到手的创造。

  • 我的“变脸”之路

    作者:赵姝宁; 李燕(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校园里有很多同学来自祖国的五湖四海,他们带来了自己家乡的"非遗",让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自己成长的第二故乡埋下种子。这不,从四川来杭州上学的赵姝宁给大家带来了川剧绝活——变脸。

  • 我的心里只有“她”

    作者:徐筱岱; 俞飞(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国家级"非遗"——楼塔细十番,是有着六百余年历史的传统民间音乐,演奏难度极高,仅乐器就有笙、箫、琵琶、二胡、三弦、月琴、古板等十多种。但只要热爱,你就能把高难度的艺术从古代带到今天和未来,让更多人被它打动。

  • 传承美好,我能行

    作者:宋语嫣; 周小妹(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合村绣花鞋起源于唐朝宝应年间,要经过近90道繁复的工序才能完成。合村小学的孩子们通过学习这延续千年的古老技艺,学会了耐心和细致,更学会了传承那份来自时光深处的美好。

  • 一个花粿,一份深情

    作者:俞瑶; 俞丹燕(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清明节做花粿是诸暨的地方习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寄托了父母对孩子的美好祝愿。虽然世界和人们的观念都在迅速变化,可人们的心里,一份牵挂从未改变。

  • 小小麻饼 大大手艺

    作者:许斯睿; 陈智英(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邵永丰麻饼是衢州历史悠久的传统小吃,形如满月、入口香甜。同学们在品尝美味、感受美好的时候,可曾想过,它意味着独一无二的技艺和百年来人们的认可。那份独特,最难复制。

  • 变平凡为神奇的蛋雕

    作者:余甜甜; 汪凤(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蛋是每个人都司空见惯的东西,可它们却能和"高大上"的"非遗"牵上线。在我国,明清时期就有做彩绘鸡蛋赠礼的习俗,后来,艺术家们又把蛋壳变成了巧夺天工的蛋雕。生活中有那么多平凡,只要你用心去发现,用专注和耐心去改变,平凡就能变成最神奇的创造。

  • 用歌声为人间的亮色喝彩

    作者:王帅; 何慧慧(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生活是每一双手最用心的劳动和创造,它需要我们去发现其中的美好,更需要我们为每一个进步而喝彩。常山的孩子们,用"喝彩"为流传久远的文化传统点赞,用歌声为人间的亮色喝彩。

  • 把快乐和祝福分享给所有人

    作者:王曦; 王晓雯(指导老师); 洪梦茜(摄影) 刊期:2018年第07期

    浙江丽水市"非遗"项目"山边马灯"源于松阳县山边村。每逢春节,村民总会扎竹成马,挨家演出,祈求一方平安。大东坝镇中心学校的"山边马灯"社团的同学们由观众到主角,深深爱上了这种把平安、吉祥分享给千家万户的古老艺术形式。

  • 打起鼓来唱起歌

    作者:黄祥龙 刊期:2018年第07期

    在我的家乡临海市上盘镇,有一种非常有特色的表演形式——“上盘花鼓”。 “上盘花鼓”又称“花鼓戏”“打花鼓”,至于它的起源与历史,有着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说法是:“上盘花鼓”是上盘渔民为打发时间而独创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迄今为止,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第二种说法是:“上盘花鼓”源于安徽的“凤阳花鼓”,将其原传统只唱不跳...

  • 我和“木偶摔跤”

    作者:古可菁; 徐洪梅(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我问你们,喜不喜欢木偶摔跤?你们都说喜欢!这一定是真喜欢了,那么瘦小的你们,要背着10千克重的木偶,绑着带、弓着背,在台上进退、翻滚,不知道观众们有没有留意到你们滴在台上的汗水……

  • 一支经过12道工序的笔

    作者:陈赵涵; 姚桦(指导老师) 刊期:2018年第07期

    在我还是幼儿的时候,我就经常拿书房里爷爷、妈妈的毛笔来玩。当时我特别好奇:这笔怎么头上长毛呢?头软软的,怎么会写得出字呢?这笔是怎么做出来的呢…… 后来,爷爷告诉我这笔叫湖笔,也叫湖颖,因它盛产于湖州善琏而得名,是“笔中之冠”,是中国书法艺术表现的主要工具,是“文房四宝”之首,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们湖州的一张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