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杂志简介:《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0-1045/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学术论文、研究简报、教学研究、改革探索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国际刊号:1000-5471
国内刊号:50-1045/N
创刊时间:1957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甘肃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907
复合影响因子:1.31
总被引量:8757
H指数:39
  • 关于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思考

    作者:王志章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中国高等学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重要的力量,在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等方面,已经作出了重要贡献。但由于功利主义利益驱动和成果评价体系的不健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理论研究与现实结合不紧,移植性、诠释性、解释性居多,创新成果不足,研究潜力、实力和效力发挥不够。其中原因固然很多,但成果评价是其重...

  • 富有生命力教育理论创生过程机理探析

    作者:曾茂林 刊期:2012年第01期

    富有生命力教育理论的创生源于研究者解决问题的冲动。研究者将解决问题中形成的新认识,上升为建构个体教育理论精神生命的新概念和原理,由此演绎出蕴含个体生命力的教育理论。当其公开出版后,借助研究共同体和实践群体的不断深化、拓展,在社会实践建构中获得多方提供的生命力量,由此生成更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最后,再以主流教育理论形式走向更为...

  • 战后日本教育行政法治化探析

    作者:范履冰; 俞祖成 刊期:2012年第01期

    二战后,基于对战前中央集权式教育行政体制的否定与反思,日本开始探寻契合现代民主法治精神的教育行政体制。在教育政策法律的引导下,日本不断推行教育行政改革,围绕"集权—分权、统合—分立"两个轴心,先后形成分权—分立型、集权—分立型、集权—统合型、分权—统合型教育行政体制,逐步建立起中央与地方合作管理的教育行政法治体系。

  • 学科教学知识(PCK)的核心内涵辨析

    作者:李伟胜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为更好地利用学科教学知识(PCK)理论,本文聚焦于辨析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我们关注到已有研究成果,尤其是分析PCK之形成基础的金字塔层级模型和分析PCK之具体表现的倒树形层级模型,并从相互融合的思维方式和思想内容这两个方面进一步推进认识,从而看到PCK的核心内涵在于"立足学生立场,实现知识转化"。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可以超越PCK的...

  • 论晏阳初在重庆北碚对大学教育的改革及其当代价值

    作者:张颖夫; 田冬梅 刊期:2012年第01期

    晏阳初先生创立的中国乡村建设学院开创了中国教育史上的新纪元。他根据其"平民教育"理论,开始了系统的大学教育改革:改革大学教育的科系设置和课程设置;改革大学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弊端;改变人才观与改革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大学的教风教法与学风学法;改革管理大学生的方式。晏阳初的大学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对当代大学教育改革,仍然...

  • 我国的自立人格与西方的独立性人格的区别

    作者:夏凌翔; 黄希庭 刊期:2012年第01期

    我国的自立人格与西方的独立性人格的区别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使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中的独立性分量表、镶嵌图形测验以及内控/他控/机控量表的三次调查发现:(1)自立人格与16PF所测量的独立性人格以及场依存-场独立性均没有关系;(2)自立人格与内控呈正相关趋势,与他控、机控呈负相关趋势;自立人格与机控的...

  • 中国文化的自尊与西方文化的self-esteem之比较

    作者:舒首立; 卢会醒; 张露; 杨银芳; 丁超; 郑涌 刊期:2012年第01期

    self-esteem从西方心理学界引进而来,中国心理学界一直将之翻译成"自尊"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但中国文化中的"自尊"与self-esteem在多个维度上存在着不同。Self-esteem指的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或者情感,具体表现为自我胜任感、自我价值感或者这二者的结合。中国文化中的"自尊"包括个体自尊、民族自尊和文化自尊。"个体自尊"指的是...

  • 社会分类与面孔识别的内群体偏向

    作者:杨红升; 黄希庭 刊期:2012年第01期

    面孔识别中的内群体偏向是一种已得到普遍证实的现象,表现为个体对于内群体成员面孔的识别与再认成绩显著好于外群体成员面孔。在回顾近年来从社会分类角度对该现象所作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概括并比较了其中的两条主要研究途径。既往的研究一致证明单纯的社会分类自身即足以使得个体对内群体成员面孔产生更强的整体加工,从而表现出内群体偏向。然...

  • 新诗主体论笔谈(之三):在生命律动中捕捉诗美——关于“新诗主体性”问题的一点思考

    作者:陈国恩 刊期:2012年第01期

    对于新诗的现状与出路,陈国恩认为,写好新诗的关键在于诗人的人品以及他的内心生活方式、想象力、创造力和对新诗的形式感。张中宇认为,旧体"生锈",诗体应变,变能启盛,新诗是历史的必然。罗振亚主张,在挑战面前要从容应对,积极反思。彭金山指出,中国诗歌的出路只能是现代汉语诗歌。王珂认为,今日汉诗应以准定型诗体的新诗为主。吕进总结新诗诗...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现代汉诗的探索及其必然性

    作者:张中宇 刊期:2012年第01期

    一、旧体“生锈” 笔者曾指出,新诗的产生有其必然性,除了时代、社会、传媒等发生巨大变化之外,尤其有赖于汉语发生了从文言到白话的剧变。汉诗长期采用文言,文言是在先秦口语及当时书面写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超越众多方言的古代中华民族共同语,其形成之后沿用至近代,具有相当的稳固性。

  • 在“挑战”面前从容应对与积极反思

    作者:罗振亚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新诗革命本就是奔“冤家对头”旧体诗词而来的,可近百年后,旧体诗词这个“敌人”非但没在诗坛销声匿迹,反倒因为经过一番外力刺激而生命力愈加旺盛。其具体表现多元并且明显:新诗的研究者们也很难完整地记住十首八首自由诗,但牙牙学语的孩童却能对许多唐诗宋词倒背如流。

  • 现代诗歌与现代汉语的关系及出路

    作者:彭金山 刊期:2012年第01期

    随着1916年胡适开始尝试白话诗歌创作,以现代汉语为标志的新诗逐渐取代了以古代汉语为标志的旧诗的正统地位,开辟了中国诗歌的新纪元。百年新诗虽然在每个时期都留下了一批经典诗篇,但整体成就仍不能令人满意。近年古体诗歌创作分外活跃,于是一些人对现代诗歌的出路提出质疑,有的甚至认为中国诗歌还是应该回到古体这一成熟的已为国人认同的...

  • 今日汉诗应以准定型诗体的新诗为主体

    作者:王珂 刊期:2012年第01期

    百年新诗一直存在着自由诗与格律诗的诗体之争和古诗与新诗的主体之争。曾长期担任《诗刊》理论编辑的丁国成和专业从事新诗研究的毛翰二人越来越尖锐的观点颇有代表性,值得思考。

  • 新诗诗体的双极发展

    作者:吕进 刊期:2012年第01期

    新诗是中华诗歌的现代形态。百年新诗发展到了今天,必须在“立”字上下功夫了,新诗呼唤“破格”之后的“创格”。许多诞生之初就已出现的问题至今仍然困扰着新诗。中国是诗的国度,诗从来就是文学中的文学。但是,新诗却失去了文学王冠的地位,到了新世纪,处境已经越来越尴尬。

  • 也谈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

    作者:胡明 刊期:2012年第01期

    瞿秋白与鲁迅、与冯雪峰的关系,前人已经谈过不少,根据现今已有的史料,可以在对史料进一步梳理的基础上,对他们三人历史联系的微妙之处进一步作出更深层次的揭示。瞿秋白与鲁迅、冯雪峰三人之间,因其各自的人格体气、目光胸怀与哲学世界观,铸成了各自不同的独特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