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

西江月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西江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45-1110/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探索、观点、视界、文化杂谈、名作品评、史海钩沉

主管单位:中共梧州市委
主办单位:梧州市文联
国际刊号:1003-2819
国内刊号:45-1110/I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月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79
总被引量:61
H指数:2
  • 心无所住

    作者:李永乐 刊期:2010年第10期

    "老友"对我来说有几层意思:其一当然就是认识很久的老朋友;其二是相识不久,但一见如"故"的新知,此等朋友臭味相投,言行皆有默契;第三种老友则是年纪"老大",名副其实的"老"朋友。不管分属哪种,相识总是缘分。人与人结缘的方式与结果都不相同。能称老友属于善缘,家人配偶同事伙伴等,则善缘恶缘都有,有的佳偶变成怨偶、亲人成了仇人,更有同事与伙伴...

  • 阅读:文化建构的活动

    作者:曹明海 刊期:2010年第10期

    阅读是人的文化性生存的基本方式,也是人的诗意性生存、智慧性生存、开放性生存的重要途径。有不少治学名家在谈治学与人生的时候,都曾用"阅读人生"四个字来概括自己的治学生涯。他们认为,治学的过程就是阅读的过程,治学生活就是阅读生活。治学的要义在于培养自己的阅读情感,开发自己的

  • 抢救我们的文学记忆

    作者:李万武 刊期:2010年第10期

    文学记忆是有力量的文学馈赠给文学阅读者的珍贵精神收藏。初始的文学记忆,可以是从文学佳句或文学细节开始的,但成熟起来的文学记忆,总要"结晶"于各类文学形象。饱满的文学记忆,多是由包括意象、意境、人物形象在内的文学形象撑起的。这种文学记忆是一种"审美记忆",即属于情感、精神记忆,可以与知识记忆无

  • 当下诗歌写作的出发点

    作者:莱笙 刊期:2010年第10期

    当下诗坛的写作,从总体上看,有三个出发点:一是生命体验的写作出发点。这类诗人的写作,来源于生命感悟,从生命在茫茫时空的各种遭遇来组织创作。二是文化概念的写作出发点。这种写作,往往先有一个文化上的概念,然后用诗歌方式解读或阐释这种概念。三是策略的写作出发点。

  • 从草根符号看新中国60年文化发展

    作者:石婕 刊期:2010年第10期

    草根(grass root)的说法产生于十九世纪美国寻金热流行期间,盛传有些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的地方就蕴藏黄金。野草富有民众精神,甚至带着顽固的人性弱点,草根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独立性和大众性。

  • 古代文人年龄的秘密

    作者:张涛 刊期:2010年第10期

    翻阅古代文献,尤其是宋以后文献,经常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不同文献、甚至是同一种文献,对同一个人的年龄记载往往不尽相同,有的甚至相差达到十数岁。今人不要误以为这是传写致讹,实际上是另有隐情:文人们出于某种目的,自己或由亲属在官方的档案上填写虚假的年龄。南宋大文人杨万里就曾说过他"年虽六十有六而实年已及七十"(《诚斋

  • 网络舆情的基本特点

    作者:曹劲松 刊期:2010年第10期

    网络舆情是指公众借助网络传播工具表达自身意见、观点和诉求所形成的新媒介舆论场,它既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舆论场,也不同于现实社会交往中的口头舆论场,有着其自身的鲜明特点。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舆论对社会舆论的影响越来越大,并与传统媒体舆论互动融合,在社会舆论

  • 我国古代的媒妁及其称谓

    作者:姜吉林 刊期:2010年第10期

    媒妁在我国历史上由来已久,可以说无媒不婚。而所谓"媒",则指谋合二姓之义;妁,则指斟酌二姓之义。媒妁是古代男女婚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中间人,是婚俗礼法的一个重要角色,在我国,媒妁有自己的发展演变的轨迹并形成了各色称谓,反映了我国古代婚俗文化的一些特点。

  • 对当前文学现状的历史性思考

    作者:刘艳琴 刊期:2010年第10期

    首先要确定的是当前这个概念,我所说的当前是指最近的十年。其次要说明的文学现状,我认为是:纯文学举步维艰,这从纯文学杂志的没落就可见一斑。原本发行几百万册的《人民文学》、《当代》、《十月》、《收获》、《小说月报》等等,现在只能发行几万册甚至几千册,其读者群基本停留在四五十岁以上的人,读者的后继乏人,已经把纯文学杂志推

  • 用我们最好的东西加入文化竞争

    作者:铁凝 刊期:2010年第10期

    全球化造成了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文化比较。通过这种比较,中国的作家们会更深刻地领会到,什么是我们血液里和生命里不可混淆的密码和记号。要用我们最好的东西,去加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竞争。去年九月,100多位中国作家到了德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的主宾国活动,向世界展示和介绍中国文学。在书展上,我看到了《老子》和《庄子》的译本,还有

  • “中”与和谐社会

    作者:徐才金 刊期:2010年第10期

    老子云:"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又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庄子云:"彼是,莫得其偶。谓之道枢。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这里,老子和庄子都突出地讲了一个"中"。而"中"究竟为何物7领会其中的奥义对人们有些什么意义7笔者以为:中即道也,乃"道之柄,德之枢"。众妙之门,惟"得中"才能叩

  • 文学名著改编戏曲的别样风韵——看京剧《浮生六记》

    作者:周畅 刊期:2010年第10期

    在厦门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上,北京京剧团上演的改编自清代沈复所著《浮生六记》的小剧场京剧《浮生六记》,因延续传统、贴近时代、推出新人、思想性强而受到好评。有人将沈复的《浮生六记》视为小说,实际上是自传体的叙事散文。因为它虽然有对人物命运历程的轮廓式交

  • 追求真善美的文学人生

    作者:陈晓军 刊期:2010年第10期

    以真、善、美为内涵的审美价值追求是众多作家在创作时坚持的价值原则。文学创作是在生活现实的基础之上,运用多种创作手法创作出具有典型丰富的具象和复杂多义的世界,并在此基础上融入高尚的伦理和情感,进而实现"美的创造"。所以,摒弃简单的日常化的文字记录和网络化的快餐速笔,转向

  • 试析电视剧《那时花开》中的女性形象

    作者:林雨鋈 刊期:2010年第10期

    《那时花开》作为国内第一个亮出红色原创概念的作品,以平等视角(三个迥异的年轻女性的成长历程),结合厚重的时代背景(从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到红军主力转移,到艰苦卓绝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将一个关于信仰的故事娓娓道来:70多年前,在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的土地上,一群普通战士,是怎样怀着无比高尚的情怀和坚定不移的意志,经历了动荡中真真切切的爱...

  • 从《建国大业》看品牌资源整合

    作者:王小萌 刊期:2010年第10期

    一段时间以来,电影《建国大业》的策划、拍摄、制作和上映前后的宣传,掀起了一场全民关注的文化热潮,形成了全民议论的娱乐焦点,已经在一个"眼球经济"的时代占尽风情,赚足注意力。这部浓缩了1945年重庆谈判到1949年开国大典的波澜壮阔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史,云集了一百七十余位当红明星的影片《建国大业》,取得了票房商业性的成功和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