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心肺血管病 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正文】

影像学检查在大动脉炎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范安豫阳; 郭曦; 张蕾; 潘丽丽 首都医科大学2015级临床专业; 100069;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介入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超声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风湿免疫科
影像学检查   大动脉炎   早期诊断   血管腔内治疗   血管闭塞  

摘要: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TA)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大血管炎,可导致不同部位动脉的节段性狭窄、闭塞、扩张或动脉瘤形成,并出现相应部位缺血的临床表现。从病程来讲影像学的诊断对于目前TA的血管腔内治疗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对手术和腔内治疗都有明确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对中晚期的患者血管狭窄或闭塞程度一目了然,对临床医师制定和实施手术有肯定的指导意义。近来随着影像学手段的发展,MRI、超声等方法在观察血管腔的同时还可观察血管壁的改变,如血管壁水肿及纤维化,可以实现TA的早期诊断。由于TA起病隐匿,管壁逐渐增厚导致管腔狭窄,直至血管闭塞可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患者受累脏器缺血而出现临床表现时,血管壁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改变或严重并发症[2]。研究表明,有2/3的患者日常活动受到影响,约25%的患者失去工作能力,74%的患者出现脏器功能受损,而47%的患者最终致残[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