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时间简史之中国篇

    刊期:2015年第03期

    关于“时间”的观念世界上有那么一类词汇,它们实在是太基本了,以至于为了解释一个这样的词汇,人们必须引入一大堆比这个词汇复杂得多的词汇,而且事实上会越解释越糊涂。“时间”就是一个这样的词汇。似乎谁都知道时间是什么意思,可是又没有人说得清时间究竟是什么东西。哲学家们玄而又玄的、弯弯绕的套话(比如“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之一...

  • 奉时圭臬 经纬天人——圭表的作用及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作者:冯时 刊期:2015年第03期

    杜甫有诗云:“圭臬星经奥,虫篆丹青广。”“圭臬”这个词对人们来说已不陌生,“臬”是直立见影的表杆,“圭”则为测量日影长短的度尺,但这种古老天文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恐怕并不为人所熟知。其实,古人在以圭臬量天的同时也就建立着相应的人文制度,这种天人关系的奥义朴素而深刻。人类文明的发展是从先民有意识地规划空间和时间开始的。对...

  • 观象占卜 昭示天命——“天人合一”观念下的中国古代天文星占学

    作者:王玉民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一提到“星占”,很多人脑海中马上会冒出两个字:“迷信”,随后还有两个字:“骗术”。实际上,星占学在中国古代,是一门极为复杂的“精密科学”,它与古代政治结构、国家管理系统、军国大事牢牢绑在一起,形成古代“天文”的主干。不但普通百姓很少怀疑过星占学的作用,就连高级知识分子、政府要员、最高统治者,对星占学也大都深信不疑。对这样一桩...

  • 黄道十二宫与星命术:文人和他们的摩羯宫

    作者:韦兵 刊期:2015年第03期

    黄道是指地球上的人观察太阳于一年内在恒星间所走的视路径。黄道两侧各八度以内的部分称为黄道带,共宽十六度。古巴比伦人将黄道带均分为十二部分,称为黄道十二宫(zodiac)。十二宫从白羊宫(当时春分点所在)开始,太阳每月在天上向东移一宫,每宫30度,一年12个月恰好合周天360度。打个比喻,黄道十二宫好比表盘上的刻度,太阳是时针,每月走一格,...

  • “醉”与“死”——从王翰的《凉州词》谈起

    作者:骆冬青 刊期:2015年第03期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场饮宴,“我”在哪儿?我们看到了美酒,看到了夜光杯,听到了琵琶,急促的琵琶……却不见人,不见作为诗人的“我”。我们似乎听得到来自心底的声音,却只看到客观的呈现场景、以“空间叙事”进行的速写。接着,我们听到了或许是臆想的对话:

  • 归有光的情感世界和抒情艺术

    作者:张则桐 刊期:2015年第03期

    在中国散文史上,归有光的散文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以明净、朴素而自成面目,被选入古代各种选本和现代语文教材。其中,最为后人称道的是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为代表的叙述家事亲情的作品,这些干净朴素的文章感动了后世无数的读者,五百馀年文脉不绝如缕。

  • 闺中亦有经世才——俞樾《题兰陵江女史西楼遗稿》小析

    作者:肖亚男; 葛瑞华 刊期:2015年第03期

    曲园老人俞樾(1821-1907)一生惜才爱才,对闺秀才媛亦颇多关注,不吝奖掖。虽然他“素不以袁随园广收女弟子为然”(俞樾《修月女史遗稿序》,《春在堂杂文》六编补遗卷二),但平生为才女撰写的传记、序言、题辞却甚夥,以笔者孤陋所见,

  • 脚踏实地的集大成者荀子

    作者:张觉 刊期:2015年第03期

    荀子,名况,时人尊称荀卿,后人也称为孙卿子,韩愈《进学解》说他“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他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一荀子的身世与其成才的关系要真正了解荀子,首先还得从知人论世开始,即了解其身世。但是,我国的传统是看重政治人物的,所以古代帝王将相的身世往往有较为详细的记载,而知识分子就得不到这样的优待了。...

  • 二次护法时期孙中山的思虑与困局

    作者:谷小水 刊期:2015年第03期

    今年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90周年纪念日。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他的“理想国”而奋斗。这篇《二次护法时期孙中山的思虑与困局》,选取了孙中山人生中的一个片段,希望读者能从中窥见孙中山艰难辛苦而又始终无畏向前的革命生涯之一斑。

  • 战国早期的“四战之地”——清华简《系年》所记战国史事

    作者:杨博 刊期:2015年第03期

    清华简《系年》提供了从春秋末期到战国早期史事的新见材料,极大地弥补了古史有关这一时段记载之不足。古人作史,有人、时、事、地四项。这些是档案最基本的要素,史书之体裁即滥觞于此(参李零《简帛古书与学术源流(修订本)》,三联书店,2004,281页)。作为“史书”的《系年》,也概莫能外。笔者依据《系年》所载战国早期的史实,对一些存在争议...

  • 《西游记》中的时间因素

    作者:张燕翔 刊期:2015年第03期

    本文旨在讨论长篇小说《西游记》中的各种时间因素,并且试图探讨它们在小说的结构、布局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可能蕴含的时间观念。这些时间观念并非是孤立的,而是跟中国古代的世界观、宗教观等息息相关。通过对于时间因素的探讨,本文希望能够表明小说所表现的这些思想观念。五行山:两种叙事的连接点如果从孙悟空的“视角”来看整部小说的情节...

  • 从审美距离到审美视角

    作者:高建平 刊期:2015年第03期

    让我们从一个中国美学界非常熟悉的概念说起,这就是“距离”。这里的距离,主要指“心理距离”(psychical distance)。时间与空间都可以有距离,但只有当时空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时,才能成为审美的条件。“心理距离”说是由英国美学家爱德华·布洛(Edward Bullough,1880-1934)提出来的。布洛在1912年发表的长篇论文《作为一个艺术因素和审美...

  • 《庄子·齐物论》中的“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作者:王景琳; 徐匋 刊期:2015年第03期

    庄子在阐述了“成心”是产生“是非”的根源之后,举“儒墨”为例,说明以儒墨为代表的“是非之争”不过是“以是其所非,而非其所是”,是无法作为客观的“是”与“非”的衡量标准的。因此,庄子提出了“莫若以明”的方法。所谓“以明”,就是“以道明之”,意思是要站在道的高度、道的立场“明之”。具体来说,也就是要人“丧我”,去掉由“我”而形成...

  • 李长之与胡适(下)

    作者:于天池; 李书 刊期:2015年第03期

    三长之先生从北大理学院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的生物系,后转哲学系,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批评。在长之先生的治学生涯中,当然鲁迅先生的影响是最大的,不过,胡适先生的影响也不能小觑。从大处说,在中国的文化研究中,长之先生是沿着哲学(或称思想)和文学两条路径前行的,在思想史的研究中具有文学色彩,在文学的研究中具有思辨特征,

  • 董源的江南

    作者:李安源 刊期:2015年第03期

    在北宋,称南唐为江南,南唐的绘画为江南画。而此前的中国山水画,从没有将地域与画风明确地相勾连。但是,当山水画以“破墨”为表现形式兴起时,至少在南朝梁之前,尚无纯粹的水墨形式。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说,吴道子始创山水之体,自成一家。又说:画嘉陵江三百里,李思训耗数月之功,而吴道子一日而毕。此则说明,尽管东晋顾恺之己画云台山,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