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寄语

    刊期:2014年第10期

    美丽的十月到了,本刊也迎来了第400期的出版发行。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时刻,我们的新老主编以及一直给予我们热心支持与呵护的编委们.特意撰文以志庆。感谢三十三年来社会各界尤其是广大读者对《文史知识》的厚爱.我们将继往开来,再创佳绩,在此,也祝贺我们的祖国六十五岁生日快乐!

  • 寄语

    刊期:2014年第10期

    一本刊物,历经三十馀年,从未间断地出版到400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 题词

    刊期:2014年第10期

  • 传统文化与《文史知识》

    作者:徐公持 刊期:2014年第10期

    目前有80后年轻学人赵先生来访,寒暄过后,便“严肃”起来,转入“正经”话题,谈话以传统文化为中心,亦说及《文史知识》。双方年龄、知识背景不同,故而思路和观念存在差异,所说亦不免分歧。然而通过老少交流,求同存异,彼此皆有所启迪,有所获益。谨述其要,以求教同好。

  • “而立”与“不惑”——祝贺《文史知识》第400期出版

    作者:王邦维 刊期:2014年第10期

    《文史知识》马上就要出版第400期了,这值得祝贺。记得三年多前,在《文史知识》出版到360期时,我们开过一个小小的座谈会,当时的名称叫“纪念《文史知识》创刊三十周年”。时日易得,不知不觉间,—下又过去了三年多。如果用孔夫子的那段被人引用过无数次的“三十而立”的老话来做比拟,《文史知识》此前过了“而立”之年,现在离“不惑”也...

  • 纸媒时代的人刊亲情

    作者:董晓萍 刊期:2014年第10期

    《文史知识》出刊400期了,孤立地看“400”的数字,也许未必值得纪念,中国人历来对“五百年”、“一千年”之类的纪年与发挥其意义似乎更感兴趣。但是,学术杂志又有所不同。曾在由政治运动转向文化运动的关节点上发挥关键作用的北京大学《歌谣》周刊,轰动一时,名震中外,胡适、

  • 国学发展简史(上)

    作者:陈来 刊期:2014年第10期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古有今。所谓“国学”,即近代与西方文化接触以前,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发展所创制形成的固有的学术文化体系。如果从夏代算起,这一学术文化体系的产生、形成、演变,至19世纪后期,己经历了四千年左右的长期发展。以下我们把中国学术文化史上每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学术形态,以及历代学术流变的大略,作一简要的陈述和介绍...

  • 宋人笔记的史学意识

    作者:瞿林东 刊期:2014年第10期

    魏晋南北朝以下,中国文化史上出现一个新的现象,那就是各种形式、各种内容的笔记犹如雨后春笋般地破土而出。它们又如同璀璨的百花,给同时代的著作增添了些许色彩。

  • 作为“北京文学地图”的张恨水小说

    作者:陈平原 刊期:2014年第10期

    关于民国年间的章回小说大家张恨水,我没有做过专门研究。二十多年前,因谈论小说史的写作,以及如何看待通俗小说的三次崛起,而略有涉及(参陈平原《小说史:理论与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17—118页、275—276页)。不过,那属于举例说明,一笔带过。十几年前,因关注“北京记忆及北京想象”,我又撞上了这位通俗小说大家。这回算是...

  • 读者来信选登

    刊期:2014年第10期

    《文史知识》在当今中国大文化宝殿中,犹如绿瓦金砖,它上昭中华五千年历史的星月之光,下接国人的人文情怀之地气,把脉血涌,绵绵悠长,是国人的精神五谷和美餐,刊文高雅而通俗,书貌美艳而淡妆,算得上是文化品位中的上品之作,如漂亮的小女子。

  • 李白《古风》其一“我志在删述”解

    作者:缪晓静 刊期:2014年第10期

    李白《古风》其一历来有不同解读,关于“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四句的内涵,尤其是“删述”之志的具体所指,目前学界也多有探讨,主要意见有两种。一是认为“删述”、“获麟”用孔子修《春秋》典,以表示修史的理想,如俞平伯先生、

  • 不舍与向往 厚意与浓情——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

    作者:洪本健 刊期:2014年第10期

    熙宁五年(1072),一代文宗欧阳修逝世,同僚、朋友、门生等都为他写了祭文。其中引人注目的是,唐宋八大家中的宋六家,除已故的苏洵与欧阳修本人外,曾巩、王安石、苏轼、苏辙都有由衷赞美与深切怀念的祭文,唯王安石之作获得后世最高的评价,茅坤评王文日:“欧阳公祭文当以此为第一。”《唐宋八大家文钞》卷九六《祭欧阳文忠公文》评语,四...

  • 祭欧阳文忠公文

    作者:王安石 刊期:2014年第10期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

  • 新罗崔致远的旅唐生活

    作者:韩东 刊期:2014年第10期

    唐代社会的发达与文化的繁荣,使其成为周边国家心慕和学习的对象,因此,“游学唐朝”已经成为那个时代新罗、日本等国儒生与僧人们的时尚,是他们日后回国施展抱负所不可或缺的学习经历。正是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新罗人崔致远选择了赴唐求学。他自己就曾说过:“以东人之子,

  • 历史记忆中的王世贞

    作者:魏宏远 刊期:2014年第10期

    历史记忆不是对历史的复制,而是依据当下需要对过去进行重构。人们在记忆历史人物或事件时,面对芜杂的历史信息会有所筛选,某些内容会被突出和强化,某些内容会被省略或遮蔽。王世贞作为一代文化巨匠,后人通过对其作品编纂、史传书写、思想论评、故园凭吊等方式从不同层面对其进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