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漫谈古代作品注释中的若干问题

    作者:郁贤皓 刊期:2012年第02期

    1949年建国以来,出版过许多种古代文学的作品选,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出版得更多。但是拜读过许多作品选后,觉得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因时代思潮的原因选篇不同外,最主要的是在注释中存在许多错误。

  • 突破汉字固有表现的重围——从《古事记》序文中的“切蛇”说起

    作者:马骏 刊期:2012年第02期

    公元712年,当舍人太安万侣在写给元明天皇的奏文上署名后的一霎那,长期以来,积压在他心中的一块巨石仿佛终于落地:在没有本国文字、不得不借用汉字进行书录的窘境下,日本现存最早的历史文学名著《古事记》的撰录宣告杀青!大量原汁原味的神话故事和民间歌谣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日本文学在中国文学和佛经文学的强势笼罩下,由此走上了一条艰辛...

  • 沈约所评魏晋五言诗的声律分析

    作者:杜晓勤 刊期:2012年第02期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经指出魏晋时期已有一些声律调谐之作:“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其中,“子建‘函京’之作”指的是魏曹植《赠丁仪王粲诗》,“仲宣‘霸岸’之篇”指的是魏王粲《七哀诗三首》(其...

  • 李白诗歌的比喻模式——从“叶想衣裳花想容”说起

    作者:张一南 刊期:2012年第02期

    李白《清平调词》中“云想衣裳花想容”之句早己家喻户晓,被视为形容美人的经典比喻。然而,北宋诗人、书法家蔡襄却在手迹中将此句书为“叶想衣裳花想容”。钱志熙先生曾在《李白(清平调词)新解——从“叶想衣裳花想容”说起》(《中国典籍与文化》2008年第4期)一文中对此异文进行了分析,认为“叶想”之句深为有据。

  • 《西湖梦寻》的体例渊源和创作旨趣

    作者:张则桐 刊期:2012年第02期

    《西湖梦寻》是张岱晚年编撰的一部以西湖为题材的忆旧之作,与《陶庵梦忆》合称“二梦”。在张岱众多的著作之中,《西湖梦寻》是比较幸运的,它于康熙五十六年(1717)以凤嬉堂原版刊印传播,《四库全书总目》将其列于存目。

  • 杜甫诗“恰恰”另解

    作者:戴军平 刊期:2012年第02期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之六:“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其中“恰恰”一词当作何解,众说纷纭。徐育民《一首优美的交响诗》训为“正好、恰巧”。马茂元《唐诗选》、新版《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都解为状鸟鸣声的象声词。王镆先生《杜诗“恰恰”别解》不赞同以上两种看法,认为应该解释为“密密”。

  • 老树著花无丑枝——梅尧臣《东溪》

    作者:陶文鹏 刊期:2012年第02期

    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诗人梅尧臣丁母忧居故乡宣城(今安徽宣州市),于春日漫游郊野,诗兴勃发,吟成一首七律《东溪》:

  • 寒柳风姿与咏物词笔

    作者:张宏生 刊期:2012年第02期

    陈寅恪的晚年,在目盲体衰、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以口述而由助手笔录的方式,经过十年不懈的努力,写成《柳如是别传》一书,对柳如是的一生,作了详细的考证。书中不仅表彰了柳如是的风节,而且评论了柳如是的文学创作。他认为,柳如是的《金明池·寒柳》一词,堪称明末最好的词(《柳如是别传》第四章《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关系》之八)。

  • 民国成立时的第一首赞歌——读李叔同《满江红》词

    作者:郭长海 刊期:2012年第02期

    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 “素丞相”桓谭

    作者:徐公持 刊期:2012年第02期

    东汉文坛点将录(一) 东汉一代,曾有“中兴二十八将”辅佐光武帝刘秀荡平天下,据说他们上应“二十八宿”,故而横空出世,感会风云,个个豪杰,名垂青史。不过东汉文坛上也涌现过不少星辰般的人物,他们学富五车,笔走龙蛇,思想文采,迭耀千秋。

  • 武则天三召陈子昂——一幅精彩的历史画面

    作者:臧嵘 刊期:2012年第02期

    六十多岁的“天后”、“圣母神皇”武则天三次召见二十多岁的“草莽”、“野人”陈子昂,诚恳询问政事和决策方针,让他全面进呈有关用人、民生、法制、民族一系列重大建议。这样虚心、爱才、重视民意的皇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帝制社会里是罕见的,说明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的确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而从这些上书的对话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唐...

  • 方技略之医经与经方

    作者:王尔敏 刊期:2012年第02期

    《汉书》中“艺文志”分自古之学术六门,方技居其中之一,非定于班固而在成帝当年校书,特任命侍医李柱国校方技。盖汉人视学术出于官守,专门之学与官,原存于专门之官职所守。此是当年朝野共识,刘向父子自熟知其本原。但凡后学争议,固真不知本者。

  • 本生经的功能与作用(上)

    作者:白化文 刊期:2012年第02期

    由佛祖释迦牟尼创立的佛教,至今己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传入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经过发展,形成了汉化佛教,与南传佛教、藏传佛教并列,是为佛教的三大部派。汉化佛教扎根中土,并不断地发展,形成带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部派,影响了周边地区。

  • 中国古代的“罢市”

    作者:宁欣 刊期:2012年第02期

    所谓“罢市”,是指工商业者采取集体行动,非正常地终止商业交易活动。除了因经济利益受到损害,罢市往往还因政治或社会因素所导致,但又通过经济手段而表现人们的意志或意愿,明清两朝则更多地采取了“暴力民变”的方式。

  • 地痞流氓的“时尚”——唐代“刺青”文化一瞥

    作者:刘紫云 刊期:2012年第02期

    如今,作为一种时尚的标记,“纹身”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实际上,这一风尚至少在唐代就已经出现,被称之为“点青”或“刺青”。在唐代之前,刺青最初并非只是为了纯粹的时尚审美需求而出现,而是与并不十分光彩的一种对犯人的惩罚手段——黥刑,有着密切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