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租界与上海城郊农村

    作者:戴鞍钢 刊期:2011年第07期

    欧美列强在上海强行设立的租界,自鸦片战争后的1845年问世,到1943年消亡,历经近百年的光景,是旧中国所有租界中设立时间最早、面积最大、管理机构设置最全、因而也是最为典型的。多年来,中外学者有很多关于租界的专题研究,其中上海学者熊月之、马长林贡献尤多。综观以往的相关研究,较多着眼于剖析租界与近代上海城市发展的互动关联,较少...

  • 近代租界类城市的复杂影响

    作者:熊月之 刊期:2011年第07期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坚船利炮,利用清朝统治者在外交方面的颟顸无知,在许多通商121岸设立租界。 近代中国先后共设立过27个租界。其中公共租界两个,即上海公共租界与厦门鼓浪屿公共租界;

  • 启蒙之对话——“六合一家 心心相印”

    作者:蔡武 刊期:2011年第07期

    今天是“启蒙之对话”系列论坛的第一讲,在以后的一年里,将有更多来自中国和欧洲的专家、学者,加入到这个对话当中来,从不同的角度和观点,共同回顾启蒙运动的历史源流,探讨启蒙对今天的影响,展望启蒙之光如何为世界未来的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 启蒙来自文化碰撞

    作者:施明贤 刊期:2011年第07期

    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在1783年将启蒙的实质定义为个体运用理智获得的解放。他提出“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的口号,吹响了向思想和社会运动进军的号角,而这场运动对于现代欧洲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没有其他任何运动所能比拟的。

  • 启蒙的理念

    作者:古多·韦斯特维勒 刊期:2011年第07期

    近年,中国飞速崛起,其中的某些方面,让我们想起了自己的历史。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中所走过的道路,在欧洲则花上了几个世纪的时间。回溯历史,我们将那段时间称为“启蒙时期”。事实上,启蒙并不是在描述可明确划定的某一历史时期,它是一个漫长的认识过程,伴有不断的反复和倒退。

  • 启蒙是什么?

    作者:伯恩哈德·洛伦茨 刊期:2011年第07期

    终于盼来了酝酿了很长时间的展览,我们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什么是启蒙?它其实象征着我们的能力,以及一种意愿——找到新答案的意志、找到新路径的意志、我们互相交流的理解、克服谬误的意志。我们了解启蒙是一种进程和过程,因此我们把这个系列的活动叫做“启蒙的对话”。

  • 启蒙现象:作为一个定量和常量

    作者:朗宓榭 刊期:2011年第07期

    启蒙运动是欧洲18、19世纪发生的单个的历史事件,就像展品展示给大家的样子,同时,它也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这样的现象无处不在,每个时候都是可能发生的,也就是说,它是人类学上的一个定量和常量。康德说过大家已经引用得非常多的一句话,它给启蒙做了一个定义,即启蒙就是人们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

  • 启蒙运动:共同的历史坐标

    作者:吕章申 刊期:2011年第07期

    发韧于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将欧洲带进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为人类思想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使像中国这样长期处于封建社会的国家受益,所以,很多国内外专家学者都看到了启蒙与中国的关系。在把启蒙理解为一种普遍现象、把中国思想史上特定时期出现的启蒙现象放在国际文化背景中考虑的时候,20世纪开始的中国启蒙运动作为一种政...

  • 近距离对话

    作者:米歇尔·艾森豪威尔 刊期:2011年第07期

    柏林国家博物馆有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亚洲艺术品的陈列,更重要的是来自于中国的丰富的馆藏。我们一直在寻求和藏品的来源地(比如中国)的近距离对话,这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到相互理解的加深,它建立在互惠和互动的基础之上。

  • 面临挑战 共同研究

    作者:马丁·罗特 刊期:2011年第07期

    十年之前,我和我们的同事同陈燮君先生在上海曾经有过对话。我们当时觉得难以相信,在未来的十年当中,上海有数百家博物馆建立起来。在中国国内,中国美术馆是比较重要的,但是在国际上,中国美术馆的声誉还不是那么响当当。

  • 彼此分享 探索本土资源

    作者:范迪安 刊期:2011年第07期

    在很长时间里,中国境内所拥有的西方艺术品少之又少,相比起在西方国家那么多博物馆里面有东方馆、亚洲馆甚至中国馆,显然是大相径庭。这里面有许多历史的故事,也包括了国家之间、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矛盾与焦虑。新的形势下,彼此分享不同国家的文化和艺术成果,成为我们大家的共识。

  • 呼唤新启蒙

    作者:陈燮君 刊期:2011年第07期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之后又一次思想解放的运动。我们可以认识到,在哲学、艺术乃至于社会整个的发展当中,科技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发展中的中国,也认识到了西方文明、包括启蒙运动对于思想解放、对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重要意义。

  • 艺术:作为一种思想方式

    作者:施伦克 刊期:2011年第07期

    非常重要的是,要给文化以相应的对接,要达到一定的水准。为什么启蒙对于这个论坛非常重要,为什么选择了启蒙作为我们对话的主题,因为我们想通过这样的话题向世人表明,启蒙的核心问题在我们今天变化的社会中,仍然没有丧失现实意义。在18世纪的时候,艺术实际上是从专制的宫廷中走出来的,是在寻求一条新的道路。

  • 上海租界里的外国人

    作者:马长林 刊期:2011年第07期

    上海的租界最初为外国侨民进行贸易而设立,辟设后各路外国人纷至沓来。因为个性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外侨们在上海经历着不一样的生活。有的成为外国领事,强势霸道,不断扩张租界面积,特权也逐渐增多;有的善于抓住商机,开拓新事业;有的在多年谋生过程中以其设计方面的天赋异禀,留下了众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 爱有西方人,来自八万里——近代上海租界诗

    作者:刘永文 刊期:2011年第07期

    上海是一个因租界而繁荣的现代都市,上海租界逐渐形成的殖民性、商业性、近代化、都市化、市民化的中西杂糅和古今碰撞的文化形态,是与中国传统文化、海派文化、都市文化既有一定联系,又有明显区别的一种文化模式,其本质和特征体现在与租界现象相联系的独特的市政制度、文化体制、都市空间、企业文化、市民体验和审美风尚等多个文化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