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探寻久被遗忘的周代应国

    作者:李学勤 刊期:2010年第11期

    最近几年,不少学者在讨论“封建”一词。大家知道,在古代文献中,“封建”这个词的本义,是指西周初年开始大规模推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周武王克商之后,不久死去,成王继位,周公摄政,管叔、蔡叔散布流言,商纣之子武庚禄父乘机作乱,企图复辟。

  • 望嵩楼

    作者:潘民中 刊期:2010年第11期

    望嵩楼,又称汝州郡楼,在汝州。始建于唐代,是当时的天下名楼之一。在北城门上构筑层楼,飞檐斗拱,周游廊轩。登其上,可凭栏眺望嵩岳太少二峰。唐代宗大历八年(773),刘禹锡任汝州刺史,送好友廖参谋东游,在望嵩楼饯别,作诗“望嵩楼上忽相见,看过花开花落时”。

  • “天下之中”及其正统意义

    作者:胡阿祥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当地时间7月31日,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发生了一桩对世界、对中国、对河南都颇具意义的大事:中国河南省登封市“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 汉魏之际的汝颍名士

    作者:胡宝国 刊期:2010年第11期

    汉魏之际的颍川郡相当引人注目,该地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士人。《三国志·郭嘉传》记载:“先是时,颍川戏志才,筹画士也,太祖甚器之,早卒。太祖与苟或书曰:‘自志才亡后,奠可与计事者。汝颍固多奇士,谁可以继之?’或荐嘉。”

  • 双凫观

    作者:潘民中 刊期:2010年第11期

    双凫观,又称双凫宫,在叶县旧县,为纪念东汉叶县令王乔而建。唐宋香火最盛,金元明历代重修。传说王乔有仙术,时常乘飞凫入洛阳,故名双凫观。叶县是荆洛大道上的咽喉,来来往往的骚人墨客多慕王乔之名而游双凫观,因之,历代题咏甚多。

  • 昆阳大战与王莽撵刘秀的民间传说

    作者:何梅琴 刊期:2010年第11期

    昆阳(今河南平顶山市叶县)扼宛洛古道,是联通洛阳与南阳的必经之路,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西汉末年刘秀与王莽争夺天下的关键战役——“昆阳之战”就发生在这里。此战从根本上打击了新莽政权,其后刘秀军队势如破竹,复汉成功。这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不仅为历代兵家、史家称颂,即便普通的平民百姓也被它吸引,人们充分发挥...

  • 起源于平顶山市境域的十大姓氏(之一)

    作者:潘民中 刊期:2010年第11期

    中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民族众多族姓的根扎在中原。平顶山市所辖浩水、汝水流域,曾是黄帝部落和华夏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汉族姓氏中刘、鲁、应、柏、粱、汝、郏、叶、墨、张十个主要姓氏是在这里起源的。

  • 晚清王权的衰落与地方势力的崛起——从郏县临沣寨和汝州半扎寨谈起

    作者:陈德鹏 刊期:2010年第11期

    位于河南郏县县城东南13公里的堂街镇朱洼村,周围是一道高大厚实的红石墙,墙外的护寨濠沟通利溥、沣溪两水,流向北汝河。这就是临沣寨,义称红石寨、朱洼寨。

  • 探访楚长城

    作者:潘民中; 李典芳 刊期:2010年第11期

    2010年3月9日新华社报道:“河南省文物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用考古学方法找到了楚长城,确定了部分楚长城的地理位置和走向。”至此,有关楚长城遗迹的寻找、保护、考察和研究,由专家学者、民间志愿者的自发活动变成了政府行为,个人的探访考察、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认定。

  • 叶县县衙

    作者:潘民中 刊期:2010年第11期

    叶县县衙是国内至今保存得比较完整的为数不多的古代县衙之一。据清同治《叶县志》记载,明初洪武二十九年(1396)在县城东街路北建县衙,主持其事的是主簿蔼文昭,“时天下初定,诸事草创,文昭参赞政务,昼夜勤劳,县署学舍,悉所经理,治县渐张,皆其力也”。明朝县衙经明末战火,破坏十之七八,仅馀大堂五间。

  • 汉唐皇家汤沐地——汝州温泉

    作者:吕静 刊期:2010年第11期

    夏日炎炎,难消永昼,数友相约,自平顶山驱车西行,赴汝州温泉镇寻幽访古。古镇南起伏牛,北依嵩岳,扼宛洛古道,乃历代皇家汤沐游猎之地。据《后汉书》、新旧《唐书》、《资治通鉴》、《金史》、《汝州志》等书记载.历代曾有十帝三妃先后驾临此地。

  • 郏县哈剌鲟碑——葛逻禄入居中原的地标

    作者:杨镰 刊期:2010年第11期

    平顶山市郏县薛店乡的张武楼村农田之中,耸立着一通石碑,当地称为“赵子昂碑”,石碑是为元人哈刺解(dia歹)而立,碑额篆书“有元故巩国武惠公神道碑铭”。

  • 汝州的完颜姓与金兀术墓

    作者:尚自昌 刊期:2010年第11期

    在汝州纸坊乡完庄村三百多口人中,有二百三十多人是完颜姓氏及完颜家族的后人。他们家里的神位上均记有“金始祖完颜宗弼”、“元始祖完颜正叔”的字样,并自认为,现在的完颜姓人家的祖先是金代女真族流落到河南的遗民,也很可能就是金兀术时留下的家人和族人。

  • 琴台

    作者:潘民中 刊期:2010年第11期

    琴台位于鲁山城。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鲁山县令元德秀为政勤廉,爱惜民力,深受百姓拥戴。他多才多艺,雅通音乐,琴技不凡,建琴台与民同乐。台高百尺,上有亭阁。登是台也,远可遥望尧山、澧水,近可观街衢民情。

  • 悲凉而坚定的回归——刘希夷《故园置酒》赏析

    作者:罗浩刚 刊期:2010年第11期

    刘希夷(651—6787),字庭芝,初唐汝州(今平顶山汝州市)人,其墓现存于汝州市风穴寺南,《全唐诗》收其诗一卷35首。刘希夷的一生与高宗朝(649—683)基本相始终,主要活动在东都洛阳及其周边地区。上元二年(675),二十五岁的刘希夷进士及第,尚不曾人仕,三年之后便盛年天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