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重新接上传统的慧命——说不尽的《牡丹亭》及其他

    作者:宁宗一 刊期:2007年第11期

    白先勇先生的青春版《牡丹亭》在国际上获得了盛誉,于是很多评论都试图解读这种成功背后的含义。我的这篇不成熟的小文.就是为了参与这种解读活动而撰写的。

  • 嫠不恤纬 惟国是爱——李清照避难金华期间作品心解

    作者:陈祖美 刊期:2007年第11期

    李清照的原籍是今天的山东济南章丘明水。虽然她很有可能出生在原籍或与明水近在咫尺的郓州,而且前前后后在山东生活了约三十年。但她的后半生,较确切地说,从四十七岁到七十四岁前后,则是在两浙度过的。

  • 宋型文化的标准产儿李清照

    作者:沈家庄 刊期:2007年第11期

    李清照的独立人格意识和主体价值意识,使她以中国古代杰出女性的形象.自立于中华民族之林。其词表现出以女性直觉发现的情感的人生及以感性冲动所体悟的审美的人生。她对下层里巷市井文化认同的反映,符合宋代上层士绅精英文化与下层世俗民间文化融合之时代文化潮流。

  • 民国时期的词体观念

    作者:彭玉平(摘) 刊期:2007年第11期

    晚清以来的文学观念经历了从对“简易之法”的追求到以白话作新诗的创作风气的转变。伴随着诗界革命和新文学运动的展开,词体徘徊在文学变革的边缘.成为新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以词为诗的背景之下.尴尬地面对可能出现的以诗统词、词体消弭的局面。

  • 范仲淹的性道赋与其理学思想

    作者:傅宇斌 刊期:2007年第11期

    范仲淹作为宋学先驱,历来学者已无疑义。朱熹便认为范仲淹实有振起整个宋代士大夫气节之功(《朱子语类》卷129),《宋元学案》则设《高平学案》一节,专述范之行迹,并将其与“宋初三先生”并列(全祖望《宋元学案·高平学案》)。至钱穆,更将范仲淹拨置于宋学规模的创建者(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一章,商务印书馆,1997)。

  • 李清照:美丽的词心与美好的词性

    作者:钟鸣 刊期:2007年第11期

    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苏东坡逝于常州,整个时代的高潮已经过去了。在时代落潮后浅色的河床里露出了一些奇艳的石头。曹雪芹若在,一定会说,它们可以去补那破碎的天。可是现在,它们只是躺在岁月的河滩上,满身美丽的水纹。其中有一块就是李清照。

  • 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方法论问题

    作者:杨义(摘) 刊期:2007年第11期

    过去的文学研究基本上侧重时间维度.对空间维度重视不够。重绘中国文学地图的目的就是强化文学研究的空间维度。一,关于文学时空结构。文学地理学涉及地域文化、家族文化、作家人生轨迹的变化、文化中心的转移等空间方面的内容,这些空间因素影响了文学的书写和叙事方式.同样题材的故事.如果从空间维度进行解读.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文化内涵。

  • 苜蓿春原塞马肥 庆阳三月柳依依——元雍古诗人马祖常的“河西诗”

    作者:叶爱欣 刊期:2007年第11期

    马祖常(1279-1338),字伯庸,元代色目雍古族。始从父祖寓居浚仪(河南开封),后从父定居光州(河南潢川)。延祜二年(1315)首科进士,历官翰林应奉、翰林直学士、礼部尚书、御史中丞等,为官刚直不阿。在元代色目诗人中,马祖常是优秀者之一。

  • 论民国时期影响女性服饰演变的诸因素

    作者:郑永福(摘); 吕美颐(摘) 刊期:2007年第11期

    在中国服饰史上,中华民国时期的女性服饰有着重要地位。它以中西交融、满汉交融为特色,充分展示了这一时期女性服饰大跨度的历史变革,突显了人性化、个性化和近代化的时代特征。影响民国时期女性服饰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清末民初,绵亘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的崩溃,是产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

  • 近代国人对西方饮食文化的认识(之二)

    作者:苏生文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三 番菜:“烹饪之法,不中不西” 有人说,“在汉民族的主流饮食文化中,其菜系的格局主要是以猪肉为核心建立起来的,而西方饮食文化则是以海产品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成为独特的海洋饮食文化特点”(徐先玲、李相状《西方饮食文化》,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页),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与英国这样的岛国相比,

  • 我国最早的火锅

    作者:罗志和 刊期:2007年第11期

    近年来火锅已成为饮食文化的当红花旦,无论是朋友聚餐、会议宴请还是婚庆喜宴,都有火锅的身影,真是“火”遍了中国,“火”到了东亚,而且作为一种文化在悄悄兴起。至于火锅文化源于何时何地,说法很多.究竟应该归于哪种说法,我们暂且不论。不过从近代考古成果看,火锅的历史是悠久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饮食方式,

  • 唐代的常朝与追朝

    作者:吴丽娱 刊期:2007年第11期

    这是唐朝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诗一首,说的是唐朝官员早朝大明宫的情景。早朝就是朝参,贾至由于是中书舍人,职掌起草诏敕册命。有“朝朝染翰侍君王”的荣幸,所以必须每日清晨上朝。与此同时,王维、杜甫、岑参也都有《奉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

  • “糖蟹”漫谈

    作者:王虎; 张明辉 刊期:2007年第11期

    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古书中有很多关于饮食方面的记载。可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词义的演变,有些食物很是令后人费解。如今人梁实秋嗜好“口腹之欲”,品尝过众多中外美味,可谓见多识广,却曾疑惑古人吃螃蟹要加糖的吃法。

  • 寻找马祖常与雍古人进出历史的遗迹

    作者:杨镰 刊期:2007年第11期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南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元代历史文化的特点之一,是将国民分为四等:蒙古、色目、汉人、南人。一批随蒙古宗主进入中原的西北民族人士。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有畏吾(维吾尔族)人贯云石、雍古人马祖常、唐兀人余阙、回回萨都剌、葛逻禄人翅贤等。

  • 许元:欧阳修的扬州至交

    作者:朱广盛 刊期:2007年第11期

    庆历八年(1048)闰正月,欧阳修由滁州调任扬州,职务全称为“起居舍人知制诰知扬州军事兼管内堤堰桥道劝农使”,简称知州。于是,扬州有幸与这位文坛领袖结缘。皇祐元年(1049)春,到扬州刚满一年的欧阳修迁任颍州(今安徽阜阳),“菡萏香清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西湖戏作示同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