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知识

文史知识杂志 部级期刊

Chinese Literature and History

杂志简介:《文史知识》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1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1-1358/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笔谈、文史百题、诗文欣赏、文物与考古、古代科技漫话、文化史知识、民俗志、人物春秋

主管单位:中国出版集团
主办单位:中华书局
国际刊号:1002-9869
国内刊号:11-1358/K
全年订价:¥ 264.00
创刊时间:1981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6
总被引量:3641
H指数:13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0.0231
  • 历史叙事与文学想像的纠葛

    作者:陈平原 刊期:2005年第05期

    搞历史的和搞文学的,对于“真实”的想像,从来就不一致。当你把两者捏合在一起,弄出个“历史文学”的概念,囊括诸如历史小说、历史电影、历史戏剧等,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历史学家的趣味和小说家、戏剧家、影视作家的追求,相差十万八千里。这个时候,需要对话,以便消除各自的偏见。

  • 良好的开端,不应有的失误——从历史角度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

    作者:臧嵘 刊期:2005年第05期

    历史和历史影视剧不能错轨,文艺家和史学家应经常交流沟通——这是人们多年来的诚恳期望。可惜近些年越来越多的“戏说”、趣史,把真实的历史歪曲得一塌糊涂,有些号称历史剧、历史影视,不仅对历史错解、篡改,甚至堂而皇之地糟蹋。使历史人物忠奸不分,封建君臣竞成亲密挚友;

  • 北魏迁都洛阳述略

    作者:李凭 刊期:2005年第05期

    北魏孝文帝太和十八年(494),北魏将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迁都的结果使北魏王朝划分成为平城时代和洛阳时代,迁都事件本身则成为联系这两个时代的摆渡船。

  •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和《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作者:张越 刊期:2005年第05期

    北京师范大学于2001年成立了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并被教育部批准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作为该研究基地的学术刊物,至今已经出版了2002年卷和2003年卷两卷。“学刊”旨在促进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以密切关注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领域的研究动向、及时反映最新研究成果为目...

  • 《和陶形影神》与东坡晚年之心境

    作者:黄敬愚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生前寂寞,身后却声名日隆,备受历代文人推崇。陶渊明的人生境界成为后世文人不可企及的生命高峰.而陶诗也受到他们的顶礼膜拜。他们学陶、和陶,留下了大量的和陶诗。陶渊明可以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符号(袁行霈《和陶诗及其文化意蕴》,《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

  • 若无新变,不能代雄(下)

    作者:钟振振 刊期:2005年第05期

    上篇笔者在讲诗词创作“立意”的“新变”时,是就全篇的整体构思而言的。这是从大处着眼,首先应该考虑的。但如果在整体构思方面想不出什么好的新招,也不妨退一步,把精力转移到局部的构思上来。一首作品,倘若能有一二处警句自出新意,让人读了眼前一亮,也就成功了一多半。晋人陆机《文赋》说:“立片言而居要,

  • 关于秦汉史研究的若干问题

    作者:安作璋 刊期:2005年第05期

    秦汉这一段历史是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奠基时代。无论是按照西周封建论的说法,还是战国封建论的说法,封建地主经济基础的最后巩固和全部封建上层建筑的最后完成,都是在这个历史时期。

  • 《文史知识》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荣获中国出版集团首届期刊奖三项大奖

    刊期:2005年第05期

  • 回鹘牙帐城掠影——蒙古国历史文化考察散记之二

    作者:罗新 刊期:2005年第05期

    对我们所有考察队员来说,8月10日是一个完美的考察日。这一天,我们拜访了鄂尔浑河及其支流塔米尔河河谷附近的蒙古黄金宫帐、回鹘牙帐城、窝阔台夏宫与匈奴三连城。虽然是走马观花,匆匆来去,然而惊鸿一瞥,值得长久铭记。

  • 史学术语“封建”误植考辨

    作者:冯天瑜 刊期:2005年第05期

    “封建”本义“封土建国”、“封邦建藩”,原指殷周实行的分封制。与秦以降实行的郡县制相对应。近代中日两国学人皆以“封建”翻译西方史学术语feudalism(意为领主、采邑制),遂成一重要汉字史学术语。自20世纪20年代初期始,共产国际译词在中国传播(如称现实中国为“半封建”).

  • “鸾”“和”之鸣

    作者:朱启新 刊期:2005年第05期

    鸾(通銮)、和,是安装在古代乘车上的响铃。立在驾辕马匹轭顶与衡上的,叫做鸾,也.称鸾铃(图一);挂在车厢(舆)前栏轼上的,叫做和,也称和铃(图二)。

  • 唐代的“崇紫”风气

    作者:王秀林 刊期:2005年第05期

    暮春赏牡丹,是唐人的一大盛事。“每暮春之月,遨游之士如狂焉,亦上国繁华之一事也”(舒元舆《牡丹赋》,《全唐文》卷727),“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馀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

  • 形象视野里的北京天桥民俗——以张恨水《啼笑因缘》为例

    作者:谢家顺 刊期:2005年第05期

    提起老北京的风俗人情,自然绕不过老北京的天桥民俗。当我们徜徉在今前门大街、天桥南大街、天坛路和永安路交汇处天桥故址的时候,不禁令人想起张恨水小说《啼笑因缘》里所描述的天桥景象,去寻觅天桥的历史变迁。

  • 悠悠二苏手足情

    作者:马斗成 刊期:2005年第05期

    “二苏上连璧,三孔立分鼎”。这是宋代大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的黄庭坚对苏轼、苏辙(合称“二苏”)兄弟并驾齐驱、驰骋文坛的赞语。不惟文学,在政治生涯及日常生活中,二苏兄弟也珠联璧合,共同奏响了一曲千古悠悠手足情。

  • 梁启超与新文化运动

    作者:郑师渠 刊期:2005年第05期

    游欧前梁启超的文化取向与新文化运动是一致的。游欧归来梁增加了反省现代性的思想支点,其与新文化运动原主持者间的关系是求同存异。所谓求同,就是认同新文化运动所彰显的几大原则:关注新青年,支持青年运动:民主与科学;精神解放,思想自由。所谓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