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

外国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杂志简介:《外国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38/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研究、其他_书讯、翻译研究、访谈与会议综述、其他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4-5139
国内刊号:31-1038/H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9
复合影响因子:1.41
总发文量:871
总被引量:26391
H指数:102
引用半衰期:5.1452
立即指数:0.075
期刊他引率:0.9808
平均引文率:17.425
  • 类型学视角下的“自己”义形式和功能

    作者:吴建明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以往的研究大多把汉语普通话的“自己”或其它语言中的“自己”,定义为“反身代词”或“反身照应语”,并在各自理论框架内进行演绎推理。与之不同,本文借助类型学“框架中立”的思想,对跨语言中“自己”义的形式和功能多样性进行考察。我们发现不仅汉语普通话的“自己”呈现多样性分布的格局,世界语言的同类形式也是类型各异,存在个性色彩...

  • 跨语言(非)现实与时-体-情态的范畴关联及显赫性格局

    作者:于秀金 刊期:2018年第03期

    语言类型学界在跨语言现实/非现实的语义内容和范畴地位上尚有争论,无论将现实/非现实只看作情态范畴还是认为现实/非现实不是跨语言有效范畴的观点均有偏颇。本文主张现实/非现实是类型学中的有效范畴。从认知范畴化的角度讲,跨语言现实/非现实是时-体-情态三个范畴的上位范畴,不同语言中显赫现实/非现实的原型义倾向与时-体-情态中的...

  • 原则与参数理论的生物语言学批评

    作者:杨烈祥; 伍雅清 刊期:2018年第03期

    原则与参数理论以语言天赋为理论起点,认为普遍语法由某些原则或同质生物结构组成,极大地促进了语言习得、跨语言比较研究和语言演变等方面的研究。在当前生物语言学平台上,原则与参数理论实际上是将语言表现型误以为语言基因型,以形式化手段将跨语言差异转换成类型推导,因而没有满足解释充分性目标和生物充分性要求,也无法解释语言起源和...

  • 动词-构式的语义关系研究:认知事件框架进路

    作者:程倩雯; 程琪龙 刊期:2018年第03期

    动词和构式之间的语义关系,除了有匹配和漏配关系外,作者还发现了多种非匹配的关系,其中包括错配句、失配句、无配句中的非匹配关系。含非匹配关系的汉语句子,难以用现有的构式进路模式来合理表述。我们基于Goldberg的认知构式语法的融合原则和Talmy的事件框架的隐显组织的注意理论,建构新的认知事件框架,并以此合理表述汉语的各类非匹配...

  • 2018TESOL中国大会会议通知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8TESOL中国大会将于2018年7月19-22日在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校区(上海市松江区文翔路1550号)举行。大会由世界英语教师协会(TESOL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简称TESOL)、中国日报社、上海外国语大学及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二十一世纪英语教育传媒承办,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担任学术指导。大会旨在加强中...

  • 汉语医患会话中同话轮内自我修正研究

    作者:马文; 高迎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基于对实际医患互动语料的会话分析,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汉语医患互动中同一话轮内自我修正的策略选择及医患差异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并从认知情态的视角加以阐释。研究发现:汉语医患会话中同话轮内自我修正共采用7种策略,且医患双方在策略使用频率及使用目的上存在诸多异同,这反映了医患双方基于对彼此认知状态以及认知地位的认识,通...

  • 汉语连动结构的拷贝分析

    作者:袁芳; 陈宗利; 魏行 刊期:2018年第03期

    本文基于移位的拷贝理论探究汉语连动结构的生成过程及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方案。拷贝的生成过程显示,论元共享现象根源于语音界面与语义界面的不平衡性。论元共享问题的解决需从对隐性拷贝的解读着手。在语义解读过程中,所有出现在题元位置的拷贝都能够获得题元角色,从而解决了论元共享与题元准则之间的矛盾。拷贝分析法不仅对汉语连动结构中...

  • 振兴科学翻译史的研究——应用翻译研究有待拓展的领域

    作者:方梦之; 傅敬民 刊期:2018年第03期

    数十年来,我国翻译史研究重文学翻译轻科学翻译。作者认为,翻译史研究要进一步深化,必须挖掘并弘扬对我国近现代社会进步、经济建设和科学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的翻译家,呈现翻译史上被忽略、被遮蔽的重要史实,实现由文学翻译史向思想文化交流史研究的转向。翻译史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译者,而不是译文,因为只有译者才会有社会担当。本文提出振...

  •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即将推出《外国语言文学高被引学术丛书》

    刊期:2018年第03期

    出版团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自建社以来,凭借自身的专业优势和创新精神,出版了众多高质量、高水平的外语学术图书,选题涵盖语言学、文学、翻译、教学研究和跨文化交际等多个领域,为广大读者的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丰富、宝贵的学术资源。2014年,外教社经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准设立“上海外语教育学术出版中心”。2016年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组织的...

  • “节奏便是格律”——闻一多十四行诗译介的诗学解读

    作者:文珊; 何高大 刊期:2018年第03期

    十四行诗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闻一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了闻一多译介十四行诗的诗学动机,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了他在翻译中对韵式、建行、诗学形象及节奏等诗学元素的处理方式。诗学的解读显示出在十四行诗的译介中闻一多“节奏就是格律”的诗学观发挥了强大的操纵功能,他力图重现原诗格律形式,尤其是在节奏方面的处理,反映了他...

  • 徐志摩诗歌创作与翻译的互动生成

    作者:陈历明; 马双 刊期:2018年第03期

    徐志摩通过自己多元化的创作与翻译,尝试并创造性地转化了众多西方诗体,在诗歌翻译与创作的互动中找到了良好的平衡和契合点,极大丰富了现代(白话)新诗的文体形式,也较好地避免了新诗伊始广为诟病的非诗化之弊端,促成了其音乐美学艺术气质的回归,值得后人发扬光大。五四以来的闻一多、戴望舒等现代诗人翻译家(或译者诗人)亦可如是观之...

  • 转型焦虑:文化观念流变中的《心之死》

    作者:殷企平 刊期:2018年第03期

    在英国文学与文化观念的互动史上,伊丽莎白·鲍温是一位不容忽视的人物。她用写小说的方式,丰富了文化观念的内涵,可是这一点至今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以她的代表作《心之死》为例,近十年来学界的相关研究大都从心理学的角度切入,剖析小说女主人公波西娅“心之死”的原因。依笔者之见,鲍温塑造波西娅这一形象,讲述她的心路历程,固然具有心...

  • 构式研究展望:构式、心理与语言加工——Adele Goldberg教授访谈实录

    作者:田臻 刊期:2018年第03期

    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的Adele Goldberg教授是国际著名的认知语言学家,构式语法理论的领军人物之一。她师从著名认知语言学家George Lakoff教授,于1992年获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语言学博士学位,目前为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