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

外国语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Foreign Languages

杂志简介:《外国语》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038/H,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语言研究、其他_书讯、翻译研究、访谈与会议综述、其他

主管单位:教育部
主办单位: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际刊号:1004-5139
国内刊号:31-1038/H
全年订价:¥ 160.00
创刊时间:1978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2.19
复合影响因子:1.41
总发文量:871
总被引量:26391
H指数:102
引用半衰期:5.1452
立即指数:0.075
期刊他引率:0.9808
平均引文率:17.425
  • 空间性特质与汉语的个性特点——从离合词的成因谈起

    作者:何清强; 王文斌 刊期:2016年第01期

    离合词能集中体现汉语区别于他种语言的个性特点,主要表现于三个方面:(1)字、语素、词、词组界限具有模糊性;(2)名词与动词界限具有跨界性;(3)句法结构具有离散性、块状性和可逆性。基于Humboldt关于语言与思维具有通约性这一观点,通过对汉字构造特点、名动关系等方面的分析,本文发现:汉语具有明显的空间性特质,而这一特质正是包...

  •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对比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征稿通知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十二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英汉对比与翻译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2016年10月21日至23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本届研讨会由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承办。本次研讨会的主题确定为“本土化与走出去”。

  • 汉语篇章阅读中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反语表达对肯定/否定数量词“聚焦效应”的影响

    作者:王小潞; 黄彬瑶; 李宏汀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研究运用眼动技术,以字面和反语表达奈件下肯定/否定数量词对其后代词回指推理的“聚焦效应”为切入点,在汉语篇章阅读中考察反语认知的心理机制。实验结果表明:加工反语表达比字面表达需要更多的认知努力;作为反语加工的开端,字面义总是首先被激活;认知主体在语境的触发下对字面义作反向推理;最先被激活的字面义会被保留在认知主体的...

  • 第七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公告

    刊期:2016年第01期

    第七届形式语言学国际研讨会( 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ormal Linguistics )定于2016年12月2—4日在天津市南开大学召开。

  • 连动式的结构机制:PTS、情状特征和VP的外延

    作者:李可胜 刊期:2016年第01期

    连动式的表层形式都是“VP+VP”,却可以表示多种不同的句法语义结构,其结构差异必然源自VP的语义层面。现有文献讨论比较多的是时序一语序对应的PTS结构机制,也有一些文献提出了VP有界性的结构作用。本文以隔结构机制为基础,同时将有界性的结构作用拓展为基于情状特征的结构机制,并提出基于VP外延关系的结构机制。在这三种结构机制的综合...

  • 英语处所倒装结构句法生成的语段解释

    作者:韩景泉 刊期:2016年第01期

    在英语处所倒装结构中,谓语动词前面的PP和后面的NP都表现出了混合的功能特征。本文基于语段的分析认为,所有允许处所倒装的动词均具有非宾格的属性;其中NP和PP都是非宾格动词的直接附属成分。非宾格动词的功能轻动词vP因为缺乏带语义角色的外论元,具有不及物性,不构成语段。当NP被作为呈现焦点冻结在VP内句末焦点位置上时,PP作最短移位,...

  • 格标记的形态编码与语言配列模式的蕴涵共性

    作者:王遥; 李景娜 刊期:2016年第01期

    从跨语言的视角来看,格标记因其所附属名词短语的句法功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隐现情况。根据不及物句的必要论元(s)、及物句的施事性论元(A)以及受事性论元(P)格标记的不同形态编码方式,语言的配列模式可以形成特有的“四缺一”格局。通过观察,可以发现格标记意义上的语言配列模式的倾向性蕴涵共性:在A与P的标记不共现且s与A或P中一方匹...

  • 介词主题词的话语意义分析及语义序列研究

    作者:张立英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提出了一种介词主题词驱动的话语意义分析方法,旨在通过索引行型式提取特定语篇中的语义序列,并将其应用于自建语料库。结果显示,该方法所提取的语义序列可揭示语篇的宏观特征和历时变化。短语学研究表明,语言中存在大量词汇共选生成的多词序列或短语单位。本研究补充了短语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特定语篇中同样存在大量由意义共现生成的语...

  • 悉尼学派与欧洲大陆学派在语篇语义研究上的异同

    作者:王振华; 石春煦 刊期:2016年第01期

    传统语义学对字、词、句意义的研究深入、全面,但对大语篇意义的研究涉及不深。大语篇的意义决定着人们交际的方向和目的,是一种人们赖以生存的社会过程。因此,研究大语篇、构建大语篇意义的分析框架成了当代语篇分析家的中心任务。20世纪后半叶以来,越来越多的语篇分析家和语篇语言学家或篇章语言学家开始关注语篇语义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

  • 认知语言学定量研究的几种新方法

    作者:张炜炜; 刘念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针对近期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出现的定量转向,用具体案例介绍了一系列国际认知语言学研究中前沿的多元统计方法,主要涉及探索性统计分析(如聚类分析、多维尺度分析)、验证性统计分析(如逻辑斯蒂回归建模、混合效应回归建模)以及机器学习模型(如随机森林、朴素判别学习)三个方面。最后,本文还简要介绍了在这些数据统计分析中可资利用的...

  • 相遇在濠梁之上:再论安乐哲与郝大维的《中庸》英译

    作者:侯健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以安乐哲和郝大维的《中庸》译本为例,重新思考了两位译者的翻译思想,分析了他们对一些重要的哲学概念的翻译。两位译者认为古典儒家思想是非超越的,尝试用过程哲学的思想和术语来解释和翻译《中庸》,他们谨慎的、批判性的、以西释中的实践促进了中西哲学的会通。

  • 莎剧最早的汉译本:《海外奇谭》

    作者:陈历明 刊期:2016年第01期

    作为莎士比亚作品最早的汉译,《海外奇谭》于光绪29年(1903)由上海达文社率先出版,无译者署名,底本是根据英国散文家兰姆姐弟改写的《莎士比亚故事集》。此译本的出版时间还早于林纾的《吟边燕语》(1904),但一直少为学界所知,更无专文研究。然而,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译者从语言、文体与叙述方式的选择与误读等方面与晚清读者接受...

  • 认知诗学视角下的意象分析与翻译——以庞德的“在地铁车站”为例

    作者:丁国旗; 范武邱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依据认知诗学的研究范式,以庞德“在地铁车站”为例,结合先前的研究、庞德创作该诗的动机及他关于“意象”概念的论述,从名词性、名词化、指示结构等方面分析了该诗的认知意象,揭示了文学意象在认知构成上的多维性,及其对翻译中意象再造的意义。

  • 从构式语法看语言演变——《构式化与构式变异》评介

    作者:周洋 刊期:2016年第01期

    1.引言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教授和Graeme Trousdale博士于2013年在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他们合著的新书《构式化与构式变异》( Constructionalization and Constructional Changes )。

  • 计算语言学框架下的语言习得研究——《语言天赋论与刺激贫乏》评介

    作者:朱海婷; 林允清 刊期:2016年第01期

    1.引言 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理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一直占据着语言学领域的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人的大脑中天生就有一套语法原理,所以儿童不必花费什么力气就能习得语言。那为什么不能说大脑中有学习机制,因而儿童能够学得语言呢?乔姆斯基认为这条路走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