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of Historical Theory and Historiography

杂志简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新时代中国特色历史学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中国古代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学研究、外国史学研究、历史文献学研究、当代史学评论

主管单位: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481
总被引量:93
H指数:3
平均引文率:10.875
  • 从影像史料到影像史学

    作者:吴琼 刊期:2013年第01期

    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影像资料成为历史学研究的重要史料来源。中国史学有重视影像史料的传统。影像史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影像史学"的研究,国内外学者在"影像史学"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 10~19世纪:千年史学发展的启示

    作者:瞿林东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10-19世纪的中国史学发展中,产生了一些重要的历史著作,史学家们提出了一些具有思想价值和历史价值的重大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在当时有突出的现实意义,而且在其后的社会历史进程中,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古代西方史著中关注的三大主题

    作者:杨共乐 刊期:2013年第01期

    战争、政体与帝国是古代西方史著关注的三大主题。战争是万物之母,政体为善政之基,帝国乃西方古代最后的归宿。古代西方史学家重视这三大主题的研究既是史学家职责使然,更是时代需要的结果。

  • 官修、私撰双轨运行与求真、致用理念冲突——谈中国传统史学的生命力

    作者:王俊才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传统史学源远流长、生命强劲、传承清晰、体例宏大、体裁丰富、内容广泛、影响深远,这不仅是华夏同仁的共识,也被全球学界认可。无论从史家群体,还是从史著类别讲,中华史学都是恢宏庞大,独树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貌、特征和性格,而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风貌、精神特征和传统性格。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何在?这...

  • 17世纪中国史学理论的新成就

    作者:罗炳良 刊期:2013年第01期

    17世纪的中国历史,涵盖晚明神宗万历中叶到清初圣祖康熙后期的100年时间。这一时期的政治形势是明代统治逐渐衰败,继之出现明清两朝政局的嬗变,而清代完备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尚未健全,封建统治力量处于相对薄弱时期,士大夫的自我意识得以张扬,表现出追求个性解放、挣脱专制桎梏的思想趋向,成为一种带有启蒙色彩的进步思潮。社会思潮的演变,给史...

  • 1949~1966年历史教学理论的发展及其成就

    作者:曹小文 刊期:2013年第01期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广大史学工作者和历史教育工作者围绕历史教学理论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以改造旧的历史教育、探索马克思主义历史教育为旨趣的探讨历史教学理论的高潮。梳理和总结这一时期历史教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我们今天的历史教学和史学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

  • 中国当代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述评

    作者:徐国利; 李天星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当代史学界在历史人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绩,范围更广阔,思考更深入,观点更多元。这些理论研究与探讨可以概括为四个大的方面:一、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意义,其一是可以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其二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二、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和方法论,主要包括实事求是的原则、历史主义的原则、阶级分析法、正确看待主观动...

  • 谈《史记》中的中国人——兼驳近年来西方学者有关司马迁民族观的论述(下)

    作者:吴淑惠 刊期:2013年第01期

    司马迁首创"中国人"一词。这个概念代表他大一统的民族观念。从上古三代的夏人、商人、周人到先秦时期的晋人、齐人、燕人、秦人、楚人、吴人、越人等,再进而为秦帝国之黔首和汉帝国的齐民,《史记》逐步渐序地展现"中国人"这一个大民族的凝聚力之形成。本文同时简要介绍近年来西方学者有关司马迁民族思想的部分著作,并力图对其论断作出评价...

  • 再论《晋书·载记》及其正统观

    作者:王强 刊期:2013年第01期

    唐修《晋书》表明了初唐时期官方对于两晋正统地位的态度,相较于南北朝时期对于东晋正统地位的众说纷纭,《晋书》明确肯定了东晋的正统地位。唐修《晋书》专门以载记这一体例将十六国政权的许多事迹从列传中剥离出来,从史书编纂的技术角度来看表明了唐初史家能够根据史事的特点在史书体例上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一做法值得肯定;但是《晋书·载记》在...

  • 元修三史与正统之辨

    作者:李哲 刊期:2013年第01期

    元代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大融合时期,这一时期诞生了我国历史上的三部正史:《辽史》、《金史》和《宋史》,而自元代建立之始即有关于三史修纂问题的争论,这种争论一直到元朝末年才最终停息。在宋学与元代民族融合背景的激烈碰撞下,在元代逐渐形成了两种代表性的观点:一派以杨维祯为代表,他依据"人心公论"和"天人感应",发明了一套承统理论,...

  • 顾炎武关于“人尽其才”的史论

    作者:赵旸 刊期:2013年第01期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明代设立的所谓考核选拔人才的方法实质是皇帝掌控大臣和士人的手段。专制制度导致明朝人才匮乏,是明末"亡天下"的根本原因。顾炎武"寓封建于郡县"的重点还是郡县制,是以封建制的含义来调动官员展现治国才能。顾炎武对专制制度的批判具有思想启蒙的意义。

  • 船山史论的历史假设

    作者:陈安民 刊期:2013年第01期

    王船山有系统而独特的论史方法,在实际运用层面,其史论著作中对历史假设的广泛使用,即是其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从《读通鉴论》和《宋论》来看,"藉令……(则)……""假令……(则)……""非……(则)……"等表述形式所传达的假设分析,广泛涉及历史上的政治和军事谋略、制度建置、民族关系、君臣之义、儒与佛道法的关系等。这些历史假...

  • 顾颉刚、白寿彝的交往和学术关联

    作者:周文玖 刊期:2013年第01期

    顾颉刚与白寿彝都是20世纪中国史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史学家。白寿彝自在燕京大学读研究生,就与顾颉刚保持一种执"弟子之礼"的师生关系。在民国时期,顾颉刚对白寿彝多有提携和倚重。新中国建立后,社会形势和学术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两人在情感上似乎出现了一定的隔膜,治学理路和学术追求也有较多的差异,但白寿彝师事顾颉刚之礼未曾有变。白寿彝...

  • 历史语言研究所与陈寅恪之学术研究

    作者:张峰 刊期:2013年第01期

    陈寅恪作为历史语言研究所第一组的主任,因不经常在史语所从事研究工作,故而前人在研究陈寅恪时常常将其与史语所之关系略而不论。实质上,透过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傅斯年图书馆档案材料可以看出,不仅陈寅恪的经济生活有赖于史语所予以资助,而且其学术研究亦因得到史语所众多助理研究员之襄助,得以顺利开展。尤其是在战乱频仍的年代...

  • 陆懋德《中国史学史》的特点和价值

    作者:刘永祥 刊期:2013年第01期

    陆懋德在20世纪30年代所编《中国史学史》讲义,是史学史学科起步阶段的重要代表,现藏于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此版目录与1961年第4期《中国史学史参考资料》所刊目录存在不小差异。该讲义以史书编纂为主线梳理了中国史学的演进脉络,并尝试进行中西史学的比较研究,标志着史学史从简单的概论形式发展成为以史部目录学为基础的专门学术史,具有开创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