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 【正文】

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应用

作者:刘宣; 杨梅; 王美玲; 朱荣华 铜陵市中医医院康复医学科; 安徽铜陵244000
多体位   下肢康复机器人   卒中   康复训练   脑血管  

摘要:目的探讨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铜陵市中医医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年龄48~74岁。采用随机数字法分成2组。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3.83岁;平均病程17.89d;其中脑梗死13例,脑出血17例:左侧偏瘫16例,右侧偏瘫14例。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8-74岁,平均年龄54.18岁;平均病程18.10d;其中脑梗死12例,脑出血18例;左侧偏瘫18例,右侧偏瘫1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指导.观察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干预。采用多普勒超声经颅对患者脑血管进行检查,测定并记录治疗前后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的平均血流速度,分别采用爱丁堡一斯堪的纳维亚量表(改良版)、简式Fu甜一Meyer(FMA)量表、改良Ashwoah量表痉挛量表(ASS)、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下肢运动功能、下肢痉挛、平衡功能等改善情况,另采用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及6min步行测试、ADL评分法中的巴氏指数(Banhel指数)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后的ACA及MCA平均血流速度、FMA评分、BBS评分、FAC评分、6min步行距离、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治疗后观察组上述各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体位智能化下肢康复机器人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ACA、MCA平均血流速度,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下肢痉挛程度,显著提高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步行及日常生活能力,其对�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