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正文】

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周旋; 吴良欢; 戴锋; 董春华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湖南长沙410125; 教育部环境修复与生态健康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杭州310058; 浙江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浙江杭州310058; 浙江奥复托化工有限公司; 浙江上虞312300
脲酶抑制剂   硝化抑制剂   黄泥田   温室气体   排放强度  

摘要:添加脲酶/硝化抑制剂是稻田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措施。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生化抑制剂组合〔N-丁基硫代磷酰三胺(NBPT)、N-丙基硫代磷酰三胺(NPPT)和2-氯-6-(三氯甲基)吡啶(CP)〕与施肥模式(一次性和分次施肥)互作对黄泥田稻季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通量的影响,并计算全球增温潜势(GWP)及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CH4和N2O排放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尿素分次施用处理稻季CH4和N2O排放总量、GWP及GHGI较一次性施用处理分别显著降低13.5%、20.7%、14.4%和25.0%。不同施肥模式下,硝化抑制剂CP处理显著降低稻季N2O排放通量峰值,减少稻季CH4和N2O排放总量。脲酶抑制剂NBPT/NPPT配施CP处理更能有效减少稻季CH4和N2O排放,降低GWP和GHGI。新型脲酶抑制剂NPPT单独施用及与CP配施的稻季温室气体排放规律与NBPT相似。总之,生化抑制剂与适宜的运筹相结合能保证产量并有效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是水稻低碳、高产可行的施肥措施。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