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圣经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圣经研究与政治哲学、多样性圣经研究、圣经文本研究、圣经与世界文学、简讯

主管单位:河南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342
总被引量:15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6.4878
  • “作为文学的圣经”在西方

    作者:勒兰德·莱肯; 梁工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两千年来,圣经在西方文化中始终是出类拔萃的著作。"作为文学的圣经"这个概念来自圣经本身,从圣经本身能看出它作为一部文学著作的性质。该概念出现于文艺复兴时代。18、19世纪对圣经的宗教性理解逐渐消减,相应地,圣经经常被仅仅视为文学著作。在20世纪文学中,圣经依然是被参引最频繁的书。对"作为文学的圣经"的学术研究肇始于20世纪初期,那场运...

  • 诺斯洛普·弗莱:在原型与类型学之间

    作者:罗伯特·奥特; 梁工 刊期:2014年第01期

    诺斯洛普·弗莱研究圣经与文学的第一部书是《伟大的代码》,较之论述圣经本身,该书更多地显示出弗莱文学批评的性质。依弗莱之见,文学著作是一种"为其自身目的而存在的语词结构",有一种自我指涉性质;圣经作为一部富含隐喻及其他形象类型的文本,正是这样一种结构;由此,它成为西方文学中"神话世界"的源头。从这一影响深远的见解出发,弗莱提供了一系...

  • 多元化圣经批评的当代景观

    作者:梁工 刊期:2014年第01期

    后现代主义哲学在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方面大力倡导多元论,推动形形色色的文学理论相继登场,为圣经学者提供了可资一试身手的多种批评工具。这使当代圣经研究发生了从历史批评向文学批评的范式转型,具体表现为:从历史过程转向文本自身,从浅层心理转向深层心理,从作者意图转向读者接受,从封闭思辨转向文化批判,从单一阅读转向综合解析。当代...

  • 德里达《巴别塔》的翻译思想

    作者:陆扬 刊期:2014年第01期

    德里达的《巴别塔》一文围绕着"巴别"既指"变乱"又是上帝自己的名字这个阐释困境,集中讨论了翻译过程中语言本义流失的问题。德里达认为,上帝通过"巴别"的命名,一方面是摧毁了犹太人创建世界语言的意图;另一方面也在巴别塔的消解中迫使犹太人屈从翻译的规律。但翻译既是势在必然,又是不可能的行为。德里达引用本雅明《翻译家的任务》一文,说明翻...

  • 圣经翻译研究的基本问题和方法

    作者:任东升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世界范围内的圣经翻译和传播呈现"征服文化"色彩,即文本翻译和传播宗教的政治意图明显。圣经翻译又是一项"双重任务",既要准确无误地保留神的信息又要翻译成读者明白无误的语言。加之圣经翻译成为一种"运动"或"工程",其社会复杂性独具特点。对圣经翻译的研究一直伴随着圣经翻译实践,在当代成为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重要领域。本文主要阐述圣经翻译研...

  • 译者行为批评视域下的圣经翻译批评——译者行为研究(其十一)

    作者:周领顺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从行为批评视域出发,讨论了圣经翻译批评的视角问题。行为批评视域是对于译者在翻译社会化过程中的角色化及其作用于文本的一般性行为规律特征的研究,是"以人为本"的研究视域,与传统上的文本批评视域相对。圣经虽然属于高度经典类的文本,但因为有读者等社会需求因素和译者意志性的存在,致使译文难免与原文发生偏离。因此,圣经翻译的译者存在...

  • 《钦定本》翻译群落的生态理性

    作者:高玉霞; 任东升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在规模化和社会化的翻译活动中,"译者"不再是唯一或单一的个人,而表现为"翻译群落",即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集合体"。本文探究圣经翻译史上的杰作英文《钦定本》之翻译群落和翻译生态环境,发现"译者群落"作为"翻译群落"的中心,在翻译生态环境中的适应性选择和选择性适应能使整个翻译群落呈现出整体、关联、动态、平衡的生态理性特征。

  • 从温州方言《新约》的词汇短语看影响苏慧廉的翻译因素

    作者:杨洁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以2007年首次印刷的圣经英文新国际版(NIV)、1872年的北京官话版、1892年的杨格非官话版为参照,并对照《温州方言词典》、《温州话词语考释》和《温州方言志》,从词汇转换、新词引入及增词三方面考察苏慧廉温州话版《新约》词汇短语的译法,进而探讨影响其翻译的因素,涉及目标语的发音阻碍、译文准确度、读者的理解程度和译者的翻译目的。

  • 圣经的(俄)罗斯化:古罗斯文学及其向现代俄罗斯文学的转化

    作者:林精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文学在(俄)罗斯的产生和发展,一开始就与(俄)罗斯从拜占庭接受东方正教,尤其是选用西里尔兄弟创造的教会斯拉夫语圣经息息相关。这种起始不仅使古罗斯文学有别于用拉丁文或希腊文书写的作品,而且决定了古罗斯文学将要游离于欧洲主体文学,成为斯拉夫民族的独特审美表达。随着俄罗斯正教会走向独立自主之路,圣经翻译也发生了从教会斯拉夫语向俄语...

  • 现代希伯来文学对“以撒献祭”母题的阐释

    作者:钟志清 刊期:2014年第01期

    《创世记》第22章的"以撒献祭"这一带有宗教牺牲色彩的母题以世俗化方式呈现在现代希伯来文学作品中。现代希伯来语作家和诗人借助于对古老原型的重新阐释,来理解现实语境与自身境遇。上帝与人的关系在希伯来作家重新阐释这一母题时逐渐失去了优势,代替它的是人(或一个民族)与其社会历史存在的关系,以及后来人与其自身生存与命运的关系。本文试...

  •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圣诞节精神及耶稣之爱

    作者:孟令花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圣诞节传达出一种圣诞节精神,即耶稣作为救主降临人间,给普世众生带来盼望与信心。随着基督教的传播,中国现代文学中相应地出现了一些涉及圣诞节精神的作品,其中圣诞老人更是直接体现出仁慈、博爱的性情。西方圣诞节的传入和圣诞老人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人们对作为"人"的儿童的发现,表现出一种迥异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独特文化含义。与圣诞节...

  • 《珍妮特的忏悔》与福音叙事

    作者:徐颖 刊期:2014年第01期

    《珍妮特的忏悔》是乔治·艾略特小说处女作中的核心故事,文本中出现大量指涉圣经福音叙事的细节,小说中的牧师泰恩与当地律师邓恩普斯特的对抗影射了福音叙事中"律法"与"普爱"思想的矛盾,而泰恩则成为耶稣"人子弥赛亚"形象的化身。小说女主人公珍妮特对泰恩形象的读解,反映了作者对耶稣道德情感力量的赞誉和对福音派教义的公允评判。

  • 从《使徒行传》2:1-41浅析路加的文学造诣

    作者:经敏华 刊期:2014年第01期

    如何判断路加的文学造诣?这是随着修辞批判的兴起而被路加研究者们激烈探讨的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古代文学修辞教育的概览,尤其是希腊化时期修辞教科书对写作(及口头表达)的要求的解读,以《使徒行传》2:1-41为例,将它与修辞教科书的要求进行对比,以期对路加的文学造诣进行重新评估。本文的结论是,路加的文学造诣达到了一种完成修辞初级文学训练...

  • 如何阅读希伯来先知书

    作者:谢大卫; 姜宗强 刊期:2014年第01期

    圣经希伯来先知书对摩西五经显得极为熟悉,它如果不被视为"妥拉"主题及修辞策略的延续,在很多方面就难以充分理解。人们通常误以为先知是预言未来的具有原创性或诗意天才或有洞察力的人。但实际上,先知并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先知视他们自己在能力上是有局限的,因而并不总是愿意去传递并非出自他们本人的信息。先知宣告的力量通常是伦理性的,用以挑...

  • 《路得记》:危机与角色转换的互动

    作者:莫铮宜 刊期:2014年第01期

    本文运用社会学理论中的"角色发展模式",对《路得记》中危机状态下的角色发展变化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一方面,危机的产生与演变推动了故事情节的进展,也促进了主人公角色的转换,其间人物不断增添新的角色,角色的特征尤其性别特征表现出相当强的模糊性和流动性;另一方面,通过角色转换,主人公可以从已有故事背景中获得更多的功能和力量来作自我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