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圣经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圣经研究与政治哲学、多样性圣经研究、圣经文本研究、圣经与世界文学、简讯

主管单位:河南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342
总被引量:15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6.4878
  • 回忆耶稣——历史耶稣探索的问题分析

    作者:邓雅各; 王学晟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针对历史耶稣探索的三个方法论假设,分别提出三项建议。首先,信仰并没有妨碍我们以历史的眼光看清耶稣,相反,耶稣最初的传道对门徒造成冲击,激起了信仰,这在共观福音所保存的耶稣传统中清晰可辨,从中我们辨认出耶稣的形象。其次,针对以往探索者重书面传统而轻口传传统的做法,我认为要重视口传传统,在口传时期,耶稣传统保存在门徒的集体回忆...

  • 认识名家:邓雅各(James D.G.Dunn)

    作者:王学晟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邓雅各教授多年来一直是英国德伦大学(the University of Durham)莱特福特教席教授(Lightfoot Professor)、神学系主任,退休后成为名誉系主任。曾担任各种圣经及神学研究协会、委员会、学术期刊编辑等重要职务,多所大学和神学院的客座教授、讲

  • 女性主义诠释学与圣经研究

    作者:菲利斯·特丽波; 周辉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认为,生长在父权制土地上的圣经充满了男性形象与语言。数世纪以来,释经者在父权化圣经的支持下阐释神学,塑造教会及学术机构,强化男女性别定位、行为和角色等,致使圣经与性别主义、信仰与文化等紧密相关。女性主义的出现向父权化圣经发起了挑战,由此生发出对文本和诠释者的崭新理解。作者在本文中考量了女性主义诠释学家诠释圣经的三条进路...

  • 奥古斯丁对基督教释经学的重要贡献

    作者:王晓朝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对基督教思想家奥古斯丁的释经学理论著作《论基督教教义》作一详细解读,重点介绍和分析奥古斯丁的记号理论和释经规则。作者认为:记号理论是奥古斯丁的一项原创性理论贡献。奥古斯丁的记号理论不仅为基督教的释经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基督教的释经活动走上了知识化与科学化的道路,而且对后世西方哲学中的符号学研究产生着持续久远的影响。...

  • 马丁·路德的圣经观及其圣经诠释

    作者:李广生 刊期:2009年第01期

    中世纪末期教会历史上发生的"改革运动"对欧洲神学、宗教、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都带来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与马丁·路德及其与圣经的关系密不可分。这位为欧洲教会乃至人类历史揭开新页的人物对圣经的认识和运用,其诠释圣经的原则和方法,非常值得今人探讨。

  • 《教务杂志》中“God”汉译讨论研究

    作者:程小娟 刊期:2009年第01期

    "God"的汉译问题是传教士在《教务杂志》上热烈而又长久讨论的话题之一。仔细分析传教士的讨论文章发现,他们在对"God"希伯来原文的理解、对中国语言文化和相关名词的理解、对当下中国读者的理解、对传教士自身所处传统的理解等方面都存在着分歧,这些分歧导致不同的译名主张。这是一个富有诠释学意味的问题,从共时的角度看,传教士间诠释的冲突成...

  • 给予谁?(知勿知)

    作者:雅各·德里达; 刘平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英译导言雅各·德里达(1930-2004)出生于阿尔及利亚的首府阿尔及尔,在法国接受教育,已经成为后结构主义运动中最杰出的思想家之一。他在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cole Normale Superieur

  • “父亲的名字”研讨会引论

    作者:雅克·拉康; 黄汉平; 张凯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英译导言雅克·拉康(1901-1981)从其早期作品开始,包括他的博士论文(1932),就不满于古板的弗洛伊德派在传统精神分析实践中所表现的诸多局限性。拉康先后与巴黎精神分析协会和国际精神分析协会分道扬镳,于1953年开创了每周一次的研讨会,参加者

  • 用作书写策略的身体

    作者:米克·巴尔; 张思齐 刊期:2009年第01期

    <正>导言米克·巴尔(1946-)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文学理论教授。虽然她从一开始就不曾将自己定位为圣经学者,然而还在20世纪80年代时,她就已经在圣经"行会"中工作好些年了。在那个时期里,她在撰写一部三卷本的著作,它是由《致命的爱》(Lethal Love,1987)、《谋杀和差异》(Murder and Difference,1988),以及《死亡与

  • 《箴言》1-9章的异族妇女及其“异族性”——一个经典主题的根源与发展研究

    作者:陈南芬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通过对《箴言》1-9章中希伯来语(?)和(?)的深入分析,说明该词语的"外籍性"意义。而这一含义,在英语及其他语言的翻译所隐含的诠释中,完全被掩盖。正因此,一般的翻译及诠释把该词语所描绘的女子解释为一般的"性掠夺者"(sexualpredator),但却忽略了其中浓厚的神学意义及较早期的圣经传统。论文认为,其中女性形象的源头,是一个源远...

  • 爱的定义:《约翰福音》第13章的翻译和注释

    作者:谢文郁 刊期:2009年第01期

    本文是对《约翰福音》第13章的翻译和注释。本文通过讨论希腊哲学和希伯来文化中的"爱"观念,揭示该章对"爱"的理解。这个"爱"包含了如下几个基本点:首先,"爱"就是彼此洗脚,彼此侍候。其次,"爱"不是顺着自己的意愿,而是顺着神的旨意,像犹大那样自以为是最终只会走向出卖耶稣。第三,"爱"就是跟随耶稣,而不是自作主张,靠着自己去爱神,如彼得那样凭...

  • 圣经背景下的约翰·多恩爱情诗解读

    作者:张缨 刊期:2009年第01期

    爱情诗作为约翰·多恩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很长一段时期并未获得应有的评价。评论界认为在其爱情诗的内容中,消极元素占了主流。作为一个拥有神职身份的诗人,约翰·多恩的许多爱情诗都有一个潜在的原型文本——圣经。正是因为这个潜在文本的存在,我们可以对诗中一些内容作出合理的解释。在那些爱情诗中,既有出自人类天性对于肉体的真诚赞美,也...

  • 圣经视野中的《老人与海》研究

    作者:李树欣 刊期:2009年第01期

    作为海明威毕生创作的诗化总结,《老人与海》中存在多处与圣经,尤其与《新约》直接相关的象征与暗示。本文首先以小说中与圣经具体相关的特殊语境为出发点,廓清文本中此类描写的外在表现及其内在精神含义,进而论析这部作品在吸纳《新约》中有关救赎的教义之后使之'世俗化'的过程,从而阐明桑地亚哥以自身行动完成耶稣基督及其救赎事业对现世人生...

  • 王国末期到波斯时期犹大地区的人口变化

    作者:孟振华 刊期:2009年第01期

    从犹大王国末期开始,犹大地区的人口数量发生了很大变化,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波斯时期犹大省的社会结构和社群关系,乃至圣经的编纂。本文回顾了三位具有代表性的学者的著述,分别指出他们的得失,并以卡特的方法为主,采用主要是当代考古研究的成果,推算这一时期人口变化情况。

  • 圣经与人文学科

    作者:谢大卫; 李毅 刊期:2009年第01期

    自启蒙运动以来,关于希腊罗马古典哲学和文学在各方面对西方教育(尤其是对人文学科)之影响的探讨,在西方思想史研究中十分普遍。但是,各种与圣经研究相关的学科却是对教育机构之建立和各种课程之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无论是在古罗马晚期的学校、中世纪修道院的书斋,还是在欧洲和美国最早的大学中,都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