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文学研究

圣经文学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Journal for the Study of Biblical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圣经文学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圣经研究与政治哲学、多样性圣经研究、圣经文本研究、圣经与世界文学、简讯

主管单位:河南大学
主办单位:河南大学圣经文学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02
总发文量:342
总被引量:150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平均引文率:6.4878
  • 圣书、评注,诠释的挑战

    作者:罗伯特·奥特; 梁工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圣经叙事和诗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维度,是文本赖以建构之文学惯例和技巧的复杂背景。由于主要为了求得神学真理和道德教训的圣经阅读延续了千百年之久,我们已经失去许多开启这类惯例和技巧的钥匙。对于更充分地阅读圣经文本而言,所需要的是一种文学考古学,类似于对古代以色列物质文化进行确凿发掘的考古学程序。借助于耐心的分析和细致的推理,有...

  • 形式批评的反思与超越

    作者:詹姆斯·缪伦堡; 张晓梅 刊期:2008年第01期

    形式批评方法对圣经研究的影响巨大,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但它的一些不足之处也随着研究的深入而显露出来,单一地使用或是过度滥用这种方法也同样蕴藏着危险。文学中还有其他诸多特征是形式批评方法不能处理的。要理解希伯来文学创作的本质、作者们创作时所用的多样的手段,相应的方法论是"修辞批评"。对形式批评我们既要反思又要超越。

  • 论奥利金的寓意解经法

    作者:章雪富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探讨公元2-3世纪基督教大思想家奥利金的寓意解经法。寓意解经法包含了三个层次的内涵:新经典观、护教、灵性自我的操练。这三者又统一为基督论的主题。基督论是新经典观的基础,它与希腊罗马文化的哲学实在之路区别开来,显明应该从圣经而非希腊哲学(例如柏拉图哲学)出发建立救赎论,从而批评了诺斯底主义的寓意解经法。寓意解经法又出于护教...

  • 汉语学界圣经(新约)研究三十年(1976-2006)——现状及评估

    作者:查常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面对今天汉语学界的基督教研究,我们更需要强调神学的而不只是其他世俗科学的角度。在本人的新约研究中,我主要使用历史逻辑的研究方法,即从新约文本内含的语言观、时间观、正义观、信仰观四个方面展开诠释。这里,我们可以从此观察汉语学界三十年来的新约研究,其特征为:从圣经的语言、时间观念、社会正义方面切入者较少,大多选择基督论的、跨文...

  • 《以赛亚书》第40章中的多种声音

    作者:柯大卫; 姜宗强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以赛亚书》第40章这首尽管有着意识形态瑕疵但却十分卓越的诗歌中,存在着一曲名符其实的声音大合奏;但是,并非所有声音都能找到说话者。我们得到的印象,就如无意中偷听到了一场处于不认识的人中间、我们无法鉴别发言者的会谈。这正是诗人想要造成的状态。我不能肯定自己能阻止住诗人保守秘密的愿望,但尝试澄清他留下的模糊处、认明他隐藏的...

  • 如何理解“扫罗王覆灭”——对《撒母耳记上》15:1-9的一种分析

    作者:卡洛林·诺兰; 薛春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扫罗王被废黜显得有些不公平。在灭绝亚玛力之敌并俘获其王亚甲之后,扫罗被废黜了以色列的王位。在《撒母耳记上》15:1-9的文本单元中研究那场战斗的背景、战斗本身及其后果,尤其是参考对《撒母耳记上》15:8-9的文学批评,能找到理解扫罗王何以被废黜的钥匙。本文特别关注对《撒母耳记上》15:1-9语境中之第8-9节的文学批评,对该问题的考察对于理...

  • 《雅歌》与伊甸园

    作者:弗朗西斯·兰蒂; 孟令花 刊期:2008年第01期

    《雅歌》与《创世记》中的伊甸园神话之间存在一种显而易见的可比性。《雅歌》分享了伊甸园神话的预设,又是对伊甸园神话的一种逆转,因为它描绘了一个因爱情而被重新发现的尘世中的伊甸园。《雅歌》改造了伊甸园故事的形象和主题,可被视作伊甸园故事的一种注解。园在《雅歌》中起背景作用,是其中使用最频繁的意象,本文将它与伊甸园的神话原型联...

  • 从伊甸园故事解读犹太民族的早期历史

    作者:吾敬东 刊期:2008年第01期

    伊甸园故事其实是一个隐喻,一个叙述犹太民族从上帝那里得而复失家园的隐喻。它所讲述的上帝造伊甸园并安置亚当,直至亚当与夏娃最终受到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并受苦受难的故事,乃是对犹太民族进入并离开迦南即巴勒斯坦历史的真实记录。具体说来,伊甸园故事的核心思想可以用以下五个语词串接而成:赐予—立约—背叛—放逐—苦难。但伊甸园故事对犹太...

  • 语词、意象结构与民族意识——解读《诗篇·第23篇》

    作者:王立新 刊期:2008年第01期

    《诗篇·第23篇》是希伯来圣经中最优秀的抒情诗歌之一。本文从希伯来文化的角度,立足于语词与意象的关系,对作品的诗歌句法、审美结构等多层次的形式特征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诗歌隐喻和象征关系的探讨,认为在希伯来历史文化的语境下,这首表达特定历史时期个人体验和信仰的诗歌投射出古代以色列人的民族意识和精神,成为一个民族关于信仰...

  • 上帝的权能与智慧——《约伯记》中神意主题的展开

    作者:张缨 刊期:2008年第01期

    在犹太教和基督教传统中,《约伯记》往往被视为一部描述和体现神意(divine providence)的作品——约伯遭受的苦难被视为上帝对义人的考验,而最后的大团圆结局则是上帝对经受了考验的义人的酬报或恩典。然而与此同时,从古至今也不断有学者指出,《约伯记》是一部关乎神义(divine justice)的杰作,尽管前现代的解经家倾向于把《约伯记》当成为神义辩...

  • 第一位使徒:抹大拉的马利亚

    作者:林鸿信 刊期:2008年第01期

    抹大拉的马利亚被初代基督教称为"使徒们的使徒",她是第一位见证耶稣基督复活的跟随者,从受难起就坚决伴随耶稣基督,直到耶稣进入坟墓。然而弱势女性之历史地位终于被优势的男性之光彩掩埋,她的形象逐渐地隐入幕后,甚至被扭曲变形。本文尝试描绘抹大拉马利亚的原本形象,主要由福音书把握主要线索,探讨具有女性阴柔特质以及强调妇女角色的《约翰...

  • 基督宗教十字架的象征

    作者:刘建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十字架是基督宗教一个重要的象征及其信仰最主要的标记。十字架能作为一种残酷的古代刑具受到基督宗教的青睐而成为崇拜对象,根本原因在于它体现了基督宗教的文化精神,是"束缚与解放"、"死亡与新生"相互依存观念的哲学象征,是"纵组合与横聚合"的基本关系的有机结构的物质显现。基督徒为什么信奉十字架并把古代的残酷刑具变成一种信仰的标记?是因...

  • 新约福音书中的《创世记》回响

    作者:黄根春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探讨《希伯来圣经》中《创世记》与《新约圣经》中福音书的关系。众所周知,基督宗教孕育于犹太人的宗教传统之中。新约福音书记载耶稣基督的生平事迹和教训,其中有数个主题涉及《创世记》,包括对休妻、安息日和盟约的论述。本文分析符类福音对这三个课题的陈述,并追溯这些课题与《创世记》的关系,进而指出耶稣基督如何借《创世记》来反驳当...

  • 圣经批评与后殖民主义研究:走向后殖民主义视角

    作者:费南多; F.斯果维亚; 邱业祥 刊期:2008年第01期

    后殖民主义视角是圣经批评中最为有效、最具启发性、最有解放意义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含三个不同的维度:对古代文本的分析,对现代解读的分析,对读者的分析。在对三者的分析中,其中文化的、意识形态的和权力的问题都会浮现出来。因而后殖民主义视角的圣经研究也是"解放"和"去殖民化"的过程。

  • 圣经在后殖民世界

    作者:约翰·理奇斯; 梁工 刊期:2008年第01期

    对圣经进行殖民和后殖民阅读的历史,能为正确运用和误用圣经提供一种颇具启迪意义的研究。圣经中有多种不同的声音,读者亦可以对它进行种种不同的强调。由于阅读方式不同,同一批圣经文本可能给某些人带来生命,也可能给他们带去死亡。圣经曾被用于支持征服者向弱小民族施予暴行;但另一方面,它也能给被压迫人民带去慰藉、力量和解放。一种批评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