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桥

世纪桥杂志 省级期刊

Bridge of Century

杂志简介:《世纪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7年创刊,国内刊号为23-1464/D,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政法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政法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卷首语、党史工作、纪念党80周年、邓小平理论研究、党建研究、专题研究、白山黑水、人物研究

主管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主办单位:中共黑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
国际刊号:1001-0475
国内刊号:23-1464/D
全年订价:¥ 820.00
创刊时间:1987
所属类别:政法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黑龙江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1
复合影响因子:0.13
总发文量:7467
总被引量:5456
H指数:15
立即指数:0.0072
期刊他引率:1
  • 大力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

    作者:张洪兴 刊期:2006年第12X期

    <正>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把建设和谐文化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并深刻指明了建设和谐文化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建设和谐文化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条件。党要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积极建设和谐文化,而和谐文化的精髓就

  • 《共产党宣言》与现代性批判

    作者:张有奎 刊期:2006年第12X期

    《共产党宣言》是现代性批判的经典。它立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从资本的角度揭示了现代性的本质,阐发的私有制之废除的共产主义理论,昭示了现代性的历史宿命。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局限于自身的立场,根本区别于共产党人的共产主义及其终结现代社会的运动。

  • 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初探

    作者:喻志桃; 王潮江 刊期:2006年第12X期

    理论创新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今社会转型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要求,还是共产党履行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必须坚信马列主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群众路线;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分析的正确途径。

  • 试论中国共产党前两代领导人与中国的现代化道路

    作者:杨慧娟 刊期:2006年第12X期

    把实现现代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前两代领导人共同的选择,但由于时代的差异,他们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存在一定的差异。深入思考中国共产党与现代化道路的历史情结,对于总结历史的经训,加快现代化的实现是有益处的。

  • 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树立忧患意识

    作者:房衣桓 刊期:2006年第12X期

    <正>“十五”期间,我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明确提出并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牢牢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水平不断跃升,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此时,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 试论党内民主建设与人民民主建设关系

    作者:孔凡瑜 刊期:2006年第12X期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都很重视党内民主建设。同志在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民主思想基础上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通过发展党内民主,积极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这一论述深刻指出了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内在关系,对我们在新时期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和推动人民民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大党建理论产生的负效应及建立纯党建工作责任制的现实意义

    作者:王普光 刊期:2006年第12X期

    <正>当前,全国各级党组织,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全方位地审视和谋划党建工作,跳出旧有的思维模式,均提出诸如“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大党建理论。大党建理论的提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党建工作服务于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但其产生的负效...

  • 廉政思想的现实启示

    作者:郭波 刊期:2006年第12X期

    廉政思想及其指导下的廉政实践成功开创了50、60年代举世瞩目的政治清明、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至今为世人所景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业中,吸取廉政思想的现实启示,借鉴其指导下的廉政实践经验就成为当务之急。廉政思想的现实启示主要有四个方面。我们必须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维护社会...

  • 周公吐哺 天下归心——浅析的人格魅力,政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刘淑娟 刊期:2006年第12X期

    是一位近乎完美的伟人,高尚的人格让他赢得了世人的敬爱。本文从文化氛围,家庭环境,个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影响性格塑造的因素,并概括出以天下为公,求同存异,务实主义为核心的的政治思想。这种政治思想在实践中指导了的政治活动。高山仰止的人格力量和进步的政治思想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对于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仍然发...

  • 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及其现实价值

    作者:张丹丹 刊期:2006年第12X期

    人民利益观是邓小平思考中国问题,提出理论观点和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邓小平的人民利益观内容丰富,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论述了邓小平人民利益观的基本内容,并探讨了其现实价值。

  • 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现代社会心理建构中的作用

    作者:关磊; 胡绪明 刊期:2006年第12X期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分析,论述了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心理的影响以及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对社会心理建构中作用,进一步探讨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在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运动转型过程中的现实意义。

  • 马斯洛的社会改良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作者:赵洁 刊期:2006年第12X期

    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言人和倡导者,围绕着促进人的自我实现,提出了对社会进行变革的思想,进而形成了“社会改良论”。马斯洛主张的“良好社会”的含义、特征、造就的论断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存在着某些相通之处。马斯洛社会改良论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取向及一些合理的主张对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 构建和谐社会从培养孝心开始

    作者:张见 刊期:2006年第12X期

    本文提出两个小论点:一是社会道德的形成可以用“孝”为“原料”,二是用社会主义道德支撑和稳固和谐社会的基石,得出结论:构建和谐社会从培养孝心开始。文章的观点对社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公民及构建和谐社会有实践意义。

  • 论和谐

    作者:吴翠玲 刊期:2006年第12X期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新时期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和谐的概念和历史内涵;接着论述了和谐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中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社会生产力及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社会平等;最后提出了实现社会和谐的内在机制和外在机制,即规范机制、工作机制和文化机制。

  • 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社会保障制度探析

    作者:郭月菊 刊期:2006年第12X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建立健全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途径;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使农村计划生育的推行具有可持续性;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