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博论丛

上海文博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上海文博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45
总被引量:303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工业遗产 留韵世博

    作者:罗泽国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百年江南江南造船厂是我国创办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民族工业企业。1865年初建时为"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其后数易其名。1949年5月28日,"江南造船所"由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归海军部领导,更名为

  • 百年之梦

    作者:陈燮君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申城五月,早晚还略有寒意。在黄浦江畔的世博园区,却是盛事频传,热浪翩然。住进世博工地以后,日夜兼程进行城市足迹馆和世博会博物馆的布展工程,虽无暇在月光下欣赏世博场馆的闪烁灯影、动人节律,却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世博园区在走向成熟、趋

  • 曾侯乙墓竹简书法艺术特征浅析

    作者:陈松长; 吴振红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曾侯乙墓发掘于1978年,该墓出土了包括曾侯乙编钟在内的青铜器、漆器等珍贵文物7000余件,现均收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其中曾侯乙墓出土的竹简共有240余枚,合计字数6600字,约写于公元前433-400年之间,属战国早期。内容主要是记载葬仪用的车马与兵甲,是战国时代常见的遣策文字。这些竹简文字虽然

  • 越窑青瓷的兴衰初探

    作者:董忠耿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对越窑青瓷及其釉色的最早明确记载。然而,关于越窑的界定及其兴衰历程,陶瓷史学界仍存在着分歧,本文就多年的学习所得谈点看法,以求教于前辈与师友。

  • 湖南出土的战国秦汉玻璃璧

    作者:傅举有; 徐克勤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两千多年前的古代中国会不会制造玻璃,曾经是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工作者在湖南地下发掘出了大量距今两千多年的中国早期玻璃器,品种非常丰富,有礼器、生活用品、葬器、佩饰等,数以千百计。经过科学检测,这些玻璃器的化学组成,

  • 清地方环保政令《奉宪永行严禁碑》

    作者:江汉洪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在嘉定孔庙的东角门壁间,有一通立于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的《奉宪永行严禁》碑。该碑青石质,高175厘米,宽88厘米。素座,高19厘米。碑文楷书,纵24行,满行63字,共760余字。嘉定教谕陈从王立,书丹者名缺,张孝元镌刻。从碑的体量、形制以及书法艺术角度来说,该碑并不太引人注意,但细看

  • 玉鱼刍议

    作者:张青筠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鱼与先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尤其在农业尚未开发之前,更是人们的主要食物之一。我国先民在旧石器时代就开始捕鱼了,至新石器时代先民不仅食鱼,而且还在陶器上画鱼。以玉制成的鱼在新石器时代的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中已有出土,但数量很少。商周时期玉鱼出土较多,商妇好墓出土70余件,长安张家坡西周井叔墓出土60件,商周以后玉鱼出土较少...

  • 甘青彩陶的一束绚丽奇葩——金山区博物馆馆藏彩陶精选

    作者:奚吉平; 孙维昌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上海市金山区博物馆近年来为筹建新馆,进一步充实提高馆藏文物的数量和质量,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调查研究,向社会各界开展文物征集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兹就新征集的甘肃、青海地区出土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彩陶和青铜时代辛店文化、四坝文化彩陶部分文物珍品,作一简介,以飨读者。

  • 从多媒体技术的运用看博物馆教育的新发展——以上海博物馆钱币陈列的多媒体展示为例

    作者:陈晴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多媒体技术,指计算机交互式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文本、图形、图像和声音,使多种信息建立逻辑连接,集成为一个系统并具有交互性的一种技术。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博物馆事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多媒体技术被广泛引入陈列和展示之中,给传统博物馆的表现形态带来了相当大的变化,为博物馆的教育工作带来了相当广阔的发展新空间...

  • 博物馆讲解如何“因人施讲”

    作者:贾雪虹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博物馆讲解的"因人施讲",是指在讲解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观众的不同特点和需求、不同的接受能力,选择有针对性的内容、方式、技巧的讲解实践,其核心是具有针对性。"因人施讲"是博物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讲解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衡量讲解水平和质量的重要标准和条件,是讲解员的综合"软实力",也是博物馆讲解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从...

  • 书苑猎真

    作者:丁辑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新中国出土墓志·上海天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博物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编文物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石刻是人类最早使用的文字载体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的文化现象,记载着人类的进步和社会历史的进程。墓志是石刻的一种,而且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是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古代文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 《上海明墓》评介

    作者:张童心; 王斌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2009年仲夏,上海博物馆考古部又去嘉定发掘一座明代墓葬,当时我们正在松江泰晤士小镇整理广富林遗址的资料,又一次听到了关于明墓考古中"十里亦闻‘檀香味’,咫尺满地‘酱油汤’"的慨叹。感同身受之外,心中不禁疑问——上海明墓发掘如此之频繁,报告缘何如此之少?不过当时已闻正在进行《上海明墓》的编写工作。岁末得知该书付梓,拜读后...

  • 雅俗共赏岭南二居——读《故园拾香》《居巢居廉艺术研讨会文集》

    作者:李春霞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19世纪的广州,处在中西文化交汇点上,地域特殊性明显,时代阶段性很突出。不仅是中外经济贸易的重要港口,输出了大量的丝绸、茶叶、陶瓷器等中国的传统商品;而且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前沿阵地,流进了些许的画家、医生、传教士等欧洲的怀才之士。19世纪的岭南地区,东西方文化经过二三百年的碰撞

  • 谢稚柳系年录(四)

    作者:郑重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一九三八年(民国二十七年)戊寅二十九岁是岁,客重庆,住苍坪街。此顷,稚柳与谢端如结婚。端如亦为江苏常州人,性格豪爽,毕业于大夏大学,后任中学教师。稚柳寓所原为照相馆改建而成,居室狭小,端如亦不善炊事,尝就餐于青年会。此时,黄君璧住青年会,徐悲鸿住沙坪坝。悲鸿每进城,与稚柳及画界好友常相聚于黄君璧处。

  • 浅谈银器中的上海城市历史记忆

    作者:胡宝芳 刊期:2010年第02期

    <正>一银器中的上海政治风云近百年来,上海政治舞台风云变幻,各种政治势力粉墨登场。留存至今的一些银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百年来上海政治气候的脉络。上海市档案馆展厅中有一枚制作于1893年的银质"上海开埠五十周年纪念章"。该章是统治上海公共租界的工部局,在1893年为纪念上海开埠50周年而发行的。此章承载的是1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