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博论丛

上海文博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上海文博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45
总被引量:303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日本国公私藏 中日书翰珍品来展有感

    作者:杨仁恺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独特的文化,书法就是特具代表性的文字,流传数千年,演变多个阶段,发展出钟鼎文、甲骨文、大小篆、隶、真、行、草(包括今草和狂草)等字体。由实用性到汉唐发展成艺术性,影响深远,遍及东半球诸国,特别是日本、朝鲜等国所受的影响最为重要。正因为如此,日本国对中国书法的爱好

  • 写在中日书法珍品展开幕之际

    作者:西冈康宏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说起这次书法展览会的缘起,还是在3年以前上海博物馆举办《西川宁书法艺术展》的时候。在展览会场上,有机会与当时的上海博物馆副馆长、已故汪庆正先生交谈,谈到将来在上海博物馆和东京国立博物馆相互举办中国和日本的书法展览会。之后,上海博物馆收藏了《淳化阁帖》,在研讨会上再次与汪庆正先生商量,提出了在举办拟议中的展览会上除...

  • 一枝双葩 源远流长——喜读中日书法珍品展

    作者:陈燮君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丙戌伊始,大地回春,上海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朝日新闻社联合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在上海博物馆隆重举办。这是书法发展史的整体审视、综合览读,是中日文化交流的艺术佳话、文化盛事。一枝双葩的中日书法艺术绵延舒展,凸显沧桑执着,源远流长。今天,中日书法史上的稀世珍品汇聚申城,喜遇书艺故乡

  • 日本书法史概述

    作者:向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早期接触汉字的历史一万多年前,日本进入了石器时代,但由于与外界隔绝等原因,社会发展相对缓慢。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包括农耕和金属工具在内的高度发达的中国文化传到了日本,使日本社会从石器时代迅速进入了铁器时代。在此过程中,中国的汉字也随之进入了日本。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光武帝赐倭王以"汉委奴国王"金印,可作为汉字传入日...

  • 从唐摹“晋帖”看魏晋笔法之本相——关于日本藏《孔侍中》《丧乱》诸帖引出的话题

    作者:陈振濂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研究中国古代书法中的"笔法"现象,不但要看中国流传有绪的法帖碑版书迹;还要借助于上古、中古时期中外书法交流事实的便利,从域外流传的书迹中去分析判断中国上古、中古时代书法的"本相"。在目前人人引为正宗,但又很难解释清楚的所谓"二王笔法"或"魏晋笔法"的研究方面,由于宋元以后将近千年的代代嬗递

  • 读“鼓”札记

    作者:张雷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中日书法珍品展"的书迹中,展览有现藏日本三井文库的明安国旧藏战国石鼓文《先锋本》、《后劲本》、《中权本》这3件墨拓精品。这3件均为宋代拓本,是目前存世最古、最精、字数最多的《石鼓文》拓本,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无与伦比的地位。中国最早的石刻文字可上溯到江西清江吴城商

  • 曹全碑“咸”字考略

    作者:魏小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曹全碑》是汉碑中秀雅风格的代表,杨守敬《平碑记》载:"尝以质之孺初(潘存),孺初曰: ‘分书之有《曹全》,犹真行之有赵(孟頫)、董(其昌)。’可谓知言。"是以清代至今临书者甚众。自明万历间出土后,数百年间传拓多达千余次(因其石质上佳,碑文仍基本完整,洵

  • 颜真卿之书学渊源

    作者:潘良桢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唐代书学之盛,近人马宗霍有谓:"以书为教始于周,以书取士始于汉,置书博士始于晋,至专立书学,实自唐始。宜乎终唐之世,书家辈出矣。"初唐"四家"虽各有造诣,人或谓皆胎息右军,远承晋宋,近接陈隋,或以为寄人篱下,未能自立,尚非唐人书之典型。"四家"中,法度森严而细致的"褚字"最为盛行,实

  • 关于蔡襄楷书《谢赐御书诗表卷》

    作者:锅岛稻子; 韦心滢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北宋仁宗皇帝赐予蔡襄一幅书有《君谟》的御书。蔡襄感激涕零,为了感谢皇恩,与上表文一起奉上了七言古诗一首,即皇祐五年(1053)所作本卷。书道博物馆所藏《楷书谢赐御书诗表卷》,正文三十七行,使用了五张各为竖29厘米、宽49厘米的澄心堂纸。裱成手卷后的正文为竖29.3厘米,全常241.5厘米,加上跋文的总长为829.5

  • 蔡襄《谢赐御书诗》考

    作者:水赉佑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蔡襄是北宋名臣、书法大家。他的楷书功力最深,无论从笔法还是结体,都遵循唐代法度。其楷书主要师法颜真卿,然而追溯魏晋,其中小楷颇有晋代风格,给人一种端庄中见妩媚的感觉。《谢赐御书诗》是他小楷代表作。《谢赐御书诗》;楷书,纸本,37行,行字数不一,计320字。纵25.8厘米、横116厘米。此帖从书风看,确是法度严密。其字结构严谨,匀

  • 杨守敬收藏之日本古文书

    作者:葛剑雄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别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是中国清末民初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和书法家。清道光十九年春,杨守敬出生于宜都一个商人家庭,其祖、父开设多家店铺。4岁时,其父去世,家业由祖父掌管。生长在这样的环境,杨氏自幼即富于商业头脑,5岁时就在店中数钱,11

  • 论黄庭坚的禅宗思想

    作者:柳向春; 龙延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这次上海博物馆举办的"中日书法珍品展"中,有一幅来自东瀛邻邦的"王史二世墓志铭稿卷"。此卷现藏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中,它的作者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生于北宋庆历五年(1045),卒于崇宁四年(1105)。擅长诗词,工真、

  • 横风多景楼

    作者:沃兴华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宋元祐元年(1086),米芾登临揽胜,写了《秋暑息多景楼诗》:"纵目天容旷,披襟海共开,山光随眦到,云影渡江来,世界渐双足,生涯付一杯,横风多景楼,应似穆王台。"元符三年(1100),多景楼毁于大火,米芾怅恨不已,听说"禅师有建楼之意",遥想十多年前的胜游,激情依旧,又写了

  • 赵孟頫信札中的文人意趣

    作者:卞建林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人类历史有如长河,在远去的彼端,前人生动丰富的生活,留下的只是寂静,在我们耳旁充盈的,往往是时下的喧嚣。然而,前人毕竟有所遗存,所谓:"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除了宫阙楼台建筑,可让我们感慨兴亡,还有文字材料,凭借它们,可追溯

  • 杨维祯及其《张氏通波阡表》

    作者:佘彦焱 刊期:2006年第02期

    <正>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初号梅花道人,又号铁崖、铁雅、铁史、铁笛道人、铁心道人、铁龙道人、铁冠道人、桃花梦叟、锦窭老人、抱遗道人、梦外梦道人等,晚号东维子,浙江诸暨人。杨维桢是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亦能画,与陆居仁、钱惟善被称为"元末三高士",在我国文学史、书画史上占有崇高地位。杨维桢生活在元代中后期,出生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