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博论丛

上海文博论丛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上海文博论丛》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2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研究报告、文献综述、简报、专题研究。

主管单位:上海博物馆
主办单位:上海博物馆
创刊时间:2002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45
总被引量:303
H指数:4
期刊他引率:1
  • 周秦汉唐文明大展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隋鎏金弥陀造像通高41厘米、座长24.5厘米、宽24厘米1975年陕西省西安市南郊东八离村出土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藏造像由一佛、二菩萨、二力士、一香熏及二蹲狮组成。弥陀佛结跏趺坐于束腰莲花高座上,袒右肩,着袈裟,螺鬓,顶莲瓣形头光。胁侍菩萨端坐在莲花座上,裸露着钏,璎珞重重.亦有莲瓣形顶光。菩萨像前侧立两力士,皆狮鼻大口,嗔目...

  • 唐剑斩隋公 ■毛属太宗

    作者:晋之; 朱琳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迭经南北分裂变进,隋统一中国,然短时而亡,唐乘时而起,在与群雄的角逐中取得胜利。"唐剑斩隋公,■毛属太宗"。说明了唐是由马上而得天下的,幸运的是,唐并未在马上治天下,因此,迎来了唐的太平盛世。有唐一代,经济发展,对外交

  • 陕西出土的唐代玉石器及相关问题

    作者:韩建武; 邱子渝; 王建荣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繁盛的朝代,无论在文学、艺术、宗教等方面都达到一个新的境界,手工艺的发展更是突飞猛进,玉石器制作业与其他工艺美术门类相比较,虽工艺水平不相上下,但数量和体量上有所局限。这和唐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相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思想意识上的转变。唐代的玉器虽然

  • 青瓷之娇者——法门寺中的秘色与故宫的传世秘色瓷

    作者:蔡毅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青瓷正式定名始于何时,据文献记载最早见于唐代,陆羽《茶经》中有"越州瓷皆青,青则益茶"之谓。在此之前晋代称为"缥瓷",如晋代文人潘岳在《笙赋》中有"披黄包以授甘,倾缥瓷以酌酃"之说。晋代一种淡青色的丝织物称缥帛,而青瓷所呈现的那种微带褐色的青绿色,恰与缥帛色调相似,所以时人称之为"缥瓷"。隋代

  • 裙红妒杀石榴花——法门寺绛红罗蹙金绣衣物模型及唐代服饰中的半臂与裙

    作者:张青筠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物中,随奉真身菩萨绛红罗蹙金绣衣物等模型是保存最好的实物。共五件:衣、裙、袈裟、案裙、坐垫。这里谈一谈衣与裙。绣衣身长6.5厘米、袖展14.1厘米。按其比例衣长仅过胸,对开襟。其形制为典型的唐式半袖上衣,也称半臂、半袖,是唐代服饰中的

  • 从法门寺地宫别解曼荼罗在中土之消失

    作者:严耀中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曼荼罗(mandala)是密教的一个核心概念,"曼荼罗以图示佛教之教理,其说明曼荼罗之处,即说明佛教教理之处"(蒋维乔:《密教史》,载《密宗教史》,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10页)。故其在中国佛教形态中的消衰,是关联到汉传密教,乃至整个中国佛教演变的一个要点。曼荼罗,亦音译为曼陀罗或满担罗等,意译为圆台、坛场、祭坛等。后来形成所谓...

  • 唐人饮茶小述

    作者:卞建林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一部文明史,不外言语文采、行事、衣食住行、日用,而从历史所留文字记载与实物遗存中,后人可窥见当时之光芒。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文物,就是珍贵的历史实物,其中不少与当时的饮茶风俗有关。饮茶,是现代生活中很普通的一件事,在世界范围内也很普及。在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国粹中,有琴棋书画、昆曲京剧、太极拳法、中国菜、茶等等,而

  • 唐昭陵陪葬墓宦官图赏析

    作者:高波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位于陕西咸阳市渭北原区的唐太宗昭陵部分陪葬墓进行了清理发掘,在一些墓葬壁画中发现了一类中国古代社会极为独特而又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这便是一组初唐至盛唐时期形形色色的宦官形象。宦官,即被阉割了的男侍。见于皇宫以及一些公主和王公重臣的府邸,主要从事传话、开门、扫地以及侍奉主人生活起居...

  • 唐薛儆墓壁画上的一个问题

    作者:张童心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唐代薛儆墓的材料发表以后,人们更多关注的是其精美的石椁雕刻艺术。相对来说,墓室西壁的壁画保存较多。关于西壁南部壁画所绘出之内容,有书曰:"红框内中间用墨线绘出一棵树,树干挺拔,少叶。树边绘出一高鼻胡人,头戴幞头,身穿圆领衫,外有带点的毛皮宽袖大衣,均

  • 唐墓壁画中的高士

    作者:黄朋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陕西出土的唐墓壁画题材相当丰富,比较盛行的有狩猎出行、仪仗出行、马球运动、宫苑仕女、礼宾图、歌舞伎乐等等。除此之外,高士形象在唐墓中的出现虽未见得像上述题材那样普遍,但亦时有所见,例如唐外戚韦浩的墓室壁画

  • 从唐墓壁画看早期山水画笔墨技法的演进

    作者:孙丹妍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对于中国早期山水画笔墨技法的研究,以前由于缺乏实物比照,大多停留在文献资料的层面上,人们只能凭借想象来体味山水画从"有笔无墨"或"有墨无笔"的滥觞期向"有笔有墨"的成熟期的过渡。这样的揣测虽然有文献资料作为佐证,然而古代的文言即简略又抽象,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对于真相的探求。幸而,考古新发现的

  • 唐惠陵壁画的保护修复工艺及材料研究

    作者:李淑琴; 王啸啸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让皇帝"李宪,于天宝元年(742)葬于蒲城县西北的惠陵。2000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陵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其内遍布壁画。壁画整体大器、内容丰富、色彩艳丽、线条流畅,且大部分画面保存情况较好。当年9月,中外专家联合对墓内壁画有选择地进行了揭取,2003年对惠陵壁画进行了保护修复。

  • “让皇帝”的跪拜俑

    作者:张蕴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2000年的春天,我们开始了对"跪拜俑"的主人"让皇帝"李宪墓——惠陵的考古发掘,李宪墓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北方的蒲城县三合乡三合村,距西安市约有140公里路程。这里依山傍水,地域开阔,土层深厚,是唐代著名的帝王陵区,曾经古柏参天、人迹罕见。北面雄浑孤峻的

  • 万国衣冠拜冕旒

    作者:晋之; 孙建明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中华民族大家庭在历史的长河中,各民族有碰撞,也有交流和融合。有战争,也有贸易和政治文化的来往,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长时间地在历史上演绎着进退周旋的一幕。"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中央王朝的王权,由于其经济文化的高度发

  • 粟特文明与华夏文化

    作者:徐文堪 刊期:2005年第01期

    <正> 粟特人,是说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东伊朗语的一个古老民族。他们原来生活在中亚阿姆河和锡尔河之间的泽拉夫珊河流域,西方古典文献把这一地区称之为"索格底亚那"(Sogdiana,即"粟特"),其主要范围在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还有部分在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