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北大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Shanghai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杂志简介:《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1-1718/N,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教育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教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邀综述、研究论文

主管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上海大学
国际刊号:1007-2861
国内刊号:31-1718/N
全年订价:¥ 465.6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教育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上海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54
复合影响因子:0.94
总发文量:1291
总被引量:5812
H指数:26
引用半衰期:5.6429
立即指数:0.0161
期刊他引率:0.9724
平均引文率:13.7742
  • Sigma-1受体激活减轻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作者:廖小平; 喻溥蛟; 许嘉鸿 刊期:2018年第06期

  • 一种改进的异步电机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

    作者:宋文祥; 乐胜康; 吴晓新; 阮毅 刊期:2018年第06期

    提出一种改进的模型预测直接转矩控制方法,通过磁链和转矩方程设计出一种优化矢量选择器,能够根据转矩和定子磁链的给定值得到给定的电压矢量.该方法只需对给定电压矢量所在扇区的3个电压矢量进行价值函数评估,使得在线优化计算量得到有效降低.针对由控制延时导致的定子电流在参考值附近振荡并增加电流纹波和转矩脉动,采用延时补偿提高了控制系...

  • 结合Chirp信号的单向广播机制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

    作者:金彦亮; 姚彬; 张晓帅 刊期:2018年第06期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underwate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UWSNs) 的时间同步主要面临两大挑战, 分别是水声传播时延较长和节点的移动性. 针对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问题, 提出了一种结合Chirp 信号的单向广播机制的跨层时间同步(Chirp-based broadcasting time synchronization, CB-Sync) 算法. CB-Sync 算法在物理层利用Chirp 扩频信号...

  • LTE-M在地铁隧道中的非稳态MIMO信道的几何建模

    作者:陈旭敏; 王大庆; 潘韵天; 郑国莘 刊期:2018年第06期

    轨道交通中基于通信的列车控制(communication based train control, CBTC)系统采用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 MIMO)信道的LTE-M (long termevolution-metro)技术以确保可靠的车地通信, 因此需要研究地铁隧道环境下MIMO信道的统计特性. 针对隧道内2 × 2 MIMO信道在列车移动特别是列车经过基站的过程中呈现的非稳态特性, 建...

  • 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语料库的构建

    作者:张亚军; 刘宗田; 李强; 周文 刊期:2018年第06期

    指代消解是自然语言处理中的关键和热点问题之一,而语料库的研究是指代消解研究中的基础性工作.在中文突发事件语料库(Chinese emergency corpus,CEC)的基础上,通过自动生成和人工标注的方法,构造一个面向事件的中文指代语料库.与传统指代语料库不同,该语料库针对的是以事件作为知识表示单元的文本,对事件中各要素和事件的指代进行标注,其构建对...

  • 两性杂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作者:徐毅; 毛新建; 郭思宇; 冯剑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issipative particle dynamics, DPD)方法对CmH2m+1-PO4--(CH2)2-N+(CH3)2-CnH2n+1 (简记为Cm-P-N-Cn, 其中m, n=9, 9; 9, 12; 9, 15; 9, 18; 12,12; 12, 15; 12, 18; 15, 15; 15, 18; 18, 18) 型系列两性杂双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自组装行为开展了模拟研究, 观察到了球状、柱状、平面网格、层状、蜂窝状, 以及一维孔道...

  • 电化学方法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制备和表征

    作者:张剑秋; 付凌霄; 陈龙; 张胜佳 刊期:2018年第06期

    电化学方法乳液聚合甲基丙烯酸甲酯是以铁片作为电极、过硫酸铵作为引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OP-10为复合型乳化剂在室温下制备得到的.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仪对所制得产物的结构进行研究,利用凝胶渗透色谱分析仪测定不同反应条件下产物的分子量大小和分子量分布.分析了引发剂用量、乳化剂用量、电流大小对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子量的影响....

  • 菌渣对蓖麻修复镉和锌复合污染土壤的影响

    作者:石正驰; 何池全; 熊鹏鹏; 程雪 刊期:2018年第06期

    以蓖麻(Ricinus communis)盆栽为材料, 通过设置不同重金属污染处理组(Cd0Zn0,Cd1Zn0, Cd1Zn100, Cd1Zn500, Cd1Zn1000), 研究添加无机肥和菌渣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以探讨将菌渣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应用到镉和锌复合污染土壤的可行性. 结果表明: 经过144 h, 添加5% 菌渣的实验组, 其累计水损失量相较于空白对照组减少了78.6%, 同时土壤孔隙率...

  • 蠕虫状链模型的均方末端距修正

    作者:刘引烽; 周洁 刊期:2018年第06期

    蠕虫状链是一种适用于从柔性到刚性的大分子链模型,尤其适合半刚性和刚性高分子链,因此运用此模型分析多肽与DNA等生物大分子链构象的研究越来越多.在简单介绍蠕虫状链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运用蠕虫状链模型推导均方末端距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采取自由旋转链模型处理的解决方法,有助于正确理解与应用蠕虫状链模型.

  • 不同试验条件下C/C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

    作者:符宏山; 杨敏; 任慕苏; 李红; 张家宝; 韦习成; 孙晋良 刊期:2018年第06期

    利用MM-W1型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C/C复合材料在不同载荷(0.5,1.0,1.5MPa)及不同润滑(干态、水润滑、油润滑)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同状态下的磨损表面形貌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摩擦系数均随摩擦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至一定范围内保持稳定;随着载荷的增大,干态条件下的摩擦系数不断减小;相同载荷下,干态摩擦试样的摩...

  • N含量对Fe-21Cr-3Ni-1Mo-N双相不锈钢组织的影响

    作者:危志强; 陈湘茹; 仲红刚; 翟启杰 刊期:2018年第06期

    研究了不同N含量对Fe-21Cr-3Ni-1Mo-N双相不锈钢凝固组织的影响,发现N含量对两相比例的影响非常显著.通过热力学分析发现,N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奥氏体析出、长大和奥氏体比例的增加.通过对数据拟合分析发现,当N含量为1.545%时,Fe-21Cr-3Ni-1Mo-N双相不锈钢两相比例为1∶1,N元素的奥氏体化作用是Ni的30倍.

  • 温度对碳纳米管纤维/环氧树脂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

    作者:马奇利; 张翠霞; 王晗; 蒋瑾; 吕卫帮 刊期:2018年第06期

    碳纳米管纤维具有优异的力学、电学和热学性能,是未来高性能多功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理想增强材料.采用微滴包埋实验方法,结合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等表征手段,研究环境温度对碳纳米管纤维/环氧树脂基体间界面剪切强度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至140C环境温度范围内,界面剪切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明显降低.主要原因...

  • 退火气氛对Bi2O3薄膜电致变色性能的影响

    作者:于静静; 石基; 俞圣雯 刊期:2018年第06期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Bi2O3薄膜,分别在空气、氮气、氧气气氛中退火.用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 XRD)仪分析薄膜的物相结构;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UV-Vis)以及电化学工作站测试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Bi2O3薄膜具有电致...

  •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固裂纹黏弹性梁的弯曲变形

    作者:杨骁; 成博炜; 蒋志云 刊期:2018年第06期

    考虑裂纹缝隙效应, 将裂纹等效为非线性旋转弹簧, 假定纤维增强复合材料(fiberreinforced polymer, FRP)布与梁紧密粘贴, 研究了FRP 布加固裂纹标准线性固体黏弹性梁的弯曲行为. 在给出FRP 布加固裂纹的等效旋转弹簧刚度和FRP布加固黏弹性矩形截面梁弯曲变形控制方程的基础上, 利用Laplace 变换及其逆变换以及梁弯曲边界条件和裂纹处的连接条件,...

  • 改进型DIC技术在静压桩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作者:陆烨; 孙汉清; 李航 刊期:2018年第06期

    目前数字图像匹配(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DIC)技术在岩土工程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在室内模型试验中采用DIC 分析技术可实现对沉桩过程中桩周土体位移的测量,进而对桩周土体位移分布规律进行研究. 但是位于桩-土界面处的薄层土厚度较小, 其位移无法利用DIC 技术进行测量, 因此对DIC 分析技术进行改进, 可记录并计算桩-土界面土体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