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学

山东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Shandong Literature

杂志简介:《山东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5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7-1032/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中篇小说、短篇小说、鲁军新力量、诗歌、诗歌_短诗小辑、散文、随笔、评论

主管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作家协会
国际刊号:0257-5817
国内刊号:37-1032/I
全年订价:¥ 292.80
创刊时间:195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山东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4022
总被引量:396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纳税人

    作者:李心田 刊期:2005年第12期

    一个干部,或者叫官员,不论职位高低,若能得到人民的尊重,就说明这个人不错:假若他能得到人民的信赖,那就说明这个人是个好官;如果人民把他看作朋友,这就不是官与民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了。80岁离休了的省委书记方平,明确地意识到70岁的老农民赵奎武的尊重、信赖和友谊。上午10点,按惯例该到书记写字了。这时候紫荆苑大门前开来一辆小面包车...

  • 文学十“态”(随笔)

    作者:毛志成 刊期:2005年第12期

    一、哭态猴子的出生,与人的出生,从基本的生理状态上来看,没有什么太悬殊的差异。但在情态上的区别,已经很大。猴子出生时,似乎没有强烈的表情和声音,而人的出生却伴之以大哭大闹。我看由猴而人,这应该算是重要的标志之一。几千年的文学史中,带有哭声和泪痕的文学往往是量大质高的。即使以哭声本身而论,也有品位上的不同。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

  • 乡野三题

    作者:璀咸浩 刊期:2005年第12期

    山旮旯里,不近城不靠镇,就有好多的与众不同,就连村名庄号也如河边石卵,叫得疙疙瘩瘩。鬼闹便是其一。鬼闹因闹鬼而得名。鬼闹闹鬼少说也有百多年历史。据说,鬼闹闹鬼在古时是极其寻常的事,且能闹出许多的花样。轻则屋摇地动,盆碗作响,重则石磨飞转,四处狼烟;更有甚者,鬼影舞动,人惧马叫。曾有阴阳者来鬼闹踩探过地气。有说鬼闹是一片古坟,阴气...

  • 江小美人

    作者:季栋梁 刊期:2005年第12期

    那时间,这南区只有一所中学,在胭脂巷,就是现在的胭脂街了。那所中学原叫胭脂中学。这是解放前留下来的名字,曾经有一首歌谣说:胭脂巷,树荫墙,猫叫春,女唤郎,踩着月光翻过墙,无人骂你没人样。胭脂巷曾经是风流巷,出入多风尘女子。据说每天早晨,这条街上泼出来的胭脂水把整个街道都染红了。这自然影响到胭脂学堂的名声,于是就有想成才,到文莱;想...

  • 小说二题

    作者:李淑青 刊期:2005年第12期

    杰克的心愿拿到驾驶证这天晚上,杰克买了炸鸡腿、烤肠和香槟酒,又叫他媳妇给他煮一锅罗宋汤,他要庆贺一下。杰克几乎和外国人差不多了,喝酒要喝白兰地、葡萄酒和香槟,最低也得是啤酒,对茅台和五粮液什么的不怎么感兴趣。吃饭要吃三明治,喝汤要喝罗宋汤,说话时还经常耸耸肩,不过三明治和罗宋汤并不喜欢顿顿吃,杰克的中国胃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化...

  • 下雪的三个夜

    作者:徐岩 刊期:2005年第12期

    先说第一夜。大雪下起来时,老许站在铁道线上,朝远处的山口上望。正是黄昏的光景,远处的山坳呈现着白的灰的色彩。老许记得没下雪的时候,那些山坳可不是这样子的,那些山坳是暗绿色的,泛动着或深或浅的波纹。这忽儿却落起雪来,雪片子挺大,雪中看不到树影,有小黑点时而于空中穿过他的视野,老许知道那是各色归巢的鸟,躲着凉丝丝的雪呢。老许拿手搭...

  • 桥叔的爱情

    作者:晨义 刊期:2005年第12期

    一桥叔爱上了一个女子,但那女子并不爱他,嫌他不阔,屋瓦上都长了青苔。桥叔健壮有力,拔出河边一棵野树,扔在了月亮地里。树皮上有他用指甲刻上的两个字:宋清。后来,两个女子爱上了桥叔。桥叔盖完新屋,娶了名叫秋园的为妻。再过了十个月,秋园生下一子,桥叔搓着胡茬青郁的腮帮,抬眼瞧见梧桐树上有只斑鸠,就说:“叫斑鸠。”秋园乳香飘溢,娇羞妩媚,...

  • 父老乡亲

    作者:靳永强 刊期:2005年第12期

    天傍晌的时候,文一章家来了一个生人。一般情况,文一章家不来客人,也不欢迎来客人。一方面,老伴儿老刘有心脏病,再者,文一章这人不喜欢交际,朋友不多,家里自然清静一些。生人的模样打扮像是乡下来的,黑脸儿,个头不高,三十来岁,身体挺结实。站门口喊大表舅,表舅妈。文一章跟老伴儿都愣了。文一章问你谁呀?我好像没见过你。那人说我是梁红军呀,小...

  • 哑巴与俊妮

    作者:秦群力 刊期:2005年第12期

    哑儿不哑,是乔二媳妇收养的一个弃儿。在哑儿长到十二岁的时候,乔二媳妇就把他过继给老光棍的看山人乔大,上了虎头山。乔大去世的那一年。哑儿十七岁,已长得五大三粗,从哪个地方看也是大男人了。乔二媳妇她把哑儿抱回家来与自己刚满月的儿子满囤一同吃奶时,就觉得这小瘦猫吸吮得那么有力。如果让他先衔上奶头子,满囤就吸不出半滴奶水了。若让满...

  • 春风要度玉门关

    作者:许评 刊期:2005年第12期

    公元前111年,西汉王朝为抗击匈奴,经营西域,在河西走廊以西修筑了长城,同时修建了玉门关和阳关。玉门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北道的咽喉要隘,阳关是丝绸之路通往南道的咽喉要隘。甘肃省出版协会的朋友要陪我参观两处古代雄关,我立时想到两首脍炙人口的唐诗。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维的...

  • 梦牵的斜雨熏风

    作者:陈新潮 刊期:2005年第12期

    我是个不曾长久远离故乡的人,却时常莫明其妙地害着思乡之苦。在我的意念中故乡不该是如今这个样子,但究竟该是什么样子,却朦胧得很。一个偶然,几幅画面,告诉我一个地方叫西塘,那里粉墙玄瓦,小桥流水,枕河而居,廊棚长长,古弄深深……我迫不及待地背起了行囊,揣好了盘缠,向西塘奔去。走近西塘,我有些失望。映入我眼帘的是尘世间一样的玻璃幕墙,一...

  • 春沐矿山(三则)

    作者:张文胜 刊期:2005年第12期

    伴随着欢腾的锣鼓,喜庆的鞭炮,春天己悄然而至。和煦的春风融化了皑皑白雪,赶走了彻骨的寒意,把生机和活力带给了大地,带到了矿山,融进了千家万户。草坪中的小草已被唤醒,探头探脑,呈现出一片翠绿的景象;花坛中的迎春花、梅花已争相怒放,黄的、红的、粉红的交相辉映,把矿山装扮得分外妖娆。人们翘首祈盼,迎接着乙酉年春节的到来。除夕夜晚的矿山...

  • 带着朝露进城

    作者:孙继泉 刊期:2005年第12期

    太阳还没出,已经有不少人早早地起来,匆匆地吃一碗饭,骑上他的破旧自行车或低价位的摩托车上路了。一只脏兮兮的坏了拉链儿的帆布挎包歪歪扭扭地挂在车把上或疙疙瘩瘩地绑在货架上,里面装着他们干活的工具。有的还拴着一个硬壳的安全帽,走起路来,帽壳碰在车身上,当当地响。此刻,这些人涌在通往城市的道路上,形成了人流。由于穿越清晨的浓雾,他们...

  • 乡村铁质

    作者:刘向民 刊期:2005年第12期

    乡村是我永远的家园。在我全部的生活中,乡村是最重要的。虽然走进了城市,不可能与土地日日肌肤相亲,但我始终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乡村。乡村是城市的依托,没有乡村也就没有城市的存在,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是乡村的延伸和延续。乡村是狗吠鸡鸣牛哞,是薄薄的晨雾和袅袅的炊烟,一条静静地流淌的小河,茂密的小草尖上晶莹的露珠闪耀着太阳的光彩。乡...

  • 故园的路

    作者:王宴华 刊期:2005年第12期

    年少时,我家的后面有一条土路,和乡间的许多土路一样,那路很松软,尤其是春天的时候,走在它上面,可以听到泥土的温暖的问候和生命成长的细微声音。那路给我的感觉仿佛是许多年以前便在上面走过,它常常使我莫名其妙的去想有关生命的许多问题和很遥远的将来。由于那路不是主路,所以走的人很少,只有夏季和秋季农忙的时候,才有人用排车和独轮胶车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