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学报

山地学报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Mountain Research

杂志简介:《山地学报》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51-1516/P,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科学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科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山地环境、山地灾害、山区发展、山地技术、研究简报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
国际刊号:1008-2786
国内刊号:51-1516/P
全年订价:¥ 420.00
创刊时间:1983
所属类别:科学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四川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1.62
复合影响因子:1.5
总发文量:1167
总被引量:20367
H指数:49
引用半衰期:6.3101
立即指数:0.0684
期刊他引率:0.9379
平均引文率:16.0427
  • 小嵩草群落——高寒草甸地带性植被放牧压力下的偏途顶极群落

    作者:李以康; 林丽; 张法伟; 梁东营; 王溪; 曹广民; 梁东营; 王溪 刊期:2010年第03期

    采用以空间代时间的方法,研究了高寒草甸小嵩草群落的发生、发育、演化,处于不同退化阶段小嵩草群落在自然与人工干预恢复过程中,植被、地表特征的变化,探索小嵩草群落在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对系统稳定性的作用。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上小嵩草群落的大面积发育是高原地带性植被禾草矮嵩草群落在长期超载放牧下退化演替的结果,它逆向演替经...

  • 西大滩地区积雪对地表反照率及浅层地温的影响

    作者:孙琳婵; 赵林; 李韧; 姚济敏; 肖瑶; 刘广岳 刊期:2010年第03期

    利用西大滩2007年气象和辐射观测数据研究了积雪对地表反照率和浅层地温的影响。结果显示:相对积雪日数和气温与反照率相关性显著,反照率随相对积雪日数的增大而增大,随气温的增大而减小。冷暖季降雪对地温的变化具有阻隔作用,冷季地温和气温都在-10℃左右时,〈10cm厚的积雪对地温变化的影响不明显,地温和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地温的变幅不是很...

  • 祁连山南麓河谷地形云生长的层结特征

    作者:张国庆; 孙安平; 肖宏斌; 周万福 刊期:2010年第03期

    2007-07~08在祁连山进行了地形云结构及形成机理的外场观测,利用获取的探空观测资料分析地形云生长的层结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对层结特征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风速在河谷内随高度的变化较小,在河谷上部接近山脉高度的区域存在一过渡层;夜间边界层风向以偏西北山风为主,白天低层以偏东谷风为主,高层以偏西气流为主,存在风向切变。温度层结各...

  • 长江三峡库区不同坡段坡地土壤风化特征

    作者:何太蓉; 杨达源; 蔡运龙 刊期:2010年第03期

    通过野外采样和实验室XRD分析,建立了基于XRD分析图谱的风化指标,研究了三峡库区不同坡段坡地的风化程度。三峡库区草堂河流域不同坡段坡地风化特征有一定的共性,如土壤中的主要特征矿物种类相同,主要有高岭石、云母和蛭石;所有样品中高岭石峰值均不高,甚至个别样品图谱上几乎没有高岭石峰的出现;3种主要的特征粘土矿物中以蛭石峰值最高;表层和...

  • 四川省九寨沟景区道路灰尘及土壤重金属含量评价

    作者:许宇慧; 唐亚; 张朝生; 王佳媛; 李冰 刊期:2010年第03期

    为了研究以交通为主的旅游活动是否对九寨沟部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简称"景区")造成重金属污染,在景区内公路采集灰尘样44个、表层土壤样16个,并在景区外的公路采集灰尘样15个以进行对比。以Innov-X Alpha Series6500便携手持式X射线荧光(PXRF)测试仪测定样品中的Zn、Pb、Cu、As含量,以地质累积指数Igeo评价污染程度,并计算元素Spearman相...

  • 广东五华乌陂河流域崩岗发育规律及其治理——以迎龙山为例

    作者:谢小康; 范国雄 刊期:2010年第03期

    崩岗侵蚀是华南花岗岩风化壳深厚地区特有的水土流失形式。这种水土流失不仅侵蚀规模大,发展速度快,危害十分严重,而且治理非常困难,被称为当今"生态环境溃疡"。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多次野外实地考察,在对五华县乌陂河流域迎龙山崩岗的发育规律进行分析后认为,迎龙山的崩岗多数为条形,鲜有瓢形和爪形,没有弧形和箕形等,但各坡向崩...

  • 封面照片说明:乌陂河流域的崩岗侵蚀

    作者:谢小康 刊期:2010年第03期

    广东五华乌陂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这里崩岗林立、沟壑纵横、植被稀疏。据初步统计,方圆数平方公里范围内,崩岗就有几十个(其中,在迎龙山上宽深超过10m的大型崩岗就有6处)。这种崩岗前身是侵蚀沟,因为规模越来越大,侵蚀越来越猛烈,流水侵蚀由水平方向为主转变成以竖直方向为主,最后发展成为崩岗;当周围的沟谷继续发展扩张,最后连成一...

  • 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岩性特征

    作者:张广胜; 朱诚; 俞锦标; 李中轩; 孔庆友 刊期:2010年第03期

    对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区主要岩层方岩组(K1f)的22块岩石标本进行常量元素、氧化物含量的X荧光和薄片偏光显微镜鉴定,分析了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岩性特征与地貌成因的关系:(1)方岩组(K1f)砾岩中的火山岩砾石和岩屑含量普遍较高,SiO2含量普遍也很高(在44.90%~75.80%之间),表明岩性总体上抗风化能力强,这使江郎山丹霞地貌最具特色的"三...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的生态旅游探讨

    作者:刘明; 赵永涛; 于慧; 马月伟 刊期:2010年第03期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周边社区的生计发展与栖息地的保护一直以来是栖息地面临的主要人地关系矛盾。汶川地震后,这种矛盾更迫切的表现出来。合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展示功能是缓解遗产地社区居民生计和遗产保护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特征进行介绍后,利用SWOT模型综合分析了四川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生态旅游展示的优势、劣势、...

  • 大巴山北坡岚皋神河源喀斯特地质遗迹景观特征

    作者:张玲; 吴成基; 高文义; 彭永祥; 薛滨瑞 刊期:2010年第03期

    对陕西省岚皋县神河源喀斯特地质遗迹的类型进行研究,并对喀斯特地质遗迹的形成背景、发育过程分析,指出其以地面喀斯特地貌为主,兼有南北喀斯特发育的特征,针对其重要的科学研究和美学价值,建议将神河源喀斯特地质遗迹景区作为南宫山地质公园的组成园区。

  • 山区小流域坡面和沟道侵蚀的数学模式探讨

    作者:程根伟; 肖飞鹏; 范继辉 刊期:2010年第03期

    小流域土壤侵蚀预报和模拟一直是世界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沿领域,其中,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的计算方法、侵蚀能力的不均匀问题以及泥沙在塘库河道的沉积问题是研究的关键。对此,重点从侵蚀机理和计算方法上进行探讨,提出考虑到坡面土壤抗侵蚀能力和塘库沉积作用的计算方法,研讨了影响流域侵蚀和泥沙输送的主要环节和关键影响因子,分析了流域土壤抗蚀...

  • 试论金沙江河谷建立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重要性及学科方向

    作者:刘刚才; 邓伟; 文安邦; 沙毓沧; 纪中华; 熊东红; 方海东 刊期:2010年第03期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国家科学研究的基础平台之一。从金沙江流域的区域重要性和沟蚀崩塌的严重性及其对长江水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以及沟蚀崩塌形成机理与防治研究的薄弱性等方面,阐述了在该区域建立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必要性和重大科学意义。提出了该区域沟蚀崩塌科学观测研究站的主要学科方向是水土保持学和恢复生态学,同时,指明了...

  • 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预测

    作者:唐川 刊期:2010年第03期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暴雨又激发了新的滑坡和泥石流发生。为探讨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对比分析了日本关东大地震和台湾集集大地震后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汶川地震区未来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作了预测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估算不同强度降雨条件下滑坡面积和泥石流冲出量的方法。初步研究表明,汶川强震区至少在近10a...

  • “5·12”汶川地震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的讨论——以唐家山堰塞湖为例

    作者:陈晓清; 崔鹏; 赵万玉; 高全 刊期:2010年第03期

    堰塞湖是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类型之一。唐家山堰塞湖是"5.12"汶川地震造成的规模最大、潜在威胁最严重的堰塞湖,水利部组织了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成功降低了该堰塞湖风险,未造成新的人员伤亡。从该堰塞湖溢流的流量过程曲线和对北川县城的影响来看,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经初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1.变梯形过流断面为复式断面;2.增大设计纵比...

  • “5·12”汶川地震后北川苏保河流域泥石流危害及特征

    作者:游勇; 柳金峰; 陈兴长 刊期:2010年第03期

    汶川8级地震直接引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等次生山地灾害,为泥石流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灾后遇高强度降水,已引发大规模的次生泥石流灾害,严重威胁灾民安置点和灾后重建场址。以北川苏保河流域为例,分析了泥石流形成的地形地貌条件、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和降水条件,总结了苏保河流域泥石流的危害和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形态调查法和雨洪法对泥石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