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时代人物 从教化天下到教育救国:近代民族主义背景下的教育主题转换 【正文】

从教化天下到教育救国:近代民族主义背景下的教育主题转换

作者:曹咏萍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教育救国   先进科学技术   天下观   中国本位   近代民族主义  

摘要:中国历来所持的天下观致使中国人毫无国家主权观念。在儒家看来,华夏与蛮夷为教化关系。直到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深重危机,传统的“天下观”才开始动摇,逐渐向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转变。与此同时,通过传统儒家教化来怀柔远人也遭到质疑。于是,中国兴起了一股藉教育以培养拥有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提高国民素质、求富求强、挽救民族危亡的教育救国思潮。然而,在模仿、学习西方的过程中,对于学习的范围和程度,国人的内心却充满了紧张、煎熬与挣扎。晚清以来,对西化模仿的反思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对一味西化模仿的反对批判,重视中国本位的问题;另一种倾向却认为西化模仿的程度不够,主张“全盘西化”。中国传统的教育,正是在这样一种民族主义矛盾心态的引导下开启了现代转型。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