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理念逐渐走进教学课堂,实现有效教学也是广大教学工作者共同追逐的目标。然而就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难以提高教学效率是最大的问题。尤其在六年级这个特殊的阶段,面临着升学的压力,学生和教师都使尽浑身解数来提高语文成绩。要实现学生语文素养和学习成绩的提升,归根结底还是要抓住课堂教学的四十五分钟,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情境教学;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不仅是重要的文化传承的桥梁和交际工具,更是衡量一个人知识素质的标准之一。学生如果能学好语文,则能为其他的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且在六年级这个关键的时期,对于即将迈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学好语文对应对升学考试和个人的全面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就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教学成效对学生的重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助力。笔者将针对六年级语文教学,浅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有效教学指的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与学生的学习与个性特点,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效率比较低下,主要因为在教学方法上缺乏适当优化,于是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策略性的优化措施: 一、情境教学,改善学习氛围 在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两个教学内容就是阅读与写作,而在以往的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是最薄弱的环节,如果无法突破这两个教学难点,将不可能在教学中取得良好成效,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和语文素养将难以提升。针对阅读与写作教学,最难突破的就是实现学生对文章更深层的理解c中心思想的拿捏,因此在当前的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学生对文章深层内容的理解。在这里笔者介绍一个有效的教学方法,那就是情境教学法,设置与文章相似的情境,让学生感觉仿佛自己就是文章中的主角,以更直观的视角来经历文中的情景,从而引起共鸣,实现对文章内涵的理解。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多媒体系统,引进图片、视频等素材,设置情境,比如在学习《背影》时,营造出一个伤感离别的氛围,仿佛文中的老父亲送别的正是自己,离愁别恨一触即发,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作者那时那刻的所思所想,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二、师生互动,实现共同学习 在以往的教学课堂上,教师往往占有主导作用,掌握着课堂的主动权,而学生只是被动吸收知识,二者在课堂上缺乏互动,久而久之,在这样紧张压迫的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抑制,最终无法主动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教师实现有效教学自然是难上加难。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失去学习兴趣的学生如一潭死水,所以在课堂上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一方面,通过互动,活跃课堂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通过互动能发现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与需求,在教学中解决学生的问题,满足学习的需求。比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就尊老爱幼、节约环保、助人为乐等主题与学生进行交流,用学生熟知的话题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自然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很自然地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引导与教师情感的交流,为往后的作文教学做好铺垫。并且在学生进行表达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学生表达能力方面的问题,与他们希望掌握的能力,在之后的教学中实现针对性的辅助教学。 三、创新教学,丰富授课形式 从某一个方面来说,六年级阶段的语文教学很难实现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对授课形式的创新。学生在低年级学习中一直体验着同样的教学模式,而随着心性逐渐成熟,对于学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再满足于常年不变的课堂形式。所以就这个特殊的阶段而言,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丰富的授课形式是非常必要的,不再单纯地把课堂作为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的地方。比如,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都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教学成效相当有限,学生能学到的实际技能也是少之又少。现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选定一定的主题,进行主题研究式教学,让学生针对课题划分小组,自行进行讨论与研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并运用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与严密的语文逻辑思维,这些优势都是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教学方式方法总是多元的,只要仔细研究,教师总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总而言之,六年级作为学生从小学过渡到初中的重要阶段,语文又是传统的三大主科之一,学好语文对学生的各方面都有极大的帮助。所以,教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重心,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有效教学,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析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摘 要:小学六年级阶段总体处在小学向初中过渡的阶段,六年级的知识与初中知识接轨,也是异常关键的阶段。而小学六年级也是小学升初中考试的重要复习时期,对于学生未来三年的初中生涯来说也是举足轻重的。那么在小学六年级时期,语文学科的过渡需要怎样进行,是语文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来探讨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讲解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小学时代学生W习语文的思维;第二部分讨论教师如何引导并教会学生阅读;第三部分则探讨教师对学生掌握国学知识的敦促。 关键词:转变思维;阅读;国学知识 一、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 对于即将升入初中的六年级学生来说,将要面临的是学科的区分细分以及课程的增加。而且学生在进入初中这个新的学习阶段后,往往会遇到很多困扰,其中非常普遍的一点就是,如何顺利地将小学和初中的知识进行衔接。从学生已经学习了至少六年的语文这一学科来看,小学和初中就有很大不同,需要耗费学生较多的精力去适应。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产生的迷茫、迷思以及对学科的诉求。学校一般都会组织教师对新生进行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师在这个时候都会为学生讲解小学和初中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的区别,但是教师往往容易忽略的一点是,缺少对学生学习思维的指导和教育。实际上,各科老师首先应该做的就是要及早教育学生转变思维,尤其是语文。小学和初中语文的最大区别在于知识量的增加以及阅读深度的加深,在小学,每一课的文章都比较简短易懂,生僻字非常少,每天的任务量也不多。但是在初中阶段,首先文章会变得比较难,选取的一般都是我国著名作家写的文章,很有深度,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生僻字、词的写法和意思,还要真正地去理解文章,读懂作者写文章时的感情,品读作者所用的字词、修饰等,甚至还要写读后感等。以上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学生理解文章,从而去理解文章背后的感情、目的等,绝不仅仅是学习字词,字词当然是重要的一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内容。所以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思维,不要停留在小学阶段的朗读、背诵、认字阶段,还要学会去理解文章、分析文章、推测文章的言外之意等。如果思维不转变,那么学生将难以适应初中语文的学习,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二、教会学生阅读 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渐转变学习语文的思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使学生逐渐适应初中语文“理解为主”的特点,那么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最好也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多阅读。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字词、造句甚至修辞等,更重要的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学生读书或者读文章读得多了,自然对于文章有更加深刻的把握与理解。因为在绝大多数的书籍或文章中,作者都会借助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而这种心理描写也正是学生理解文章的关键。有些内容通过直接说并不能够表达清楚,但是通过心理刻画,通过阅读作者或书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可以更加准确、快速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作者背后想要表达的含义。这是非常关键的,对于这种描写,学生见得多了,自然会领会其中的奥秘,在日后若再看到类似的文章,立刻就能判断出文章的大体中心思想,这对于学生理解文章是大有裨益的,而且也会加快学生做题的速度,从而在考试中为写作文预留出更加充分的时间。 三、注重学生平时对国学知识的掌握 国学知识是中国上下数千年的文化、历史积淀的精华,也是中华文化得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所在。从某种角度来说,学生学习语文、历史等知识都是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涉猎,除去其中的解题技巧等内容以外,大部分都是对国学知识的学习。举例来说,最明显的成语,每一个成语都是一个历史故事或中华美德的浓缩,如孟母三迁、完璧归赵、远交近攻等。也正是这些国学知识的熏陶,使得每个学生都具备最基本的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因此,语文老师的任务就是要敦促学生平日里多积累国学知识,可以是历史小故事,亦可以是上文提及到的成语,还可以是古诗文等,要尽量做到每日积累,每日有所收获,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底蕴、外在气质都会同步提高。而且从考试的角度来看,小学六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或中考中也有很多对于成语、病句的考查,学生日常积累的多,在考试的时候才能够厚积薄发。 总之,对于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学,老师应该充分注意,也应该时刻做好应对措施,首先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思维的转变,只有转变了学生的思维,才能引领学生适应并学好初中语文。此外,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督促学生平常多进行阅读,注重理解文章的含义。最后,还要敦促学生平常多多积累国学知识,多掌握基本的、与考试相关的知识,为初三复习的时候减轻任务量,同时也是对自己科学文化素养的提升,一举两得。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理念探析 摘 要:小学六年级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各门课程都已经进入了比较紧张的复习阶段,语文的学习也不例外,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难以预料的问题。但是语文也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不如其他学科一样可以短时间内快速提高,而是建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才能看到实际成效。主要依据语文学习的特点来阐述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理念。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第二部分为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第三部分为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一部分为结论部分,总结文章,提出看法。 关键词:复习策略;基础知识;阅读能力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策略 在整个小学六年级阶段的复习过程中,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复习策略或计划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而且也会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然而,真正制定好一个科学的学习策略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尽管教师尤其是一线教师都有丰富的经验和对语文学科前沿有足够的了解,但往往制订的复习计划还是存在问题。实际上老师也是从无经验到有经验,经验的积累与总结都是从对以往学生复习的规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因此,必须要承认的一点是,教师制订的复习计划有相当高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学生为之跟随并实施的。但问题在于每一届的学生并非完全相同。所以教师在制定复习策略的时候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完美结合。学过高中思想政治的人都明白这个基本的哲学原理,尽管很基础,但却应用得非常普遍,甚至可以说无处不在。教过很多届学生的教师都会对一届届学生的某个方面有共同的感觉,比如说每一届学生都会经历一个比较叛逆的时期,这是大部分学生发展成长的一个规律。然而,出现叛逆现象的学生有的表现得非常强烈,有的却比较平静。这就要求教师既要关注不同届学生的共性,还要认识到不同时期学生的个性特征,甚至每一个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第二,学会运用大数法则与定性分析。这一点是对上一点的补充说明。教师可以通过总结历年来学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通过统计大量数据,并且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以此来获得某种规律性的内容,从而为制定复习策略提供依据与指导。掌握以上原则将能制订出更加科学并行之有效的复习策略或复习计划。 二、重视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 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是非常高的,但考试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对汉语拼音、字词、句子等的考查。因此,教师也都非常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前文已经提及,语文这门学科有其特殊性,即想要提高自身的语文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长时间、不间断地去积累。因为语文知识涵盖的面非常广,除去对基本字词的要求以外,阅读理解中还涉及历史、政治、地理等各种知识。此外,语文的阅读理解中,技巧性、模板性的内容非常多,所以需要学生掌握的知识就多,所以平时不积累,只靠考试的时候突击,是无法涵盖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的,所以不积累就不可能学好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每天为学生制定硬性的目标,坚持每天积累,长此以往,W生就会慢慢发现,自己的语文水平在潜移默化地提高,而且这可以直接反映在语文成绩上。而且更重要的是,小学阶段的语文考查,主要考查的就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运用。这样看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另一方面可以无形中逐步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基础知识是阅读的基础,这在小学阅读理解比较少的阶段还不太明显,但到了初中就可以初现成效。 三、兼顾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为什么一直在强调阅读能力呢?我们暂且不考虑语文成绩,先从这样一个比较独特的视角入手。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什么?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换。那么对于这种交换应该有怎样的把握、把握到什么尺度、如何交换等问题,都是需要充分考虑的。那么联想一下,这在本质上是否也是一种理解的能力?再进一步,这种能力从哪里而来?很大一部分是依靠语文阅读。经过语文阅读的基础训练,使学生构建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方才可以继续开发并深化其他的能力。小学阶段虽然对阅读理解能力考查得比较少,但是这种能力是应该兼顾培养的,早培养,早练习,早提高。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就应该适当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引导。 总而言之,小学六年级语文学习仍旧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该认清语文学习的特点,并依据一定的方法或原则制定科学而有效的复习策略,为学生提供有力的指导。同时,也要注意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也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所在。最后,在小学六年级阶段也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六年级语文论文: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与写作的桥梁 摘 要: 小学语文要求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学会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并善于表达,六年级语文的阅读量相对较多,学生在学习中对许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在语文表达和写作上时常产生很多困惑。作者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架设阅读和写作的桥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 语文教学 阅读与写作 叶圣陶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可见阅读和写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量增加了,学生在写作时才有话可说,同时写作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阅读,阅读和写作相互促进,又相辅相成,两者缺一不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尽管读了不少好文章,但写不出好作文,归根结底是没有用心读,也就无法理解和领会,再就是没有处理好读与写的关系,两者相互脱节。鉴于此,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语文阅读和习作教学活动,并巧妙地加以指导,促进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吸收并消化,实现读与写的有机结合。 一、培养阅读兴趣,鼓励读中悟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任何事,有了兴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偏科的现象,一方面是由于小学生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在学习中大多只学习自己比较感兴趣的东西,另一方面要看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如何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教授完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时,我让学生边读边闭上眼睛,用心回味自己家乡的风土人情、美丽景色、丰富物产等,之后鼓励他们谈谈自己对家乡民居特色的认识,或说说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激起学生对写作的热爱之情,下一步就是培养他们在阅读中的写作能力。首先我让学生着重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文章所写的具体内容,再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接下来让他们进一步思考“怎么写”和“为什么这样写”的问题,把握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完全理解课文内容,使其对课文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鼓励学生试着自己写相关的文章。果不其然,学生在当堂写作训练中写出的文章很是吸引人,风格迥异且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许多学生都能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 二、读说为基础,以写促阅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的作文训练应该以说读为基础,让学生先说后写,对训练其读写能力有重要作用。训练学生开口说是一个不可替代的过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把与自己有关的事,或自己认为有趣的事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然后记录下来,这便是一篇好的短文。同时,教师还应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动口说并动笔练,使其在反复训练和运用中逐步克服写作中的各种困难,自如地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写作中。六年级的写作练习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要求有序、有物,读写结合,不限于读什么就写什么,也可以先说、先写然后再读。 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二课《为人民服务》,我在教授本课时,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为人民服务的理解,而后引导他们进行段落写作训练,让他们写一写自己的感悟。再引导学生读课文,在之后的自主阅读中,学生都能加入自己的情感用心地读,还有学生提出自己对“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这句话的理解。如一位学生说道:“张思德是为人民的利益而死的,虽然一生中都没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的死却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以写促阅读时,无论是片段还是篇章的练习,都不能只注重形式而无所谓其语言文字,因为语言文字才是写作时思想情感的载体。 三、阅读与写作的充分结合 学习方法的习得并不是一两次练习就能掌握好的,只有反复读写,重复交替训练,才能在逐渐强化和内化过程中将其转化为自身能力。一是要注重摘抄和积累,要求学生整理并背诵读到的优美词语和句段,把读到的好词、好句都拿来为我所用。二是进行仿写训练,小学生都善于模仿,教师可以根据他们的这一天性,鼓励学生在学习好的文章之后对其加以灵活运用,需要注意的是仿写并不是机械模仿,更不是抄袭,而是在领会其写作风格和精神的基础上有选择地“拿来”。 如我校六年级上学期提倡学生多读课外读物,并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当时学生写得各式各样,让人完全摸不着头脑。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作为导入,引导学生阅读《读书笔记一则》,之后学生对如何写读书笔记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对写读书笔记兴趣倍增。由此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关于写作的书籍,在阅读中获得灵感、受到启发,对其加以学习和借鉴,有选择地“拿来”,进而摸索出更适合自己的写作方法和途径。 总而言之,阅读和写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加强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还要着重突出两者之间的紧密联系,在多种形式的读写结合中搭建起阅读和写作的桥梁,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境和景象中感受语言规律,揣摩情感内涵,习得表达技巧,提升读写质量,使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得到同步培养和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技巧探析 摘 要: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已经开始接触阅读,对阅读能力的要求也逐渐提高。而六年级的语文学习就已经开始涉及比较复杂的阅读理解,如,议论文、说明文等。对于经常接触比较简单的记叙文的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来适应。学生在做这种类型的阅读理解时也缺少经验,需要不断练习。练习是一方面,阅读理解的技巧性内容则是另外一个方面。主要围绕小学六年级学生阅读理解技巧的讲解为学生提供一些技巧、方法指导。全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读的重要性;第二部分为精读与略读结合;第三部分为阅读重在理解。最后为结论部分,引出作者观点并总结全文。 关键词:读文章;精读略读;重在理解 一、“读”文章的重要性 想要做好阅读理解,就要明白阅读究竟是什么,究竟考查的是什么。首先,阅读是什么?小学阶段做的阅读大多数是中外名家在早些年或者比较简单的文学作品,而这些名家们往往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对生活或时局所产生的看法或感慨。因此,学生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有带入的概念。所谓“带入”就是指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到阅读的过程中,并且将作者的生平、生活背景带入到阅读中,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比如,在学习鲁迅的文章《故乡》的时候,如果只是简单地读那将无法体会作者真正想要抒发的感情,尤其是像鲁迅这样的大家,他的一些作品本身对读者就有一定的要求。强烈的感情往往需要读者去领会,这种领会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阅读理解这一类题型考查的就是学生的领悟能力,在课本或考试卷中呈现出的是学生对于文章的分析与领悟,而到了社会上,所表现出的就是领会他人言语意图的能力,这不论是对学生日后的工作还是人际交往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二者休戚相关。对于小学阶段六年级的学生来说,要真正切实地去培养这种能力,则需要在读的过程中认真地读,而且带着培养领悟能力的目的去读,这样长久坚持下去才会有提高。所以,“读”是首先需要做好的功课。 二、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和泛读是语文阅读学习的两种最常用的阅读方法,两种方法结合在一起也是理解与感悟文章最好的方法。精读顾名思义,就是指精确、精细地阅读。这样阅读的目的是准确地理解文章,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体会作者的感情与思想,而且通过反复精读,往往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悟。而泛读则是指泛泛地读,也就是所说的一目十行,目的主要在于阅读的速度,不去过分关注文章字词的含义或理解,而是注重弄明白文章的意思。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阅读不同的文章需要运用不同的方法,在阅读记叙文的时候就可以用泛读或者略读,而在阅读议论文、说明文或诗歌乐曲的时候则需要精读,尤其是对于诗歌作品的理解,一定要抓住每一个字的含义及其对于总体的作用。有时对于某些文章还需要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比如,夹叙夹议类文章,叙述的部分就可以泛读,而议论的部分则需要精读等。总之,以上两种方法应该合理地结合起来,这样在学生进行阅读理解练习的时候就可以感受到时间上的轻松,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可以理解,对学生语文的总体学习也非常有益。 三、阅读重在理解 阅读理解的一个前提是要会阅读,有针对性地去阅读,但是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理解。理解本身是一种能力,在社会性话语流中,其实大多数对话都是杂乱无章的,但是人们互相之间却能够明白对方的话,这不仅要依靠理解能力,更是因为长久以来人们之间形成的语言习惯,以至于时不时出现的新词汇都会被人们轻易地理解并记住。那么作为中国人,每天都身处于这样的语言环境中,能够很自然地理解各种语境中的话语,那么为什么还需要锻炼这种理解能力?原因恰恰在于理解实际上分为好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自己认为自己理解。这是最初的层次,大多数人在读完一篇文章之后都会觉得自己理解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甚至是匆匆看了一眼的人也会这样认为,实际上则是管中窥豹。第二个层次,知道自己还尚未理解。在读完文章之后,一定程度上了解了作者想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但是能够认识到自己理解上的欠缺,所以会通过反复的阅读来加深理解,或者理解尚未理解的内容,从而来达到第三个层次,即忽略理解的主题,转而关注作者的理解。也就是说,不再考虑自己是否真正理解了作者,而是将自己看作作者,将作者的身世、变故加在自己身上,从而去发现自己的感受,在更深层次上去理解他人的理解。诚然,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没有过多的人生经历,思想层次也仍需提高,所以要想达到第三个层次,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和大量的练习,还要有正确的感觉。 总之,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训练这一方面,需要注意上述所讲的几点内容。首先,要认真地读,仔细地看,在脑海中留下印象。其次,还要学会阅读的具体方法,最简单也最实用的两种――精读与泛读,学生勤加练习,多多感受并总结经验。最后也是最关键的,要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理解,理解作者的理解,方能得到精神上的升华与提升。 六年级语文论文:关于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分析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特别是六年级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启发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以使所有的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提高阅读水平。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的语文教师,务必立足于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发展水平与能力,应用适宜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本文就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阅读 教学 1 引言 阅读技能作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写作能力、理解能力的根基。作为一种基础技能教学的小学语文教学,它在培养小学生阅读技能和基础语文素养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笔者结合湘教版教材,就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分析与探讨。 2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授课方式过于传统单一,课堂氛围略过沉闷 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偏向于生动多姿的授课方式。但是从现今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看,基本上离不开粉笔、黑板、课本,往往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此同时,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之间缺少互动,经常出现老师提问,而底下的学生鸦雀无声,课堂氛围显得十分沉闷。 2.2传统的方式与教学理念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在现有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授课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仍是处于核心位置,着重于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刻苦勤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授课教师在三尺讲台上娓娓道来、侃侃而谈,几乎很少关注讲台底下坐着的学生是不是想听,是不是爱听。与此同时,在课程安排上存在一个问题,语文课作为小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学科,经常都是两三节课连着上,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很辛苦,学生们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听得昏昏欲睡,影响了授课质量,是学生阅读技能提高的一大障碍。 2.3思维被局限在教材的框框条条之中 和其他语文教学相对比,阅读教学更加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阅读教学的意义在于全面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并非通过死记硬背让学生把文本记住,因此小学语文教材上的文本对于小学阅读教学来说,仅仅可作为引导的载体。但是在许多现实的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中,授课教师以教材的文本为授课内容,教材有什么就讲什么,对于比较有教学意义的文本则让学生们大段篇幅地记忆与背诵,死记硬背,缺少了对丰富的阅读资源的开拓和创新。 3 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措施分析 3.1充分地体现学生的阅读主体性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引导和启发学生,推动教材文本、学生、教师间的互动。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启发学生掌握阅读的技巧,从而实现学生阅读水平的提升。为此,阅读教学务必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六年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教师应当有效地体现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让学生变成阅读教学的主体。首先,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和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广阔的阅读空间。其次,教师需要树立服务于学生的意识,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心理、能力、知识等进行分析,实现学生的发展要求。再次,创建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尊重学生,并有效地辅导学生。第四,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爱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学习要求,激励学生发挥自身的优势,获得更好的发展。最后,教师应当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让学生学会阅读的技巧与方法,启发学生自主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学习主体观念。 3.2阅读量积累 阅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大量的阅读积累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利用能力,背诵、抄写等提高学生记忆力的练习过程,应该给学生相当的自主权,因为课本文章较少,所以需要大量课外读物补充,学生因个体差异原因对阅读有着不同喜好和习惯,所以不能强行要求学生阅读某一类型的文章。另外,注意帮助学生把积累的阅读量转化为写作能力,如可以根据学生近期阅读的内容随机设计一些相关题目,或者在学生写作时引导他们尝试借用相关句型和写法,如排比句等。 3.3渗透德育,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都恰到好处地作了小结。这既是教学任务的延续,又是思想教育的渗透,而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也是可见一斑。通过前两个问题,学生明白了从小应该守时、讲究礼仪;第三个问题,学生明白了,后妈不是坏人,只是她们还不能够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其它的孩子;第四个问题,学生明白了无论走到哪里,都离不开朋友的帮助;第五个问题,学生懂得了没有一个人可以阻止你爱自己,如果你觉得别人不够爱你,你要加倍地爱自己,如果别人没有给你机会,你应该加倍地给自己机会,如果你们真的爱自己,就会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第六个问题,学生懂得了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这又是学生真真实实的收获。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无非是到总结全文的时候,告诉学生要像文中的主人公学习,学习他们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这样灌输式的思想教育真的有用吗? 3.4真诚激励,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没有大声的呵斥和严厉的批语,更多的是出自内心的真诚的激励和赏识。教师充满真情的激励语言,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树立了他们的自信心。尤其是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教师这样评价他们“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孩子们是一片欢呼雀跃。的确,教师真诚的一句评价也许会让学生自信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从而改变他的一生。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虽然也不乏对学生的赞扬和鼓励,可有时听起来,自己也觉得少了点真诚。 3.6 和谐氛围,学生学得愉快 在阅读课中,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教师的问题就像是一块块强力的磁铁,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真所谓是“亲其师,信其道”了。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真实地表达着内心的想法。在学习中,他们更多的是被关注、被尊重、被赞赏。毫无疑问地说,他们是快乐的,不仅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真切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想想自己平时的教学,想想平时学生的学习,他们学得开心吗? 3.7阅读结合课后思考练习 关注文章内涵,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学习语文的基本任务之一。但更重要的是精读课文,回答课后习题,从而加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这也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教学目的。 3.7.1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增强语感。阅读训练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教师通过安排阅读训练,加强学生边读边思考和快速默读理解大意的能力。默读比朗读的速度快,所以更适合训练思维。学生在快速默读的过程中思考和理解,并在默读后有一个大概感受,才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才能增强阅读效果。所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多组织相应的讨论活动。 3.7.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思考感情 阅读的下一阶段就是把握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和感想。这一阶段不但需要教师解惑,还需要学生联系实际生活深入思考,把自己的情感带入到课文情节中,从而进一步了解文章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更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中心思想。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是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联系生活的相关内容,进行联想和想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者说出课文与实际生活不一样的地方,加深阅读体会。第二是读后感写作,要求学生写出阅读文章后的感想,不要求深刻,但一定是自己独到的感想,这样一方面加深文章理解,另一方面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4结束语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实现基础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舍弃一些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教学方法,勇于创新,让学生们对文本内容产生兴趣并感同身受,将学生的“要我学”的被动学习方式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方式,让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更上一层楼,迈向更高的台阶。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途径 摘 要:语文课程教学是我国小学学校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良好的课堂教学对增加学生学科知识积累,培养其语言思维,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等均具有重要作用。同时,现阶段有多项教研报告指出,于小学语文尤其是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或渗透美育教育,可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的兴趣,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增强其语言审美能力,教学效果良好。本文主要从“美育”出发进行分析,研究并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美育;渗透;途径 美育,也可称为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主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培养学生健康审美观,发展其鉴赏美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将美育教育合理渗透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不仅可引导学生积极发现和感知美的存在,且还可培养其审美观念,获取美的体验,意义重大。本文笔者主要探讨了新时期背景下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育渗透途径,现论述如下。 一、注重课堂文章阅读,突出语文教学中的朗读美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其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均为经过精简、锤炼而来,富含深厚的寓意与情感,可充分体现文章美感。故现阶段,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需注重学生的课堂文章阅读,使其辨明和感受作者内心感情,以突出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朗读美。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桂林山水》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要求班级学生自行阅读课文,使其初步掌握文章中作者所用的语言文字,了解文章大意,之后再由教师带领其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重新、反复阅读课文内容,使其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和发现桂林山水的“和谐美”。本文课文始于名句“桂林山水甲天下”,之后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进行自然风光的描写,如比喻、排比、对比以及顶真等,充分凸显了桂林漓江水“清”、“绿”、“静”与桂林山“秀”、“险”、“奇”的特点,语言精练,富含美感。且文章结尾自然过渡至桂林山水共同构成的“画卷”,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作结,通过反复朗读美的语言文字,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其对“桂林山书”的喜爱之情,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二、引导学生自主创造,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让学生通过阅读文章内容感知美和欣赏美之外,还需有目的性地引导其对客观美好的事物做出自我审美判断。故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需引导学生依据教学内容发散思维,鼓励其自主创造,以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春》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带领班级学生学习了课文内容之后,需结合学生仍处于萌芽状态的创造能力,引导其积极参与审美创造,如指导学生学习本篇课文中关于“春天”的描写作者是怎样观察的,又是怎样生动、形象地将其表现出来的,同时要求学生依据作者的文章写作特点,积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自行创作一篇以“春”为主题的作文,并循序渐进,鼓励学生在“仿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作。通过此种由“模仿”至“自主美学创作”的课堂教学,逐渐增添美育教学的多样性与创造性,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其审美创造能力。或者,教师也可自发地带领学生进行春游或夏令营活动,使其通过参与实践观察活动,增强其美学知识认知。 三、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 现阶段,随着先进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与进步,多种新型教学手段逐渐被广泛应用于各级教育机构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其中以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尤为明显。故当前环境下,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需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烟台的海》的实践课堂教学中,本篇文章主要描绘了四个不同季节大海的景色,教师在课堂开始时可先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借助多媒体技术,为班级学生展示相关的文字、视频或音频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文章所描写的地理环境及其自然风光,为之后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在课堂教学之后,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开展不同元素的搭配活动,如浪涛拍岸的海(风景图片)、欢快的音乐(音频文件)、温柔宁静的海(风景图片)、激昂或舒缓的音乐(音频文件)等,指导学生自由选择和搭配,并要求其配合不同的“海的图片”与“音乐节奏”开展课堂朗读表演活动,使其在朗读过程中充分体会和获取美的感受,提高美育教学效果。 于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融入和渗透美育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观,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具有积极意义。当前环境下,笔者建议教师在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需注重课堂文章阅读,以突出语文教学的朗读美,并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增强其审美创造能力,同时教师教学还可借助多媒体技术,使学生充分体会美的感受,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与教学质量。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摘 要: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其次,要重视课堂师生互动;第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小学六年级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年,是学生向中学学习生活迈进的过渡时期,也是相当关键的一个学年,小学六年级学生通过五年的阅读积累,有着相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储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在这一年的学习,既要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做复习,还要为以后的初中学习打好基础。这一级段语文教学与小学其他年级相比,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如何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开展好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是语文教育工作者应当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提高小学六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增强学生学好语文的自信心 心理学认为,自信心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的完成某种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性。《学记》中有句名言“教育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其含义是,教育的作用是发现学生的优点,克服孩子身上的不足,使其消除自卑,对自己充满信心,让别人对自己充满希望。我们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自信心不足已成为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主要因素。 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首先要做的就是使他们获得成功的经历,使他们在成功的愉悦中不断了解自我,取得进步。 1、通过创设情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创设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以及课程内容有目的地创设具有一定感情色彩和学习氛围的情境,利用这种情境给学生带来情感体验,引发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兴趣,以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采用活用媒体情境、巧设问题情境、挖掘课本情境和开展活动情境等教学策略。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以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比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时,教师可以在课程一开始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过年特有的情境,比如贴春联、放鞭炮等,可以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可以使每个学生都热情高涨,从而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充分发挥激励作用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信心 为了更好地疏导学生的自卑心理,不断增强自信心,我们主要采取以正面表扬为主的评价方式。教育心理学认为: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是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采用激励法无疑是增强学生自信心的有效手段。常用的激励手段是即时激励法。即时激励法,也就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及时予以表扬、鼓励。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的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微笑的表情、赞许的手势、表扬的话语都能唤起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使之转化为强烈进取的学习动机。运用即时激励法,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也可以在科学活动、个别辅导等各种教育活动中使用。 二、重视课堂师生互动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是教与学的结合,两者进行互动。 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课堂中师生互动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认知能力的培养及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按照新课标对于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如通过互相提问方式、共同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实现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不仅能学到知识、培养能力,还能在这些活动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收获快乐。 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理解知识,从而使学生认识到自身不足,并积极面对,然后寻找有效的方法,克服缺点。所以,师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使学生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 三、以大语文理念引领教学 应该看到,在六年级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单单以一本书的课文来开展教学明显是不够的,只教一本书也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六年级学生与其他年级的小学生相比较,已经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仅仅通过一本语文书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六年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需要,而语文教学的理念要求教学要冲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以广阔的语文教学来开拓教学的新天地,现代语文学习已经有了非常多的学习渠道可以选择,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媒体与现代网络的不断兴起,给语文的学习创造了更多的学习空间,教师在六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以现代化的信息平台为语文学习的新渠道,拓展更多的语文学习内容,丰富语文知识,以课内、课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促进语文教学的高效开展,以大语文的教学观引领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高效实施。 总之,小学六年级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间段,这个时间段的学生不仅面临着心理发育和身体发育的情况,还面临着人格独立发展的情况,所以,老师必须认知研究、认真对待六年级语文教学。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 【摘要】小学教育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孩子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笔者拟运用活动因素分析法对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进行深入分析。试图从中得出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影响因素,揭示影响语文学习的心理因素,以克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阅读能力 语文教育有自身的特点,笔者将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运用活动因素的分析法,深入分析六年级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分析的因素进行合理的科学的鉴别,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学习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学生阅读能力的结构,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一、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结构因素的分析 教师在分析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结的因素时,在围绕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的问题时一直存在争论。教学活动因素分析法则认为,教师要根据学生能力结构的特点,采用斜交旋转分析的方法是最合适的。几十年来的大量实践已经证实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著名的心理学家陈立教授也认为,事实上,社会中完全独立的集团因素是不存在的,社会集团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正相关或者负相关。所以,为了使活动因素分析的合情合理,采用真正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结构的自然模式是较合理的。 学生阅读能力分析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采取实践模拟法,选取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析,用抽样法抽取公共因素,得出科学合理的初始因素的矩阵,在对初始因素的矩阵进行斜交处理,得出旋转式的因素矩阵。根据资料矩阵的分析,可以求出相应的矩阵,结合矩阵的分布情况和以往的经验,我们可以看出被测验学生之间有很大程度的正相关,这表明完成这些分测验有共同的能力因素,这些学生的能力因素对于产生相关系数的产生存在着巨大的关联。 同时,我们采用雅可比法求出相关矩阵的特征值,然后对贡献率,如果超过75%,则可以确定从相关矩阵中得出一些结论,这些结论涉及到词义的理解、词语语法的理解、病句错句的理解、文言文的理解等多种涉及语文阅读能力的部分。所以我们影响小学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因素即在于此。然而我们上面所揭示的只是停留在数学意义上,小学生的心理因素对其阅读能力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理解,下面我们从心理学意义上对其做出合理的科学的解释。 二、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影响因素的鉴别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因素分析在分析出结构因素之后,由教学研究者根据自身测验的心理过程来解释该因素,并揭示学生的心理实质,这是完全不科学的。这种分析方法的缺点在于研究者主观臆断的可能性较大这样,由此必然导致结论的差异性。 活动因素分析法指出,学生的能力是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的,对个体的定性的分析研究可以揭示调节学生内心活动的心理特征。所以,可以将对学生们进行分组编制,让学生们独立完成测试,然后研究者对完成的作业进行具体的定性分析,并揭示学生的心理机制,从而根据测验结果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做出合理的解释。这是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实质进行分析鉴别的基本做法,研究者称为活动鉴别法。此外,作为补充性的方法,可以用鉴别性插入法对相关因素进行鉴别分析。但这种分析方法的心理意义不是非常明显的,我们很难直接依据对某一特定因素的测验去解释该因素。这种分析方法影响并调节着在记忆中新信息和长时记忆,从而对信息进行解码。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对这种方法的测验分析,然后按照研究人员设计的方法进行阅读广度的测验,以此来测试学生,然后将测试的结果进行综合性分析。 三、分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目标 教育部最新颁发的小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主要从阅读方式、阅读情志两个方面构筑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阅读方式上,新课程标准在朗读方面增加了两点要求:一至九年级的学生朗读要用普通话;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朗读内容要上由课本扩展到课外读物,朗读的内容要先借助课本用普通话做正确的、有感情地学习。此外,训练学生学习课本以外的内容,这不仅尊重了教育的规律,而且也尊重了学生成长的规律。在培养快速略读方面,2001年小学教学大纲要求初步掌握快速略读的方法,新课标要求在三、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学习如何略读,如何根据文章的首尾句,粗知文章的大意,要求从小学五、六年级学习浏览,并提出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信息的搜集与资料的整理,我们可以看出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个挑战。 关于阅读情志的培养。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并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步形成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的发展,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既注意教学的质量又要学会尊重学生的体验。 小学教育阶段的特殊性,决定了学生在各个阶段的学习的不同要求,教师要明确这些,才能把握教学的脉搏,让各学段紧密的衔接,通过教师的引导才能使学生学习畅通无阻,也才使学生阅读能力由课内转到课外,才能带动阅读能力考核成绩的不断提高,才能带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全面发展,这也体现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阶段性、连续性和整体性,也这是语文教学的正真意义。 总结: 小学教育阶段的语文阅读能力结构的因素分析、其结构的影响因素和鉴别以及分析阅读结构的目标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有指导性意义,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品德修养与审美趣味,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健全的性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有重大意义。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 摘要:阅读教学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阅读教学是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实践,尝试、探索了阅读教学中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小学六年级;阅读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的要求。阅读作为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方面一项主要的能力之一,是学习、吸收知识必须具备的不可缺少能力,也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因为阅读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积累语文知识,提高各种能力、发展智力的教学环节,还是陶冶情操和塑造品格的良好平台。因此,我们应当重视小学生阅读教学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在学生认真写读书心得的基础上,定期利用语文课进行交流,评出优秀读者给予表扬,做到以读促说,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同时也领悟到阅读和写作的方法,学校或教师要适当地提供学生把阅读的感受和习作展示出来的场地。课外阅读不仅是学生开阔眼界、储备知识、训练能力的有益桥梁,而且更是大语文课堂所必不可确的一项重要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的、有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学习,让课外阅读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均衡阅读设计的梯度 新课标强调:“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关注学生差异,注意阅读的差异化设计,比如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①“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②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③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简单的问题抛给差生。当差生答对时,要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学习好的学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三、注重阅读中的情感体验 文章是作者传情达意的工具,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作者对自然、人情的不同感受,这就是对生命的不同感受,人的生命价值得到表现,就是人的这种独特的生命感受,生命力量得到尊重和表现,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生命跃动,感受到生命价值的升华,就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人文性阅读教学的核心在读。该模式认为,感受胜于理解,多读,就是让学生多感受,感受文中人物的悲欢命运,行为节操,文中描述的风土人情,秀美风光,感受语言文字的气韵、神采、品格。通过感受,促进理解。例如,《穷人》在激烈的对比中,荡起学生思想与情感的涟漪。室内与室外做着对比;人物内心的前后变化做着对比。让我们感到渔夫和桑娜都在经历着惊涛骇浪,也都战胜了惊涛骇浪,驾驭着各自的小舟平安而归,相信他们也会驾驭着未来之舟平安抵达彼岸。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一篇长文,而长文短教的关键,就是找准切入点,让学生了解鲁迅是一位怎样的伯父,一位怎样的先生,这是我们在学习这篇文章中最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人物的动作与神态恰恰最准确地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教师要努力引导学生体会“严肃”表情的背后先生的内心世界。对先生的内心的理解需要学生走近那个时代,不然我们无法理解先生内心的悲怆与希望。 四、强化阅读中的读写整合 优化阅读效果在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中,结合训练组读写重点和针对阅读内容,我们还指导学生有侧重地写好摘抄型、归纳型、感想型、评析型四类读书笔记,有时还结合训练重点设计相应的小练笔。通过读书笔记展评等轻松多样的形式吸引和激励学生广泛地去交流、去创新、去超越。这些都为训练组最终的“习作”减缓了坡度。 总之,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阅读教学的方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切方法都应该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让学生有收获,切不可为方法而方法,更不能只求形式的花哨而忽视教学效果。 六年级语文论文:六年级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如何提高六年级语文教学课堂的有效性,从情境教学、课堂互动、创新教学手段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对于六年级你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语文;六年级;有效性 语文学科是我们小学教学学科里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同他人沟通、交流的有利工具。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后续各种知识的学习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有必要在小学阶段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是帮助学生从小学向初中语文学习过渡的关键性环节,对于学生的小升初考试和全面的发展都起着推动力的作用,如何在课堂上提高教学有效性是当下最需要着重突破的关键点。 一、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是教师们需要关注的,六年级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还是以形象的思维方式为主,教师要善于把一些抽象的词汇和知识点进行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以一种较直观的方法把教学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采用情境教学法构建愉悦的教学环境,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来说,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在讲解有故事情节的课文时,教师可以让部分学生用故事重现的方法来让学生自主的把人物角色带进自己的思想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物特点和个性,观看的同学也能直观的感受到文章的具体内容。同时这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增加了学生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互,很好的活跃了课堂教学的氛围,使得学生能够以一种较愉悦的心情参与课堂教学上来,积极的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对语文知识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还可以通过多种情境方式的开展来活跃课堂氛围,又例如在阅读课文之前创设一些学生容易理解能够找到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在阅读课文的时候发现问题,并回答上来。这种模式能够很好的勾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出学生的追寻问题的好奇心,激励学生认真阅读,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文解读的良好阅读习惯。帮助学生学会整体阅读的方法,学会如何解读问题、快速搜索问题、整理归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注重课堂互动性,以学生为本 课堂的互动性是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机结合点,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带动课堂教学的节奏,对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都是有着推动性的作用。同时,课堂活动的互动,也符合心理教育的要求。如何提高课堂互动的质量,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互相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提问,尽量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做主,使得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思考问题和发现答案。这样一来,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加强了,使得学生高效率的接受所学的知识和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创造和谐的育人环境。在教学中,学生和老师应该是相互平等的,学生不是分数的奴隶,不是考试的机器,教师更不能通过考试和分数来消除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做的是给予学生更多的思想空间和学习空间,让学生能够很好的发展自己的个性。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懂得如何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相互尊重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本,要求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转换自己的位置。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是机械的“教授式”的教学,学生一味的接受,没有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利于小学生在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进行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不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在听、说、读、写等能力上的培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如何找到自己获取知识的最佳办法和途径,教师的作用不能一味的扩大,不能把教师放在课堂教学的主体上来。以学生为主,针对学生的发展个性和特点,尽量做到“因材施教”,把每个学生的主体性都要体现出来,帮助学生去发展自己的学习特点。对于不习惯去主动思考问题和解决自己问题的学生,教师要多加关注,适当的要进行鼓励和引导,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上做到独立自主,不依赖于教师,获得真正的学习方法,为以后的语文学科学习,甚至是其他知识的汲取奠定基础。 三、改革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有效性 首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强化小学语文的教学手段,例如普及很广的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教师自己事先准备的影音信息来进行辅助教学。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与即将要讲解课文相关的视频片段或者录音,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能力。让学生自主选择组成自己的小组,还可以给自己的小组起个响亮有个性的名字,让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成员都积极的协同合作,积极应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同时,不同小组之间还可以形成有效的竞争,这样的竞争模式,也能在一定程度激发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上进心,帮助学生提高在课堂学习的效率。 作为百科之母的语文,更应该将它的优势和特点发挥出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尤其是语文六年级的教学,更应该针对学生的发展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六年级语文论文:浅谈小学六年级语文教学的经验体会 摘要: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然而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不能有效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仍然是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本文主要针对小学六年级的有效课堂教学,提出几点能够帮助改善教学成果的四点体会。 关键词:六年级 语文 教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理清思路。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之基础,根本之根本。在新课改背景下,对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都提出挑战,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抓好基础知识、提高学生能力、促进学生发展”的原则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不断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使每一节课都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真正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一、鼓励学生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小学教育的最后阶段,即将升入中学的他们人格和心理即将独立和完善,教师的尊重能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一个轻松,和谐,温馨的课堂氛围会更受学生们欢迎。学生只要喜欢某个教师,就会自然而然地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对所教学科的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积极的动力作用。教师对语文学科和语文教学活动有饱满的激情和浓厚的兴趣,学生则会被感染、被激励,从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学习。如果教师对语文和语文教学活动毫无兴趣,只是敷衍了事、毫无热情,长年累月机械地重复同样的工作或教案,没有探索和创新,学生也就很难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他们渴望了解一切的热情将逐渐冷淡,甚至厌恶语文学科的学习。只有让学生明白了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才能激发起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从而全力以赴地去学习。教师若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迫切的需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充分地调动起来,学习效率自然也就会提高。 二、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积累的方法 在语文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养成对知识的积累和整理的习惯。新课标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素的融汇整合,有效的课内外阅读是学生积累语言,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积累是语文学习的根本,没有积累的语文学习只能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的嬉戏、消闲式学习,“蜻蜓点水”永远难识“庐山真面目”。知识的积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首要的是语言材料2.还应该积累语言运用的动态范例,包括语言运用中的典范用例、错误用例和文句修改案例(如关于字句推敲、诗文锤炼的故事轶闻)3、在语文学习中,还需要积累和梳理语文知识。4、还要重视学习方法的积累和梳理 三、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对老师所提的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问题感兴趣,可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而在课文结束时设置悬念,可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心理学也认为,适当的难度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如果学习难度太大,无论学生怎么努力都学不会,会挫伤学习积极性;如果学习难度太低,毫不费力就可学会,也不能激发学习积极性。 四、利用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不断更新,如何激发学生兴趣、调动他们的求知欲望,已成为当前教师亟待关注的话题。加强对教学方法优化的重视程度,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避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只有每篇课文都有所变化,才能体现出教学的创意,让学生保持长久的新鲜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的角色便是调动学生主动思维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条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探究,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协助者。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用得当,就会使学生产生获取知识,拓展视野,充实生活的动力,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去求索,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等,从而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总结: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求学生能尽兴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完成自已的探究,真正体现自主性。要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旺盛的学习劲头,教师也必须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加以探究,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六年级语文论文:谈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与教育均衡发展 摘 要:教育均衡发展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个有成功,人人有成就。如何在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呢?本文以六年级语文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为例,通过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注重转变学习差生鼓励学习好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三个方面探讨在小学六年级语文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 关键词:教育均衡发展;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 教育均衡发展提出: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要我们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教育一定会得到均衡发展。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任教六年级语文的经验教训,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事物有兴趣,那么他学习起来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习就会获得成功。那么我们如何去激发学生在阅读中学好语文呢?我认为还要从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如:我要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就是利用学生最盼望、最喜欢的生活例子――大年夜作为开场白,逐步导出“在大年夜卖火柴的又冷又饿的小女孩”,再根据自己幸福的大年夜和小女孩相比,说出自己对小女孩的初步感情――同情、可怜、难过。这样就会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这个小女孩为什么在大年夜还要卖火柴呢?她的爸爸、妈妈为什么不管她呢?她为什么会在大年夜又冷又饿?每一个学生都有着那么多的不同问题不明白,那么他们就会急切地想到课文中阅读、了解,心思就全放在课堂上了。 宋代学者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朱子语类》卷十一)这是中国古代学者提出的阅读教学的方法、途径,当学生碰到令自己感到兴趣、难解释的问题时,也会受到刺激,使思维活跃起来。布鲁纳研究表明:难易适中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足以激励学生向下一阶段发展,同时促进学生进行“反省性”探究,使思维从“前反省状态”进入“后反省状态”,在这种状态转变过程中,智力活动总是尝试性、探究性的,始于问题的提出,终于问题的解决。《解读》曾这样论述过理想的课堂教学:“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带给学生立志挑战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只有那些能够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机会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 二、注重转变学习差生和鼓励学习好生,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理论提出:根据学生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学生本无优、差之分,只是个性有差异。有些个好学习,有些个好活动,因此学习有好差。俗话说:“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一个人不可能样样都好。同样道理,也不可能方方面面都有差。他在这方面是差,但在另一方面可能是好,所以我们作为教师的,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我们要多创造机会,让学习差生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这们才是把学习的差生的学生转变为学习的好生。特别要体现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时,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后,为了寻找机会让学习差生表现自己,特别设计了一些简单的问题提问学习差生:A、“想象”是文章的表达方法之一,那么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幻想的呢?B、课文中的小女孩最后的命运是怎样的?C、一些常见的字组词等等。作为六年级的学生,根据以前的知识积累,一般都能回答出以上这些简单的问题。于是我在阅读教学中,就把这些“软骨头”抛给学习差生,让学习的差生一口就能把它啃掉。当学习差生答对时,我总是不失良机鼓励他,表扬他,让他高兴、愉悦。当他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后,身心就愉悦快乐了,也就爱学习了,这样日积月累,学习差生就不再差了,教学不就均衡发展了吗? 学习的好生也不一定样样都好。为什么呢?其一是说,学习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都是最好的,可能在某一方面是最差的。我们常常发现,学习好的学生善于思考,听从教育,但动手能力欠佳,不爱说话,诡辩能力较差。相反,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动手能力特别强,语言表达能力强,诡辩能力强。其二是说人是在变化的,学习差的学生也会转变为学习好的学生,同样,学习好的学生也会变为学习差的学生。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法中要防止学习好的学生变为学习差的学生,防止骄傲自满情绪出现,我们就要善于创设一些问题情境,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引导他们勇往直前,达到好生更好的目的。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时,有意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这篇课文多次运用了想象手法,这样体现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让全班学习最好的学生回答。有的可能答不出来。因为最好的学生不可能样样最好,但是给了好生一个挑战,也是不断锻炼好生,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不足,让他们更好。 三、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团结协作精神,促进课堂教学的均衡发展 上面我们提到学生本无好差之分,只是个性有差异。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学生为根本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设和谐、有利的教学氛围。具体来说,是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如“一加一等于几”要留给学习差生做,“一加一等于几怎么算”留给中等生做,“一加一为什么等于二”留给学习好生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任务,培养全体学生互助合作精神。 在课堂中我利用学生学习的好与差搭配,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全部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高低设计不同的讨论方式。一般在小组的讨论中可以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先说,中等生再说,优生最后概括总结,达到人人参与,均衡发展。 如我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在学习目标上,我要求学习差生掌握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点就是100分了:①简单的字组词;②想象的内容是现实的还是虚构的?③小女孩的最后命运是怎么样的?对学习中等生要求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正确写出五次擦火柴时想象到的情景;对学习好生则要求说出小女孩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幻象?体现小女孩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我把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每个小组九个人,选一名学习好生当组长,每个小组在组长带领下进行讨论,互相交流,让学习差生先说,学习中等生作补充,学习好生最后概括总结。分组讨论下列问题:①小女孩现实生活是怎么样的?②课文中的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③每次幻想的又是什么?说明了什么?④小女孩的最后命运会怎样呢?⑤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第①和第②个问题让学习差生回答,第③和第④个问题让学习中等生回答,第5个问题让学习好生回答。这样人人都有发言机会,个个都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去,人人都有成功的喜悦,构成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让教学得到均衡发展。 总之,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平等教育、因材施教,如何课堂教学中实施教育均衡发展,这是国家宏观的教育均衡发展战略落实到具体的微观课堂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获得的教育效果、接受的教育条件、享受的教育资源都得到相对的均衡发展。 六年级语文论文:小学六年级语文总复习之浅谈 摘 要:学生复习时,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才能使复习收到最佳效果。另外,要充分利用现有的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和特点,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差异,确保复习时有的放矢。 关键词:学习品质;策略;基本功训练;重难点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小学语文毕业复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系统地整理小学阶段所学的语文知识并转化为技能。通过各项归类复习,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梳理、巩固语文基础知识,理清语文知识的脉络,提高语文综合素质,形成应有的语文能力。 一、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品质 在复习阶段,六年级的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浮躁的心理。这时,教师要作出正确的疏导,提高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性复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复习中来。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平等互动,与学生心贴心 师生之间的互动必须是民主的、平等的。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其他群体之上,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一个六年级语文老师,以各种严厉的手段管理自己的班级,对学生动辄批评训斥,学生对他望而生畏,那么他和学生之间永远不可能互动。作为小学六年级语文老师,更要和学生建立平等互动的关系。 (2)重视情感投资,唤起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是教学最基本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以深厚的感情关怀和爱护学生、虚心听取学生的心声,就能调动学生好学的积极性。 2.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小学六年级学生不会思考问题,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知识”,必然会产生巨大的内耗,效果差,只能是勉强的学,谈不上有什么自己做主的信心。因此,教学中,教师不能以学生学到知识为满足,重要的是让学生了解并逐渐掌握学到知识的方法,思考问题的路子。六年级语文,更要给学生授予方法,培养自主的信心。 二、加强基本功训练,突出重难点,讲究方法和策略 1.加强写字基本功训练 (1)写正确字 六年级学生在写字时易出现错别字,就让他们立足第十二册语文教材,逐课听课,教师一一批改,重点指正;对不过关者进行第二次听写,由小组长负责。依次下去,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定期按时完成每课的听写,直到全班同学都会正确听写本册的生字词为止。 (2)写整洁字 有些学生的字脏乱,别人无法辨认。改变这一现象,应把写字作为第一项重要基本功训练。从平时的作业、笔记开始,并在班上举行写字比赛,选优秀的书写作为范例等方式。不因复习的紧张而放弃,对这一薄弱环节应加强训练。 2.强化背诵和默写 第十一册和十二册语文课本中要求学生背诵、默写的全文或片段,多数是名家名篇。只有让学生熟读成诵,才能对语言进行有效的积累和运用,而且有助于学生体会语言的美。因此,教师在教新课时让学生背诵和默写外,有必要对以前的内容进行复习和练习。 3.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 在复习阶段,阅读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作文又是小学高年级复习的重难点。如果把两者分开进行复习,两者都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所以应采取读写结合的方式。读写结合教学中能培养学生解题和自拟标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捕捉和表现主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段、概括段意和拟写作提纲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教给学生一些规律。 小学毕业复习是一个查漏补缺的过程。立足教材,吃透教材的重难点是复习的关键。我们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归纳梳理,突破知识重难点,提高语文知识的素养,感受语文的“美”。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探析 摘 要:伴S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幼儿教育也在持续发展。而绘本阅读作为一门幼儿教育课程,如何通过绘本阅读让儿童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呢?此时,情感教育在绘本阅读中的渗透就显得十分关键了。文章主要论述了绘本阅读的含义,同时对绘本阅读在对情感教育的影响作用加以分析。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情感教育;故事演绎;角色扮演 一、绘本阅读概述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领域的一种特有表现形式,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儿童文化。绘本能够帮助儿童走进绚丽的世界,它不但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同时还为他们打开了解世界、感悟人生的门窗。除此之外,绘本还可以展现儿童的长处,加快他们的身心成长。 人生奋斗的主要源泉源自兴趣,而绘本阅读则能够引导儿童阅读,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形成一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有利于幼儿的终身发展。绘本阅读对儿童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不但可以帮助他们提升自己的词汇量,同时还能够提升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绘本阅读对情感教育的影响作用 儿童处在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理。而绘本作为儿童时常接触的一种文学形式,它不但具有许多精美图画,同时还有奇特的色彩搭配,正是这些图画与奇特的色彩搭配可以在视觉上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提升他们对绘本阅读的兴趣。阅读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而言,其含义也是不尽相同的。阅读对于儿童来讲,就是一种“玩法”。在玩的过程里,他们不但可以感受文字世界的美妙快感,同时还可以接受美学的熏陶。通过绘本阅读,儿童可以很快进入阅读世界,享受绘本阅读给他们带来的乐趣,进而激起儿童在内心深处对阅读的渴望。 三、在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 1.绘本阅读里的角色扮演可以促进情感交流 绘本阅读里的具有许多人物角色,我们可以带领儿童模拟绘本里的事件。通过情景再现与角色扮演,能够表达儿童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同时还能够引导他们认识现实世界。由于儿童处于发展初始阶段,在这个过程里,儿童尚处在以自己为中心的狭小圈子里。因此,他们不能够大幅度接触外界事物。绘本阅读作为他们接触现实事物的主要工具,能够帮助儿童认知情感以及外界事物,进而提升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能够让儿童以绘本阅读为剧本,演绎故事情节,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儿童不断转换自己扮演的角色,以此来提升他们的表达能力。 2.正面的绘本阅读可以培养积极情感 儿童处在人生发展的初始阶段,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能力与自我约束能力都较弱,所以,照本宣科不适用于幼儿教育。因此,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儿童的性格特点以及心理特点,采取一些适用于幼儿教学的方法来引导他们学习。我们可以利用绘本里的内容来引导儿童进行学习,同时考虑每个儿童的不同特点,基于不同的角度,引导他们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优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帮助儿童塑造健康情感也是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儿童接触比较多的是绘本,所以我们要借助于绘本阅读来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帮助他们培养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 3.绘本阅读里的自我情绪价值 绘本主要展示的是图片文字,通过图片与文字展示,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理,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推断绘本故事里的情节发展。因此,通过绘本阅读能够锻炼他们的想象力。不仅如此,通过绘本阅读,还能够让儿童接触现实世界,以此来提升他们的社会情感。除此之外,绘本阅读还可以改善和调节幼儿的日常情绪。任何一个故事都有一个特定的发展背景,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基调,而一些曲折故事更能够带领儿童走进故事演绎的世界。 要想帮助儿童深入感知故事情感,我们首先要帮助他们激发情感源泉,让他们以一种真实触感来感悟故事演绎的世界。而一些绘本则会利用故事的特有情感情感基调以及教育意义,借助于儿童喜好的文学方式来加以表达。利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够生动地诠释故事含义,同时还可以以一种儿童容易接受的方式表达出来,进而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 总之,情感教育对儿童的未来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以绘本阅读为媒介来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能够取得较为明显的教学成果。然而在此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绘本的展现形式,不能仅仅考虑单方面的因素,同时还要根据儿童的实际特点等来综合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够最大化地提升教学成果。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浅谈在幼儿数学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人的认识活动与人的情感是紧密联系的,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幼儿的感知、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都受到自身和教师情感因素的影响。情感伴随着幼儿的所有活动。近几年来幼教重点强调把情感教育作为早期教育的重要领域,从理论到实践确立情感教育在早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这无疑是幼儿教育价值观的又一次重大发展。心理学家研究证明:情绪、情感对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机作用非常明显。情绪、情感直接指导着学前儿童的行为,愉悦的情感往往使他们愿意学习,不愉悦的情感就会导致他们做出各种消极行为。因此,情感和认知是密切联系的,情感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及其发展起着激发、促进作用或抑制、延缓作用。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抽象的,它反映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不存在于物体的外部,而是建立在人脑中的一种抽象联系。皮亚杰认为:“人们的物理知识、社会知识来自外部,而数理逻辑知识主要来源是儿童自己本身。”也就是说数概念是一个儿童自己从物体的各种关系中建立起来的,是思维的产物。因此,学习数学需要调动幼儿自身的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利用自身的内部机制去理解和掌握数概念。基于情感因素对儿童的认识及其发展的影响,我在数学活动中十分注重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进行教学,因为我发现,情感教育能充分发挥数学活动的积极效应,全面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和学习兴趣,更好地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获得进步。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是这么做的: 一、用游戏的方法激发 游戏是儿童的天性。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个表现自己各种情绪的有效途径,能够保障幼儿的心理卫生的健康。首先,游戏是幼儿自己自愿性的活动,是一种轻松、愉快、充满乐趣的活动,它既能为儿童提供逃避紧张、愤怒、厌烦等不愉快情绪体验的条件,又能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 如:小班和新中班的孩子刚来幼儿园,对数学还没有产生兴趣,这时激发他们愉悦的情感尤为重要。如在“猫捉老鼠”的游戏中让幼儿感受“1”和“许多”。老师做猫妈妈,小朋友做小猫,一只猫妈妈,许多小猫;捉到老鼠有大有小。大的老鼠中,有1只黑的,其它是灰的;小的老鼠中1只是白的,其它是灰的等等。从游戏中让幼儿知道数字的概念,老师和孩子是共同的游戏者,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由自在,没有负担,幼儿情绪愉快自然而然地喜欢上数学活动了。 又如,在给小动物造新房的游戏中学习“5”以内相邻数。在游戏中,孩子们做小小工程师帮助小动物造新房。孩子本来就喜欢小动物,对造房子也有兴趣,因此,游戏的过程中都非常愉快,非常投入。等房子造好了,他们对相邻数的要领也就有了感性认识。老师要为幼儿学习数学周到地创设游戏的情境,在游戏中以幼儿的同伴、伙伴的身份出现,避免枯燥的说教,这样都有利于孩子产生愉悦的情感。游戏本身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烈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幼儿在游戏中享有充分自由,不受任何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强迫。幼儿在利用游戏材料做出了成果时,还会产生自豪感,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如果失败了,他也不会受到责备。因此,游戏既能让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又有利于形成儿童的成就感和增强儿童的自信心,从而引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二、师幼共同建构,用表扬、鼓励等激发幼儿的愉悦情感 数学活动的开展建立在师幼共同建构的基础上,言语引导鼓励幼儿参加活动,能a生积极的课堂氛围。我们常运用表扬、鼓励对幼儿的行为或言论进行肯定评价,它有着强化作用,能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产生愉悦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表扬的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体的、个别的、口头的、书面的,如点头、微笑、夸奖、贴红花、五角星、插小红旗、奖励玩具等,当孩子回答正确时,如果老师不置可否,将会挫伤他的积极性;而当老师用点头、微笑或夸奖的话等方式表扬他时,会使孩子产生喜悦、愉快的心情而更积极地参与活动。如:铭铭小朋友刚学习数学注意力不集中。有一次进行举牌的数学活动,他偶然能正确并很快地举起了牌,回答出了老师的提问。于是我对他微笑着点点头。并当众幼儿的面夸奖:“铭铭真行,这次是他第一个回答对,我们给他鼓鼓掌。”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问题也都是他第一个答对的。每次答对我都一再表扬了他:“又是铭铭第一。”“还是铭铭第一。”就这样整个活动过程中,他始终能积极主动地投入,注意力非常集中,等活动结束了,他悄悄地走过来对我说:“陈老师,今天我很高兴。”可见表扬确实能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 对孩子的表扬因人而异,有时不能太过,有时却需要过分些。有的孩子思维能力差些,反应慢些,作为教师不能太急。应尽量寻找他们的长处,不断地肯定这些长处,以此激励他们,去点燃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正如刚学会说话的小孩子,每发一个音都会有毛病,而充满爱心的妈妈总是高兴地鼓励孩子:“宝宝说得真好”,这样要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让孩子体验精神上的愉快,孩子受到老师充满爱心的表扬,心里总是甜滋滋的,即老师的表扬加了“水份”言过其实些,也没什么不可。因为多次表扬后,这部分的幼儿便会产生愉悦的情感,继而更好地学习数学。 像得五角星、插小红旗等表扬方法在数学活动中应用,也能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如年龄较大的幼儿已经表现出一定的竞争意识,有了荣誉感,因此可以在数学活动中规定一些奖励的办法,使他们都能积极地参与游戏。他们每一次得到五星或红旗时都会因胜利而欢呼雀跃,可以说在富于竞赛和刺激的游戏中,几乎每个孩子都能情绪愉快、积极主动地投入地学习数学。 三、幼儿间相互学习、互为榜样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感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对儿童幼小的心灵来说,榜样的与范例的作用就像太阳光一样重要。幼儿爱模仿,好学榜样,教师在数学活动中注重为孩子树立榜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虽然有的孩子能力强些,有的孩子差些,但这没什么关系。我尝试让幼儿教育幼儿,把能力不同的幼儿放在一起。能力强的幼儿往往很快能作出反应,能力差的幼儿在一边看了之后,也会模仿。在模仿的过程中也就能逐步感知数概念。如在占圈游戏中,当老师说:“站到比4大1的圈内”时,能力强的幼儿马上站在数字5的圈里,其他幼儿看一看也马上跟过去,几次一来,他们慢慢也就掌握了。又如:两组操作活动,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做好,能力弱的幼儿不会,能力强的幼儿马上会说:“是这样……”于是能力弱的幼儿再看一次后,操作也就会了。像这样幼儿互为榜样的方法,对能力强的孩子来说他有着自豪感,觉得自己帮助了别人而产生愉悦的情感。而对能力弱的孩子来说他没有负担,不必担心有人会说他,他也能安然处之。结果正确时,他也会为自己成功了而感到高兴,产生愉悦的情感,继而对学习数学充满兴趣。 不管是游戏法、表扬法还是榜样法,其目的都是在于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使之更好地学习数学。幼儿期正处于感知运动水平和具体运算水平之间的重要时期,学数学将是帮助幼儿由抽象运算水平向具体运算水平过渡、发展的重要途经之一。因此,只要掌握好儿童年龄发展阶段的特点,以及正确的幼儿学数学的方法,幼儿数概念的学习与掌握是会卓有成效的。 总之,情感教学的良好氛围给孩子欢乐、自由、满足。只要热爱幼儿,有了爱生如爱子的感情,那么情感教学就有了基础。情感教学是师德的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再现。良好的情感教学必将有力地激发幼儿愉悦的情感,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摘 要:幼儿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为幼儿今后的人生观、价值观的顺利养成打下基础。幼儿时期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行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家长以及学校等相关教育者的心理暗示,对于幼儿未来的情感教育至关重要。当前学前教育阶段对幼儿进行完善良好情感教育的主要手段就是绘本教W。绘本这种独特的学前幼儿读物通过鲜艳的色彩刺激幼儿的情感和视觉,能够提高幼儿的好奇心,满足其天性中对绘本教育的占有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绘本;情感教育;引导启发 幼儿绘本教育是近些年来兴起的新的幼儿教育手段,当前市场上常见的幼儿绘本教育一般都具有积极的情感引导趋向,对于生活和情感上的简单概念也有所涉及,是教师在教育幼儿常见的情感变化时的绝佳手段。 一、幼儿绘本教育给幼儿情感形成的积极影响 笔者认为,幼儿绘本阅读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情感分子,也有助于幼儿时期之后为其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让幼儿心灵得到安宁 综合来说,绘本阅读带给幼儿的不只是好奇心的满足,也能让幼儿心灵得到安宁。绘本阅读中花花绿绿的色彩和夸张鲜艳的童话,一方面能够稳定幼儿不安的躁动情绪,另一方面也尽最大的可能拓宽幼儿视野,刺激大脑皮层促使其安定下来,静下心来欣赏阅读中的相关内容。 (二)调节幼儿的情感 能够调节幼儿的情感,有利于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而当前市场上常出现的幼儿阶段的绘本阅读课本,都带有一定的积极情感诱导性,能够调节幼儿情感,使之朝着有利的一面发展。幼儿绘本中会有意识地启发幼儿简单的人生概念和简单的情感概念,同时笔者也发现幼儿绘本阅读中对于善恶区分的很明显,有助于幼儿早期人生的判断和相关价值观的形成,能够促使其在幼儿阶段明确是非善恶黑白,了解情感的简单概念和生活的简单概念。 (三)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 不同的幼儿,针对某一个同样的绘本对象进行游戏或者交流,能够增加幼儿之间积极的情感交流,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幼儿之间的交流是一个特殊群体的交流,如果不认可安排幼儿之间的交流反而会不利于其自我发展。通常而言,有意识地安排某一具体事物作为共同交流的对象,能够促进不同幼儿之间的交流沟通,无形当中促进整体幼儿智力水平的提高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在这种积极融洽的交流沟通过程中,幼儿能够体会到归属感和被尊重感,也有助于幼儿体会到群体概念和个人概念的区别,有助于幼儿人生早期品格阶段的形成。 二、如何积极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 笔者认为,当前情况下,幼儿绘本教育已经成为调节早期幼儿心理情感发育的主要手段,对于幼儿教育者来说,一方面要选择优秀的情感绘本,另一方面要创设良好的环境;对于幼儿家长来说,也要为幼儿在幼儿阅读绘本时,对其进行积极的情感引导,防止将情感性的绘本故事当成片面化的教学工具,从而对幼儿进行道德灌输。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首先,幼儿教育者也就是幼儿老师和幼儿园,要为幼儿阅读绘本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尽力运用现代化阅读手段,为开展阅读绘本教育和集体交流提供必要的环境,让幼儿阅读的同时刺激听觉、视觉两种感官。在日常活动的安排中也可以专门抽出时间安排群体性的幼儿绘本阅读。 (二)选择合适的幼儿绘本 幼儿绘本教育相关阅读组织者也要在幼儿阅读绘本的选择上尽量选择让幼儿理解起来容易的、鲜活中具体的事物。让学生在文字和图画中读懂隐藏在背后深刻的思想,也能够让幼儿从简单的故事中读出鲜活的主题。 (三)积极引导防止单一控制 对于家庭来说,家长在引导幼儿进行图画文字阅读时,要在提高幼儿阅读特点和阅读水平的基础上,还要进行适时引导,使他们能体会到绘本深处所蕴含的寓意,从而在阅读中受到情感教育。例如,在绘本阅读完成之后,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回忆他们绘本阅读中不同主人公的不同表现。依靠幼儿本身丰富的图文想象力,用自己的理解构建绘本所表达的含义,而不是人为限制幼儿在绘本中的理解和感悟,多多倾听幼儿的讲述。 对于相关幼儿组织者,在意识到绘本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教师要积极引导幼儿体会绘本阅读中丰富的情感色彩;对于幼儿园等相关机构,要加大对幼儿绘本教育的支持力度,引进现代化的手段;在幼儿家庭中,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的主体阅读地位。几个方面倾力合作,联手促进幼儿早期积极情感态度的形成和完善。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非常必要。文章从四个部分阐述了情感教育的起因、解决的思路、应该采取的措施及其重要性。 关键词:情感教育;幼儿;措施 情感教育是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幼儿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情感教育是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培养自身良好的情感素质,关爱幼儿,使他们在关爱下健康成长。 一、引发“情感教育”的社会课(发现问题) 5月20号上午我主班,第一节课我给孩子们讲的是社会领域的“家庭小档案”。这节课的内容是孩子们自己制作“家庭小档案”,如:家庭成员的姓名,属相,优点,缺点,喜欢的动植物、食物等。当我把自己制作的“家庭小档案”展示后,要求孩子们自己动手制作,在他们制作的过程中我在教室里来回走动,很多孩子先画自己的,再画妈妈的,然后是爸爸的......。突然我发现冯格格小朋友先画的是爸爸的档案,当时我的心情就沉了下来。据杨老师所说,冯格格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她跟妈妈生活在一起。格格平时自尊心很强,加上年龄小,看不出她有多想爸爸,也许是她把这种想念埋在了心里,今天她先画爸爸档案的举动正说明了她渴望有个爸爸,渴望父爱……下课后,我仔细回想课上所说的每一句话,庆幸的是提“爸爸”这两个字不多,否则有可能在这孩子心里产生阴影 二、 情感教育的意义(解决思路) 我反复思考,作为幼儿教师,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使这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于是,我想到,对幼儿开展情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情感发展是幼儿健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的社会正在快速发展,未来的社会竞争激烈,变化急速,压力倍增。为了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最根本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是培养出身心健全的人。所谓身心健全,从整体上说,就是要拥有完整的健康,即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等方面的完美结合,良好的情感素质当然是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情感教育应该从儿童抓起。我们希望让儿童健康、健全地发展,就特别要注意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情感素质。情感能力可能成为孩子们最重要的生存技能之一,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其次,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人的情感发展决不是自然成熟的结果,而是教育促进的产物。总的来说,幼儿期儿童的身心发展各方面都很不成熟。幼儿的情绪具有易冲动性、不稳定性、外露性,情感内容不丰富,情绪的调控能力比较薄弱,因此加强情感教育就显得更重要。对于格格,我想,只有给格格正确的引导,给她一个适宜的成长空间,关注她内心的情感,帮助她获得情感的满足,这样她才不会时刻感受到情感的缺失,这样才可能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三、 情感教育的实施(采取的措施) 我们已经知道,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期。幼儿园当仁不让地成为幼儿情感教育的前哨阵地。幼儿教师作为幼儿的直接教导者,与家长一道,承担起了幼儿情感教育的重任。幼儿期儿童的情感发展还很不成熟,积极情绪的开发和情绪、情感能力的调动需要依赖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幼儿教师应该敏锐地捕捉孩子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在孩子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我们要使班上的每个孩子快乐成长,用教师的爱心关照每个孩子,尤其是那些需要特殊关爱的孩子。这样班中每个孩子才都不会感到排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实施情感教育。 (一) 培养信赖感。幼儿喜欢并亲近老师,乐于接受他们给予的爱抚;喜欢与小伙伴交谈,并乐意将自己的事告诉他们;有了不会做的事,主动请亲近的人帮忙,并为此感到快乐。我有时与格格谈心,鼓励格格和小伙伴交往,增强她对教师和小伙伴的信赖感,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感受,并开心地和大家玩耍。 (二) 培养自信感。使幼儿体验到自己对别人、对集体是重要的;知道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并有成功的信心;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后,心里感到快乐和自豪。 (三) 培养合群感。让幼儿感到与小伙伴一起玩游戏是一件高兴的事。在活动和游戏中乐意遵守规则,并能宽容别人的无意过失,从中体验到合作、谅解的愉快。 (四) 培养求知感。使幼儿能注意到周围事物的变化并感到好奇,乐于向成人提问;喜欢摆弄、操作各种物体,愿意带着问题去寻找答案。并在探求的过程中掌握本领、体验快乐。 (五) 教师用积极的态度影响幼儿。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幼儿情感的发展,相信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当教师情绪愉快时,与之相处的孩子往往心情舒畅,轻松无虑;当教师情绪沮丧、态度粗暴时,与之相处的孩子往往精神紧张,不知所措。我经常笑着对待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消除他们对教师权威的惧怕,和孩子们建立一种友爱对话的关系,并且用我自己积极的心态影响着孩子。 四、 情感教育的重要性(结果与反思)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格格越来越开心了,她的欢笑叫我体会到了幼儿教师的光荣与责任。这次活动,我得到了成长,也进行了反思。我们要关注并了解每个孩子,老师要能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要。同时,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做到:首先,我们要有新的教育理念,教师能够真正从孩子的幸福和未来出发,真正关心孩子的生存和成长。其次,幼儿教师要有良好的情感素质要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这是情感教育赖以实施的基础。教师要实施情感教育,首先应该用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去陶冶孩子的情操,在孩子的美好心灵上播种一颗多彩的情感种子。 如果幼儿教师自身不是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她又如何去帮助和培养儿童获得这一切呢?教育的过程不但是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与幼儿之间亲密、真挚的情感关系是情感教育成功的关键。教育事业是爱的事业,幼儿情感体验需要反复的积累,情感态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过程,这就要求幼儿教师不断积极、自觉地提升自身的情感教育素养,抓住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我们要关注儿童,了解儿童,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不断增强自己的教学水平,尽量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关注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为了我们的孩子,我们在努力!孩子们的开心快乐,是我们的追求!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艺术活动与幼儿的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内心体验,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心理需求。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是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活动,促使学生的情感领域发生积极变化,从而产生新的情感,形成新的情感品质。 艺术活动是人类高级精神活动的产物,它的教育意义在于陶冶人的情感。幼儿园艺术教育具有丰富性、生动性、情感性、人文性和完整性,能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丰富情感,从而激发个体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绪及能力,最重要的是艺术教育本身就具有情感教育的功能,因而幼儿园艺术活动可以说是情感教育发展最肥沃的土壤。 首先,艺术活动对幼儿的情感有极大的陶冶作用,在艺术活动中教师积极合理地引导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 幼儿天性好动,在艺术活动中他们的情绪是积极愉快的。幼儿对乐音和色彩的敏感要优于对文字和图形的情绪体验。面对活泼多样、内容丰富的艺术活动,幼儿的情绪很快就能兴奋起来,在活动中如果教师加以合理的引导,幼儿的情绪就会像水流一样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这种在艺术活动中的心理与实际的互动操作在幼儿心理中产生着积极的影响,不仅满足幼儿自身对美的感情需要,帮助幼儿体验艺术活动带来的乐趣,还会把自己对美的感受传达给别人,将快乐的情绪传染给其他参加活动的人,从而使所有参加活动的人都投入到一种积极美好的情感交流之中,形成一个正性的情感互动集体,促进幼毫己们楦械纳成。 幼儿在艺术活动中体验到的愉悦、美好的情绪对幼儿的情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这种美好的情感又将融入幼儿的现实生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改变幼儿的情感世界,促使幼儿生成良好的情感。 第二,艺术活动是人们抒发感情的重要方式,在艺术活动中的感知和体验多数也会被幼儿带人现实生活,教师的合理引导有利于培养幼儿情绪调节能力。 情绪与情感密不可分,情绪调节能力是情感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情绪调节对于幼儿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情绪调节能力的幼儿能在遇到挫折时维持正性的情绪,控制并避免负性的情绪,具有较好的同伴关系、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有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 心理学家汉・金诺认为,孩子的情绪不会因为大人的一句“不要这样想”或者“你的感觉不应该有”而消失。要想让孩子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只培养他们具有良好情感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接受幼儿的负面情绪,设身处地的安慰幼儿,引导幼儿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 一次,我请孩子们画《我的爸爸》,恬恬的作业让我大吃了一惊!一向乖巧的她今天怎么了?把作业涂得一片漆黑,爸爸的头发、胡子像乱草一样,眼镜片是黑的,手也是黑的,还画得特别大。于是我停下来,摸着她的头问道:“恬恬今天怎么了?这是恬恬心中的爸爸吗?”谁知恬恬一下子扔掉笔哭道:“坏爸爸,臭爸爸!”原来,昨天恬恬爸爸下班时心情不好,恰好恬恬贪玩又打碎了水杯,爸爸就发火打了恬恬的屁股,恬恬心里正生爸爸的气呢!于是就把爸爸画得很丑。想想爸爸打屁股的手,觉得又生气又害怕,就画成了刚刚那样,我为恬恬擦干了眼泪,摸着她的头说:“爸爸不对,不该打恬恬的屁股!可是恬恬有没有做错呢?”恬恬想了想说:“我不该在饭桌上调皮,打碎了爸爸的水杯!”我接着说道:“这就对了,恬恬也认识到自己错误了!今天回家,如果恬恬跟爸爸认错,爸爸一定会向恬恬道歉的!”恬恬快乐地点了点头。最后,恬恬接过我给的白纸,重新画了起来。 艺术活动中,孩子的表现也常常反馈着自己的情绪,教师如果加以适当引导,不但能够引导幼儿走出不良情绪的困扰,而且能够在负面情绪中培养幼儿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 第三,艺术活动本身具备情感教育功能,合理利用能够协调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有利于在师生之间建立民主、平等的师幼关系。 情感教育用说教很难取得成功,它必须通过幼儿实实在在的体验才能顺利开展。艺术活动是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师生往往融入同一情感环境中,感受相同的情绪,或者快乐,或者悲伤,等等,在活动中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并在情感的碰撞中分辨是非,强化对正性情感的体验,对负性情感的控制和发泄。对幼儿来说,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既是引导者又是分享者。 在艺术活动中往往更容易创设出互爱、温暖的情感氛围,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让孩子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得满足和快乐。当孩子确切地知道自己处于紧张、难过、厌恶、忏悔、羞愧等某一种情绪状况中,并且从大人的态度中知道这一切都很正常,是自己可以面对并处理好的时候,他就会很快平静下来,获得自我调整的力量与方法。与孩子长时间的接触使得教师有机会发现并处理孩子的苦恼,如果教师能在幼儿产生负性情绪的时候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想象、体验孩子的感受,则更容易走进孩子的心里,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成为最受孩子欢迎的人。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艺术活动带给他们积极愉快的情绪,而愉快的情绪又进一步促使他们去认知,从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因此它对情感教育的促进和支持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幼儿园艺术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使情感教育自然而有成效。幼儿园艺术活动在幼儿情感经验的积累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只要教师能够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验和思考,就能够很轻松地掌握艺术活动中的情感教育契机,帮助幼儿走出负性情感的阴影,用积极、美好的情感面对生活。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支架型情感教育理论对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启示 摘 要: 支架型情感教育是从情感维度方面改进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反应,形成自己的学习意愿和态度,发展学生的学习成就、身心健康和自主性。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利用情感性支架能够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良性情感,降低不良情感,促进幼儿产生建设性的情感反应,提高幼儿园情感教育质量。 关键词: 支架型情感 幼儿园 情感教育 林斯顿指出:教育是观念和情感的教育;师生互动是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若要探索自然和社会,师生就要带着情感与期望上路。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及信念,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其中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被认为是情感教育的核心。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交技能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应加强情感教育,注重师幼的情感互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把幼儿培养成为健康活泼、自主自信、合作宽容、友好交往,具有良好情感素质的人。 一、支架型情感理论的主要观点 美国研究者杰里・罗西克及其研究团队通过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教师实际教学中有一种特殊的教学支架――情感性教学支架,借用“支架”探讨教学中教师利用情感支架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方式。“支架”原意为建筑行业中的“脚手架”,心理学家伍德最先借用这个术语描述同行或有成就的人对某人的学习过程所施予的有效支持。维果茨基社会心理学理论中的支架式教学是指教师怎样引导着教学的进行,帮助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基于此,罗西克将情感性支架定义为教师采用类比、比喻及叙事的教学方法影响学生对特定学科内容的情感反应,并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 支架型情感教育最显著的特点是从情感维度方面改进学生对所学习内容的反应,形成自己的学习意愿和态度,强化学生的学习成就、身心健康和自主性。同时,在教学中促使教师从忽视学生的情感反应变得有意识地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反应。在罗西克的理论中,教师关心的情感分为建设性情感和非建设性情感两类。建设性情感是指当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时所产生的情感。非建设性情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时的分心或者学生学习受到抑制时所产生的情感。教育中教师通过提供情感性支架,能够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情感性体验,增强他们所认为的那些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的情感,降低他们认为会抑制学生学习的不良情感。师生的情感互动不仅有利于学科知识的学习,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自主自信、合作交往及良性情绪情感的建立。 二、支架型情感理论对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启示 (一)教师应具有情感教育意识。 由于受到升学竞争和就业竞争的现实影响,某些幼儿园虽然在理论上坚持《纲要》和《指南》的精神,但在实际教育实施中仍然难以摆脱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重智力培养轻人格因素培养等的错误倾向,这造成幼儿园情感教育意识的淡薄或者回避情感教育。教师在教学中过多地强化知识性的学习,忽略幼儿的兴趣及情感体验。这样的教育方式也许能使幼儿学会不少知识和技能,但无法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充满爱的心灵及快乐的心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幼儿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一种爱的教育,教师积极情感的投入是取得教学成功的重要条件。教师对幼儿的情感投入可以引起幼儿的情感共鸣,获得幼儿的信任,激发幼儿从事各种活动的兴趣,获得这种良性情感体验,会对周围的人、事、物抱以正确、积极向上的心态。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与幼儿达到共情,体会孩子的心情,把握幼儿的情感特点与变化规律,抓住时机,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适时的情感教育。 (二)在活动中建立情感性支架,关注幼儿的情感反应。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目标包含知识技能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这三方面的目标缺一不可,共同作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在教学活动中,只突出幼儿的认知目标,或者只把情感教育作为促进情感教育发展的工具,忽视幼儿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内心情感需要不断地重新整合,渐渐符合社会规范。幼儿教师应根据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与各年龄段的教育内容,在实施中关注幼儿的情感表现,提供适宜的情感性支架,激发幼儿对活动产生情感性体验,有效地促进幼儿良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合作与交往的发展。 当幼儿在活动中缺乏先验知识或缺乏完成任务的能力时,教师可以选择幼儿熟悉的或有过成功体验的类似活动引发对当前活动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注意,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自信和成就感,避免失败挫折感的产生。当幼儿对某一熟悉内容产生不感兴趣、厌恶、恐惧等情绪时,教师可以把活动内容先渗入幼儿不熟悉的情境下,将活动的内容与能够使幼儿产生积极的、自信的、体验的事情联系起来,转移幼儿的注意力,削减负性情感体验,发展良性情感。如在开展“认识昆虫”这一主题活动时,许多幼儿对昆虫表现出害怕和恐惧的情绪,教师这时不能强行进入,可以采用幼儿不熟悉的“法布尔的故事”作为情感支架,在故事中逐渐放松,降低幼儿的不良情绪,引起幼儿对当前活动的兴趣,实现活动目标。 活动中情感性支架的提供需要教师善于观察幼儿,了解幼儿,关注幼儿身边发生的琐事,挖掘情感教育的资源,将其渗透于幼儿园活动的各个环节,产生体验,养成习惯。 (三)利用多种形式丰富幼儿情感体验。 学前儿童认知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具体形象化,他们的认知活动依靠具体的事物或对事物表象的联想,不会进行复杂的分析综合,只能进行直接推理。幼儿情感的发展具有直接、易感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种趣味形式,生动、形象地对孩子进行情感教育。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大自然、大社会是最好的教材。”幼儿在大自然、大社会中身临其境感受,充分理解和接受情感世界,进而达到丰富其情感体验的目的。幼儿极易接受外界的情感信号,教师可以带幼儿到大自然中体验,也可以选择一些适合幼儿年龄、心理特点的艺术作品和社会生活情境,利用情感体验净化幼儿的心灵,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的良好情感。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方式,也是学前期情感教育重要的教育手段。区域活动是通过幼儿亲自操作活动材料亲自体验活动过程而获取知识经验的教学形式。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可以无拘无束地游戏,自由选择主题和玩伴,积极探索与尝试。不同的区域活动可以带给幼儿不同的游戏体验和情感体验,让幼儿从中获得各种情感的发展。在区域游戏中,幼儿之间学会了相互分享、互助、轮流,懂得了合作与竞争等,促进了他们积极情感的发展。 (四)建立家园合作共同体,共同关注幼儿的情感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假如儿童在家里没有受到情感教育,他就不可能用心灵认识世界和接受老师的话,他所了解的是他听到和谈到东西的逻辑意义,而情感上、心灵上的潜台词他是不会明白的。”可见家庭情感教育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关键。 首先,家长应转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幼儿园教育活动。幼儿的良好发展不是幼儿园单方努力可以达到的,需要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幼儿园教师可通过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家园联系栏”、家长会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关于家庭对幼儿情感形成的重要性及教育理念,将幼儿园的情感教育渗入家庭,使得家长能主动与教师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各自的优势,共同促进幼儿的情感发展。 其次,建立以幼儿园为主导的家园合作共同体,提高情感教育质量。幼儿园情感教育的有效实施依赖于各方教育力量的参与。家园合作共同体是以幼儿园为主导,由幼儿园领导、教师及家长委员会成员组成,根据各年龄班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共同研究和制定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具体要求、实施方案,听取家长的意见,并及时调整内容。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掘家庭和社区的情感教育功能和教育资源,发挥各自优势与长处,加强幼儿情感教育。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浅谈幼儿绘本阅读中的情感教育 【摘要】进行幼儿的情感教育是学前阶段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塑造幼儿未来人格的重要基础,是家长、老师、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绘本阅读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就如何更好地利用绘本阅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与措施。 【关键词】幼儿 绘本阅读 重要性 情感教育 幼儿早期的阅读对其性格塑造、理解能力的培养、情感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绘本通过色彩斑斓的画面、容易让幼儿理解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语言等吸引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通过绘本能培养幼儿的情感理解能力及塑造个人情感能力。 一、绘本阅读在幼儿情感教育中的重要性 1、绘本是连接幼儿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幼儿在接触世界时,一开始是通过绘本来了解世界的,由于其自身智力发展水平、行动能力等的限制,难以通过自身的行为去感受世界,因此,往往需要通过绘本来了解世界。 而幼儿阶段又是情感培养的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必须要重视培养幼儿的积极情感,通过绘本阅读,连接幼儿与世界,能给幼儿的情感培养树立一个良好的范例,让幼儿感受世界的美好。 2、给幼儿展现真善美 绘本作为儿童文学的一种,其故事情节优美、故事内涵引人思考,给幼儿展示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幼儿在这样的世界中,容易获得心灵上的安宁。即使幼儿还不能理解故事中所传递的情感,但可以从故事中感受到喜悦,慢慢感受到故事中的真、善、美的情感。 此外,绘本中的图画往往采用的是令人舒适的暖色调,通过一个个的笑脸,让幼儿感受到温柔的情感的关怀,利于幼儿的情感培养。 3、绘本有利于幼儿形成乐观积极的情感 绘本中所选择的故事、图画都是积极向上的,所传递的情感也是正面的、鼓励的情感,如宽容、诚信、勇敢、真诚等,这些积极的情感,通过绘本阅读传递给幼儿,有利于对幼儿的情感培养产生积极的作用。 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幼儿往往会将自己代入故事,希望自己成为故事中喜欢的角色,通过角色代入,对自己情感在无形中进行了培养与形成。如男生们希望自己成为故事中的勇士,培养自己勇敢、真诚的情感,女生们希望自己成为美丽的公主,培养自己善良、大方的情感。 二、如何更好地利用绘本阅读进行情感教育 1、选择正确的绘本 当前,我国的绘本越来越多,部分商家为了经济利益,没有严格审核绘本的内容,导致绘本质量参差不齐。对于幼儿来说,绘本是他们学习的对象,不适合幼儿阅读的绘本不但不利于其情感教育,反而可能影响其自身的发展。 在选择绘本时,需要考虑绘本的故事内容、图画以及文字表述。虽然市面上的绘图内容都是积极向上的,但有些绘本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对于负面形象的塑造过于偏激,这也会对幼儿的情感造成一定影响。因此,必须认真把握其故事内容,确保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 绘本的图画应当是暖色调的、令人舒服的,对于其中阴暗的图片应当尽可能地减少,避免对幼儿造成不良的影响。而绘本的文字也应当是优美、有礼貌的,这对于幼儿的情感表达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2、进行绘本阅读时,通过引导提问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 在进行绘本阅读时,应当采取引导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的情感,实现情感教育。如在进行故事的讲解时,可以通过询问幼儿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事情、如果幼儿自身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会怎么做等问题,引导幼儿开发自己的思维,实现情感教育。 在进行引导提问时,应当注意提问的方式和语气,不应当采用僵硬的提问方式,而是采用与幼儿进行平等的沟通的方式、向幼儿询问答案等方式,积极引导幼儿主动思考,而不是简单被动的回答。 3、分析绘本,设置情景 为了更好地进行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来进行。不同的绘本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些绘本通过简单的对白来展示主人公的情感,而有些绘本则是通过故事的方式来传递,需要幼儿进行思考。 在进行情感教育时,需要对不同绘本进行分析,通过设置情景的方式,使幼儿更好地把握绘本中的情感。如在《熊叔叔的生日派对》中,可以通过邀请幼儿参与表演,扮演不同的角色,既通过蛋糕等食物吸引幼儿们的注意,又可以通过情景表演让幼儿感受到小动物对熊叔叔的关系,感受帮助他人所得到的快乐。 4、利用多媒体教学 当前,幼儿绘本早已不是传统的纸质教学,早已结合多媒体,实现了声音、视频、图画的配套。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为幼儿营造更为良好的学习氛围,将幼儿代入到更为直观、形象的场景中,让幼儿身临其境,立体地感受绘本中的情感。 如在《小蜗牛找妈妈》的故事中,通过多媒体的播放,将小蜗牛找妈妈过程中哭泣的时候插入哭声,能更好地让幼儿感受到小蜗牛的情感,将幼儿代入到小蜗牛当时伤心的情感中,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情感教育,为传统的绘本阅读翻开新的一章。 三、小结 绘本是幼儿学前阶段主要的儿童读物,也是每个孩子最初接触世界、感受世界的主要桥梁,绘本为幼儿打开了世界的一扇窗,通过里面生动有趣的故事和鲜艳多彩的图画为打开了幼儿的视野,对幼儿的情感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幼儿绘本阅读中,需要选择真正适合其阅读的绘本,结合多媒体技术、情景表演、口头讲述等不同的方法,使得幼儿能更好地体会其中的情感,更好地感受不同情感中所传递的积极思想,为幼儿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如何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 摘要:幼儿教育对于儿童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情感教育作为幼儿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情感教育,对幼儿进行更好的情感疏导和指引,成为幼儿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幼儿;一日活动;情感教育;渗透 情感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注重知识讲授和能力培养的其他教育类型,情感教育对于儿童形成健康人格、良好的情感表达、自我情绪调控能力等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在发展儿童的好奇心、同情心、集体感、责任感等方面,情感教育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幼儿的情感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和学界的重视,如何将幼儿情感教育渗透到幼儿一日活动中,成为幼儿教育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首先,幼儿一日活动离不开幼儿教师的策划和引导,因此幼儿教师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对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展开和活动质量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努力提升自身的情感素养,不断巩固和拓展自身的幼儿教学专业知识,紧跟时代的步伐和儿童教育现状,把握儿童的心理和需要,正确认识儿童的认知和理解水平,挖掘和搜集丰富多彩的适合幼儿的游戏和活动。 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和学校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为儿童在活动中体会情感教育提供一个愉悦舒适的氛围。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应该让儿童在入园的一瞬间就融入情感教育的气氛之中,在入园、进餐、进行活动等过程中,适时适当的穿插与情感教育相关的内容和环节。在儿童早晨入学时,教师应该以全新的面貌、积极热情的态度感染进入幼儿园的每一个儿童,如,教师可以在门口迎接入园的儿童,以亲切的笑容和轻快的语气和刚入园的孩子进行简短的交谈,这样可以使孩子的精神更加放松,更快的融入情感教育的氛围里,为情感教育的顺利展开和渗透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其次,晨间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环节,在这一段时间里教师可以通过晨间谈话的形式和孩子进行温和的沟通和交流。交流和沟通看似简单,但是想要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却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该先让孩子能够放松下来,教师也应该选择适当的语气与孩子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在谈话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可以跟随孩子的思路,在谈话过程中捕捉孩子提供的各种信息,通过对于这些信息的分析,对孩子的性格的养成等形成一个良性的引导。 例如,教师可以询问孩子昨天晚上看了什么动画片或者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通过孩子的回答让孩子思索自己看动画片时的心情,看完动画片之后收获了什么或者有什么体会等,这样一方面可以拉近教师和孩子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可以引导孩子和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使孩子能够有一个合适的渠道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看法,抒发自己的情感体验,为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人格、提升自身的情绪调控能力打下基础。在晨间谈话环节,教师既可以选择教师自身和孩子进行交流,还可以选择在孩子们之间自主进行,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渗透对于幼儿的情感教育,使幼儿的沟通能力有所提升,同时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增强幼儿情感教育的效果。 第三,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从而达到净化心灵,引导儿童情感健康发展的目的。童话故事是真善美的集合体,而童话故事本身所具有的趣味性又有能够激发儿童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静下心来听老师的讲解,从而在丰富多彩的童话故事中有所收获,获得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在童话故事的选择上教师应该选取内容的有趣味性,同时又简单易懂的故事形式,避免儿童在听故事时产生疑惑无法体会故事的内涵,造成儿童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偏颇和歧义。 在这个环节教师还可以鼓励孩子自己来讲故事,通过讲述和聆听,可以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在故事讲述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幼儿做好引导,使他们认识到在别人讲故事时应该保持安静,不能随意打断,随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的意识和习惯。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害羞、内向,不敢在教师和其他孩子面前表现自我,说出自己喜欢的故事和对于故事的看法和感受,孩子的这种性格对其今后的发展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更要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我,克服自身存在的弱点,提升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素质。 第四,培养幼儿的集体感和责任感是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进行幼儿一日活动时,教师可以设计适合孩子去完成的集体活动,让孩子们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在互帮互助、团结合作中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在集体活动的设置上,教师应该从孩子的实际情况考虑,避免孩子进行强度较大,难度较高的活动,避免孩子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丢手绢等难度不大的集体游戏,在游戏中让孩子和其他小伙伴进行交流,在孩子之间建立起一种友好和谐的同伴关系,在游戏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穿插挫折教育,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自我情绪调控能力,保持愉悦、平和的个人情绪。 除了这种实践性的活动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讲述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有趣的小故事,各种奇特的见闻,提出各种有趣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等能力,还能引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孩子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还可以向孩子展示各种植物或者动物的图片,在扩展知识面的同时帮助孩子形成对世界和周围事物的正确认知,使孩子能够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第五,在进行幼儿一日活动时,家长的适当参与也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情感教育来说,除了教师的努力引导之外,家庭教育和家长因素的参与也至关重要,因此在进行幼儿一日活动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到家长因素的重要性。在活动时间教师应该适量安排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如安排亲子活动等,虽然活动的时间有限,但是却便于家长和孩子进行沟通,使家长了解孩子的精神状态和情感教育水平,使家长能够更好的了解孩子,对孩子的情感教育予以重视。 总之,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是多渠道的,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从意识培养、活动实践等多方面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传播和渗透,提升幼儿的情感素质,促使幼儿在身体和心理等各方面都能够健康全面发展。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利用绘本对大班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求引导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家乡、爱祖国,增强幼儿的自尊、自信,培养幼儿关心、幼儿态度和行为,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换句话说,要关注幼儿情感教育,培养幼儿懂得并学会关爱、尊重、分享等,使幼儿成为一个具有良好情感的人。而绘本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重要资源,许多作品中都包含了人类丰富的情感经验,借助其中符合幼儿年龄发展需求和特点的相关作品,充分挖掘作品中的社会情感价值,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可以促进幼儿健康人格的养成,培养幼儿诚信、勇敢、坚毅、合作、宽容的美德。因此,在绘本中渗透幼儿的情感教育是可行而且必要。 那么,如何在绘本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真正让绘本对幼儿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心灵成长发挥最大作用呢?笔者结合大班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一、优选绘本,奠定情感基础 现在的绘本已经越来越多的走进了幼儿园,甚至跨入了中国的千家万户,众多图多市场导致幼儿绘本是品种繁多、五花八门,但并不是每一种或每一个绘本都适合幼儿阅读,作为老师或家长,我们就应该首先帮助幼儿选择合适的绘本。选择的标准首先是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其次是符合幼儿审美趣味。对于大班幼儿,绘本要较小班或中班幼儿有一定的思维度,主题更富有教育性。 例如,《方格子老虎》(安德雷・乌萨切夫)是一则幽默、感人且富有创意的故事。一个老虎宝宝诞生了。虎宝宝刚出生时身上没有斑纹,一般都是由爸爸妈妈帮忙画上黑色条纹。虎爸爸为了让儿子与众不同,决定给宝宝画上竖条纹;而虎妈妈呢!却一心想要给宝宝画上横条纹。老虎爸爸和妈妈为了这个互不相让,争执不下。老虎宝宝很难过,他不想让爸妈吵架,于是他给自己画上了方格子,这样横条纹和竖条纹不是都有了吗?当满身画了方格子的小老虎出现在父母面前时,虎爸爸和虎妈妈的矛盾立刻没有了。可爱的“方格子”小老虎十分温和,大家在他身上下棋、做算术题。他用自己简单却真诚的行动,努力地让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到快乐和幸福。 爱的绘本内容不仅仅包括父母之爱,还可以是同伴之爱、环境之爱、生命之爱等《亲爱的小鱼》《没有不方便》《借你一把伞》《花婆婆》《森林》《我永远爱你》等。选择优秀的绘本,可以更好地为幼儿奠定情感基础。 二、优化教学,引发情感体验 1.欣赏图画,感受情感 绘本中生动鲜明的图画是画家将故事中的场景进行了创造性的再现,图画中不仅包含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同时也是故事情感的生动体现。绘本教学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会欣赏图画,可以感受其中细腻入微的情感。如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老师引导幼儿观察在荒野上, 天好大,野外好广阔,兔妈妈和兔宝宝好温暖,她们相亲相爱好甜蜜……让幼儿体会画家速写的线条、写意的笔法,朴素的用色适合郊外荒野的意趣。 2. 语言感染,激发情感 绘本中蕴含的或亲情,或友情,又或是广义界定的爱,通过教师运用优美生动的语言将其表现出来,那种快乐、喜悦或是悲伤愤懑的情绪都能轻易感染幼儿,幼儿在接受到教师的情感讯息时,自然而然会将自己带入到故事创设的氛围之中。如《你真好》中在霸王龙对薄片龙撒谎之后,心头涌起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的心很疼很疼。当问到孩子们霸王龙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他们似乎都能感受到来了薄片龙的关心和友善,于此而生的霸王龙的歉疚和对爱的渴望,孩子们发现善良美好的情感可以使原来那么粗暴的家伙深深感动,从而被这一股无形又无限的力量所折服。 3.借助故事,表达情感 对于幼儿来说,爱是一个十分抽象的字眼。通过绘本阅读,我们可以向幼儿传递爱的观念,给予爱的体验,这是生命教育、情感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教学中,我们可以借助生动的故事,让幼儿在体验中感受爱的深刻意义。如绘本阅读《我爸爸》,教学中我把幼儿的爸爸请到课堂上来,先讲故事中的爸爸,然后用孩子的口吻和眼光来描绘一位既强壮又温柔,而且又样样在行的爸爸,让幼儿们感觉到爸爸的勇敢、高大和智慧。在提问互动环节,幼儿们感受到自己的爸爸也是多么了不起,体验到爸爸对自己的爱,对爸爸的情感油然而生。最后,幼儿情不自禁地拥抱自己的爸爸并对爸爸说一声:“爸爸,我爱你!”爱的教育水到渠成。 三、巧妙拓展,促进情感升华 绘本阅读中进行情感教育,绘本拓展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拓展阅读,可以丰富情感交流,促进情感升华。 1.亲子阅读,奏响亲情协奏曲 亲子阅读是亲子交流最好的方式。在阅读中,家长和孩子一起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情节和情感,分享阅读的收获。幼儿提高了阅读的能力,家长也真正体会到阅读所带来的快乐,在绘本的世界里重温童年美好的记忆。 2.亲子剧场,角色扮演增感情 为了进一步拓展绘本阅读,我们给幼儿搭建了一个分享阅读成果,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开展 “亲子剧场”活动。有妈妈和孩子一起表演的,有一家三口一起表演的,还有祖孙三代同台演出的。表演题材幼儿读过的经典绘本,孩子们绘声绘色的表演,将绘本故事完整地诠释出来,既增进了亲子间的情感交流,让家长与孩子共享亲子合作演绎绘本所带来的快乐。同时孩子们在欢乐的绘本故事氛围中也更好地受到情感教育,更加自信。 让我们的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感受丰富的情感教育,体验真、善、美,在绘本阅读中感受爱,学习爱,并学会表达爱。让绘本成为孩子童年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幼儿园情感教育的几点思考 【摘 要】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情感。幼儿情感教育一直是启蒙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师应该尽可能地将幼儿的情感教育与品德教育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情感教育 内涵 意义 问题 建议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可见教育的重要性,培养一个人才有多么不容易。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艰难的过程,特别是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时期是塑造幼儿情感智慧的重要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情感发展较快,良好的情感教育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有积极的作用。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时,不太会运用表达方式,他们凭借着自己的想法随心所欲地辨别他人的情感状态,这种情感能力主要体现在幼儿与他人交际并形成良好关系的过程中。幼儿通过主观意识的交流,让自己在人生最初阶段的情感体验不断得到丰富。当然,这种良好的情感沟通与教育是分不开的,需要幼儿教师的正确引导。幼儿教师应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情感素质,将爱与教育结合起来,给予学生更多的爱和关心,让他们在充满爱与情感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一、幼儿情感教育的内涵 所谓幼儿情感教育,主要指的是幼儿教师按照相关的教育教学规定,开展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幼儿在学习与实践期间,情感上发生积极的变化,从而促进幼儿情感与品质的不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感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阶段不可缺失的重要内容,其本质就是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和培养学生的情感本质,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对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意义重大。 二、幼儿情感教育的意义 幼儿时期是儿童情感发展的黄金阶段。幼儿刚进入幼儿园,处于陌生的环境,再加上他们的情绪调控能力较差,比较容易冲动,情感内容也不丰富。所以,这一时期加强幼儿的情感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情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育的催化。情感教育可以说是对幼儿进行其他教育的前提。只有落实了良好的情感教育,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才能更加充满感情色彩,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所以说,幼儿情感教育既是启蒙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另外,在当前竞争激烈的社会,情感教育是保障幼儿教育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为了适应今后社会的需要,我们教育的任务不应仅仅是教给幼儿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我们所说的身心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的情感素质是促进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所以幼儿教师必须注重情感教育。只有对幼儿进行及时的引导,时刻关注幼儿的内心发展,帮助幼儿获得情感上的满足,让幼儿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才能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使其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三、幼儿情感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幼儿教育有了不小的发展,呈现出良好的状况,但仍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重视。 (一)幼儿园方面 1.个别幼儿园以赢利为目的,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想方设法突出自己的办园特色,开设更多的礼仪课程,教材使用混乱却没有实际用处,导致家长的经济负担也随之加重。 2.部分幼儿园教学设施简单,缺乏必要的教具,再加上教学秩序混乱,导致教学环境较差。 3.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较差,虽然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和学历,但是自身的情感素质较差,对幼儿缺乏耐心,难以胜任幼儿教育的工作。 (二)家庭方面 1.如今很多家长对幼儿百般呵护,幼儿在家中娇生惯养。很多时候家长因为心疼孩子,对他们的无理要求也尽量满足,恨不得替代孩子做所有的事。这样做的后果只能是降低幼儿的抗打击能力,使幼儿形成胆怯心理。 2.在知识经济社会,不少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特别强烈,但对教育规律并不了解,以为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孩子学得越多越好,却忽视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在幼小衔接的重重压力下,不少家长只重视幼儿对知识的学习,而不注重幼儿兴趣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导致幼儿的个性被抑制,不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 四、改善幼儿情感教育的建议 针对幼儿情感教育中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结合个人的经验,简单提出几点建议。 (一)加强对幼儿园教师、家长等人员的幼教知识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树立科学的幼儿教育观,引导他们对幼儿进行合理的教育。 (二)幼儿教师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高素质的教师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组织幼儿教师积极学习新课改的内容,让幼儿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 (三)良好的幼教环境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利条件。幼儿园不但要完善相应的教学设备,还要努力构建一种和谐的教学环境,合理安排教学课程和趣味游戏,让爱充满整个幼儿园。 (四)要加强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合作,让幼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幼儿在幼儿园、家庭中的情况,尽量制定双方都能接受的教育教学计划。幼儿教师与家长共同努力,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情感教育策略 绘本是学前阶段幼儿接触最多的儿童读物之一,对幼儿的情感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融入绘本元素的幼儿情感教育的实践研究》的引领下,我们幼儿园教研组针对如何合理运用绘本,充分挖掘绘本中的情感教育元素,探索适合幼儿情感教育的策略,开展了教学微研究。现以中班绘本活动“亲爱的小鱼”教研为例: 一、教研过程 (一)第一研 1.案例活动 活动目标: (1)阅读画面细节,大胆想象、猜测,初步理解小猫与小鱼之间的情节发展。 (2)尝试用较连贯的语言、肢体动作来表达小猫内心的情感变化。 (3)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感受小猫和小鱼之间浓浓的亲情。 活动过程: 第一环节:教师出示绘本的封面,告诉幼儿今天要讲一个关于小猫和小鱼的故事,并介绍了图书的名称。 第二环节:教师逐一出示绘本画面,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帮助幼儿来理解故事内容。 (1)讲述故事的开始部分。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小猫在干什么?会对小鱼说什么呢? (幼儿自由讲述后,教师用绘本中的语言,富有感情地小结。) (2)教师带领幼儿阅读。 提问:发生了什么事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幼儿回答后,教师富有感情地朗读故事中的文字,让幼儿来感受故事所表达的情感。) (3)讲述故事的结尾部分。 第三环节:完整地欣赏故事,鼓励幼儿一同来讲述。 2.主题评课:着眼“以绘本为载体的幼儿情感教育策略”这一主题,教研组进行了“以评促教”。 第一,选择适宜的情感绘本。目前市场上的绘本种类很多,当这些绘本运用到情感教育之中时,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对绘本进行有针对性地选择。绘本《亲爱的小鱼》共十四句话,以诗意的语言讲述着故事,以双页单帧画面和朦胧变幻的大面积背景色彩铺绘,给人以温馨简洁之感。画面人物小猫和小鱼生动形象,其中喂食、亲吻的画面充满了浓浓的爱意,非常适合成人和幼儿一同来阅读。 第二,合理确定了情感主题。本次活动中,教师所选择的绘本《亲爱的小鱼》就是一个有关爱的故事,故事里小猫爱着小鱼,小鱼也爱着小猫,这其中的爱可以理解为亲情、友情、爱情。根据中班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将情感主题定位在亲情之爱,亲爱的小猫就是幼儿的爸爸妈妈,亲爱的小鱼就是幼儿,社会角色的赋予激发了幼儿已有的情感体验。 第三,重视语言的情感渲染。在活动中,教师把自己想象成小猫,朗读的时候做到了声情并茂。教师一边用甜甜的声音说着“亲爱的小鱼,我好爱你。我喂你面包,你要快快长大。每一天我都会亲亲你,我答应你,永远也不会忘记……”一边模仿故事中小猫的动作给小鱼喂面包,亲吻小鱼。教师角色的转变,立刻引起了幼儿情感上的共鸣。 在评课的过程中,教师们明确了在情感教育中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宜的绘本,以师幼共读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幼儿感受绘本中所表达的情感。但是在活动中,教师注重的是语言情境的渲染,教师讲述幼儿倾听,幼儿自主表达的机会比较少。如何让幼儿自主感知、表达绘本情感呢?绘本是图文结合的读物,除了包括文字语言,还有画面色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这些都是可挖掘的情感教育元素,于是教研组进行了相关的研讨。具体内容如表格所示:研讨主题:有效运用绘本,挖掘情感教育元素 3.反思调整:在研讨的过程中,执教者及时汲取同伴的建议,从绘本可挖掘的情感教育元素出发来调整教学策略,多种形式让幼儿来感受绘本所蕴含的情感。 (二)第二研 1.活动再构:执教者围绕“绘本中可挖掘的情感教育元素”,对教学活动进行了调整。主要环节调整为: 第一环节:教师出示绘本的封面(蓝色的背景上小猫亲吻着鱼缸里的小鱼),让幼儿自己来观察画面并说说:你看到这个封面,心里有什么感觉?请你猜猜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感受后,教师介绍绘本的名字《亲爱的小鱼》,结合书名让幼儿说说“亲爱的”是什么意思,平时谁会这样称呼,为本次活动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环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播放相关的背景音乐。教师有重点地选择相应的画面对“小鱼长大了,不能再待在小小的鱼缸里了怎么办?小猫把小鱼送到了大海后为什么一天天地坐在那里不离开?小猫的心情是怎样的?他在想些什么呢”等话题组织幼儿开展了讨论,让幼儿大胆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主动安慰小猫。 第三环节:完整欣赏故事,联系幼儿生活经验,进行情感迁移。教师抛出话题:“以后你长大了,像小鱼那样离开爸爸妈妈了,你还会爱着你的爸爸妈妈吗?你会怎么做呢?”将绘本故事中的情节向幼儿的日常生活进行了延伸。 2.课后研讨:活动后,教师以分组的形式,对教学活动中执教者的策略运用进行了讨论与总结。 第一,调动幼儿多种感官。活动中,教师除了继续运用生动、富有感情的语言,还根据故事发展情节,有目的地选择了相应的图片并配有适宜的背景音乐,丰富了幼儿对绘本情感的感知。 第二,鼓励幼儿大胆讲述。绘本的故事情节发展并不复杂,幼儿是能够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的。因此,活动中教师改变策略,由教师讲述故事调整为幼儿自主表达,并组织开展了多次的讨论。在这过程中,幼儿大胆猜测了角色的内心情感,尝试着从他人的角度来体验其内心感受。 第三,尝试幼儿多元表达。活动中,教师除了鼓励幼儿用口头语言来表达情感体验,同时也鼓励其尝试运用了肢体动作表达。在观察小猫喂食小鱼后,幼儿扮演小鱼,教师扮演小猫。随着音乐节奏,幼儿和教师用肢体语言来表现了小鱼在吃了食物后的生长过程,以及和小猫和小鱼一起玩的喜悦之情。多元的表现方式让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使表达情感的方式更具个性化。 二、教研感悟 在后继的研讨中,我们总结了教师如何合理的运用绘本,促进幼儿的情感教育的策略。 第一,多因素挖掘,重视情感渲染。教师可以充分挖掘绘本中的色彩、情节、角色因素,让绘本变得更加生动、立体,从而让幼儿全面体验这些因素中所蕴含的情感。此外,教师可以在出示画面的同时,配上能反映画面情感的音乐。背景音乐的播放,能很好地进行情感渲染,帮助幼儿来理解绘本所表达的情感。本绘本活动中,开始部分是充满愉悦的,教师选择的背景音乐是欢乐的;后半段故事情节是有一点点伤感的,教师选择了带有一点儿哀伤的音乐。 第二,开展角色扮演,重视情感体验。中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幼儿仔细观察角色的动作、表情,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活动中,有一个场景是小猫坐着等待小鱼的归来,连续四幅画中,只有小猫的一个背影。对于这样的场景,教师给予了幼儿广阔的表达空间。在角色扮演的时候,不同的幼儿有不一样的理解与表现,乐观的幼儿是面带微笑地在等待着小鱼,悲观的幼儿则是一脸哀愁地等待着小鱼。但是,孩子们都认为小猫是希望小鱼快快回来啊!可见,角色扮演让幼儿在阅读的同时有了一个生动体验情感的机会。 第三,构建有效应答,重视情感迁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中故事情节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回答进行有效应答,促进幼儿的情感迁移。如,当老师追问道:“孩子们,你们长大后离开爸爸妈妈了,但是爸爸妈妈就像小猫一样永远爱着你们,在等你们回来,你会怎么做呢?”于是,孩子们大胆地说出了“我要陪爸爸妈妈去旅游,就像故事里的小猫和小鱼一起玩游戏”“我会给他们带礼物,给他们惊喜”……教师及时有效的应答将故事中所蕴含的情感演变成具体生动的生活场景,同时幼儿也用自己所能理解的生活场景进行了情感的最好诠释。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幼儿情感教育问题研究 【摘 要】 幼儿情感教育问题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得较为普遍,当前幼儿教育主要以文化知识的提前教授为主,部分幼儿园开展了学生生活技能学习的课程和艺术才能的教授,但依旧占比严重不足。因此,可通过提高幼儿教师责任心,培养孩子是非观,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开展多样化趣味情感教育,增强教学中的家长配合度等方式改进幼儿情感教育质量,为幼儿的成长提供更全面的教育氛围。 【关 键 词】 幼儿;情感教育;现存问题;改进策略;研究 幼儿教育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基础及未来发展的人格塑造,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不仅需要注重生活技能、文化知识的教育,还需要对其品质、情感等进行引导和培养,全面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为了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情感,有必要对幼儿园情感教育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引发社会对幼儿情感教育的重视,改变当前幼儿教学现状,为幼儿提供更全面的学前教育氛围。 一、幼儿情感教育现存问题分析 (一)家长对情感教育认识不够 近年来,虽然幼儿教育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社会上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幼儿教育存在错误的理解和认识,特别在很多中小城市、广大农村,家长仍旧过多地注重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早早地把孩子送到各种辅导班,对孩子进行知识的灌输,以为自己的孩子在学前就能认几千个字,能算加减法,英语说得朗朗上口就是聪明有为的表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乃人之常情,我们可以理解,但是幼儿教育应该适当,应符合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若强行把超出孩子接受能力的知识强加给他们,剥夺他们快乐的童年,就能塑造一个我们想要的人才吗? (二)幼儿教育中文化知识教学占比过多 当前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依旧以文化知识的教学为主,情感教育和生活技能的教学只是出于辅助地位,家长也大多以学习成绩定性幼儿园的教学水平。实际上,幼儿阶段是孩子品质塑造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幼儿情感教育要比文化知识学习更为重要。有的幼儿园为了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小学的教学模式对幼儿进行教学,导致幼儿文化成绩显著提高,但是其情感教学被严重忽视,无法获得有效的照顾和关注,幼儿的心理压力大,排斥幼儿园生活,结果反而得不偿失。实际上,幼儿园就让孩子接受小学知识,会导致孩子上小学时丧失学习的兴趣,同样的内容重复学习,可导致孩子在应该学习的阶段反而不再愿意努力学习。而幼儿阶段本该是培养孩子情感的阶段,孩子也未能够获得足够的情感教育,孩子的心理发育不够健康,这些情况在国内幼儿教育中表现得尤其严重。 (三)幼儿园情感教学质量较低 对幼儿园来说,幼儿的情感教育始终是实施贯彻的教育理念,但教育的效果却是参差不齐,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肯定有幼儿年龄小、认知有限、不容易理解接受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是教师自身的差距。解决这些问题,应当根据《教师资格条例》,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保育员资格准入制度,坚持持证上岗;要逐步按照“一教两保”的要求配备保育员,以突出保育工作在学前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要建立和完善促进幼儿教师、保育员专业水平不断提高的机制,加强师德建设和教师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职业能力和素养。然而目前教师的状况却不能令人满意。 二、幼儿情感教育质量改进策略研究 (一)提高幼儿教师责任心 无论教育水平多高、教育理论多深的幼儿教师,都不可能离开这一个“爱”字而孤身试教。尤其是对于小班的幼儿,由于他们年龄小,认知有限,对成人的依赖更加强烈,离开父母和熟悉的家庭环境来到幼儿园时,内心都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表现为恐惧、哭闹等排斥现象。这时,老师就成了他们唯一的依靠,能够得到老师(下转8页)(上接6页)的关爱,是每个幼儿最起码的心理需求,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将直接影响他们对幼儿园的情感体验。因此,热爱幼儿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基础,教师要先走进孩子的心田,温暖和打动他们幼小的心灵,引导孩子的情感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然后才能要求他们学会去关爱别人。 (二)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教学 幼儿教师在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应充分利用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情感教学。如举办各种活动鼓励幼儿在集体中表演自己的能力,利用幼儿懂礼貌、会独立穿鞋子等事件公开表扬做得好的幼儿,从而对群体产生引导作用,也激励幼儿向良好的模范学习,这些都是充分利用生活资源进行情感教育的手段。 (三)增强教学中的家长配合度 幼儿情感教育问题需要家长的主动配合,如果幼儿在家庭环境中接受过情感教育,那么他们在幼儿园的情感教学过程中就会表现得更为积极主动,幼儿的情感教学活动效果也更好。幼儿园应充分开展各种主题活动,让家长参与到活动中,有家长在场,幼儿更能够接受情感教育,同时也能够培养幼儿和家长的关系,提高幼儿的情感教育质量。 综上所述,幼儿情感教育问题会严重影响幼儿的成长发育,良好的幼儿情感教育可以奠定幼儿未来发展的良好素质,既包括灵活的思维也包括健康的心理,幼儿的综合发展依赖于幼儿情感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共同作用,也依赖于幼儿园教师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避免错误的教师行为给幼儿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和抵触感,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发育环境。在幼儿情感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幼儿的想法并尊重其想法,幼儿教师要积极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允许幼儿提出不一样的看法,充分地与幼儿进行沟通和交流,让幼儿信任教师并对幼儿教学环境产生安全感。幼儿教师要意识到每个孩子的成长环境和思维方式都是不同的,要允许孩子存在差异,只有呵护孩子的日常点滴,让孩子产生安全感,才能充分地开展情感教育。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浅谈怎样加强幼儿情感教育 【摘要】情感教育关注幼儿态度、情绪、情感以及信念的培养,对幼儿的生理成长、认知发展、人格发展和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幼儿情感教育的意义、目标与内容进行了探讨,并对幼儿情感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 情感教育 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幼儿时期的生活经历、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期建立以快乐健康为主题的情感教育,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能够对幼儿一生奠定基础。 一、把握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了解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 情感是多成分、多维度的,明确教育目标,才能把握情感教育的实践方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了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新《纲要》幼儿情感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方面: (一)情绪、情感的表达与调控能力 情绪情感的表达、调控能力是指能够用适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以及调节、控制自身情绪、情感,对自己和他人做出正确的情绪反应的能力。幼儿园教育要正确区别“发泄情绪”和“表达情绪”“压抑情绪”和“表现情绪”的不同,帮助儿童把情绪调控在一个与年龄相称的范围内,以促进情感的健康发展。 (二)同情心 如今独生子女的家庭,孩子成为全家关注的重心,孩子很可能心中只有自己,在情感上只会获取,不懂给予。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及对其行动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情感。儿童早期已经出现同情心的萌芽,其发展为儿童良好的社会行为奠定了基础。 (三)集体感 集体感是指热爱集体生活,热爱集体中的成员,自觉为集体服务,关心并维护集体荣誉的情感和行为。集体感的产生可以促进幼儿进一步摆脱自我中心的束缚,发展对他人和集体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幼儿园情感教育应根据幼儿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为幼儿创造一个丰富、温馨、安全、信任、互爱的集体情感氛围,培养幼儿的集体观念。 (四)责任感 责任感是人对自己的言行和所承担的义务认真负责的态度和情感,它是幼儿的高级情感――道德感发展的重要指标。幼儿的责任感主要表现为认真完成成人交给的任务,完成日常规范所规定的义务,对同伴和集体的事情态度认真负责等方面。 (五)好奇心 好奇心是指对未知事物的认识需要和探索的倾向。好奇心不仅对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它对激发幼儿活动和学习的愿望,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喜悦,对促进形成儿童积极、主动的性格也十分重要,是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指标。 二、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师生的有效沟通与合理互动,才是教学的真正过程,想要促进幼儿情感教育活动,必须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传统思想中,以师长为尊的理念依旧需要保持,但是现代化的社会发展,更需要教师在于幼儿互动的环节里,尊重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尊重幼儿的兴趣爱好,才能够以平等互信的关系,开展更多的情感交流活动。幼儿园的教师应该保障幼儿可以有足够的自我空间,展现个性化的情感与思维、想法,让自己真正地成为幼儿的好朋友,站在幼儿的视角倾听与分享,才能够营造良好的情感教育氛围。与此同时,幼儿阶段的孩子们,对教师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所以想要更好地开展情感教育,教师还应该做好表率作用,积极地影响幼儿的情感与人格。在积极乐观的环境、氛围中,幼儿获得教师更多的鼓励与赞许,将会成为幼儿内化的情感元素,进而促使幼儿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 三、通过亲情教育,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作为情感教育的基本环节,亲情教育可以更进一步促进幼儿情感教育的开展,这也是幼儿园教师开展情感教育的重要渠道。在日常的一些活动中,幼儿园教师可以开展多形式的表演活动,包括唱歌、表演、跳舞或者是游戏等等,利用这些方法来实践幼儿的亲情教育。在亲情教育的背景下,能够让幼儿更加感恩父母、尊重父母,紧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浓浓亲情。多元化亲子活动的开展,更能够强化亲情教育的作用,为孩子营造美好的童年时光。 四、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对幼儿进行情感培养 在幼儿教育环节,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一定是必不可少的,甚至是主要的教育开展形式。而在情感教育环节,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更是有效的教育途径。针对幼儿的现实状态,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多元化的集体活动,比如走进社区,奔向大自然,开展小竞赛等等,创造良好的幼儿展示与交流空间,让孩子们能够在集体活动中更加客观地表达自我情感。当孩子们集体亲身走进真正的自然环境中,一切的花花草草、植物与动物,都会对幼儿的内心产生积极的影响,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同时还能够丰富孩子们的快乐感受。通过一些集体协作性的互动活动,幼儿还能够体会合作的愉悦感。在教师节来临之际,一些家长甚至自发开展了一些联合活动,通过孩子们集体的表演为教师献礼,这对幼儿的情感培养起到了积极的良性促进作用。 五、通过幼儿互动,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 人与人的交流和沟通,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基础,更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纽带。对于幼儿情感教育来说,幼儿之间的关系互动,同样也能起到助推器的作用。在幼儿园这个特殊的场合,幼儿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的,小伙伴们之间加强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度与亲密情感。在多元化的活动中,幼儿应该被教师积极地引导参与,并主动投入到与伙伴的互动中,培养幼儿的互帮互助情感,让幼儿懂得团结友爱的真谛。在和谐友好的氛围下,幼儿之间的互动将会愈加频繁、紧密,游戏中不仅有快乐、有陪伴,而且还能够让幼儿懂得分享的人生哲理。 总之,幼儿情感教育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情感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领域之一,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对教育提出的新的必然要求,是人身个体发展的必然要求,因而情感教育不能仅仅当作教育手段,而应该同时重视他本身的培养,着重关注如何通过种种手段,使情感教育走向更新的高度。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实施美术情感教育, 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力及对生活的热爱与责任感等有很大的帮助。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陶冶、激发和升华幼儿的情感。 1.以幼儿身边熟悉的人物和生活为题材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体会是幼儿进行美术创作的重要的来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情感,就比如说没有哪一个孩子是不爱自己的家的,但是幼儿由于年龄小,接触事物不多,在表达情感这一块相对来说比较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老师可以开展以“我爱我家”为主题的绘画活动,让幼儿在绘画过程中将情感表达出来。通常孩子画画的内容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经历过的,老师可以选择“跑步”、“跳绳”、“过生日”等题材,让孩子将玩和创作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释放情绪。 2.以节日为画画的主题 孩子们都喜欢过节,节日永远是孩子们聊不完的话题,但是孩子未必就了解这些节日,老师可以通过画画的方式让孩子将自己所知道的节日画下来。让孩子画春节,可以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引导孩子表达出对春节的喜爱。画端午节的时候,可以让孩子知道在这一天人们要赛龙舟、吃粽子等习俗,是为了纪念屈原,表达对屈原的敬意。通过画画可以让孩子知道到底什么是开心,什么是敬意,什么是责任。 3.欣赏优秀的作品,丰富幼儿的情感 情感是创作的原动力,情感是作品的生命力。教师可以不定时地给孩子欣赏佳作,比如在剪纸教学过程中,我会先放出一幅作品,让孩子们自由地讨论:这是什么?这是怎么剪得的?然后开始提问:“你们觉得这幅作品好看吗?好看在哪里呢?”这样的问题一问,孩子们就会对此产生好奇心,从而思考。就拿剪纸来说,剪纸上的内容许多是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对动物的喜爱、对自然的敬畏,通过欣赏这些作品,让孩子接触到更多的情感,而且这些情感是有载体的,它们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这样对孩子情感的发展与丰富更有帮助。 二、在美术教育中促进幼儿个性发展 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应该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我对这段话深有感触,在一般的绘画教学中,我们都会要求孩子们用同样的画笔、同样的纸。其实这种做法有一定的欠妥性,有些孩子可能在绘画的过程中想要尝试不同的方法,但是害怕与其他人不同就放弃自己的想法,从而导致孩子的从众性。那么,我们如何在日常美术教育中让孩子保持个性呢? 1.珍视幼儿的好奇心 孩子最好的老师是兴趣,而兴趣说到底就是好奇心。每个孩子生来就有好奇心,在日常教学之中,我们尤其要注意这一方面,不能用成人固有的思维思考一些问题,这样反而会将问题复杂化,应当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在我还没有正式做教师的时候,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位老师让孩子画老鼠,班里的其他小朋友都画了,唯独有一个小朋友他画了一面墙,墙上有一个洞,老师看到后十分不解,批评他没听老师的话不知道在瞎画什么,孩子偷偷地讲说,老鼠跑到洞里去了,这是多么有个性的孩子,老师却批评了他。所以对于孩子要耐心,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是非常重的,他们总喜欢问为什么,为什么,这个时候我们要尽力满足他们对事物的求知欲,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个性得以发展。 2.树立自信心 绘画需要的是大胆,而现在社会中的孩子往往都缺乏大胆,他们不敢进行大胆的尝试。我们应该让孩子大胆起来,敢于尝试,那么老师就要注意,在孩子画画的过程中,“你画的怎么这么丑啊”“你不要画了,每次都画不好”等话不要出现,有可能你无心的一句话给孩子带来的伤害是无穷的。这样的话语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所以在评价孩子的画的时候,尽量不要评价它的好看与否,而是要侧重孩子画了什么,可以和孩子进行交流让他告诉你他画了什么。在画画的时候,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自由、宽松、舒适的环境,让幼儿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画画,鼓励孩子大胆地下笔去画,有些小朋友可能会说自己不知道怎么画时,你可以告诉他,不要害怕,你想到了什么就画什么,但是不允许你看其他小朋友的画。在画画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适当的时候要夸奖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这样才能让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而不是害怕老师的批评而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模仿老师的画作或者图画册上的图案,这样的结果是我们不想看到的。另外,在绘画过程中要注意加以引导,由于孩子的生活经验、思维能力各不相同,老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因势引导。总之,全面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发展孩子个性的一大途径。 总之,美术教育是幼儿时期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教师在进行美术教学的时候要注意以上提到的,希望孩子可以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美术,让孩子通过美术可以变得更活泼开朗,懂得合作,知道宽容,学会付出情感、关心别人,为培养健康有品质的新时代的孩子不断地努力。 幼儿情感教育论文: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幼儿情感教育 摘 要: 近年来,我国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绘本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绘本主要通过绘画形式将一些健康的故事展现在孩子眼前,对幼儿来说,他们对人生观、价值观乃至世界观的概念是非常模糊的,但是通过绘本阅读,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情感的发展。本文对绘本阅读中如何促进幼儿情感发展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绘本阅读 幼儿情感发展 促进作用 对幼儿进行学前教育,是为了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绘本是专属幼儿的读物,不管是在日常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能够吸引幼儿的眼球。在学前教育中,教师要充分理解绘本所要表达的情感,可以通过讲解、提问或者展示的方式,让幼儿在听、说、玩、学的过程中,促进其情感发展。 一、绘本阅读与幼儿情感发展 基本上每个孩子小时候都看过《安徒生通话》、《格林通话》,书中白雪公主、小红帽、丑小鸭等形象,都深深地刻在每个孩子的心中,这些绘本中形象的刻画对孩子情感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学前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有本质区别,儿童文学教育的目的是在幼儿情感发育中,对其进行正确引导,儿童绘本中一些故事所表达的情感都是美好的,这也是为了给幼儿的心理发展提供一个干净的环境。在绘本阅读过程中,绘本对幼儿的心理具有一定的辅导作用,幼儿会通过对绘本中人物情感的理解,自己主动学习这些人物的表达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与父母、老师的教育相比,幼儿更容易接受绘本中的一些内容。此外,绘本中的很多图画都是运用非常健康、鲜明的色彩展现出来,所以对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有一定帮助。 二、绘本阅读对促进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绘本中的内容一般都是以故事形式展现的,不同故事的主人公有不同的性格,每个故事也有自己独特的寓意,幼儿在阅读绘本的时候,经常会将自己看做故事中的主人公,当主人公遇到危险的时候,幼儿内心的情感也会随之波动,当主人公开心的时候,幼儿的内心也会保持非常快乐的状态,在生活中,他们还会模仿主人公的行为,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会非常丰富,会不断得到升华。其实,幼儿之所以喜欢阅读绘本、看动画片,是因为大部分动画片和绘本中描绘的世界是一个童话世界,是一个非常符合幼儿心境的世界,即使故事中有坏人,但是就像《喜羊羊与灰太狼》一样,每集的最后都是喜羊羊赢了,灰太狼永远都不可能吃到羊,绘本中主人公的情感表达的是“真、善、美”。幼儿与绘本中的形象进行情感交流,可以让幼儿学会在现实生活中与父母、老师进行情感交流,将自己心理的情感需求很好地表达出来。此外,通过绘本阅读,孩子可以向书中的人学习如何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更好地与同龄的孩子进行情感交流。 三、如何在绘本阅读中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1.集体阅读的情感体验 虽然绘本阅读可以促进幼儿情感发展,但是要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在幼儿绘本阅读过程中,要为其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学前教育,很多幼儿都是一起上课、一起吃饭、一起玩耍的,当幼儿在学校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大型的绘本故事,与所有幼儿一起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对故事中的一些细节等说出自己的想法,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集体阅读,幼儿之间可以相互影响,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营造一种健康、欢乐的阅读氛围,让师生之间可以将愉快的情感相互分享。 3.自主阅读的情感体验 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家里,都应该为孩子设立一个阅读区,在阅读区内放各种各样的绘本,不要强制性地让幼儿看某一类绘本,应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绘本的类型,最好引导他们全面阅读,不仅丰富他们的情感,而且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当然,家长和教师要多注重与孩子的交流,这样才能知道孩子情感发展的方向,在平时的日常阅读中,尽量不干预孩子,让他们在自主愉快的环境中形成自主阅读能力。 3.亲子阅读的情感体验 父母是幼儿最好的启蒙老师,不管家长的工作有多忙,还是应该注意每天抽出一些时间陪幼儿进行绘本阅读。亲子阅读可以将幼儿带入一个充满亲情的世界,不仅可以增强幼儿对父母的信任感,而且可以培养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感情。另外,家长在陪伴幼儿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将一些积极健康的内容展现在幼儿面前,同时,父母在孩子的陪伴下,可以在繁忙的工作环境中得到放松。 四、结语 绘本是每个幼儿在成长时期都会接触的东西,对幼儿来说,这个时期情感的发展可能会对其一生都有很大影响,在绘本阅读中,家长和老师都要重视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每个孩子生活的世界都是一个童话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他们会学习一些情感的表达,这个世界的好坏是决定其情感发展的主要方向,注重幼儿绘本阅读的环境,尽可能引导幼儿感受绘本中美好的一面,让幼儿在绘本阅读之中打开自己的心灵之窗。
浅谈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 摘 要:儿童文学是文学的一个分支,儿童文学作品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适合儿童赏析的作品。通过孩子们解读文学作品,感悟到好的文学作品可以陶冶孩子的性情,对社会有一个积极的认知态度,会让孩子有一颗同情弱者的同情心,有一颗善良之心,更能准确使孩子们形成一定的社会道德感,会有一个积极的社会心态。另一面良好的儿童文学作品会在培养儿童文学兴趣方面、语言发展方面,想象力和创造里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孩子们再童话中感受哲理,在童诗中感受其内涵,感受其意境,带给孩子一种美。 关键词:儿童文学 儿童文学作品 社会情感 作品内涵 教育价值 在现在这个日益发展的社会,人们有了更多娱乐场所和项目,比如,电脑网络的开展,给我们的青少年带来很多负面的东西。心灵的浮躁,沉迷于网络的游戏中这些让孩子走上了犯罪之路。所以我们为了孩子们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懂得为人处事,一个有着善、美、爱的心灵空间。所以我们就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幼儿时期就接受这种文学的熏陶,为此我们开展了幼儿园文学作品的阅读活动。 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陶冶孩子们的性情、促使孩子对社会有一个积极的认识 在幼儿时期的阅读及欣赏的过程当中,这些小读者会根据作品的内容获得某种认知,进而会在认知的基础上引起情感、情绪的变化。在孩子阅读的过程当中,孩子不知不觉中就会性格得到陶冶,在他们小小的意识里就会形成一定的规范意识。比如《花格子大象》这个系列故事中,孩子就被刚刚展现的花格子的大象所吸引,也感受到了花格子大象艾玛和韦伯之间的幽默的对话。 二、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文学兴趣的培养有一定的作用。 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文学作品,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欣赏,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儿童文学作品有生动的形象、曲折的情节、不断变化的故事背景,是儿童最喜欢又百听(看)不厌的东西。尤其是作品的情节性,人、事、物之间的关系,时空的转换,场景的变化,具有较强的动感和表演性,适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能有效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儿童文学作品对孩子的语言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 很多的文学作品的语言都是通俗易懂的,并且语言是轻松活泼的,甚至有的是朗朗上口的,并富有幽默感,例如在 当我们把一个孩子们非常感兴趣的文学作品呈现给孩子们的时候,我们要在一定的阅读方法上让孩子们更多的理解,阅读到精彩的地方停下来,和孩子们讨论比如:刚才发生了什么事情、如果你是xx你会怎么做、如果我们表演这个故事,你想扮演谁,为什么想扮演她……等。这些提问会让孩子们自由的表达他们自己的想法,不但能够把故事中的精华之处理解了,而且能够让孩子的语言表达有一个良好的发展。 四、儿童文学作品可以扩展儿童的想象力 像童话这种儿童作品形式,通过夸张,象征,对比等来反应不同的人物性格,这些小的主人公,往往在孩子们解读故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的进入到情景,进入角色。把自己的喜好表现在某个角色上。 当我们在给小朋友讲述《小羊和狼》的童话时很小的孩子也能理解故事的道理。在他们那个小世界里谁是好人谁是坏人等。存在着一定的是非观念了。强烈的爱曾情感就表现出来了。 五、从童话作品中感受情绪、情感,感悟哲理 (一)什么是童话作品 在儿童文学里,童话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形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童话和孩子们的童心离的最近。一般都将童话定义为一种奇特的,美妙的,虚幻的虚构故事,它将本来真实的事物幻想为美丽的超现实的境界,这样就会给孩子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愉悦,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因此富于这样思想内涵的作品我们都统称之为童话作品。 (二)童话能够将孩子们的情绪、情感释放出来 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童年时期的孩子有好奇心,有创造性,同时乐观好动、喜悦、富于同情心,诚实和信任并善于模仿等。孩子能够从这些童话中把自己的同情心释放出来。 六、从儿歌、诗歌中感受其爱与美的内涵 诗歌在孩子们成长的过程当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幼儿园的孩子们当中,诗歌也是开启他们语言发展的一扇门,也是认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期。在儿童时期朗读儿歌,诗歌也是孩子们最好的语言游戏,因为这些儿歌、诗歌都是郎朗上口,大部分都是押韵的。比如我们常见的: 唐僧骑马咚那个咚,后面跟着个孙悟空。 孙悟空,跑的快,后面跟着个猪八戒。 猪八戒,鼻子长,后面跟着一个沙和尚 沙和尚,跳着箩,后面跟着个老妖婆 …… 当孩子熟悉这些儿歌、诗歌之后,在自由的时间里,他们三五一群,就会不自觉的念读出这些东西。这就是他们早期接触到的最精炼的语言艺术。也是他们提高语言素养和文艺欣赏能力的先前的基础体现。这些美好的东西会深刻的记在脑海里,也许再10年20年之后他们都有印象。 七、日常生活中给孩子文学熏陶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潜意识的积淀。开展日常生活中的文学活动,是幼儿经常处在有意无意的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中,比如在墙饰布置中有故事和儿歌,在听觉背景中出现故事或诗歌,虽不是主要给予孩子强迫记忆的,但是却是无意识的渗进了孩子的大脑中。 (二)对活动产生积极的影响,当我们在引领小班的孩子走平横木的时候,老师边领着小朋友走的时候,边说“小朋友,排排号,你不吵,我不闹,一个一个过小桥”。在给小朋友说的时候,这些儿歌可以放松孩子的心情,有效的调节孩子的行为。 (三)对组织活动学过的文学作品要进行巩固,重复解读。这样加深孩子们的感受,理解、记忆、有助于积累文学经验。在复述,朗读、表演中培养孩子的操作能力,表现能力、交往能力、丰富孩子的情感世界,提高自信心。 浅谈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分析 一、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小学语文教育价值里面包含了文学教育的理念,也可以引申为儿童文学的潜在影响。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满足和实现学生的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得到不同的教学收益,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和人文修养上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依存文学的依托,基于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体系和儿童文学的特色,满足儿童的需要,使得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的思想性、综合性、人文性的显现,起到提升学生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良好作用。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体系的整个体系而言,儿童文学是基础体系,是与其他部分相互依存且密不可分的。在儿童的小学时期的教育培养方面,对于智力和各方面的能力,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儿童心理的成长与完善,都是充满了童趣和对于文学的萌芽。在对于后期的文学的理解与认知,在理论体系和教育价值上有了前期的启蒙,对于身心的发展和思维的认知过程,都是一个质的突破。近年来,随着儿童文学的阅读热潮,中国语文教育界新课标的推行,让大家意识到儿童时期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儿童有他们自己的特殊需要。儿童期的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和机械的阅读方式极大地影响了儿童文学在儿童心目当中的印象,充斥在小学语文教材里的儿童文学突破了传统的模式,步入一个新的文学时代。 二、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育价值 从儿童本位出发探讨问题,“教育”并不是狭隘的教育,在儿童文学的思辨基础上,给了小学语文教育在价值体系上一个很大的突破。儿童文学家在这个激情迸发的时代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使得中国儿童文学生长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小学语文教育是孕育于儿童文学体内的一分子,在这片土地上迅速的发芽生长。儿童文学的生长环境就是在这样的特殊情况下发展了小学语文教育,尤其是在教育价值的体现上显得更为突出,对于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研究,有其相悖又有着紧密联系的地方。儿童文学是适合儿童生理及心理发展的文学艺术,是小学语文教育的奠基石。培养儿童最重要的便是进行文学熏陶与教育,儿童教育是需要贴近儿童生长变化的文学,小学语文教育是要以儿童为主体的,教育目标是要随着儿童的成长变化而转变的,是一种真性情的情感的的自然价值。但是在教育实践中往往难以得到统一平衡,尤其是在教学法上的不同,使得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具体实践往往呈现多样性。中国的当代儿童文学是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出现的,对于儿童文学的评判和对于儿童文学转向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认识,在基本性质上是落在了儿童的本身,具有现实意义的。 三、儿童文学的小学语文教学价值具体实施方法 1、阅读指导法 与儿童文学不同,诗人马克•范多伦曾经说过:“在诗与戏剧中,叙述是让人更模糊的一种媒介。”文学需要一种模糊阅读。对于把握文学的本质,促使感觉具有了无比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丰富、深化学生对人生的体验和认识,培养健全的精神品质。儿童文学是与儿童精神联系最密切的文化资源,儿童文学的读者对象与中小学生基本相同,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认知也最为直接。儿童是未来的缔造者,是祖国的栋梁,儿童的发展方向的决定,源自本身的品性和纯洁。儿童教育正如一弯明月,清澈的照耀着整个教育体制,对于儿童文学的撰写和引导,都在小学语文教育的阅读里起着重要作用。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教育价值的体现是含义深远的。现代社会的日新月异,多样化的阅读模式的产生,给了儿童文学注入的新的活力,但是这种快餐式的文化带来的反思也是巨大的,正确的阅读方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的引导是显得尤为重要。 2、欣赏指导法 童年期是培养、发展想象力的最佳时期,儿童的想象力是最为丰富的阶段。对于童话世界的幻想和对于新事物的欣赏与认知都在这个阶段完成,对于儿童文学的欣赏也是在一个逐步影响的阶段下过渡。儿童文学是以语言为表象构成的艺术世界,在童话、寓言的世界里孩子们自由的驰骋着想象的翅膀,对于文学的欣赏和对于小学语文教育价值的理解,则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学会欣赏童话世界里的文学性和教育性,在教育教学体系里传承和指导好儿童的生理心理发育,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基础。通过小学语文教育的各种欣赏指导,润泽和美化儿童的心灵,对儿童的成长成才是必不可缺的。 3、情感熏陶法 如果一堂课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打开了学生的心扉,就要顺着学生心灵的走势而行,这样才能抵达学生内心深处,激发他们的生命活力。一旦教师要强扭到自己备课时的教学思路上来,师生之间建立起来的心灵沟通就会被打断,这就需要另一个契机的重新唤醒,教育是师生心心相印的活动,是心灵唤醒心灵,生命唤醒生命的过程。对于情感的理解源自苏珊的解释,在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而言,儿童是情感最好的表现。儿童的心灵清澈透明,在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正是一个心灵启蒙的过程,对于养成学生对语言丰富性的感受力和深入的理解力是需要情感的熏陶。文学是艺术的基石,任何情感的表现都离不开文学的熏陶。对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研究,只能是建立在对于儿童文学的深入研究和发展之上,以小学语文的教学研究和实践为基石,小学语文的教育价值是儿童文学的延伸与拓展,在新的领域上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来认知与批判。学校社会的功利性带来的思想僵化、保守,儿童文学正是对立的与其存在,而小学语文教育的儿童文学是能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途径。叶圣陶谈教师“自己不明白人生的究竟,也就不明白儿童的究竟。”儿童文学便是源自儿童的心理,追寻文学的本源,与小学语文教育紧密结合,实现语文教育人文性和儿童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对于提升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心灵的起航。 作者:马佳娜 浅谈儿童文学的教育价值: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儿童文学的价值 摘要:儿童文学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因此,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在文学素养、教育理念以及思想认识等方面上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目前儿童文学教育面临着诸多问题。本篇论文中,笔者主要分析了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同时,提出了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儿童文学;幼儿园;教育活动;价值 儿童文学属于文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但是,由于其阅读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也要同时具备类似于戏剧的“情节”、绘画的“色彩”、舞蹈的“形象”以及音乐的“节奏”[1]。对于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来说,应同时具备明快的节奏、响亮的语言以及优美的意境,才能愉悦幼儿的情感、开阔幼儿的眼界、发展幼儿的思维与现象。 1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儿童文学的价值 1.1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方法:儿童文学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有效教育方法,这所体现的是儿童文学的隐性的、间接的价值。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教师应正确认识幼儿的学习特点、良好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幼儿在教育活动中主动的学习、生动的学习、活泼的学习。首先,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儿歌教学法。儿歌是一种由听觉感知的语言艺术,是幼儿喜爱的、通俗易懂、顺口悦耳的短小诗歌。基于此,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可以创编儿歌、仿编儿歌,通常可以得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其次,可以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应用故事教学法。例如,为了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树立坚持不懈、不放弃、谦虚的品格,就可以应用故事教学法,给幼儿讲解“龟兔赛跑”的故事,让幼儿学习小乌龟坚持、不放弃的品格,不要学习小兔子骄傲、轻视别人的缺点。同时,由于故事中有人物、有情景、有悬念、且生动形象,因此,也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兴趣,从而有利于实现教育效果的提高。1.2儿童文学是一种教育资源:儿童文学,就其本质而言,其是一种面向儿童,以促进儿童愉快、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实现儿童审美情趣的再现为重要美学特征,以表现儿童心中的幻想世界、眼中的客观世界为主要内容的文学[2]。基于这样的原因,儿童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内容,包括知识、审美、游戏、态度以及情感等,均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资源。例如,《跳绳歌》、《刷牙歌》等,为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孔融让梨》、《小猫钓鱼》、《三只小猪》、《老虎拔牙》等,为幼儿园社会教育与科学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类似于《小手》“小手小手,你有我有,握在一起,交个朋友”等形象鲜活逼真、语言音韵和谐的儿歌,为幼儿园语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2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策略 2.1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儿童文学在幼儿园阶段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基于此,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发挥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实际上,只有教师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到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价值及重要性后,其才能在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时候运用儿童文学作品。但是,幼儿园教师自身素质便参差不齐,因此,让所有幼儿园教师都认识到这一点基本是不可能的。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应从教育理念、指导思想等层面上,鼓励、倡导教师加强对儿童文学的正确认识,以从思想层面上为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奠定良好的基础。2.2加强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幼儿园教师在正确认识并充分重视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及教育价值的基础上,还应致力于提升自身的儿童文学素养。现阶段,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没有对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充分的学习;第二,缺乏对儿童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理解能力;第三,缺乏儿童文学技能。儿童文学技能指的是,对诵、讲、编、演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这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基本教育教学技能[3]。面对这样的问题,幼儿园教师应主动学习儿童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阅读大量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有意识地对儿童文学作品进行赏析、评鉴,与此同时,还应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活动,接受规范的、系统的儿童文学技能培训与理论学习,实现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高。2.3积极倡导文学教育活动,丰富文学教育资源:首先,开展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将教师、幼儿的集体学习、个人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交流阅读心得、编写作品赏析、对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等,来积极倡导儿童文学教育活动。其次,幼儿园应针对儿童文学教育活动,专门订购一些优秀的儿童文学杂志、儿童文学读物,例如《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宝库》、《儿童文学》等,来丰富儿童文学教育资源,增加教师及幼儿的学习资源、阅读资源,为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有效运用提供良好的前提。 3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文学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法,还是一种良好的教育资源,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美感、丰富幼儿的语言表达,也有利于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品格与行为习惯。 作者:陈旭 单位:建三江管理局农垦中心幼儿园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园早期有效阅读教学研究 摘 要:“阅读教学”不仅是应试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更是“终身教育”理念对所有人的要求,因此为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的习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营造一个“读书热”的文化氛围,教师要秉持“从娃娃抓起”的教学观念,开展高效的、有趣的早期阅读教学课程,促使幼儿从小就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从阅读环境、读物选择、阅读方法和阅读延伸等几个方面提出几点措施,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早期阅读;幼儿读物 一、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环境对人的熏陶绝不亚于教师的谆谆教导,尤其是对3~6岁的幼儿,环境的熏陶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培养幼儿早期阅读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做的是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怎样的阅读环境才是最好的呢?首先,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外在阅读环境,即教师可在教室的墙壁上、走廊上等布置一些有关阅读的规则、知识等,或给幼儿提供一个“阅读区角”,给予幼儿阅读的空间,抑或是规定阅读的时间,那么久而久之,幼儿便会养成在固定时间、固定空间中阅读的习惯。其次,要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内在阅读环境,这便是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幼儿园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幼儿有所影响,因此教师可充分利用自己的榜样作用,有意地提供给幼儿正确的阅读示范,如,轻轻地翻阅读本,不在读本上乱涂乱画,阅读时旁边放一个小本子等,在榜样的无形影响下,幼儿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必然会有所提升。最后,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无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提倡构建书香家庭活动,家长在家抽出时间陪幼儿阅读对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园为了督促家长的阅读情况,每周都邀请家长来园给幼儿讲故事,每学期都评选讲故事精彩的家长。幼儿园老师利用班级微信群布置幼儿家庭阅读作业,并要求家长把幼儿阅读情况上传视频。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为幼儿创设了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绘本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因此,幼儿园和教师在为幼儿选购读物时,一定要切记选择适合幼儿的,而怎样的读物才是适合幼儿的?第一,读物要与幼儿的年龄阶段相适应,教要尽可能地选择颜色鲜艳的、图画多文字少的、寓意在幼儿理解范围之内的读物,比如,绘本作为幼儿的启蒙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道理,其画面精美、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不仅与儿童心理和年龄结构相符合,更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的要求相吻合;第二,读物内容要迎合幼儿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为幼儿选择读物时,不妨将读物的选择权交给幼儿,这样幼儿会因是自己选择的而对该读物产生极大的兴趣。 三、采取多样化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早期阅读的关键所在,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不仅能激发幼儿对读物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幼儿的阅读水平,使幼儿对读物内容有更深的理解,这无疑是大大促进了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发展。然而大多数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总是一味地以自我讲述为主,幼儿总是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样不仅大大限制了幼儿的创新性思维,而且这种单一枯燥的阅读方式也极易使幼儿丧失对早期阅读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要切记采用形式多样的阅读方法。 例如,对《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个绘本故事,在第一遍阅读时,教师可先让幼儿自己大致翻看一下绘本的所有内容,使其对绘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懂的部分,自己喜欢的部分;在第二遍阅读时,教师在逐页讲述过程中,首先要做的是引导幼儿仔细观察绘本的封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看到的内容,对开始识字的幼儿,教师可引导幼儿认识这本绘本的题目“猜猜我有多爱你”这五个字,然后逐页阅读;在第三遍阅读时,教师可引导幼儿回想父母对自己的爱,鼓励幼儿跟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有关爱的故事;第四遍……第五遍……教师可循序渐进地改变阅读形式,使该绘本变得更加丰富。 四、关注幼儿读物的延伸功能 前面提到,很多教师在早期阅读教学时往往青睐绘本教学,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绘本的最大价值,教师要注意绘本的延伸功能,比如,绘本故事就像是寓言故事一样,其中必定蕴含着一定的道理,但它又与寓言故事有所不同,寓言故事主要以揭示道理为主,而绘本故事主要在引导幼儿欣赏绘本中的精美画面,培养幼儿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画面固然重要,但绘本故事中蕴藏的知识也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进行绘本阅读时,也要适时地通过提问、角色表演等方式激发幼儿对绘本故事的思考。 总之,早期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幼儿今后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力和创造力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要尽己所能地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挑选适合幼儿的读物、采取灵活多样的阅读方式,充分挖掘和利用幼儿读物的教育价值,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发展。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途径 摘要:经济社会逐步发展促使幼儿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幼儿园为了能够提升实际教育质量,更加注重多样化教学,利用绘本教学能够促使幼儿接触优秀作品,丰富幼儿经验,促使幼儿能够体味绘本内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拓宽幼儿视野。从目前来看,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绘本阅读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缺乏绘本阅读学习兴趣等问题,幼儿教师需要创新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方式,提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 绘本阅读教学 问题 途径 一、前言 经济飞速发展促使社会对于人才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得幼儿教育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绘本内容符合幼儿年龄段的实际认知水平,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改革鼓励幼儿提升自身阅读量,绘本字数较少,大多是图画,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更加符合幼儿认知特点以及阅读兴趣。利用绘本阅读能够促使幼儿接触到更多绘本作品,但是目前幼儿园在绘本阅读教学方面仍然存在着问题,直接的影响到实际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幼儿教师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做好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改进工作以及创新工作。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缺乏明确教学目标 从目前幼儿教学来看,幼儿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缺乏明确教学目标,这就使得幼儿教师将绘本阅读教学、故事阅读教学之间认知模糊,教师往往更加注重故事性教学,幼儿缺乏阅读兴趣,幼儿也无法积极融入到绘本阅读学习中。此外,一部分幼儿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并不是重视课外阅读扩展,一味的拘泥于课本知识教学,幼儿无法发挥个人创造力以及想象力,传统“满堂灌”课堂教学方式使得幼儿在课堂中居于被动地位,实际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幼儿缺乏绘本阅读学习兴趣 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幼儿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尝试采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辅助教W,希望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给予幼儿更加优质绘本阅读体验。幼儿教师自身综合素质限制促使幼儿对于多媒体设备理解方面存在着片面性,幼儿教师过于重视多媒体教学设备,往往利用课件完全替代讲课,多媒体设备逐渐成为了课堂主角,使得幼儿没有机会接触书本。幼儿好奇心非常强使得其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干扰,为了能够快速吸引幼儿学习注意力,幼儿教师忽略了幼儿实际感受,不重视绘本阅读教学,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 三、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问题解决途径 (一)明确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目标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明确自身肩负的重要责任,确定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缕清绘本阅读教学过程,结合幼儿认知特点来实现针对性,结合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来实现多样性绘本阅读教学,培养幼儿写作能力以及阅读能力。 例如,在绘本《蚂蚁和西瓜》的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需要明确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大”与“小”,幼儿教师可以鼓励幼儿积极观察,鼓励幼儿列举生活中“大”与“小”的对比,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促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绘本阅读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考虑到幼儿教师认知能力较为有限,幼儿教师需要采用更加直观的方式来进行教育,促使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大”和“小”观念并且有效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幼儿教师需要明确绘本阅读教学目标,结合幼儿认知特点来开展特色化教学,促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提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有效性。 (二)注重绘本阅读教学多媒体设备应用合理性 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幼儿教育过程中,为绘本阅读教学带来了非常大发展机遇,幼儿教师利用电子课件能够为幼儿提供针对性教育,激发幼儿绘本阅读学习兴趣,提升多媒体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幼儿绘本《拔萝卜》的教学过程中,幼儿已经知道这个绘本故事,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特点鼓励幼儿表述绘本内容,进而围绕着“种”、“拔”、“抬”三个字来勾画绘本场景,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产品配乐,为幼儿提供更好的阅读学习空间,促使幼儿能够体味到绘本中情感变化,提升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趣味性。幼儿教师需要尊重幼儿在绘本阅读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利用幼儿想象力以及创造力,促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绘本阅读活动中,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封面内容,循序渐进引导幼儿利用自己语言表述出来,组织幼儿积极模仿绘本人物以及绘本故事情境,逐渐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积极性,提升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效率。 (三)构建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 城市建设愈加完善促使社区逐渐成为关键性幼儿教育资源,幼儿园可以定期组织幼儿家长参与社区活动,对幼儿绘本阅读学习内容进行沟通与交流,促使幼儿家长能够正确认识绘本,促使幼儿能够更好掌握绘本知识。绘本阅读教学并不只是单纯课堂教学,利用家庭式绘本阅读能够为幼儿绘本阅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利用丰富语言色彩来增加亲子情感,逐渐拉近亲子之间距离。 例如,社区可以与社区内幼儿园或者是社区附近幼儿园进行合作,了解绘本阅读教学内容,利用社区媒介为幼儿家长进行绘本推介,促使幼儿家长正确认识绘本以及绘本阅读教学对幼儿未来发展的重要作用,社区还可以组织绘本交换阅读活动,也就是鼓励社区中幼儿家长将家长幼儿绘本与别的家长进行交换阅读,这样就能够更好发挥绘本作用,借助家长之间的沟通能够为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提供意见和建议,为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提供保障。 四、结语 幼儿阶段属于幼儿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幼儿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绘本符合幼儿认知特点,利用生动形象教学方式有利于吸引幼儿注意力,促使幼儿能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幼儿教师需要结合绘本阅读教学特点,结合幼儿实际情况,明确绘本阅读教学目标,尊重幼儿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创新绘本阅读教学方式,为幼儿未来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重庆市荣昌区峰高中心小学)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浅谈幼儿园阅读教学 【摘 要】一个良好阅读行为的养成,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十分关键,无论是教师、家长和社会,都应该为幼儿创造和提供较好的阅读环境,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幼儿阅读能力的提高加油鼓劲。阅读是幼儿早期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幼儿增长知识、积累经验、增强能力、获取感知能力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孩子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能力。 【关键词】幼儿园;阅读指导;策略;探讨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以读图为主、选择性、视听阅读、口语与书面语同步阅读等4个特点。早期阅读教育活动作为幼儿园语言领域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园教育中占得地位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供幼儿在教学中使用阅读的材料也越来越丰富了。作为教师我们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发展随时调整我们的教育策略,让早期阅读真正的在幼儿园中起到更高的成效。 一、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从幼儿开始接触图书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耐心仔细地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幼儿存在不良的阅读习惯就应该马上重视起来,找机会个别指导及纠正。家长可根据幼儿的年龄阶段,为幼儿选择一些多元化的材料讲给幼儿听,也可根据幼儿的阅读水平,让幼儿穿插故事内容或续编故事,这样,不仅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 二、从“图”入手,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早期阅读,应从“图”入手,培养幼儿说的能力幼儿期识字不多,都以形象思维为主,在开展早期阅读时,我们从幼儿喜欢的绘本入手。让幼儿在看图、说图、读图的过程中,加深对图画阅读的理角,提高推理,归纳能力。在绘本阅读中,由于幼儿思维具有跳跃性,阅读时常常胡乱翻翻,教师在指导幼儿阅读大读本时,要重点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每幅图,提出相关问题让幼儿有序观察,如在开展阅读活动“小蛇散步”中,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幼儿阅读封面,猜测书中内容,接着引导幼儿逐页读图,抓住每幅图的重点,让幼儿观察图中的小蛇神态及其动作,如小蛇想了什么好办法?引导幼儿充分想象,用什么办法帮助小蛇,发展幼儿的想象力,最后指导幼儿读图。了解哪些小动物得到了帮助,通过有效指导,让幼儿了解小蛇是一个聪明、能干、乐于助人的快乐小蛇。以加深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体味作品中蕴含的意义。从而帮助幼儿实现了解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活动延伸中开展“谁帮助过我”的讨论,来大家说说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帮助?或者你帮助过谁?你当时得到帮助的心情是怎样的?或者你去帮助人得心情是怎样的? 三、以“听”辅助,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听”在早期阅读中有不可代替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用“耳”读书,比起用“眼”阅读更为直接,所以在早期阅读中,我们要以听“听”辅助,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幼儿听赏优秀文学作品,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首先在教学活动中,让幼儿听教师朗诵。如在朗诵儿歌时,教师也可以故意颠倒着说,“太阳西起往东落,你说好笑不好笑”,让幼儿纠正,教师在教学熟悉的读本时,可以把故事错读或漏读,让幼儿纠正。如在讲述故事《猫医生过河》时,教师可以讲述一半让幼儿猜想,接下来的故事情节,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其次,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互相朗诵。幼儿天生是个模仿家,好表现,所以我们可以在区角设立一个“朗诵区”,让幼儿轮流着当“小主持人”在小朋友面前讲说新闻或朗诵自己喜欢的儿歌、故事。在听同伴说的时候,幼儿也会特别专注、认真,在互相朗诵过程中,激发了幼儿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培养了幼儿的阅读能力。再次,让幼儿听赏录音,为朗诵活动作准备。教师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适合幼儿听赏的有声读物,让幼儿反复听赏,感受录音机中传出的标准普通话,轻声跟读。开展儿歌、故事朗诵比赛,选出“普通话”小能手,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感受文学作品的魅力,还可以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我们还积极争取家长的配合,假日让家长带孩子逛书店,经常性地开展亲子朗诵,让家长将精彩的故事,诗歌朗诵给孩子听,让孩子将幼儿园学到、听到的故事,诗歌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并做记录。在享受亲子阅读中带来的快乐的同时,增大阅读量,积累阅读经验,也激发了幼儿阅读的兴趣。 四、与经验结合,引导幼儿早期阅读 一个人对阅读内容背景的知识越熟悉,阅读内容与他的生活经历越有关,他的理解速度就越快,对阅读内容会引发更深入的思考和连结,如在开展主题活动《大风》之前,教师通过开展“有关自然景象认识”活动,提供幼儿“大风”经验,理解“大风”的含义,当幼儿们对大风概念有了自己的认识时,教师开展“大风阅读”这个活动时,幼儿的情绪马上就被调动了起来。在讲述过程中内容非常广泛,课堂气氛很活跃。他们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和生活经验创造出了许多优美的诗句,“大风给工地上带来了惊喜:大风把学校里的玻璃都吹洗干净了,大风帮助面粉店的老板把麦粒整理好啦!大风把幼儿园里小朋友种的花涞母漂亮了,通过积累大量经验,促进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五、利用角色扮演,提高幼儿阅读物的能力和兴趣 角色扮演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指导幼儿阅读时,利用故事当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模仿,这一方面可以提高幼儿参与阅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提高幼儿学习语言、学会表达的能力,更进一步促进幼儿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情节的理解。在角色扮演的阅读游戏中,教师应该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要十分的投入配合头饰道具如:在《雪孩子》故事中教师选择合适的雪花音乐,引导幼儿在音乐中去表演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对话,让幼儿体验阅读物本身的愉悦特性,幼儿的年龄特点也会迫使他们在活动中特别投入。 总之,幼儿期是语言思维发展最关键、最活跃的时期,我们要抓紧从幼儿的身心特点、个性特点出发,在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上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从而为幼儿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探讨 摘 要:文章阐述了幼儿绘本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从提高选择绘本的能力、挖掘绘本的深层次内涵与价值、优化和创新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法几方面研究绘本阅读教学的可行性策略,让学生在欣赏绘本艺术魅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教学;问题;策略 近年来,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愈加受到关注与重视。如何运用科学化、高效性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不断提升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效率,是每一位幼儿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所谓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即教师以绘本为阅读教学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课堂教学,并采用科学化趣味手段指引学生理解绘本故事的主要内容,明确绘本故事所蕴含的思想与主旨,让学生在欣赏绘本画面艺术魅力的同时,全面提升能力。高质量的绘本阅读教学,对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认知力和创造力等的提升具有促进作用。 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 (1)教师在绘本的选择上存在误区。对于幼儿绘本教学而言,绘本的选择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着幼儿学习兴趣与积极性的高低,同时也影响着绘本教学质量的优劣。因此,只有选择格式多元、图文并茂、内涵丰富、意蕴深刻且恰当贴切的绘本,才能为高水平的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奠定基础。但是,当下幼儿教师绘本选择能力较低,并且不善于基于幼儿的生理、心理以及实际阅读需求选择绘本,成为绘本阅读教学面临的一大困境。 (2)不善于深层挖掘幼儿绘本阅读内涵。每一个绘本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品,绘本具有多样的风格与各种不同的内涵主题,加大了幼儿教师驾驭绘本阅读教学的难度。在具体的教学中,很多教师仅仅对阅读绘画进行笼统的介绍与讲解,即对绘本的解读停留在浅层次上,幼儿很难顺利发现绘本中蕴含的有价值信息,削弱了绘本教学的价值。 (3)绘本阅读教学方法和策略有待改善。幼儿教育要注重幼儿学习主体性地位的实现,教师应在强化课堂指导的前提下,给予幼儿更多自由、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的自主阅读代替教师生硬讲解,做到“自主阅读”与“精巧点拨”一体化。但就目前而言,幼儿绘本教学方法与策略很难凸显这一点,教师往往只是讲述,不留给幼儿思考空间,绘本阅读教学实际效果不理想。 二、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可行性策略 (1)全面提高幼儿教师选择绘本的能力。提高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质量,做好绘本选择工作至关重要。全面提高幼儿教师的绘本选择能力,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基于幼儿的阅读需求选择绘本。教师在选择绘本时,要认真研究幼儿的阅读需求,对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性格特征、不同审美心理、不同认知能力要有不同的选择,能激发幼儿阅读绘本的兴趣。其次,对所要选择的绘本风格、故事内容、表现形式等进行深入了解。绘本的选择是双向的,在研究幼儿心理特征的同时,要对绘本本身进行细致了解,如绘本的风格、故事情节以及图文形式等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视觉,是否具有表现力,是否能激发幼儿兴趣和阅读的积极性。例如,《图书馆的狮子》《好脏的哈利》等都是比较适合幼儿阅读的高质量绘本。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发现新绘本并推荐给幼儿,指导其阅读学习。 (2)深入挖掘绘本中深层次的内涵与价值。每一个阅读绘本中都蕴含着一个美丽的故事,这些故事或温馨、或幽默、或幻想,精美的图案以及艺术创意,像磁石一般吸引着幼儿的眼光,鼓励着幼儿开启优雅、魔幻又酣畅淋漓的阅读之旅。但教师如何指引孩子愉快阅读、鼓励孩子发现书中最有价值的闪光点、为孩子成长带来启示呢?这是值得教师关注的话题。于是,深入挖掘绘本中深层次内涵,引领童心悉心梳理、研读绘本成为关键。例如,《妈妈你好吗》讲的是一个温馨感人的故事,图画与文字暖意十足,故事看似对妈妈发泄不满情绪,实质上展现了母子美好的回忆,相依相扶的母子深情才是其深层内涵。 (3)优化与创新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方法。绘本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幼儿教学,不尊重幼儿阅读主体性地位的传统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不利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要与时俱进,坚持以幼儿为本的教学理念,运用多元教学方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构建高效的绘本阅读教学课堂。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采用问题诱导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法、互动表演教学法等教学方法。问题诱导教学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到好处的设疑,诱导幼儿积极思维,实现幼儿的自主、合作、探究式阅读,提升其阅读能力;情境体验教学法即让幼儿基于绘本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强化幼儿对阅读材料的深层理解;互动表演式教学法,即通过做游戏、讲故事等方式,强化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学效率。 三、结束语 总之,绘本阅读教学对陶冶幼儿情操、提升幼儿审美能力、完善幼儿人格和培养幼儿认知能力、观察能力、创新能力等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纵观目前幼儿绘本阅读教学现状,一些问题逐渐显露出来,严重影响着幼儿绘本阅读教学水平的提升,不利于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因此,幼儿教师应基于绘本阅读教学面临的困境对症下药,采用多元手段克服绘本阅读教学困难,让幼儿尽享“阅读”之乐,爱上绘本,爱上阅读,爱上学习。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试论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停顿策略的运用 摘 要:文章针对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中“赶环节”“教绘本”现象,提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停顿策略。适度停顿,适度留白,给予幼儿自己理解、探究、运用、迁移的时间与空间,凸显幼儿阅读主体地位,发展幼儿自主阅读能力。 关键词:幼儿;绘本阅读;适度停顿;策略 幼儿阅读绘本的过程是一个主动探究的过程,绘本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传递一定的意义,提供给幼儿很多可观察的对象。更重要的是,幼儿比成人更能通过观察和探究体会到绘本阅读的乐趣,通过观察绘本中的人物、动作、表情、环境和细节,探究相互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努力寻求问题的答案。可见,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是喜欢探究的,并在思考中去想象、猜测、假设和反思。 一、停顿一下,让幼儿保持适度悬疑 在绘本教学活动中,面对幼儿的疑问,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要停顿一下,让幼儿带着疑问往前走。 (1)幼儿在观察时产生的疑问。在绘本阅读时,当幼儿回答问题无法正中教师下怀或意见不一样的时候,教师往往会产生着急的心理,连续追问一直到幼儿回答出正确的答案为止。其实,一个绘本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前后画面之间、文字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前一页看不明白的可以通过阅读后一页寻找答案,所以,停顿一下是一个非常好的阅读策略。根据《亲爱的小鱼》扉页画面,幼儿认为“小猫要吃小鱼”是非常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教师大可不必非得在当下就要求幼儿说出“小猫和小鱼是朋友”,不妨暂时停下诱导,转化成一个疑问“到底小猫和小鱼是什么关系?”因为在该绘本的主体部分,每一幅画面都可以描述出小猫与小鱼友爱的行为,幼儿一定可以通过阅读这些画面来证明自己对扉页的理解能力。这就是引导幼儿探究的过程,也是传达给幼儿阅读的策略――根据后面的信息来判断画面的真实意思。 (2)教师设定的疑问。教师在绘本教学时不要“一人讲到底”,而要在适当的时候停顿一下。如在故事的关键处突然中止,有策略地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能力对后面的故事情节展开设计和联想,之后再将故事的真实内容与幼儿想象的内容进行对比。例如绘本《是谁嗯嗯在我头上》,在阅读封面之后教师提出问题:“那么臭的嗯嗯掉在鼹鼠头上,它会怎么做?”“你们猜猜这嗯嗯到底是谁的?”幼儿回答:“鼹鼠有可能是把嗯嗯从头上拿掉”“可能这是小狗的嗯嗯”……以上案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幼儿不一定按要求依据画面所提供的线索来回答,教师必须在后面的阅读引导中帮助幼儿验证。可见,不论悬疑产生的主体是谁,都将促使幼儿主动探究,推动幼儿猜想、验证。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停顿策略,让幼儿带着疑问往前走。 二、停顿一下,让幼儿尝试自己阅读 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总能看到“师生共读”和“教师引读”的场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读得要多,幼儿听得要多。其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稍作一下停顿,暂停教师“一人读”的场面,让幼儿自己参与到绘本阅读中来,即展开幼儿个体阅读。例如阅读《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时,教师在引导幼儿阅读完乔治送领带、送衬衫的两个情节后,一些幼儿希望马上听到现成故事的愿望,可能会缩短幼儿对图画故事的理解过程,影响幼儿对画面意义的建构。此时,可作停顿处理,让幼儿尝试自己去阅读。如果教师的讲述和引导使幼儿的理解模式化、标准化,使幼儿的想象力衰竭,情感凋零,这对于幼儿包括审美在内的精神成长来说,都没有太大的帮助。当然,运用幼儿自主阅读的停顿策略,要依据绘本的特点和幼儿的真实水平,在停顿的时间、停顿的地方和停顿的意图等方面要有所不同。 三、停顿一下,助幼儿理清思路 幼儿在绘本阅读中,把握绘本隐含的逻辑结构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绘本教学活动中需要停顿一下,运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把握逻辑结构,使其真正理解绘本传达的内涵和意义。但是教学中教师总是情不自禁地在引导孩子观察理解绘本后,急于告诉幼儿一个道理,忽视了帮助幼儿理清整个绘本作品的逻辑结构。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辅助手段,来鼓励幼儿挖掘并寻找文学作品中的内在规律,以提高幼儿阅读兴趣。例如,《大猫和小猫》讲述了一个非常生活化的故事:小猫从一个房间玩到另一个房间,大猫跟在小猫身后打扫卫生。教学中教师用一张小猫家的房屋结构图作为辅助,一边引导幼儿读绘本,一边在平面图上画出小猫玩耍和大猫打扫房间的路线。当故事全部呈现后,线路图也画完了,教师引导幼儿回顾小猫和大猫经过的路线,发现小猫玩耍过的地方就是大猫要去打扫的地方,进而明白小猫很调皮,大猫很辛苦。《大猫和小猫》用活动地点的改变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向读者非常生活化地展现了一只调皮的小猫和一只爱孩子的老猫。教师利用房屋平面图使画面间的联系平行化,在画线路图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发现画面间的联系,理解故事的发展与主题。 四、结束语 总之,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停顿,只有这样,幼儿才有时间和空间进行主动探究,教师才可能更清晰地了解幼儿的阅读水平,跳出“赶环节”“教绘本”的死胡同。停一停是为了让幼儿走得更好,可以更显优雅与从容,可以发现更多更美的风景。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技巧探析 【摘要】绘本阅读对于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开启了孩子的思维之门,对于他们的情感发育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丰富多彩的绘本阅读的实现,带给幼儿丰富的视觉盛宴,并不断地提升幼儿的精神境界和心灵世界,促进他们健全人格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塑造,这对于教学效果的实现有重要的帮助作用。本文将重点来对如何实现有效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进行研究。 【关键词】幼儿园 绘本阅读 教学技巧 绘本阅读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点内容,关系到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目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幼儿绘本素材选择质量有待提升、缺乏对于幼儿主体阅读能力的培育、缺乏对于绘本的深入挖掘与解读等,影响了教育效果的实现,本文将重点对之提供有效的解决对策。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的意义 实现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是素质教育改革逐渐深入的结果,同时也是不断提升幼儿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首先,对于幼儿成长来说,通过有效的绘本阅读教学训练,来对幼儿的心智、情感、思维、心灵等进行有效的启发;不断地对他们的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等进行熏陶,这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拓展和延伸有着无比重要的促进作用。绘本阅读直接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升,教会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同时让他们的思维更加灵活,这样可以在根本上为幼儿未来发展和成长创造有力的条件,不断促进幼儿今后的进步。其次,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时代教育的常态。实现有效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开启幼儿的思考能力和情感发展,不断地引导他们走向健康的人生道路。总之,实现有效的幼儿园绘本阅读教育十分必要,是孩子一生成长的关键所在。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幼儿绘本素材选择质量有待提升 幼儿绘本素材选择质量有待提升,很多教师不注重幼儿绘本的选择,很少关注幼儿园绘本阅读素材的质量。一般而言,在进行绘本阅读素材的选择时,就近获取是主要的方式,教师几乎没有考虑到要对幼儿本身的发展水平和个性特点来研究,这对于他们理解能力提升有很大的阻碍作用。此外,急功近利的教育思想盛行,许多教师在进行绘本阅读教学的时候,过多地追求绘本素材的数量,忽视了对于幼儿真、善、美等品德的塑造,这不利于从根本上促进幼儿价值观的塑造。总而言之,目前幼儿园绘本教学质量不高,阻碍了幼儿的发展水平的提升,也影响了其今后的发展。 2.缺乏对于幼儿主体阅读能力的培养 缺乏对于幼儿主体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幼儿园绘本阅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于,教师将绘本阅读教学小学化,往往用提问、讲读等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幼儿自由阅读能力的提升,不利于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成为了教学的主体,忽视了幼儿本身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忽视了对于幼儿自身思考能力的提升,导致幼儿在绘本阅读中变得更加被动。总而言之,目前,很多幼儿园绘本教学中幼儿缺乏自主阅读的能力,不利于充分调动幼儿的阅读积极性,在根本上弱化了幼儿的理解能力和综合素质,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和进步会产生很大的阻碍。 3.缺乏对于绘本的深入挖掘与解读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缺乏深入地挖掘和解读,造成绘本阅读教学流于形式,这在根本上降低了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理解能力和认知能力的提升。绘本阅读相对来说是比较灵活的教学内容,其内容丰富多样、形式新颖、主题明确,每本绘本都是独特的“艺术品”,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水平有限,他们很难来从根本上实现对于绘本教学的操控。由于缺乏对于绘本的深入挖掘与解读,导致很多幼儿无法深入地理解绘本内容,更无法将所学的知识转化成为灵魂内在的东西,从而降低了绘本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于绘本阅读,必须要充分地实现对于幼儿的引导,把绘本深层次的内涵挖掘出来,并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对幼儿加以熏陶,从而来促进幼儿思维水平、智力情感的发展,不断地实现对于他们思考能力、审美能力的强化,从而从根本上促进绘本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如何有效促进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技巧提升 1.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绘本选择 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来进行绘本选择,促进个性化教学方式的实现,以此来更好地提升教学效果。在绘本教学实践中,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心理特征、性格要素等来选择绘本,以此来不断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经验。在进行绘本选择的时候,应该保证绘本情节的有趣性和多样性,注重对于幼儿审美视觉、感悟能力的启发,以此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只有从根本上保证画面的生动性、形象性、内容丰富性,才能够与幼儿的心灵产生共鸣,不断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进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2.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阅读地位 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阅读地位,是提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上,幼儿是教学的主体,一切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都要以幼儿为核心来进行有效设计,包括对于绘本阅读素材的选择、绘本教学方式的选择、提问方式和教学技巧的选取等,都应该以幼儿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为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设计内容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此来不断提升幼儿的理解能力,强化绘本阅读教学质量。 3.不断提升绘本阅读内容的有效性 不断提升绘本阅读内容的有效性,深入挖掘绘本阅读素材本身的内涵,以此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对于绘本阅读教学来说,必须要突出绘本教学价值,对于故事的内涵、思想进行深入地挖掘,以此出发来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幼儿进行绘本感知,从而不断提升他们对于绘本内容的理解能力。老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必须要善于来对绘本进行解读,对其核心价值进行深入地分析,从而对其主要内容、教学方式等来进行有效的选择,提升幼儿对于绘本的好感。 4.注重提问设计,增强绘本阅读效果 注重提问设计,增强绘本阅读效果。提问是引导幼儿思考的关键环节,也是不断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实现有效的提问设计,由浅入深来进行问题设置,层层推进,不断地实现对于幼儿认知能力的提升,引导他们对于绘本故事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并对文本中的细节进行把握,实现个人情感的提升。第一,教师可以采用猜想式提问。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从图画本身来对幼儿进行吸引,请幼儿猜想故事内容和故事情节,引导幼儿大胆猜想来实现对于文本内容的有效感知。这也是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的过程,能极大地激发幼儿的阅读欲望。第二,实现设疑式的提问,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通过疑问的设定来调动幼儿阅读兴趣,比如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来实现,调动幼儿绘本阅读能力提升。 四、结语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对于幼儿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审美能力、思考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都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这对于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实现幼儿园绘本阅读,在根本上符合了素质教育改革的目标,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开启幼儿的心理、情感和人格。具体到实践过程中,应该结合幼儿的个性特点进行绘本选择、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阅读地位、不断提升绘本阅读内容的有效性、注重绘本阅读提问设计等,从而来不断提升绘本阅读教学效果,促进孩子们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实施策略探讨 【摘 要】绘本作为幼儿的启蒙读物,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达道理,其画面精美、语言诙谐幽默的特点,不仅与儿童心理和年龄结构相符合,更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关于语言领域“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受到广大幼儿园教师的关注与青睐。但由于绘本教学是一种需要较为完善的理论和技能相结合开展的教学活动,教师在具体的绘本教学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的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绘本阅读;策略 一、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知识,轻艺术 通过调查发现,部分教师认为绘本教学开展困难的原因在于目标的制定,还有部分教师认为绘本主题挖掘是绘本教学开展困难的原因,这本质上就是“重知识,轻艺术”的表现。与此同时,本文针对“您认为造成绘本教学开展“不科学”的原因有哪些”这一问题对几位教师进行了访谈,具体情况如下: A教师认为,受教学导向的影响是一方面的,重要的是本身对教学活动的开展缺乏计划,对绘本主题挖掘不够深入使得在开展活动过程中重视知识的讲解,忽略原文字的价值,进而使得绘本中幽默、浪漫、诙谐的人文主义情怀缺失。” B教师认为:“我们的绘本教学只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做的,只考虑选择绘本是否符合儿童年龄的发展、绘本情节是否吸引儿童,很少考虑到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绘本,他们是怎样阅读的,这样的教育理念必然导致单纯的知识灌输忽视对孩子其他方面你的培养。” (二)教学方式“传统化” 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活动所用的主要方法是讲述法,很少采用表演法。进一步对个别教师进行访谈,情况如下。 C教师认为:“良好的教学资源欠缺和幼儿教育发展程度不高使得教师在制定讲授教案的过程中只能将网络上寻找到的资料加以修改后利用,这就使得教学方式受到一定影响,陷入传统化的模式中”。 D教师认为:“抛开绘本教学方案的选择和制定不说,我们本身把绘本教学活动当做集体活动开展的频次较高,在游戏中开展较少,加之提问策略单一,频繁的知识问答又让我们的教学活动走入“重知识”的区域,这样的课堂氛围形成的教学氛围可想而知”。 二、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多渠道进行绘本教育的宣传和学习 从校内宣传来看,联手其他幼儿园借助网络力量对绘本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宣传,同时也在园内的教学网上创建“网络爱心图书馆”,收集不同的绘本来扩充资源。从学校与家长联系来看,学校应时常组织教师创建“绘本伴随我成长”的专栏,并通过教师在开家长会的同时对绘本教育的实用性进行宣传来逐步扭转家长“重知识,轻艺术”的教育观念。从校外宣传来看,通过不同幼儿园骨干教师的校外交流活动,一方面,宣传本园绘本教学的一些优质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吸取其他幼儿园的优质教学经验,来做到“在校外宣传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通过多渠道的绘本宣传与学习,幼儿园、教师和家长都将对绘本教学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认识,这将有利于绘本阅读教学的实施。 (二)多方式提高教师“绘本”素养 从教师自身来看,要养成主动学习的意识,提升自己的阅读量和相关理论知识水平。从教学交流来看,教师要积极地将自我在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反思和其他教师进行分享交流,然后将意见统一反馈给园长,让园长通过实际情形分析,来为改进本园绘本教学活动提供合理化建议。从校外学习方式来看,从“封闭”走向“开放”,通过国培、各个幼儿园园本教学的机会,向其他幼儿教师获得开展绘本教学的合理化方法。一方面,弥补自身理论不足;另一方面,将习得的技能尝试在自己的教学中应用。通过这三种方式的指引下,教师的“绘本”素养将会大大提高。 (三)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尊重幼儿主体地位 从绘本教学自身特点来看,绘本教学不单单是绘本的选择要符合幼儿的年龄、性格特点,更重要的是要将学习融入生活中,使得学习“生活化”。从绘本教学环境来看,在利用多元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的同时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也是至关重要的。从学校和家长共同促进绘本教学方面来看,学校绘本教学氛围的营造只是促进绘本教学效果提升的一方面,另一方面还需家长在生活中利用绘本故事的导读和在亲子活动中的游戏让幼儿加深对绘本人物角色体验。这样学校、家长在学习活动中同时尊重幼儿主体地位来使幼儿真正愉快的学习。 综上所述,绘本教学作为幼儿的“第一本读物”,对于幼儿今后的阅读和学习都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教师,我们要尽可能地包围幼儿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选择适合幼儿的阅读刊物,并采用适合幼儿的教学方式,以真正发挥绘本的教育价值,使幼儿从中获益。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生态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 处于学期阶段的幼儿的思维认知尚未发展成熟,对于外界具有极大的好奇心,愿意动脑探究外面的世界。幼儿在书中接触的知识毕竟有限,在阅读中二维平面的书本知识难以有效开发幼儿的想象力。应顺应新课改教学理念,在幼儿阅读中添加多媒体等手段,以期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引导幼儿,为幼儿呈现出更立体的画面质感,并让幼儿接触到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基于此,本文以幼儿生态阅读教学为出发点,分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生态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 幼儿生态阅读 运用 构建幼儿生态环境是一项较为庞大的工程,生态阅读中运用多媒体可极大地增强阅读的共享性与互交性,一方面可帮助教师搜集更加丰富的材料,让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开展教学,以此调动幼儿的阅读主动性,另一方面可实现幼儿之间阅读资料的共享,阅读题材众多,幼儿的可选择性更多。实际上,阅读是一种知识获取的过程,幼儿正是处于探索外界世界的关键时期,在这一阶段借助多媒体构建幼儿阅读的生态环境,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让幼儿对阅读逐渐产生兴趣,以此提高幼儿生态阅读的主动性。 一、多媒体技术与幼儿生态阅读之间的关系 题材广泛,资料众多是幼儿生态阅读的前提,幼儿阶段对于外界知识皆充满着好奇,更素有“十万个为什么”之称呼。在幼儿阅读中,带有解密浓厚的神秘色彩的科学书籍,富有色彩艳丽的卡通童话书籍都是幼儿选择的题材[1]。不论是对于家长而言还是对于学校教师来讲,幼儿的头脑中都有着“十万个为什么”的问题,很多幼儿为了探索出答案不惜追随家长与教师问问题,但家长通常为了应付了事而直接告知孩子答案,由于缺少思维接受过程,因此导致孩子问个不停。这一现象表明,幼儿获取知识的渠道较为狭隘,只能通过询问问题得到解决,而家长未能发挥幼儿书籍阅读的作用,久而久之,养成了幼儿不爱阅读、直接获取答案的坏习惯,由此可见,幼儿园科学地营造幼儿阅读环境具有一定的显示意义。 幼儿教育往往需要更直观地表现出来,让幼儿看得见,明白每一个过程,以此才能真正让幼儿得到问题的解决答案。但书籍中的知识和题材有限,因此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将所有知识都展示出来,这就要求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方式实现,借助多媒体展示整个过程。如在幼儿阅读《灰姑娘》童话故事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将整个过程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以类似动画片的方式呈现给幼儿,以此让幼儿通过观看与倾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灰姑娘的经历,以及王子最终通过玻璃鞋找到灰姑娘的过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不仅可直观体现故事内容,更可以借助资料拓宽幼儿知识面,让学生知道更多课本以外的知识,逐渐引导幼儿积极主动阅读。 二、幼儿园阅读教学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此学前教育呈现出差异性发展状态。虽然当前我国积极推进多媒体技术,但仍然有部分区域尚未能有效利用多媒体,各种不合理于运用媒体手段的现象屡见不鲜[2]。部分幼儿园实施阅读活动,只是在活动课中,或者图书角中实现,但图书角中的阅读书籍未能及时更换,众多题材都已经是幼儿阅读过的书籍,因此很难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运用多媒体手段,教师只是借助多媒体直接将知识传递给幼儿,幼儿在观看中未能进行思考,进而导致多媒体教学方式形同虚设,教师未能重视阅读与幼儿发展中之间的重要关系。长此以往,导致幼儿很难在阅读中集中精神,无法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幼儿生态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正确运用多媒体扩展幼儿知识空间 多媒体技术具体直观体现性,因此当前被广泛应用于教育之中。在幼儿阅读前,教师可事先在互联网下载资料,并运用多媒体进行播放,让幼儿了解到书本知识以外的科学世界。幼儿阅读的题材众多,但最受到欢迎的书籍莫过于童话书籍及科学小常识等书籍,多媒体是以互联网为脉络的科学技术,其以互联网网络为依托,庞大的数据库可为教师与幼儿提供更多的资料[3]。例如教师在查阅童话故事书籍时,可相应下载与之相关的童话书籍,并可针对男女幼儿性别和阅读需求下载资料,男性幼儿可下载一些《变形金刚》、《四驱赛车》等相关的书籍;而针对女幼儿,教师可下载《豌豆上的公主》、《小星星》等书籍,幼儿可结合自己的喜好选择要看的书籍,在幼儿读书后教师可针对这一系列书籍进行总结,与幼儿一同探究童话童真的世界。 (二)回归于生活在多媒体应用下促使阅读知识更加生活化 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更应当回归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科学世界知识无穷无尽的,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会用书籍中的知识解答生活中的难题,上文提及幼儿对于科学知识充满好奇,教师可从这一点着手,运用多媒体的展示促使科学知识回归生活,让幼儿主动发现自于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在讲解《山坡去哪儿》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来编写本节课的知识点,并运用动画的方式展示出从前美丽的山坡,上面鸟语花香,有众多小动物生活在这个山坡之上,但后来的随着人类对森林的破坏,从前美丽的山坡逐渐变成光秃秃,一片黄沙的景象,通过两组动画画面对比,显示出当前环境保护的迫切性。从小树立幼儿环保的观念,并引导幼儿如何进行环境保护,如节约水电资源等,尽量做到人走关灯,不浪费电力资源,洗手涂抹香皂时可将水龙头关闭等生活中环保的行为,告知幼儿如何进行水资源再次利用,如洗手的水可以用来冲马桶等。 (三)运用多媒体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海洋广阔无边,幼儿除了可以了解课本的知识外,更应接触到课本以外的书籍知识。教育具有阶段性发展特征,因此在开展教育时应抓住教育的关键期,不同时期的学生发展特点不同,对于幼儿阶段的阅读教学来讲,其应更加偏向于卡通等题材,在色彩艳丽的世界中,让幼儿尽情进行知识探索。但书籍中的题材和表现形式毕竟有限,因此,教师可借助多媒体辅助实施教学,运用多媒体打破传统阅读教学时的枯燥的教学方式,让幼儿在色、形、声、像效果中,可以看到,可以听到,更可以感受到,感受到书籍中知识的无穷魅力,以便激发幼儿的兴趣[4]。例如在讲解《下雨啦》这一节知识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表现出下雨时的场景,如行人奔跑,青蛙呱呱叫,树叶沙沙响等。 综上所述,多媒体是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在现代教学中积极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学前阶段的幼儿对外界具有广泛的探索欲,教师可结合这一特征进行多媒体阅读教学探索,科学使用多媒体,逐渐扩大幼儿阅读的范围面,并结合多媒体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运用多媒体不断激发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喜爱上阅读,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基于幼儿语言发展的绘本阅读教学 内容摘要:幼儿阶段是人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以绘本教材为载体,营造轻松惬意的语言环境,把绘本作为语言学习与表演的素材,以绘本为审美与想像的载体,鼓励孩子们互动交流,能够有效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关健词:语言发展 绘本阅读 教学策略 一.营造一种轻松惬意的阅读环境。每一本儿童绘本都有精美的装帧设计,封面、扉页、正文以及封底构成一个完整的整体,光是手捧这样一本书,就能让人心情愉悦,如沉浸到画面和文字中去,那就更别说有多陶醉了。无论是学校阅读还是家庭阅读,都要有一个舒适的阅读环境。学校阅读,除了在教室,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的书吧、阅览室、小花园看书,教师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轻柔的背景音乐。试想如果孩子手捧心爱的《女巫扫帚排排坐》,在温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细细品位,慢慢欣赏,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试想一下,孩子和爸爸或者妈妈依偎在一起,一起去体验绘本给我们的快乐、喜悦和美感,那是一件多么珍贵的事情!多年以后,我们还是会深爱绘本,因为它是和我们曾经有过的感情或者梦想,紧紧连接在一起;我们还啊会反复重温绘本,因为我们阅读的已经不仅仅是那些文字或者图像,而是我们这一生最温馨美好的回忆!让孩子在一种无任务,无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去读绘本。只有成人和孩子站在同一视角,和孩子回归到最初那简单淳朴的心思,抛弃自己的阅读成见,体验孩子,向孩子学习,才能走进孩子的心,一起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最后你才能和孩子一起分享绘本,一起讨论绘本,一起享受绘本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把绘本作为语言学习与表演的素材。除了读中积累,有的语言也可以让孩子进行模仿表达,他们总能很容易地领悟到绘本语言表达的形式与精髓。在读了山姆・麦克布雷尼的经典绘本《猜猜我有多爱你》之后,孩子会这样表达对妈妈的爱:“我爱你,从山的这边到海的那边。”“我爱你像海那么深。”有的绘本故事情节曲折、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在阅读过程中,可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孩子边读边演,从而融入故事,走近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提高听、说能力与动作的表现力。有时也可以根据情节的发展,在文本表达的空白之处,进行创造性的表演。如获得国际安徒生奖画家得主的代表作《森林大熊》,结尾的一页突然就没有了,画面静了下来。哦,一个多美的雪夜啊,美得都有些残酷了。雪早就住了,暗蓝色的天幕上挂着一牙弯月,还有星星点点。熊不见了,有两行熊迹伸向那个洞口,熊坐落的地方散落着些什么……熊的命运如何呢?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将这段令人扼腕悲凉的故事继续演绎下去。 三.以绘本为审美与想像的载体。审美与想象是绘本最应具有的特质。简明的文字与细腻浪漫的图画能让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过程中,要重视学生读图能力与想象能力的培养。绘本有很多表现技法,除了铅笔画、版画、水彩画、油画、压克力颜料画、蘸水笔画,还有照片、拼贴以及电脑制作等。正是这种多样化,才让绘本拥有迷人的外貌,此外,绘本精致的设计与装帧,能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什么是“精美”,从而对书籍爱不释手,引发读书的兴趣。我们应选择最富想象最动人的图画引导学生细细地观赏图画中的形象、色彩、细节等,感受画面所流露的情感、所表达的意蕴,遐想文字以外、图画以外的世界。 四.以绘本为探究的平台。绘本阅读过程中的探究首先指的是对绘本内容引发的探究。日本五味太郎的《鳄鱼怕怕牙医怕怕》,他首先让一条鳄鱼登场,他让它捂着大嘴来看人的牙医,他还自言自语地说:“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接下来,人的牙医亮相了,这是一个留着小胡子、秃顶、只剩下后脑勺还有一圈头发的引人发笑的小老头,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当他瞥见窗外鳄鱼的影子时,嘴里竟然也会冒出一句:“我真的不想看到他,但是我非看不可”来。这时,我们不禁发出了会心的微笑:原来鳄鱼害怕牙医,牙医也害怕鳄鱼!儿童在阅读绘本后,可有一连串的问题问大人:“为什么鳄鱼那么害怕牙医呀?鳄鱼会伤人吗?鳄鱼的牙齿怎么会坏的呢?鳄鱼有几颗牙齿呢?鳄鱼应怎样保护牙齿?它要刷牙吗?人的牙医能看动物的病吗?兽医呢……”孩子在和师长的探讨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渗透到了动物学、医学、人与动物的关系、心理学等方面呢。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第四幼儿园))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绘本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摘 要:学前阶段的教育目标之一是培养幼儿积极健康的情感,塑造幼儿的完整人格,家长及幼儿园都非常注意对幼儿开展各种活动促进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的发展。绘本是学前阶段幼儿最喜欢的优秀读物,对促进幼儿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是教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开启幼儿智慧之门的钥匙。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绘本阅读教学中产生积极作用,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关键词:绘本阅读;有效促进;情感体验 一、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的方式对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发展的作用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在传统的绘本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从问题的设计、提问的内容、提问的方式方法,到问题的处理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偏重于教学提问的具体形式,幼儿被动地接受提问,这样的提问也就很难体现它应有的价值与功能。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学习情绪、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而且使有效教学难以获得可靠保障。在绘本教学中的有效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思维能力,是从已有情景或经验中发现问题、创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增长幼儿能力的引线;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探究的好品质,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 (一)启发式提问对幼儿想象力发展的作用 儿童图画书研究专家柯南指出:“培养儿童想象力的一个重要起点就在于图画书。图画书能够将文字形象化,一个没有见过‘摩天大楼’的孩子,如果只看到文字是无法想象出它为何物的。而在阅读图画书时,他就可以通过想象将画面与现实连贯起来”。优秀的绘本作品都配合漂亮的图画,通常幼儿都会被故事中的图画所吸引,教师可以借机请幼儿猜想故事中重要的物品等,幼儿的思维会马上被调动起来,幼儿会通过观察图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综合、寻求最佳答案。这样的问题能使幼儿积极动脑,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有利于孩子大胆主动地发言,增强参与的意识和自信心。 (二)开放式提问对幼儿语言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阅读习惯可以增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协助幼儿以流利的言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反应。阅读绘本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尚处于发展阶段的幼儿而言,既是吸取新讯息的过程,也同时是印证上旧经验的过程。幼儿绘本阅读活动中的提问要讲究开放性。这是一种引导幼儿整体把握所学内容的提问。在绘本阅读中,教学的提问要把握幼儿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幼儿展开讨论,让幼儿运用符合他们思维特点的表达方式为中介去表达自己的感受、意愿、思想。从而体现提问的开放而不封闭,也就是变单一的问题为多样性的问题,能让幼儿多发表自己的见解,增加幼儿的互动机会,迁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从而从绘本故事阅读和问题的思考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三)递进式提问对幼儿情绪发展的作用 在绘本阅读中,通过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提问方式,开阔幼儿的思路,引导幼儿辨识各种情绪,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连贯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表达自我情绪,使之表现出符合社会期待的情绪行为。而不能设计一些过于简单、琐碎,缺乏思考的问题,如“喜欢不喜欢?”“错还是对?”“好还是不好?”这些问题不能让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反应和感受,反而培养了他们思考问题的惰性。所以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要循序渐进、逐层深入的开展,引导幼儿形式多样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不要只求“标准答案”式的提问,从而使幼儿情绪表达的形式呈现多元化。 二、绘本阅读教学中提问方式的不足对促进幼儿情感体验发展的影响 郭沫若先生曾在《儿童文学之管见》一文中曾指出:儿童文学的教育功能主要在于“感情教育”、“美的教育”,在于“人性之熏陶”作为具有鲜活生命的绘本,其所包含的丰富细腻的情感、深刻灵动的思想、幽远旷达的智慧,无不对幼儿的心灵产生强烈的冲击、震撼。其着眼于幼儿的心灵世界与精神生活,关注生命成长、精神发展、人格完善等情感领域的问题,对幼儿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然而在日常活动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往往比较表面化、模式化,所提问题是单一、封闭,没有给幼儿更多的思考、想象和选择的余地。对于促进幼儿情感体验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误区一:认为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 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具有启发作用,能较好地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对促进幼儿情感体验发展起一定作用。因此,它也成为教师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但许多教师却简单地把问答式教学等同于启发式教学,轻易地认为阅读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就是启发式教学原则在教学中的运用,提问越多,越能够启发幼儿,不提问或少提问就是灌输,就是注入式教学。因此,绘本教学活动中谈话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在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或对问答的反应上。其实,教师提问过多,容易使自己的主导地位发生由主导变为主体,同时如果此种状况长期下去,幼儿对教师会产生依赖,幼儿不愿意也无须动脑筋,最终会导致幼儿的问题意识的丧失。这要求教师要正确认识提问的功效和作用,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正确对待和运用提问这一手段,才有可能激发幼儿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功效。 误区二:教师提问没有根据幼儿的接受层次进行问题设计且无效提问过多 绘本教学活动中教师提问的目的是为了促使幼儿积极思考,但作为教师其自身也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提出的问题是否真能激发幼儿的思考,在多大程度上激发了幼儿的思考,这就涉及到何为“问题”的问题,因为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激发幼儿思考。在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我们就会发现有很多所谓的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另外一方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幼儿的这种权利和机会并没有得到真正的保障,教师提问喜欢用请“能干”的幼儿回答,用“能干”幼儿的思维代替全班幼儿的思维,在阅读教学活动中忽略能力一般的幼儿,使得教学提问中只有几个幼儿在参与,而其他的幼儿就会觉得教师关注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些能力强的幼儿,使部分幼儿丧失了信心,成为教学活动中的“边缘人”,甚至脱离了教学活动,这样,教学活动的提问功效和作用必然受到消极影响。 三、绘本阅读教学中运用恰当有效地提问,促进幼儿积极情感体验的发展的策略 教师提问是幼儿园绘本教学活动中一种广泛应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不仅能将绘本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而且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主动性。教师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 策略一:问题必须围绕教学中的关键设计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为幼儿提供思考的机会,并能在提问中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提问要让幼儿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途径、结果的问题,强化幼儿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培养他们的积极的情感体验。 策略二: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幼儿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满足幼儿个体差异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常常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目前幼儿阅读绘本缺乏哪些经验?幼儿在阅读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要解决好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提问时,尤其应重视个体差异。 在绘本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抓住绘本故事内容的整体要求,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状态,科学地设计一定梯度的问题,不仅要设计好单个问题,还要设计好递进式问句,由浅入深开展问题,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的层次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及成功感。 策略三:互动式提问,丰富集体教学活动问答模式,支持幼儿主动探究 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会提出许多“为什么”的问题,而在教学活动中却很少有提问。教师不仅应该注重幼儿回答问题能力的培养,还应该注重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幼儿作为学习的主体,能够提出自己的问题,表明幼儿正在积极地思考,是独立思维的主体,教师的提问更多的是来自幼儿外部,而幼儿的提问却是发自内心,在一定程度上要优于教师的提问。这一点传统的提问模式是无法做到的,在集体教学活动中丰富提问模式,使其多元化可采用老师问――幼儿答、幼儿问――教师答、幼儿问――幼儿答等模式进行尝试。多元化的提问方式有利于师幼之间共同探讨,相互激发,而在这个过程中,幼儿有了更多的提问机会,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自我提问的能力也就在无形中得到提升。合作探究的师生互动的有效方式,可以帮助幼儿发展其思维能力和促进情感的表达。同时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自身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引导幼儿形成好问、自信、探究的好品质,幼儿多方面的发展。 总之,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主动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绘本阅读活动中,教师要深入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精心设计问题,充分尊重孩子,让孩子敢说、想说、会说。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的表达、调控能力,发展幼儿的好奇心、同情心、责任感、集体感等重要的情感。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问题及对策探究 摘 要: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是首选的幼儿读物。幼儿园通过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拓宽幼儿的视野,还可以使幼儿切身地感受到文字和语言的优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但是,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单一枯燥,幼儿没有掌握正确的阅读方式等,这些都需要幼儿教师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创新。 关键词:幼儿园;幼儿;绘本阅读;对策 阅读影响幼儿的一生,是培养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关键。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是首选的幼儿读物,能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新课程主张幼儿多阅读,绘本以图为主,字少但画面丰富,符合幼儿的阅读特点。幼儿园通过绘本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幼儿接触到更多的优秀作品,丰富幼儿的内心世界,还可以使幼儿切身地感受到文字和语言的优美。但是,当前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幼儿教师进行及时的改进和创新。本文通过分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 一、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绘本教学目标不清,教学方式单一枯燥 当前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很多幼儿教师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将绘本阅读与故事教学混为一谈,这样的阅读方式并不是真正的绘本教学,而是幼儿教师在讲故事,无法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也不能让幼儿全身心地投入到绘本阅读中。有些幼儿教师很少给幼儿拓展课外阅读知识,只顾与课文上的内容保持一致,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幼儿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教学单一枯燥,有时仅仅依靠电子课件组织课堂教学,使幼儿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无法发挥潜力和优势。 (二) 缺乏正确阅读方式,忽视幼儿自主思考 幼儿教师设计的绘本阅读教学方案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实际认知水平,教学时导读过多,课堂中幼儿完全按照幼儿教师设计好的线路往里钻,教师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的教学思路代替幼儿的阅读思路,在潜移默化中直接影响了幼儿早期的阅读效果。而且,还有的幼儿教师忽视幼儿自主思考,通过采用“一问到底,以问代讲”的教学方式,不仅简化了幼儿的思考和探究过程,还让幼儿的思维方式受到影响。幼儿园也没有为幼儿提供完善的教具和场景,缺乏对幼儿教师的培训。 (三) 过分关注教学课件,幼儿学习兴趣下降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开始采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辅助教学,希望为幼儿带来更加丰富的绘本阅读体验。但是,由于幼儿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解并不透彻,所以在绘本阅读教学中经常出现各种状况,如过分关注教学课件,以课件代替教师讲课,多媒体成为教学的主角,幼儿在课堂中对书本的接触较少等等。幼儿的好奇心强,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幼儿教师要想办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更好地参与到阅读教学中。但是,实际上幼儿教师往往忽略幼儿的感受,对绘本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最终严重影响教学的有效性。 二、 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的有效解决对策 (一) 明确教学目标,创新绘本阅读教学方式 在幼儿绘本阅读教学过程中,幼儿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只有当幼儿真正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才能够自主进行阅读和思考。教师还要创新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养成幼儿爱读书的好习惯,培养幼儿的基本阅读技能,以此使儿童步入小学校门之前培养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比如绘本《蚂蚁和西瓜》的教学,我首先制定教学目标:感受发现的乐趣、感受图画的快乐,享受读书的幸福;培养幼儿善于观察、勤思考、流利表达的阅读习惯;能够结合图文,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的用多种形式创新故事。我采用互动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我先提问:“小朋友们,在动物王国里,你们觉得谁的力气最大?”有的幼儿说凶猛的老虎力气最大,有的幼儿说威武的狮子力气最大,还有的幼儿说憨态可掬的大象力气最大。然后,我说:“在动物王国里,小蚂蚁的力气最大,你们信吗?”通过创新绘本阅读教学方式,幼儿的思维更加开阔。 (二) 引导正确阅读,鼓励幼儿自主思考探究 在新时期,幼儿教师需要严格遵循教学理念和课程标准,引导幼儿正确进行绘本阅读,鼓励幼儿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究,不仅要让幼儿学会阅读,还要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推理,从而激发幼儿内心中的真实情感。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要深入掌握幼儿实际,充分解读绘本教材,以幼儿的角度去审视问题,给幼儿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让幼儿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累丰富的阅读经验。比如在绘本阅读《黄色的……是蝴蝶》中,我设计了幼儿最喜欢的捉迷藏游戏,制作大的绘本图书,让幼儿去寻找蝴蝶,每换一个场景,幼儿都会先猜测,问:“黄色的,是蝴蝶吗?”出示大树图片,教师说:“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梨子。”出示马路图片,学习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气球。”出示城市图片,学习句式:“黄色的是蝴蝶吗?哎呀,不是蝴蝶,是黄色的信号灯。”整个游戏过程,无需教师作过多解释,整个绘本教学变得更加生活和灵动。 (三) 合理运用课件,尊重幼儿个人阅读感受 多媒体技术为幼儿绘本阅读教学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幼儿教师只有合理运用电子课件,坚持为幼儿的“学”服务,着眼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才能够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如绘本阅读教学《拔萝卜》对小班幼儿来说是耳熟能详的,该绘本故事讲述老公公种了个大萝卜,到了收获的季节,怎么拔也拔不动,于是他喊来老婆婆,还是拔不动,小老鼠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帮忙,终于拔起了萝卜。我围绕“种萝卜”“拔萝卜”“抬萝卜”三个场景,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适宜的背景音乐,使幼儿仿佛置身在田地里,体验不同的情感变化,将绘本阅读变得更加趣味化。在引导幼儿阅读绘本时,我让幼儿先观察绘本封面,说说看到了什么,数数绘本里一共有几个人。我还组织幼儿模仿绘本中的人物和故事情节,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 结语 总之,幼儿绘本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幼儿实现与绘本的对话,还可以充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充实幼儿的内心世界。幼儿教师要从幼儿实际出发,具有儿童视野,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幼儿的主体性,运用多种有效教学方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管见 在幼儿教育中,绘本阅读是极其重要的组成内容,也是当前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一般而言,绘本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而且对提高幼儿的艺术修养同样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笔者发现,在现阶段,对幼儿展开绘本阅读教育呈现出了诸多弊端,在影响幼儿绘本阅读效果的同时,也阻碍了幼儿的发展。因此,本文针对其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现阶段幼儿园绘本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绘本阅读的质量过低 幼儿在受教育阶段,其教材内容至关重要,但是现阶段幼儿绘本教材质量过低,从根本上影响到幼儿绘本阅读的整体质量。很多商贩为了获得更高的利益,往往会忽略绘本教材的内容,这种情况下会导致出现这种现象:很多绘本包装精美,但是内容却如出一辙,没有创新性,甚至其中的部分内容幼儿已经学习过并且观看过,这种情况使得幼儿绘本的阅读质量受到影响。 2.刻意追求绘本阅读的数量 在受到现代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与教师错误地认为幼儿阅读读物越多,对幼儿的成长越有帮助,这种理念不仅会导致家长、教师加强对幼儿读物的教育,并且还形成了一种过于盲目以及粗浅的阅读方式。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该现象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幼儿绘本阅读对幼儿所带来的引导作用,并且不利于幼儿的成长以及发展。此外,很多教师与家长一味追求幼儿阅读绘本的数量,导致幼儿在短时间内学习的绘本教材数量较多,幼儿难以消化,实则难以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3.幼儿绘本的阅读停留在浅层次 在幼儿绘本的阅读中,很多教师善于对幼儿进行积极的引导,对深层次的内容进行挖掘,再利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加强对幼儿的熏陶以及教育,促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到提升。但是从现实角度分析,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会对这一问题有所忽略,并且对教材的深度挖掘不够,无法让幼儿学习到真正的东西,不利于幼儿的成长。 二、原因 笔者认为,在幼儿绘本阅读中之所以出现上述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受到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教师与家长仍然存在“拔苗助长”的心理态度,甚至部分教师将绘本阅读作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导致幼儿绘本教育的意义呈现出一种功利化,从而无法将绘本的阅读意义进行展现,无法对幼儿的发展进行引导。此外,很多教师与家长并没有深入了解幼儿绘本教育的主要意义,导致幼儿绘本教育的整体意义失去原有的韵味。因此,真正将幼儿绘本教育与传统教育模式进行划分,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幼儿绘本教育在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三、对策 1.尊重幼儿的好奇心 众所周知,幼儿的想象力与好奇心很强,在日常生活中会问各种奇怪的问题,比如:为什么小白兔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为什么天空中有白云?等等。绘本教育作为当前幼儿能力教育的一种展现,无论在审美意识还是在教育中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幼儿教育的发展中,要保证满足幼儿的需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尊重幼儿的成长,顺应幼儿发展的规律,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 2.提高幼儿绘本阅读的数量以及质量 在提高幼儿绘本阅读数量上,要保证做到数量的合理性,避免出现“填鸭式”教育模式,保证幼儿能够获得足够的阅读量,让幼儿在阅读上的高效性得到提升。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幼儿绘本材料作为教育内容,从根本上发挥出教材的意义与内涵,让幼儿能够更好地学习与进步。 3.加强对幼儿的阅读引导 在幼儿绘本阅读教育中,教师作为领路者与指引者需要对幼儿进行引导,这样一来不仅可以避免浪费阅读的时间,而且还能提高上课的效率。其中,在对幼儿进行阅读引导的时候,需要提高幼儿阅读绘本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鼓励幼儿进行阅读,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在不断充实幼儿阅读生活的同时,能够让幼儿受到良好的教育以及阅读熏陶,保证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总之,绘本阅读教育中所出现的问题影响了绘本教学的效果,产生这种问题的原因比较多,只有从传统的教学观念中跳出来,才能充分解决这一问题,才能促使幼儿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情景教学法在幼儿园阅读教学中的作用B 摘 要:幼儿园阅读教学可以使小朋友增长见识、培养能力,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将关注点投入到幼儿园阅读教学研究方面。情景教学作为一种目前被公认的有效教学方法之一,它在幼儿园阅读教学应用方面显示出独特的作用。因此,从它的作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关键词:情景教学法;幼儿园;阅读教学 幼儿园是一个学生求学生涯的第一站,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幼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可以这么说,这个时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将对学生的一生起到很大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从情景教学法在幼儿园阅读教学的应用来分析,希望能够借此来找到适合幼儿阅读的教学方法。 一、概念之情景阅读 它作为阅读教学的一部分,是教师在阅读教学时,通过给幼儿一定的情景,使幼儿可以利用这个情景进行体会,进而能够理解故事的内容,以及理解故事所要表达的情感。也就是,让幼儿可以利用这个情景,好像真正地走进故事里面,从而学到知识,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二、作用之情景阅读 (一)锻炼幼儿阅读能力 幼儿园的每一项教学活动都是有目的、有意义的,而这些目的的实现不仅仅依靠我们的幼儿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它还需要我们的小朋友积极地配合。情景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利用一定的声音、图片、游戏等等情景来刺激幼儿参与课堂活动的兴趣,从中锻炼他们的阅读能力。 (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我们的情景阅读教学不仅仅只是锻炼孩子的智力,还是全面发展幼儿。它对于培养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动作表现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能力等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的情景阅读教学将会是幼儿阅读教学常用的方法,它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 三、教学实践情况 我们的情景阅读教学一般按照教师对情景的创建,幼儿以角色扮演的形式体验故事,最后教师再慢慢地引导幼儿体味其中蕴含的意思。但是,因为幼儿本身的心理特点,我们的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由易到难、由表及里等原则来逐渐认识,再慢慢地开发智力、教育幼儿。下文我们将对其详细地描述: (一)情景的创建 这一步是情景阅读教学的开端,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可以利用语言描述、音乐播放、观看图画、物体展示、游戏参与等等方式来创建阅读的情景。这些情景的创建可以激发幼儿参与其中的兴趣,以及帮助幼儿进入情境当中,从而更好地体验其中,从而理解故事想要表达的意思。 比如说,学习《我的星球》这一篇课文,教师提前准备三颗不同颜色的星星和一个地球仪。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还可以播放一些视频或者配一些音乐,给幼儿创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整个阅读教学中,我们还可以让孩子走出空间有限的教室,到幼儿喜欢的地方进行教学,在那里做摘星星的游戏,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二)角色扮演 它是指在情景阅读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为了让幼儿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的意思,组织幼儿扮演故事里的角色。幼儿可以重复角色所说的话,以及用动作模仿故事里面的动作。通过这样的亲身体会,自由地参与,深入故事情节里面,使幼儿理解故事想要告诉我们什么东西。 比如说,学习《找朋友》,就可以让小朋友互相组对来完成这个“找朋友”的游戏。在扮演中,我们的教师可以让其他小朋友朗读课文,而组成队的两个小朋友可以根据其他小朋友朗读的句子,做出相应的动作。最后让其他小朋友来评价他们做得怎么样。这样的角色扮演可以让小朋友体会“找朋友”的乐趣,同时一起和其他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乐趣。同时,这样的教学能够将枯燥无味的语言课转变为充满乐趣的游戏课,既能够让小朋友在阅读教学中掌握知识,又能激发他们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三)引导幼儿体会故事 这是情景阅读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画龙点睛的一个环节。幼儿通过上述的角色扮演已经初步体会到故事,并且对于故事情节有了大概的了解。这时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来引导幼儿更加深入地体会故事需要告诉我们的内容。教师可以借助语言表达的魅力,由易到难地慢慢引导,为幼儿提供更好的语言想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其他的教学手段来引导小朋友更加深刻体会、理解故事。 比如说,学习《我长大了》一文,这篇课文除了让小朋友理解故事的内容,还有教育小朋友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目的。因此,在进行前面的教学之外,还需要我们的教师引导小朋友更深刻地体会故事想要告诉我们的内容。就像根据课文让小朋友理解自己的爸爸妈妈的辛苦,要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懂得分担爸爸妈妈的辛苦,因此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最后教师可以给小朋友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小朋友回家以后做一些自己的事情,明天上课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在这里,我们的教师就是利用语言的魅力帮助小朋友总结课文,以及以布置任务的方式让小朋友真正理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含义。 幼儿阅读教学中使用情景阅读法最大的目的就是为幼儿提供一定的情景,方便幼儿对故事的了解,从中可以掌握到知识和培养阅读能力。情景阅读教学是一种适合幼儿学习的好方法,它的使用将会让我们的幼儿更加快乐地享受阅读。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幼儿早期识字阅读教学心得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从三十年的教育经验得出结论:儿童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儿童的成功主要取决于他们的早期阅读技能,而且这种技能形成得越早越好。"阅读学习是个体进行终身学习的重要手段,阅读能力是对一个人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素,是未来社会一个必须具备的能力。近年来早期阅读已是我国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视的一个新课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地把幼儿的早期阅读方面的要求纳入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提出要"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有关研究指出,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期间形成的。如果在婴幼儿时期不及时启蒙阅读意识,激发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幼儿入学后就可能出现学习适应困难。因此怎样在学前期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早期阅读环境,为他们进入学校后的书面语言学习及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是目前幼儿园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1.早期识字阅读的意义 1.1 早期识字阅读可以促进幼儿口语的发展。三至六岁是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通过识字阅读训练可以让幼儿开始接触书面语言,通过对规范和优美的书面语言的学习,幼儿可以逐渐扩大词汇量,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大量的句式,并把他们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这样就促进了儿童口语的发展。 1.2 可以提早阅读,发展幼儿的认知水平。人所具有的大部分知识都是通过阅读获得的,因此,谁阅读得早,谁的阅读量大,谁就在拥有的知识量上占有优势。西方国家的儿童有85%的知识来源于阅读,而我国的儿童还是主要靠"听"来获取知识,这主要是小学教育中识字教学的时间拉得太长造成的。 1.3 识字训练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识字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语言能力本身就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来说,儿童的语言能力是其智力的第一因子;另一方面,由于汉字本身的特点,汉字的构成像智力积木,可以开发人的智力,著名语言学家安子介说:"汉字能够使人产生联想,联想是一切发明之母。" 早期的识字教育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和家庭都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幼儿听读联想识字》是在吸收了听读游戏识字、韵语识字和字族文识字的基础上编写完成的,经过国内众多幼儿园的使用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幼儿听读联想识字》不仅符合幼儿的认知规律,而且还符合汉字的构字规律,同时又便于老师和家长操作。完全有理由相信,本教材一定会受到幼儿园和家长的欢迎。 2.早期识字阅读的有效措施 2.1 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材料。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对幼儿来说,书籍更是学习语言的重要载体。在学前阶段,幼儿所接触的书面语言一般是他们已知道的东西的文字代码。从幼儿认识书面语言这一特点出发,在早期阅读活动中,我们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有的放矢地为幼儿提供大量的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的、生动的阅读材料,并摆放在幼儿容易拿到的地方,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自主地进行感知、体验、探索。例如:在每次阅读活动前,教师在活动区、图书角里要提供相应的新图书,新图片,并向幼儿介绍图书、图片的名称和内容,以激发幼儿阅读的欲望和兴趣。在阅读活动结束后,可开展角色游戏活动,让幼儿挑选最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或者讲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在为幼儿提供阅读材料时应注意三点:(1)图画色彩鲜明、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2)与幼儿生活有关,图画内容简单具体有趣,能让幼儿有兴趣看下去,并让幼儿有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机会。(3)文字正确优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复。通过半年的实践,我认为"帮我早读书"教材是比较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早期阅读材料。这套教材图文并茂、语音规范、语义浅显、知识面广,幼儿通过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磁带、看色彩鲜艳的画书、读朗朗上口的文字,通过游戏和生活,逐步将口语符号与文字符号联系起来,自然地过渡到早期阅读。 2.2 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场所。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与主客体交互作用过程中获得的。幼儿与客体环境的交互作用愈积极、主动,发展就越快。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接受书面语言。早期阅读活动重在为幼儿提供阅读经验。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渗透阅读内容,为幼儿提供阅读机会和场所就显得十分重要。我们要根据幼儿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和场所,将季节的变化、动植物的生长规律、幼儿的日常生活等与阅读教育相结合,让幼儿充分享受书面语言,潜移默化地接受有关方面语言的知识,通过不断的感知内化,积累阅读经验。 3.采用新颖多样的阅读形式,因人而异地引导 3.1 各种阅读资料可以交替使用,不同的孩子使用不同的图书类型时可以相应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小班的孩子适合在老师的引导下阅读,通过过渡性的问题等让孩子了解故事并发现其中的变化;大班的孩子可以进行自主阅读,并鼓励他们对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提问,从而提高其阅读能力。另外,不同孩子的智力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有些孩子可能在早期阅读方面表现很好;有的孩子喜欢阅读,想象力极为丰富,但表达不够;有的孩子阅读习惯太差,影响了他的阅读水平。因此早期阅读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在教学中可运用朗读感受、观察理解、故事表演、创编情节、改编游戏、自主阅读、讲做结合、讨论交流等方法,引导幼儿开展阅读活动,针对孩子不同的情况进行随机引导,这样往往能得到最佳的效果。另外,可根据能力强弱结合的原则对孩子进行分组,组织他们以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这样,能力较强的孩子能起到带头作用,会通过给其他孩子的讲解得到锻炼,相对差些的孩子经过同学的讲说也会从中学到知识,在给予适当引导的情况下,最终孩子们集体阅读的能力会得到提升,同时个人的阅读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2 利用多媒体工具开展更加生动的阅读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多媒体工具也早已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有力工具。在阅读活动中利用幻灯机、投影机、录像机、电脑等进行教学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幼儿兴趣,拓宽信息渠道,全面深入地理解阅读内容。多媒体工具具有图文并茂、声像结合、动态立体的特点,它经由直观生动的形象,使幼儿身临其境、深受其感,更能调动孩子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兴趣。特别是对幼儿不能理解或有质疑的内容,多媒体提供了放大、定格的技术条件,有利于幼儿重点观察分析和思考。 3.3 开展各种竞赛和小活动,也可以很好地锻炼孩子们的能力。例如,开展"新闻角"、"小小天气预报员"、"故事大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锻炼孩子的阅读能力,而且使他们无形中拓宽伸向外界的"触角",使他们更加关注外部世界,这些都是孩子将来立足于社会必不可少的能力。 幼儿阅读教学论文:农村幼儿递进式阅读教学序列设置的研究 在提倡“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的今天,阅读已经被认定为人一生最重要的素养,幼儿阅读的话题受到了社会诸多方面的关注。农村幼儿的阅读能力由于受家长文化程度不高;阅读材料缺失和不适合;家庭阅读氛围的不具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农村幼儿的动作表现明显优于语言发展。这也使得幼儿园中切实有效的阅读教学成为提高农村幼儿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基于农村幼儿阅读时切实存在的客观因素和幼儿发展的特点,对不同的年龄段的农村幼儿,采取有侧重、有针对的递进式的阅读教学是最适合的。 一、核心概念和界定 递进式教学:是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在教师精心组织引导下,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引导―体验―建构”三个环节相扣递进式教学。 教学序列:是指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从学科的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角度出发,再从教育科学的角度得出的学科教学的程序性、策略性的内容。 二、课题的实施与操作 1.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丰富幼儿的阅读环境是丰富幼儿阅读能力的根本。既然农村孩子的家庭不能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材料,那么我们就利用幼儿园的阅读资源和集体活动的优势来为孩子创造阅读的良好氛围。充分利用幼儿每周在园的五天,为幼儿提供阅读的机会、材料和环境。 (1)温馨的环境,让幼儿有兴趣的参与阅读 为了让幼儿能主动参与到阅读活动中,我们为孩子创造了温馨的阅读环境:首先,我们在阅览室的一侧铺上了软垫,添置了抱枕和靠垫,另一侧放置花朵形的阅览桌和小圆椅,因造出温馨如家般的阅读环境,让幼儿愿意放松身心、主动投入到阅读活动之中;其次,我们利用园内的走廊和楼梯布置优秀的绘本内容和书目,让幼儿每天来园后在幼儿园的公共环境都能感受到优秀的阅读内容,从而激起浓厚的阅读兴趣;再次,我们在幼儿园开辟亲子阅读区域,在区域内放置推荐图书供家长和幼儿进行亲子阅读,并定期更换,保证幼儿的阅读兴趣。 (2)丰富的书籍,让幼儿有足够的阅读材料 幼儿园定期通过向教师、家长征询,书店推荐和网上书评的方式,添置优秀的阅读内容,丰富书籍的数量,补充和更新阅读内容的资源,满足幼儿对图书阅读量不断提高的需要。这些内容丰富的书籍为幼儿构建了良好阅读能力的物质基础。 (3)教师的力量,让幼儿有适宜的阅读指导 作为幼儿园的教师她们拥有较强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能根据幼儿的阅读现状和需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对于缺少正确引导和渴求学习的农村幼儿来说,教师是他们走进阅读世界的领路人,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幼儿拥有良好阅读能力的后援力量。由教师提供的支持性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阅读兴趣的持续、阅读技能的掌握和阅读能力的发展。 (4)活动的渗透,让幼儿有充足的阅读时间 良好的阅读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拥有的,它需要幼儿在日常的阅读中逐渐积累形成。如,晨间的自主阅读;集体的阅读教学;区域的图书馆游戏;午睡前的故事欣赏等等,凭借活动中的渗透可以确保幼儿的阅读时间,多样的阅读形式可以让幼儿始终保持良好的阅读兴趣。 2.开展“课题课研讨”,检验措施的有效性 我们深知课题研究要紧密结合课堂实践,于是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措施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重要形式。为了让课题真正发挥它在实践研究中的作用,在内容的选择、开展的形式、效果的汇总方面我们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创新。 (1)寻找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开展课题课活动 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的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阅读内容(绘本)作为课题课的内容,由课题小组先行研讨,制定合适的目标、措施以及观察项目后,进行课题组的研讨(观摩)活动,由所有课题组的教师们在观摩与研讨中确定内容的适合性和农村幼儿园在该次活动中目标的达成和措施的有效性,为更好地建构阅读教学序列积累宝贵的资源。 (2)结合课题观察表有针对地观察记录 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及时记录幼儿在研讨活动中阅读兴趣、习惯、理解能力上的表现,结合观察实效和汇总数据展开有针对的研讨。 (3)课题活动后及时汇总、研讨,修正调整 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获得课题研讨课的第一手数据资料。通过对数据的汇总、分析,检验措施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从而发现最适合我们农村幼儿园的阅读教学措施和目标,及时修正、调整相应序列的设置,做好阅读教学序列资料的沉淀与积累。 3.搭建“阅读节”平台,拓展幼儿的阅读体验 除了日常的绘本教学(课题课)活动,我们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让幼儿投入其中,将幼儿园阅览室的阅读书籍全面流入班级、家庭,让孩子们有更多的机会进行阅读活动。 (1)小百灵讲故事――让幼儿“传递”阅读 阅读节里我们成立“小百灵”故事团,让孩子参与到阅读的传递队伍之中,借助幼儿榜样的力量,使阅读节活动更具实效性,“小百灵”走进班级传递好听的故事,让每个孩子都体验到讲故事带来的快乐,这样大大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从会阅读逐渐到爱阅读,会表达。 (2)绘本表演――让幼儿“展示”阅读 在幼儿园大量的阅读指导之下,孩子们愿意说、能说、也很想说,于是我们借助绘本剧这个载体,让孩子在已有的绘本阅读活动基础上,进行绘本剧表演活动,幼儿在绘本表演中更深层次地感受绘本的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幼儿的阅读热情。 (3)自制图书――让家庭“动手”阅读 在阅读节我们还开展亲子制作图书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共同制作一本属于孩子的图书,这一活动得到了家长的热情参与,孩子们对于自己动手制作的图书特别感兴趣,都愿意讲述属于自己的故事,孩子们形成了好书大家看的愉悦读书氛围。更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也为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美好回忆。 (4)图书漂流――让家庭“共享”阅读 针对农村家庭幼儿阅读材料的不适宜与缺失,将幼儿园丰富的书籍与幼儿家庭共享,通过图书漂流的形式让孩子带书回家,在弥补家庭阅读材料不足的情况下,也弥补了幼儿在园时间的局限,把幼儿的阅读由校园带回家,让家长有更多的亲子阅读机会,带动家长参与到孩子的阅读培养中来。 (5)评选书香家庭――让社会“参与”阅读 家长们亲身参与了阅读活动并从中收获了很多阅读的经验,我们以评选“书香家庭”为平台,邀请家长把好的亲子阅读经验与更多的家庭分享,带动身边和社区的家庭一起有效行动起来。家长们亲身的经历为其他家长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经验,增进了家长间的交流,带动了更多的人一起参与阅读。 三、课题的成效与收获 1.促进农村幼儿的阅读水平的有效提高 在幼儿园开展了有目的、有计划的阅读教学活动和丰富多彩的阅读节活动中,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获得了全面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幼儿的阅读兴趣浓厚。阅读兴趣待提高的比例从前测时的53.01%下降到了2.43%,提高了50.58个百分点;阅读兴趣达到优秀等级的幼儿从5.71%上升到了47.15%,上升了41.44个百分点,幼儿对阅读的兴趣显著提高;②幼儿的阅读习惯养成有成效。待提高的幼儿从前测时的25.71%到后测时已降到0,水平优秀的幼儿显著增加,从前侧的0提升到84.56%,提升了84.56个百分点,实验措施成效明显;③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显著提高。水平幼儿的幼儿增长了74.80%,待提高的幼儿从53.33%下降为0,幼儿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经过近四年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实验班幼儿阅读素养水平的优秀率明显高于对比班,具体体现在后测的优秀率对比中:阅读兴趣实验班为47.15%,对比班为28.74%,高于对比班18.41个百分点;阅读习惯实验班为84.56%,对比班为22.22%,高了62.34个百分点;在阅读理解能力的测评中实验班为74.80%,对比班仅19.75%,高了55.05个百分点。“自身发展对比”和“年龄段对比”这两项客观数据均证明了本次课题研究有效促进了我园农村幼儿的阅读素养水平的提高。 2.建立适合本园农村幼儿的递进式阅读教学序列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从阅读目标开始,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内容,根据幼儿的特点制定、实践有效的措施。课题组以小班为基础,各年龄段有针对性地进行实践研究,将研究的过程与成果共享,中班在小班时的基础上制定、修正自己年龄段的阅读目标、内容和措施,又为大班提供借鉴,真正体现“递进式”培养的意义。 (1)理论学习帮助阅读目标序列的设置 在阅读目标序列制定的初期,课题组深刻地认识到理论支撑对一个课题的重要性,为此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研究领域的专著理论、杂志文章,认真研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阅读的相关要求,从中截取我们需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使得阅读目标序列的制定思路逐渐清晰且可操作,形成阅读目标序列初稿。 (2)专项研讨助推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 在课题实施初期,课题组根据专家、书评和教师的推荐,梳理出阅读内容资源库,由课题组根据各个年龄段幼儿的认知特点,有目的地结合主题、季节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阅读内容(绘本)制定出小、中、大班的第一稿阅读内容序列。 为了检验阅读内容序列的设置的有效性,我们选择了最能检验有效性的形式――课题课,作为我们研究、选定各年龄段阅读内容的重要形式。借助课题专项研讨,来检验阅读内容序列设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课题小组先行研讨阅读内容,结合目标序列制定课题课活动方案,组织课题课观摩研讨活动,检验阅读内容选择的合理性,及阅读内容对农村幼儿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有无实效。在实践、观察、研讨、汇总的基础上,对第一稿阅读内容进行删减和补充,形成下一稿;在实践研究中不断调整、完善,最终形成适合农村小、中、大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阅读内容序列。 (3)实践反思完善阅读措施序列的设置 在架构了我园的阅读措施序列框架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说明教学措施的有效性,我们将课题课与“农村幼儿阅读素养水平测评表”有机结合,制定出专项课题课观察表观测措施的有效性。明确每次课题课的观察任务,采取一对一的观察方式,在课题观察表上及时记录下幼儿在措施实施中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上的表现,并采取课后个别交谈的方式完善观察表的数据,得到更客观的结果。通过课题研讨课与课题观察表紧密结合这样的形式,我们得到了阅读措施成效的第一手数据资料。我们将这些宝贵的数据进行及时地汇总、分析、反思,结合课后的研讨活动,得出措施实施中的有效性和目标定位的准确度,从而发现最适合不同年龄段农村幼儿的阅读教学措施,并及时修正、调整相应的措施序列,做好阅读措施序列设置的积累与沉淀。 经过近四年的不断实践、修正和完善,我们整理出了一套可供教师使用、借鉴的阅读教学序列,使之在幼儿阅读培养中实现“高质量”。 3.形成一套有效观察测评幼儿阅读素养的评价标准 本课题是基于行动的教学研究,我们将阅读素养水平分为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三个一级指标,十六个二级指标,六十四个三级指标的测评项,为教师观察、解读、支持幼儿的阅读行为和能力提供了更为细化,更具操作的参考依据,用规范、有效的测评标准检测农村幼儿的阅读发展。 4.收获教师的教育理念的转变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在课题研究中,通过一次次的课题理论学习和课题课观摩、记录、研讨,与教师原有的教育理念不断碰撞,更新教育理念,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老师们更是对课题课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实践摸索中体验到了课题课的实践意义,周丽琪老师的《彩虹的尽头》,王晓萍老师的《小黑捉迷藏》,陆冬英老师的《国王生病了》在区幼儿园教科联盟课题课展示活动中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全园形成了科学、主动、互助的阅读研究氛围。 通过研究教师的分析、总结能力有了明显提高。教师撰写的15篇论文在省、市、区级论文竞赛中获奖,20篇阅读活动设计在省、市、区活动设计评比中获奖。撰写的3篇课题论文在《课程教育研究》《读写算(教研版)》等杂志上发表。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写出了多篇教学活动设计和幼儿阅读观察案例,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一带一路”走入世界视野,中国越来越多地活跃在世界的舞台上,而在对外交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文化冲击。这使我们意识到在英语教学中只教授语言知识已经很难满足对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要迫切地培养既有英语专业知识又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1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内容及重要性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指拥有不同符号体系和文化认知的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简单地说,跨文化交际就是指任何在文化背景和语言上有差异的交际。一句完全正确的话,但是如果用的场合不恰当,或者不符合说话人的身份背景,甚至不符当时当地的社会风俗,那么就达不到交际的目的,甚至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跨文化交际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如语音、语法、词汇等,更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外语思维,了解所学语言的国家的人们是如何用语言反映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了解他们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除了语言知识的传授,提高学生的基本人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胡文仲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讲,越深刻越细致地了解所学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使用这个语言。”正是意识到文化知识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性,教育部在《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文件曾指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语言知识,培养其听说读写等应用技能,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所以,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已成为近年来外语教学中不断被提及的一个热门话题。 2跨文化交际在高职英语精读教学中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精读课程是一门必修的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其教学目标在于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的综合语言运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学习不能独立于文化学习之外。因此,近年来一些英语精读的教材中也越来越多地可以看到文化知识的渗透。就笔者教授英语精读课程所使用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教程》为例,在这套精读教材里,除了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之外,每个单元都有文化角这个板块。其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本族语与英语及其所属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利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但是经过笔者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现阶段高职英语精读课程中要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仍然暴露出许多明显的问题。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2.1英语文化知识输入意识不强 在英语精读教学中,很多高职英语精读教师只重视英语语言知识的培养,忽视了英语文化知识的输入,使学生仅仅掌握了英语语言的基本表达方式,却并没有引导启发学生去了解英语语言背后真正的文化知识。同时,由于受到课时限制以及教材重语言知识传授的编排形式,教师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必须要迎合英语语言应试教育。 2.2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知识的欠缺 如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师已掌握扎实的英语专业能力,但是在英语文化背景方面,水平却参差不齐,大多数英语教师都没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的储备,在英语文化背景方面以及其文化和国内文化的差异方面,不具有相关的理论知识。因此,英语教师向学生传授的跨文化交际方面的知识将非常有限。从教学理论的角度来分析,教师自身英语文化背景知识能力的欠缺,对于在英语精读课上培养学生的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2.3教材内容未能与时俱进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高职院校所选用的英语教材也应符合趋势潮流,与热点新闻紧密结合,突显文化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体现英语教学的时代性和先进性。但是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所选用的英语精读教材排版老套,文章内容过时,很多文章并没有体现英语的发展性,也未能体现出英语的时代感。而且,英语精读课程重学生语言知识培养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建,即使有的英语教材有涉及到文化知识点的介绍,但也缺乏文化知识系统性深入性的讲解,对于英语背景文化、英语表述特征的具体介绍只是泛泛而谈,蜻蜓点水,不够深入细致,自然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3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策略 在英语精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英语国家的文化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渗透到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去,让学生学会用英文思维方式思考问题,使得学生在英语的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准确灵活恰当地传递信息并使交流内容更加丰富。笔者认为,要使学生能在英语精读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得到提升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3.1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 教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应当改进教学方法,恰当地选用教学模式及合理地安排课时,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发掘和利用教材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有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例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综合教材3》第三单元是有关教育的话题。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对比中美两国教育体制的不同,进行两种文化的双向对比,让学生在学习相关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在掌握两者差异的基础上,让他们真正明白英语国家文化历史和汉语传统文化的异同,在两种语言表达思维模式下自如灵活的切换以此真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2第二课堂中文化知识的输入 有限的课堂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文化知识的获取,不利于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在许多高职院校,学生甚至是英语教师都少有机会到说英语的国家去进行学习交流,身临其境地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氛围和体验文化环境,那么学生对西方社会和国家的认识主要是通过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视频资料等建立起来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第二课堂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设生动有趣的第二课堂。近年来,微课、慕课等等一些在线网络课程不断涌现不仅延伸了课堂教学,更丰富了第二课堂。学生能在网络课程中随时随地地进行灵活有效的个性化的学习。教师则需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阅读大量的英语经典文学作品,积累相关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社会文化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类文化知识的公众号、APP等都可以下载到手机,随时获取有趣又有料的文化知识。从第二课堂中大量阅读和广泛接触西方文化知识不仅可以弥补传统书本授课和课堂教学活动的不足,更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文化素养,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3教师能力素养的提升 英语教师是语言传播的使者,是文化沟通的桥梁。除了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高职英语教师还要有比较高的文化素养,了解熟悉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成为两种文化差异之间的桥梁。这就需要英语教师自身广泛涉猎跨文化交际的各个方面的知识,例如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等,还要了解日常用语、专有名词、俚语、禁忌等能够反映跨文化的背景知识。因此,高职英语教师需要进行自我内涵的提升,不断学习,涉猎不同国家的文化。这就要求他们必须和学生一样,大量地阅读英语经典名著,历史书籍,视频影音等,广交外国友人,关注西方国家新闻动态,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不断适应新时代下跨文化交际教学方面的要求。另外,在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又是文化学习的引导者和示范者,是学生文化学习的重要伙伴。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同时,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4结语 新时代下,文化知识的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在强调语言能力的训练和语言知识的传授的同时,更要掌握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有效地开展文化教学。从当前高职院校英语精读教学的现状来看,虽然存在着文化知识输入意识不强,教师文化水平有限等问题,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仍具有较大空间和发展潜力。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必须不断创新和完善高职院校英语精读教学方法,注重在语言教学中文化因素的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