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科学与技术

燃烧科学与技术杂志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Journal of Combus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简介:《燃烧科学与技术》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5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2-1240/TK,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工业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工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燃烧科学技术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测量技术和环境保护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
国际刊号:1006-8740
国内刊号:12-1240/TK
全年订价:¥ 360.00
创刊时间:1995
所属类别:工业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天津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94
复合影响因子:0.75
总发文量:1076
总被引量:8345
H指数:28
引用半衰期:5.1711
立即指数:0.0612
期刊他引率:0.9142
平均引文率:12.7347
  • 流化床中煤掺混垃圾燃烧时受热面积灰的研究

    作者:张军; 范志林; 徐益谦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利用小型流化床系统研究煤掺混垃圾燃烧时硫对有机污染物排放影响的过程中,发现处于烟气温度338~547℃的对流区域受热面存在积灰,为此对积灰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受热面灰沉积量随烟气温度降低而减少;随着混合燃料中垃圾含量及硫含量的增加,灰沉积量也减少.分析发现,沉积物主要由小于5μm的细小颗粒组成,其化学组成中绝大部分为氧化钙...

  • 铜分子筛协同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作者:余刚; 余奇; 翟晓东; 顾璠; 徐益谦 刊期:2004年第05期

    利用填充有催化剂颗粒的低温等离子体反应器来脱除氮氧化物(NOx)是一种高脱硝率、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研究其脱除特性对于选择合适的催化剂和运行条件非常重要.建立了低温等离子体-催化协同脱除NO的实验系统,通过实验研究了Cu分子筛、等离子体的作用与O2、温度、水蒸气等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u分子筛催化剂是一种有效的催化剂,它对...

  • 模型化合物吡啶加热氧化规律研究

    作者:赵科; 谭厚章; 周屈兰; 惠世恩; 徐通模; 车得福 刊期:2004年第05期

    为研究煤中吡啶型氮的氧化规律,选取吡啶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烟气分析仪连用,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对其氧化产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氧化产物主要是NO、NO2、N2O、CO和CO2.N2O在750~900℃生成量最大;氧气量大于或等于理论氧气量的76%时,CO在650℃存在一个高峰,NOx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氧气量等于理论...

  • 甲烷在整体式Co基催化剂上的燃烧性能

    作者:任屹罡; 陈耀强; 庞秀江; 龚茂初 刊期:2004年第05期

    以Ce0.25Zr0.50Mn0.25O2(OSM)和YSZ-Al2O3(Y2O3,ZrO2稳定的γ-Al2O3)为载体,制备了Co/OSM和CoYSZ-Al2O3整体式催化剂,以及不同Co/OSM:Co/YSZ-Al2O3比例的Co/OSM+Co/YSZ-Al2O3整体式催化剂.研究了上述催化剂的甲烷催化燃烧性能,并利用XRD和H2-TPR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XRD结果表明,在OSM和YSZ-Al2O3上Co均以高分散形式存在.H2-TPR结果表明,Co/OSM+Co...

  • 降低准均质稀燃汽油机NOx排放的电控系统研制

    作者:李志军; 张广宇; 刘书亮; 王莉; 刘德新; 刘伍权 刊期:2004年第05期

    为了配合稀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的正常工作,开发了一套稀燃汽油机电控系统.该系统不仅可以任意设定汽油机浓、稀燃的空燃比大小和间隔时间长短,而且可以使稀NOx吸附-还原催化转化器在稀燃时,控制汽油机按稀燃状态运行;而在浓燃还原再生过程中,电控系统自动调小节气门开度和点火提前角,使得汽油机对外输出的扭矩稳定.将该系统应用于一台丰田8A...

  • 受浮力作用的湍流扩散火焰的数值模拟

    作者:杨炜平; 张健 刊期:2004年第05期

    应用浮力修正的k-ε模型和EDC湍流燃烧模型对旋流燃烧室内具有较低燃料/空气初始动量的甲烷湍流扩散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组工况下的气体时均速度场、温度场、组分浓度场和湍流脉动速度均方根值分布等,并与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二者基本相符.同时,还将计算结果与标准k-ε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揭示了浮力对具有较低初始动量的湍流扩散火...

  • MULINBUMP HCCI燃烧控制特性的试验和数值模拟

    作者:张晓宇; 苏万华; 林铁坚; 裴毅强; 赵昌普; 赵华 刊期:2004年第05期

    通过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MULINBUMP-HCCI燃烧控制特性.发动机试验表明,通过控制多脉冲喷射参数可以控制预混合气的形成,从而控制燃烧放热速率,获得很低的排放水平.在不采用废气再循环的条件下,NOx排放在低负荷时只有11×10-6,高负荷时也不超过250×10-6,烟度则始终小于0.5 BSU.对多脉冲喷射预混合气形成历程的CFD数值模拟表明,不同的多脉冲喷...

  • 磁场旋转方向对引发火焰旋转临界值的影响

    作者:夏云春; 邓志华; 王清安 刊期:2004年第05期

    通过对旋转火焰涡运动微分方程式的分析,研究旋转磁场引发火焰旋转时的磁场旋转临界速度与磁场参数之间变化的关系,以及旋转磁场方向的变化对旋转磁场引发旋转火焰时磁场旋转速度临界值的影响规律.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引发火焰旋转的磁场上临界转速增加,下临界转速则下降;磁场顺时针方向旋转时,引发火焰旋转的磁场上临界转速较...

  • 标准单室内单人沙发全尺寸火灾实验研究

    作者:杨昀; 张和平; 徐亮; 王蔚; 朱五八 刊期:2004年第05期

    室内家具引起的火灾对人和财产的威胁非常大,本文重点研究单人沙发的燃烧特性,以及对室内火灾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实验是在符合ISO9705的标准单室(3.6 m×2.4 m×2.4 m)内进行的,通过对两个相同的单人沙发进行全尺寸火灾实验模拟,测量沙发燃烧过程中的热释放速率、质量损失速率以及室内温度场等火灾参数,分析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为火灾安全性能化设...

  • 高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水平管阻力特性

    作者:熊源泉; 赵兵; 沈湘林 刊期:2004年第05期

    通过试验和理论计算两种方法研究高压下煤粉密相气力输送水平管稳定段的压力损失情况.理论计算是在Barth气力输送理论基础上,引用Stegmaier的附加压力损失系数的经验关系式进行的.试验发现,尽管输送气体表观速度呈下降趋势,而水平管稳定段的单位压降随固气比增大而增加.显然,较高输送系统压力下气体引起的压降虽然不能忽略,但引起水平管段压降变...

  • 用PIV方法研究四气门汽油机缸内滚流运动

    作者:王健; 刘德新; 刘书亮; 冯洪庆; 胡华 刊期:2004年第05期

    选取一台Cagiva350单缸四气门汽油机作为试验样机,重新设计了具有透明活塞顶和透明缸套的加长部分,并使之与丰田8A汽油机的基本参数接近,以二氧化钛为示踪粒子,采用激光粒子图像速度法(PIV)研究了该样机在进气和压缩冲程缸内滚流流场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滚流在进气过程中开始形成,逐渐演变成与缸径同大的大尺度旋涡,并在实验所能实测的曲轴...

  • 运行和设计参数对生物质热解制取燃料气的影响

    作者:陈冠益; 王永红; 张秀梅; 方梦祥; 李新禹 刊期:2004年第05期

    传统的用来生产工业和民用中等热值气体的生物质热解过程面临着两个缺点,即产气率低和高含量的气相焦油蒸汽引起的下游设备的腐蚀.为克服这些缺点,在保证热解气热值几乎不变的条件下,在实验室内的一套热解系统中研究了运行和设计参数对生物质热解过程的影响.研究的参数包括反应温度、挥发相在热解炉中的停留时间、生物质原料颗粒的预处理、外部...

  • 简单射流流化床的数值模拟

    作者:高鹍; 赵涛; 吴晋沪; 王洋 刊期:2004年第05期

    以双欧拉模型及颗粒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Fluent软件进行了简单射流流化床的模拟.经过不同湍流模型下的二维、三维计算结果分析,并与实验值比较,初步探讨湍流模型和二维、三维模拟方法对稠密气固流动数值模拟的影响,发现RNGk-ε湍动方程较标准k-ε湍流模型提高了稠密气固两相流数值模拟的准确性,三维模拟计算的流场比二维模拟更准确.

  • 甲醇/柴油双燃料发动机的性能

    作者:; 蒋宁涛; 郑尊清; 尧命发; 董明哲; 张铎 刊期:2004年第05期

    在一台柴油机基础上,采用气道口电控喷射甲醇,缸内柴油引燃甲醇的方式,开发了电控甲醇/柴油双燃料样机,并通过发动机台架实验,研究了柴油/甲醇双燃料燃烧模式在燃烧特性、燃油经济性及排放性能方面的特点.与原发动机相比,双燃料模式的最高爆发压力下降,压力升高率上升,排烟和NOx大幅度下降,但THC和CO排放均升高.该方法能使甲醇喷射量得到精确控...

  • 燃烧排放物中有害粒子在人体气管内流动沉积的分析与计算

    作者:许国良; 黄素逸; 张宗勤 刊期:2004年第05期

    基于气固两相混合物中粒子随机的Brown扩散运动机理,分析了粒子在气管内随时间和空间位置变化而呈现出的概率分布,提出了粒子有效扩散表面的概念,由此建立了人体气管吸入流中微细粒子沉积的数学模型,从而计算出粒子在气管壁的沉积效率.将粒子沉积效率的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进行了对比,并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了比较,符合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