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文学

泉州文学杂志 省级期刊

Quanzhou Literature

杂志简介:《泉州文学》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79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1058/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小说天地、散文荟萃、我与古城遗产点的故事、诗歌在线、文学评论

主管单位:中共泉州市委宣传部
主办单位:泉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国际刊号:1005-5835
国内刊号:35-1058/I
全年订价:¥ 157.60
创刊时间:1979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总发文量:3455
总被引量:14
H指数:2
  • 卷首语

    刊期:2016年第09期

    本期"头条"刊发一组精彩的游记散文。作者有鲁迅文学奖得主,有著名作家和著名编辑。今年开春,应泉州和《小说选刊》杂志社联办"中国文学名家看泉州"文学笔会的邀约,他们不辞辛劳走进泉州。活动结束之后,他们很热情也很负责任,纸上走笔,留取心声,录下身影与笑容,当是一次美文的集结吧。作为驰誉海内外的名城,泉州题材的佳作难以计数。

  • 神的香火,人的烟火

    作者:周晓枫 刊期:2016年第09期

    泉州,又称刺桐或鲤城,名称颇具古意。这里的确古老。开元寺历经800年风雨的古塔,筑造时考虑到近海的地质条件,塔上塔下,结构比例为1:1。像棵巨树,冠盖之下,是深邃而密集的织根,是一万只鹰爪,是枯骨般死不悔改的指节,分分秒秒,攥牢黑暗中的土。花岗岩质的石塔,榫卯般叠砌,地震也不能动摇古塔的翘角和刹顶,不能动摇浮雕上的众神之威。泉州的神很...

  • 开元寺·古船

    作者:王祥夫 刊期:2016年第09期

    小时候收藏古钱币,每收藏到一枚开元制钱都极是喜欢,会欢乐地拿给父亲看,父亲要我看钱背后的那个月牙痕,告诉我当年钱范做出来后先要拿给皇帝看,皇帝看哪个好就在哪个钱范上做一个记号,而开元古币上的那一个小小的月牙痕又据说是杨贵妃留下的,她觉得这一枚好,还不等君王动手做记号便用手指甲抢先在上边划了一下。

  • 刺桐港的繁华及其他

    作者:邵丽 刊期:2016年第09期

    再去泉州,仍是阴雨连绵。寒湿的气息浸入肌肤,北方旅人会有一个不适的过程。好在,胃口始终一如既往的好。是因为海鲜之鲜美,还是因为各种美食小吃的诱惑所致?反正,那晚餐后,小雨暂歇,几人踏了湿漉漉的石板路,还要去寻那著名的侯阿婆肉粽。忽有一小女子异议,以如此饱胀之肚腹去寻食,无异于暴殄天物,倒不如先去喝茶。

  • 顽强的修复能力

    作者:东西 刊期:2016年第09期

    站在泉州湾古船陈列馆内,我静静地看着这艘宋代的沉船。它前小后宽,高尾尖底,采取水密隔舱技术,残长24.4米,残宽9.15米。1974年它在泉州湾后渚港被发掘,经专家鉴定,这是一艘13世纪泉州造的中型远洋货轮,实长34米,实宽11米,载重量达到200余吨,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宋代三桅木帆海船。

  • 似是故人来

    作者:王十月 刊期:2016年第09期

    泉州归来已三月,我依然无法写下与之相关的文字。泉州让我心生敬畏,让我对自己的文字失去了自信。三个月来,我处于焦虑之中。我想写泉州,想抓住泉州的魂,想写下我与泉州的相遇。我找与泉州相关的文献来读,越是这样,越发感觉失去了进入方向。如同双手捧沙,越想抓住,越是什么也抓不住。我试图淡忘泉州。可泉州却纠缠着我。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 去看一艘古船

    作者:杨少衡 刊期:2016年第09期

    那艘古船我早已拜访过,却又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探访,有如去探望一位故人。除了心向往之,当然也得益于地利:我所居之地与它所在的泉州相距不远,我常因事到泉州,常需去拜访著名的开元寺,这艘船恰好泊在寺旁的古船陈列馆里,因之便访成了熟客。这艘沉没的残船,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泉州后渚港。据传当年当地渔民在港边滩涂下掘出木材,状似船...

  • 续蔚蓝记

    作者:肖克凡 刊期:2016年第09期

    去年早春参加《人民文学》"海丝采风团"首次拜访泉州,大开眼界,收获颇多,于是写了《蔚蓝记》,记叙诸多感受。又逢初春时节,我再度来到八闽大地,重访刺桐古城。此行有机会参观去年不曾造访的地方,可谓填补人生几处空白,权作《续蔚蓝记》。泉州文庙我居住的天津也有座文庙,坐落老城厢东门里。

  • 泉州这艘船

    作者:董小酷 刊期:2016年第09期

    在泉州,有一座专为一艘古船而建的陈列馆。这艘曾经遥望着开元寺东西双塔,一次次从远航中归来的大船,在海水中浸泡了七个世纪后,如今静静地"停泊"在双塔脚下。听不到涛声,望不见大海,我看见它的时候,几乎要屏住了呼吸。这是一艘沉没的残船,出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泉州后渚港。专家考证它是十三世纪南宋时期泉州造的三桅远洋商船,沉没时间应...

  • 萤火虫你慢慢飞

    作者:叶子 刊期:2016年第09期

    龙腾镇的第一期征迁工作刚刚结束,第二期的征迁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龙腾镇紧邻市区,地缘优势明显,是块风水宝地,这么一块肥肉谁都想多咬几口。征迁会议是星期一进行的,征迁丈量工作第二天就开始了。这是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为什么赶得这么急呢?因为有了几次征迁的经验。前几次征迁的会刚开完,风声就飞出去了,小道消息传播的速度比火箭还快。

  • 门卫老张的微笑

    作者:张金豹 刊期:2016年第09期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在县里工作。县城不大,只有两条像样的街,站高点儿,从西头能望见东头。没事时遛弯儿,转眼就从城南到了城北。小城的居民,主体是村民。说是县城,其实就是个小镇。县城多是平房,楼房很少,偶尔矗起两层楼房,或三层小楼,火柴盒式的。相比之下,县委机关的办公楼,显得有点气派和奢华,甚至鹤立鸡群。当年,我就在这座...

  • 一地瓦砾

    作者:寇建斌 刊期:2016年第09期

    电话铃声响起,是个陌生号码。一接,就像捅开了一面着了火的墙,一通火烧火燎的声浪涌了进来,在寂无声息的办公室里炸响。柱子哥,你快回来吧,贵义家的房子要拆啦!来电话的是石头,我的发小。前几年我出了本书,名叫《北方民居的砖木雕刻艺术》,收了几张贵义家老房子上的砖雕木雕图片。拍照时是石头给我引路叫门。

  • 胞衣地

    作者:季仙 刊期:2016年第09期

    父亲临终前在病床上艰难、痛苦地喘息。间歇,再三嘱咐我,骨灰送回村里安葬,二十万元捐给村小学。好像我不答应他,他就咽不下最后一口气。我百思不得其解,离开出生地六十七年,活着时仅回去过两次,妹妹买房子他说没钱,去世时却要把钱捐给村里。一放假,提着父亲的骨灰盒,我和母亲一起,顶着烈日,急匆匆地前往上坝村。

  • 广告制作部

    作者:孙哲 刊期:2016年第09期

    "将军,哈哈,你又输了!"肥叔轻蔑地说道。"下错了,下错了,还没输。"一下午未赢一盘的老徐急红了眼又悔棋了,每每此刻他定耍赖,棋局也老是不欢而散。老徐是个"不务正业"的"伪棋迷"。"不务正业"体现在下棋比他的工作来得重要;"伪棋迷"指的是他下棋时貌似世外高人,实为没天赋,更没悟性,属于冥顽不化,朽木不可雕的人类,但他依然乐此不彼...

  • 郑家父子在海上

    作者:杨国栋 刊期:2016年第09期

    郑芝龙和郑成功父子,虽说在抗清和降清问题上态度截然相反,但是他们都属于海洋,天生对海洋就有一种天然的海洋似的深厚感情,并且这父子俩都凭借辽阔的海疆,大展身手,如蛟龙似的掀起一波又一波影响巨大的惊涛骇浪,荡出的涟漪遍及东南沿海乃至日本海域,成就了一次又一次前所未有的灿烂事业……先说郑芝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