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陀学刊

普陀学刊杂志 部级期刊

杂志简介:《普陀学刊》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1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社会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社会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特稿、佛典及教理研究、宗派研究、宗教比较研究、台湾佛教研究、文献综述

主管单位: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
创刊时间:2014
所属类别:社会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3
总发文量:158
总被引量:18
H指数:2
  • 普陀山学院观音学方向研究生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想法

    作者:李利安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中国佛学院普陀山学院作为立足于观音道场普陀山的一座现代化的佛学院,在全国佛学院中率先设立了观音学研究方向,这在全国各大学或各类科研机构的研究生教育领域也是史无前例的创设,体现了佛教教育领域不断专精化、个性化以及对信仰性佛教研究的日益重视,是一件值得赞赏的佛学院研究生教育尝试。笔者有幸作为普陀山学院的兼职教授,负责指导观音...

  • 丛林教育之蠡测

    作者:湛空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丛林,僧众聚居之地方。古印度多于都城郊外选择幽静之林地,释迦率领弟子树下随缘安住,并没有固定的住所,沙门重在止贪,所以他们也不在一个地方住得很久。后来随着僧团的扩大,释迦营建精舍,教出尘劳、布道教法、淬炼解脱。僧众止住兰若,随释迦修行生活,释迦开演佛法之处,即是丛林之地。教法东传,顺应时代、区域、文化的需要,丛林教育发生根本性的...

  • 佛教菩萨行教育如何达成众生与社会之适切的实践转化

    作者:蔡耀明 刊期:2016年第01期

    本文以鸠摩罗什翻译的《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为主要的依据,着眼于生命实践和社会实践这双向度的打开、打通与切换,探讨佛教菩萨行教育如何对众生与社会展开适切的实践转化。论述的行文,由如下的六节串连而成。第一节,'绪论',开门见山,带出研究主题,并且逐一交代论文的构想与轮廓。第二节,针对实践与社会实践这二个概念予以界说,反思一般的社会实...

  • 《禅林宝训》中僧人的自我教育之路

    作者:如义 刊期:2016年第01期

    《禅林宝训》是于宋代的一部禅宗的类似语录体的书,汇录了南岳下十一世黄龙慧南至十六世佛照拙庵等宋代著名禅师的语录传记共三百余篇。其内容实际上包含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僧人从个人的修行到住持领众,从住持领众到弘法续慧的全部过程,僧人的个人修行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不是所有的僧人都会去住持丛林,领众熏修;也不是所有的僧人都有能力和机缘...

  • 民国时期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

    作者:李湖江 刊期:2016年第01期

    泉州开元慈儿院是民国时期的一所慈善教育机构,1925年由转道和尚、圆瑛法师、转物和尚共同创办。它是一所慈善机构,又是一所教育机构,由佛教界所创办,诸多因素决定了其教育体制的特殊性。本文结合民国佛教期刊、报纸等文献材料,解析民国时期泉州开元慈儿院的三轨制教育:国民教育、技艺教育和佛教教育。

  • 政治、社会、丛林的地方互动:以四川佛学院为例(1923—1939)

    作者:吴华 刊期:2016年第01期

    从一些'微不足道'的细节背后,回望佛学院办学历程之艰辛曲折,可以看到,佛学院作为民国时期佛教教育的缩影,凝聚了佛教近代化转型的悲伤苦痛。本文拟以1923年成立的四川佛学院为例,探讨民国地方佛教教育的发展与变迁,希望展现以四川佛学院为中心的政治、社会、丛林之间的博弈,为研究佛教教育、佛教近代化提供一个可资参考的范例。

  • 鸠摩罗什译《维摩诘所说经》之“入不二法门”探讨——以僧肇、慧远、吉藏以及天台智顗之理路观之

    作者:王雪芬 刊期:2016年第01期

    《维摩诘经》是一部著名且影响汉传佛教甚深的经典之一,译本有多种,且历代祖师为其注疏颇丰,其中以僧肇、慧远、智顗以及吉藏的注疏最具代表。此四大师所疏之经典依据,即为鸠摩罗什所译之《维摩诘所说经》。此经从一开始就再再地说明'不二'的要旨。'不二'是此经的核心思想,对于'不二'的说明,集中于《入不二法门品》之中,所以此品为此经非常重要...

  • 鸠摩罗什的一乘佛学思想——以《大乘大义章》中关于阿罗汉授记问题的讨论为中心

    作者:张敬川 刊期:2016年第01期

    慧远与鸠摩罗什间关于阿罗汉授记问题的问答,主要涉及到声闻乘的教义与《法华经》一乘思想的分歧。慧远以业感缘起理论为支持,认为凡断尽烦恼,则必无受生之理。因此对阿罗汉授记成佛的教义有所疑惑。鸠摩罗什认为,无论是阿罗汉还是法身菩萨,都只是断尽三界烦恼,还有出三界烦恼未断,这是其受生之本。阿罗汉成佛的教理基础在于所证的法性没有三乘...

  • 慧解脱道及其意义——从罗什译《坐禅三昧经》所传慧解脱道说起

    作者:杨笑天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一鸠摩罗什(343樼413)于后秦弘始三年(401)十二月二十日被姚兴迎至长安,六天后的二十六日,僧叡('什门四圣'之一,生卒不详)即向他请授禅法,于是,罗什'抄撰众家禅要'而成《坐禅三昧经》。此经所采集的诸家禅要,据僧叡《关中出禅经序》所说,为:初四十三偈,是究摩罗罗陀法师所造。后二十偈,是马鸣菩萨之所造也。其中五门,是婆须蜜、僧伽罗叉、沤波崛...

  • “中道”与“言意”——《肇论》两层方法论探析

    作者:郭文 刊期:2016年第01期

    《肇论》一书是僧肇在吸收和融合中印两种思想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这种融合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其同时吸收和运用了当时学界普遍流行的'言意之辨'的玄学方法论以及僧肇从罗什那学来的般若中观学的'中道'的方法论。僧肇正是通过运用此二方法,从而很好地融合了中印两种思想文化,为佛教走上'中国化'道路奠定了基础。

  • 论鸠摩罗什思想中的中国文化因素

    作者:张培锋 刊期:2016年第01期

    一鸠摩罗什(343~413)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佛教大师,他翻译的众多佛教经典对后世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无人能企及;他真正开创了中国佛教义学,培养出僧肇、竺道生等一批杰出的僧才,他们的思想共同奠定了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方向。但是对于鸠摩罗什佛学地位和属性问题,当代研究南北朝时期佛教及鸠摩罗什的学者往往陷入一种矛盾的境地,他...

  • 鸠摩罗什与后秦政权的关系

    作者:刘海玲; 崔峰 刊期:2016年第01期

    鸠摩罗什译经事业之成功,得益于他能合理地处理与各种政治权力的关系。他与后秦主姚兴之间惟妙惟肖的政教关系构成了当时佛教发展的基本态势。

  • 鸠摩罗什长安译经处逍遥园之考证

    作者:李蓉 刊期:2016年第01期

    鸠摩罗什在长安译经弘教十余年,所居多处,逍遥园即其一。本文搜罗各类史料,并参考今人有关撰述,对逍遥园的兴衰、位置与建筑及景观等进行考证。

  • 龙树的净土念佛思想——以《大智度论》与《十住毘婆沙论》为本的研究

    作者:黄国清 刊期:2016年第01期

    《无量寿经》是初期大乘的重要经典,讲述阿弥陀佛因地的伟大愿行,及其圆满誓愿所建立的严净国土,指导念佛往生的方便成佛法门。署名龙树所造的《大智度论》与《十住毘婆沙论》,均为早期中观学派的论书,幸由鸠摩罗什的汉译而得存世。两部论书的净土念佛思想甚为合致,坚持菩萨波罗蜜行的理念,要求自度度人而成佛,于自力菩萨行引入念佛法门是为了保...

  • 略述早期中国佛教的弥勒信仰

    作者:罗颢 刊期:2016年第01期

    净土信仰与净土法门是大乘佛教精神的集中体现,具有丰富的内涵,本文通过对弥勒菩萨的德性与弥勒信仰特点的揭示,首先意在多层面、多维度地认识佛教的特质,同时又暗含对中国佛教的省思。文章指出,只有在对整体佛教有所体认与把握的基础上,才能对中国佛教作出判析乃至反思。笔者还认为,无论是学佛还是佛学研究,都必须明确,从闻、思、修入三摩地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