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期刊 南方农业学报 不同土壤条件下外源施硒对紫甘薯硒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正文】

不同土壤条件下外源施硒对紫甘薯硒含量及其产量的影响

作者:熊军; 李韦柳; 潘文兴; 韦民政; 唐秀桦; 闫海锋; 覃勇; 郑刚辉; 陈碧梅; 刘永贤 广西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南宁530007; 广西农业科学院蔬菜作物研究所; 南宁530007; 崇左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南宁530007; 合浦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广西合浦536101; 广西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南宁530007
紫甘薯   土壤质地   土壤硒含量   外源硒肥   鲜薯产量  

摘要:【目的】探索不同紫甘薯品种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外源硒肥的吸收利用特点,为广西富硒甘薯产业良种良法配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桂经薯8号、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3个紫甘薯品种为试验材料,选取南宁、北海等地的不同土壤类型(黏壤土、砂壤土)、不同土壤硒含量地块(中硒土壤、富硒土壤),采用小区比对方法,黏壤土设0(CK)、3000和6000g/ha3个硒肥用量处理,砂壤土设0(CK)、6000和12000g/ha3个硒肥用量处理,分别在甘薯栽植后30和60d进行叶面硒肥喷施,收获后测定鲜薯产量和块根硒含量。【结果】在富硒黏壤土条件下,3个甘薯品种的鲜薯产量在不同硒肥用量处理间无显著差异(P>0.05,下同),但其鲜薯硒含量均随硒肥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在硒肥用量为6000g/ha时,各品种均达广西富硒农产品标准DB45/T1061—2014《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的薯类富硒标准(0.02~0.20mg/kg);随硒肥用量增加,3个紫甘薯品种块根的硒富集系数(BCF)和硒吸收利用率均呈上升趋势。在砂壤土条件下,不同地点不同紫甘薯品种2个施硒处理的鲜薯产量均高于CK,但当硒肥用量从6000g/ha增加到12000g/ha时,合浦冲口的桂经薯8号、合浦禁山的越南紫薯及合浦白沙3个品种的鲜薯产量均出现降低趋势;随硒肥用量增加,甘薯块根BCF呈上升趋势,且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硒肥用量增加可提高多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吸收利用率,少数试验点甘薯块根的硒肥利用率出现降低趋势;在所有参试点中,在硒肥用量为6000g/ha时,3个参试紫甘薯品种的块根硒含量均达富硒标准;在合浦禁山点富硒土壤中,桂经薯8号在不施硒肥条件下,其块根硒含量可达0.038mg/kg,即天然富硒能力较强。【结论】桂经薯8号富硒能力较强,在富硒砂壤土地区可作为天然富硒甘薯品种进行大面积推广;桂经薯9号和越南紫薯也可在土壤硒含量中等以上的地�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学术咨询 免费咨询 杂志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