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诗经·蒹葭》的意境营造

    作者:刘燕燕 刊期:2017年第02期

    《诗经·蒹葭》在意境营造上具有艺术上的深度、高度、宽度。这一方面源于诗歌本身的艺术创作成就,更来源于欣赏者自身的情感体验,人生阅历感悟,自身的审美想象和文化心理基础,从而最终铸成诗歌意境营造的深度、高度和宽度。正因为如此,才使《诗经》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 静女的心事——《邶风·静女》新解

    作者:楚艳平 刊期:2017年第02期

    《诗经》的国风部分有很多表现爱情的佳作,但这首《静女》却别开生面,饶有风趣,它选取一对青年男女约会的场景,重点表现恋爱中的女子的心事,将一位陷入爱河的痴情女子快乐甜蜜又担忧焦虑的内心世界表现得异常丰富而生动,也从侧面折射出周代自由开放、尊重生命本体的那个天然、纯朴时代的美好。

  • 《楚辞》对《诗经》花草意象之继承及发展——以《离骚》、《九歌》为例

    作者:耿英杰 刊期:2017年第02期

    自《诗经》始,花草意象就在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一意象对《楚辞》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楚辞》中,花草意象形成了一套严密的象征比喻系统并得以深入运用。本文试从“以花草喻人”之手法、花草之“烘托作用”和“寄于花草之情”三个方面来分析《楚辞》对《诗经》花草意象的继承和发展。

  • 从多元系统理论看《红楼梦》英文歌剧版的改编

    作者:张雪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日渐提升的时代背景中,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对外译介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翻译理论注重译文质量的评量,而多元系统理论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博弈。因此在整个译介过程中,如何实现译文被目标读者接受这一目标是译者需要探索的问题。当下正热演的《红楼梦》英文歌剧版将...

  • 人生的虚无与爱情的绝望——从《倾城之恋》看张爱玲作品中的颓废意识

    作者:黄沙 刊期:2017年第02期

    “颓废”是中国新文学现代性特征之一,也是关注现代作家不可回避的重要元素,然而尽管新时期以来“张爱玲热”已成为一种文学史现象,但在解读颓废文学的领域里,张爱玲却是一个被遗忘的对象。本文就以《倾城之恋》为例,从时代变动下的虚无感受、软弱人性下的爱情消解、浪漫外衣下的华丽幻象和颓废意象下的苍凉色调四个方面入手,分析张爱玲作品中的...

  • 张爱玲小说集《传奇》中的“镜”意象探幽

    作者:李凌莉 刊期:2017年第02期

    “镜子”意象由来已久,从诗学范畴延伸到文学作品,并有着广泛应用。在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中,频繁出现的镜子以及与镜子相似的诸如眼镜、玻璃等“镜”意象有着极具现代意味的叙事抒情功能及丰富的隐藏含义。现代性主要是从类似电影叙事手法的“转换功能”,以及人物认知的客观化层面表现。而从“镜”意象易碎的特点亦可挖掘出它在表现张爱玲作...

  • 梦里京韵有谁听——叶广岑家族小说中的京味解读

    作者:张娟 刊期:2017年第02期

    京味文学百余年,走到叶广岑这一代,与其所负载的传统文化记忆已渐行渐远。红砖金瓦下的高贵、肃穆宁静的京城为时代的洪流所湮没,于是北京的传统形象及文化记忆亦无迹可寻。而叶广岑博采众长、独树一帜,在当代京味作家群中脱颖而出,完成了自己独特的京味美学。本文将从贵族遗韵、戏剧影响、回忆理性、视野方向等方面对叶广岑家族小说中的京味进...

  • 笔下无贵胄 文墨有遗韵——浅析叶广岑皇族身份对其京味小说的影响

    作者:张娟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叶广岑的家族小说巧妙地将近代风云变幻的百年历史融入一个家族的兴衰之中,从清朝没落贵族身上折射出一个时代衰落式微的景象,更细致地描绘出那些只会提笼架鸟的八旗子弟是如何在时代的裹挟中踉跄前行。不难看出,皇族身份对叶广岑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切身经历的那些体验也为其小说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追本溯源,叶广岑京味家族小说的根本出...

  • 写在时代与文化的边上——评罗兰《岁月沉沙》三部曲

    作者:王云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岁月沉沙》三部曲是罗兰的散文体传记。罗兰以真切琐碎的个体经历为基础,为过往的大时代做了一个生动注脚,且以民间视野弥补了官方正史之不足;罗兰发掘生命碎片中包含的文化信息,展示了守护中国传统文化的努力。

  • 独特审美视域的诗意表达——迟子建短篇小说集《雪窗帘》读后

    作者:田振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通读迟子建短篇小说集《雪窗帘》,可以发现,她以诗意化的表达方式彰显了其独特的审美视域。首先,每一篇作品都有着对女性角色的关注,表现她以女性写女性的独特之处;其次,小说集中多篇作品都对大自然的美进行了较多的书写,比如动物、雪、草、花等,同时在对自然进行描写的过程中,她还较多地使用了拟人的手法,试图亲近自然,与自然对话;最后,迟子建...

  • 转动心灵的空椅子——电影《奇怪的星期五》中的母女关系重塑

    作者:武春芳; 崔宇 刊期:2017年第02期

    《奇怪的星期五》中一块神奇的饼干让母女之间化干戈为玉帛。格式塔流派的空椅子技术就如神奇的饼干,在角色扮演中让苔丝和安娜进行换位思考,从而重塑母女关系。

  • 人性的美与丑——樱庭一树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分析

    作者:马德丰 刊期:2017年第02期

    樱庭一树是一位立于轻小说文坛顶峰的自由作家。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她接触了信息时代的巨大变化,所以她的作品也对当今的社会有所反思。本文以《荒野》《不适合少女的职业》《GOS ICK》《我的男人》《赤朽叶家的传说》五部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其小说形象,深入了解樱庭一树小说的人性观,借此来分析樱庭一树对人性美丑的独到见解。

  •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论莫言《生死疲劳》的结构和意蕴

    作者:高培华 刊期:2017年第02期

    莫言在丰厚的人生阅历和创作实践基础上,融会贯通了古今中外各种创作资源,使小说的叙述结构与故事内容适切组合、有效互动,让读者感受到其文字背后的深沉。本文在观照莫言其他小说的同时,以《生死疲劳》为重点,通过文本细读探讨小说的叙述结构和文学意蕴,认为莫言的作品体现了对历史、社会、人类、人性日渐开阔深入的思考。

  • 论毕飞宇《雨天的棉花糖》中的“微观权力”叙事

    作者:鲍昭羽 刊期:2017年第02期

    毕飞宇在《雨天的棉花糖》中,因袭了他对权力问题的一贯思索,描绘出一种隐藏在民众和舆论之中的“微观权力”形态。在性别叙事、职业叙事和战争叙事中,“微观权力”的审视化、规范化和标签化惩罚的特性被勾勒出来,构成其运作模式的完整链条。小说通过这种“微观权力”叙事,揭露出舆论致死的可怕力量,以独特的视角审视着人在群体中的生存困境和命...

  • 浅析徐小斌小说的空间叙事艺术

    作者:袁田野 刊期:2017年第02期

    随着20世纪以来文学的空间转向,空间叙事在20世纪90年代的小说中大量出现。著名女作家徐小斌运用对空间敏锐的感受力,从空间的维度探索人物的内心世界,传达着自身的女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