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浅谈“作者电影”对微电影创作的启发

    作者:聂国群 刊期:2014年第04期

    “作者电影”出现于20世纪中叶,作为法国新浪潮中一种重要的创作观念与创作思潮,影响了好几代的世界“电影人”。但在商业化的现代社会,“作者电影”已经是过时的电影名词。微电影以其超短的放映时间、超短的制作周期以及超低的投资规模成为时下最为流行的电影创作方式。“作者电影”的创作理念中,有诸多与微电影创作相似的特点,能够对微电...

  • 东西方文学化电影的差异表达——以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文人电影”为例

    作者:姜凯丽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文人、学者加入到电影创作中使得东西方分别出现了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的“文人电影”,两者在诸多方面均十分相似,对电影创作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二者的差异:一是两者传达出的不同的社会诉求,二是两者风格迥异的美学特征。

  • 试论法国“作者电影”与中国“文人电影”的异同

    作者:张宪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20世纪东西方影坛出现了一个共同现象,大批文人、作家开始加入到电影的创作中,电影开始向文学转化。他们的加入,使得以摄影、绘画、色彩为基础的电影创作多了文学技巧和叙事理念等深层次的元素。这一转变直接引发了法国“作者电影”和中国“文人电影”的出现。本文将结合实例分别从法国“作者电影”与中国“文人电影”产生的时间、背景...

  •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论“作者电影”对中国电影创作影响的利弊

    作者:李欣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起源于法国“新浪潮”的“作者电影”是对导演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所处的地位的确定,在电影创作中需要导演发挥个性,抒发个人情感,以此来增强电影的艺术性。受西方“作者电影”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中国电影导演一方面根据其理论形成了个性化的电影风格,提高了中国电影的艺术层次;另一方面由于对“作者电影”观念的过度发扬,也对中国电影...

  • 从贾樟柯电影《小武》看“作者电影”利弊

    作者:宁素华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作者电影”从20世纪中叶发展到今天,可以看出其旺盛的生命力,但是任何事物都需辩证发展地看待。贾樟柯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也是备受推崇的“作者电影”导演,他的代表作《小武》带有鲜明的“作者电影”特点。本文拟以《小武》作为“作者电影”的典型片例分析“作者电影”的利弊。

  • 《西游记》唐僧身世创作探蕴

    作者:周梦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西游记》中,唐僧身世始终作为一条隐形的线,贯穿于整部小说中,其身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即前世如来佛徒弟金蝉子和今生遭受苦难的江流儿,其中水难则构成了唐僧身世中不可忽视的部分。创作者总是通过各种方式对唐僧身世进行复述,使得其在很大程度上对小说思想意蕴的呈现和情节结构的绾合做出了突出贡献。

  • 《小时代》叙事模式分析

    作者:郭静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小时代》是郭敬明长篇连载小说的代表作之一,反映了一代人的青春心灵史。第一季《小时代1.0折纸时代》于2008年一上市就荣登各大书店畅销书排行榜榜首,三天创下了2008年全国第一销量。尽管此书上市以来就争议不断,不仅具有抄袭之嫌,并带有严重的自恋情绪,但并未影响它的销量以及青年读者对它的追捧。作为青春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它...

  • 《小时代》的现代性呐喊

    作者:王虎 王四四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小时代》用影像创造出的梦幻般的现代都市图景,是郭敬明的“现代化想象”。自幼生活在小城市的郭敬明,不满于生活的平淡和传统的压制,用文字建构了现代化的“理想天堂”,以此来反抗传统宗法文化、伦理文化对自身的束缚。可以将《小时代》视为“80后”的成长宣言。

  • 《诗经·王风》的创作与诗风特色

    作者:马晨雪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诗经·王风》在风诗里面不同于其他风诗,有其独特的风格特色。本文旨在通过对王风诗的来源、创作背景及其所散发出的诗风特色作一番分析,彰显王风其别具一格的韵味。

  • 论《左传》的抒情性

    作者:刘朋娜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左传》作为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情韵并美,文彩照耀”,其作者在以高妙的笔法详尽完备地叙述史实的同时,或继承孔子“春秋笔法”来寄寓褒贬,或通过对发生事件中人物言行的评论或议论来抒发感情,或借助“君子日”“君子谓”“君子是以知”“仲尼日”等作出对事件、人物的评价。这三个层面共同构架起了《左传》的情感世界,显...

  • 信任缺失的荒诞现实一评刘震云《我不是潘金莲》

    作者:左玉玮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刘震云先生的又一力作《我不是潘金莲》,从一个农村妇女因信任造成的婚姻悲剧开始,以诙谐幽默的笔调讲述了其追求信任的坎坷征程,展示了一个因信任缺失、人心疏离的冷漠社会。文章从情感信任、制度信任着手剖析李雪莲事件,在荒诞不经的情节中揭露现实社会因信任缺失所造成的人们无奈孤寂的生存状态。

  • 略论近代爱国诗人张际亮的忧患情结

    作者:张琼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近代爱国诗人张际亮具有强烈的忧患情结,他的忧患,来自对西方列寇入侵的忧虑,来自对官员腐败无能的忧愤以及来自对生民疾苦的忧戚。这些因素交织在诗作中,就构成了他挥之不去的忧患情结。张际亮的忧患情结,是对传统忧患文化的弘扬,也是对清初经世致用思想的继承,更是近代救危“新声”的抒发,是一个文人对社会责任的自觉承担,具有...

  • 女性他者的受制与反拶——以勃朗宁《我的前公爵夫人》为例

    作者:李晓君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本文从女性主义批评方法的角度详细分析感知的主体和被感知的客体,揭示被他者化的公爵夫人在父权主义社会的生存逆境和对父权制的抵制。一方面,公爵夫人被剥夺话语权、被物化和被妖化;另一方面,她以美杜莎式微笑和反凝视对男权话语进行颠覆。

  • 《嘉莉妹妹》中的“另类”女性形象——赫斯特伍德太太形象解读

    作者:王蓉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美国现实主义小说家西奥多·德菜塞在他的代表作《嘉莉妹妹》中塑造的赫斯特伍德太太是男人眼中的“另类”女性形象,与当时美国社会所认同的传统女性形象相差甚远。作者笔下的赫斯特伍德太太冷静理智,独立坚强,做事果断,与嘉莉一样体现了出了新女性特质,给予了现代社会中处于婚姻迷茫中的女性重要启示。

  • 论《苔丝》里的“剥夺”和“获得”

    作者:贺彩红 刊期:2014年第04期

    摘要:按照亚里士多德对悲剧效果的界定:它引发人的怜悯与忧惧之情。苔丝与裘德皆属此类,因为他们都遭受了不应遭受的剥夺,而且这个遭受剥夺的人与我们相似。裘德的被剥夺是洋葱式的,一无所剩,引入同情;苔丝的被剥夺却是大树式的,被削砍的同时又长出新芽,苔丝虽遭受了“被剥夺”的悲剧,却获得了动态的成长,她因“获得”而引入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