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创造十年》的三个关键词

    作者:李怡 刊期:2010年第01期

    无论是就现代文学发生史还是就郭沫若本人的精神史而言,《创造十年》都可以说是一部经典性的著作。通过其中三个关键词——“发端”、“纯粹的文学”、“歇斯迭里”的剖析,我们可以见出中国新文学创立过程中比目前文学史常识更丰富的历史事实,也可以一窥留日中国青年的复杂的精神世界。

  • 从《升官图》的遭遇说到经典体系的危机

    作者:马俊山 刊期:2010年第01期

    2007年《升官图》的复排演出是一次失败。这次失败彰显了经典文学史体系在释义上的困难,即把作品从连续不断的历史长河中抽取出来,定格于一时一地,因而严重束缚了作品思想及审美能量的释放。我们需要以新的历史眼光,重新打量中国近代文化,克服经典体系的危机,全面、深入地解读经典作品。

  • 多重视轴与散文技法的新变

    作者:汤先红 刊期:2010年第01期

    《张学良人格图谱》是王充闾近期的著作,他将散文笔法与传记文学勾连,复活了文学与历史的跨时代对话。拆解历史的宏大脸谱,穿越政治的风云篱栅,展现了历史视镜中张学良作为普世人性的神采及其内宇宙的悸动与波澜。历史是一种建构,是创作主体在未定点的召唤下,激发自我想象的神思之旅。作者王充闾醉心于采撷覆盖在历史长河上的精神胎记和人...

  • 身份如何认同:祭奠“古典”,或作为“现代”突围的一种方式

    作者:徐妍 姜宝虎 刊期:2010年第01期

    新世纪以来,徐则臣小说从故乡记忆出发,与古典记忆、经典记忆一并铸造为年轻的“旧灵魂”。它从“故乡”系列出发,继而叙写“京漂”系列的“边缘人”世界。这些人物一路打拼,却不断陷入绝境之中,死地逢生。在幻梦碎裂,终踏上“还乡”之路时,“故乡”远矣,但见“现代”这列时间的“夜火车”呼啸而过。在这个被反复书写的现代性“归乡”主...

  • 超越的旅程——铁凝短篇小说评析

    作者:罗艳 刊期:2010年第01期

    铁凝在自己的《铁凝文集》(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第三卷卷首语里说:“当我着手编写我的五卷本文集时,这卷特别由短篇组成的《六月的话题》尤其让我在意,这大约源于我对短篇小说近乎偏执的喜爱。”“我的写作是从短篇小说开始的”,“我一直试图以我的实践来证明短篇小说的独立价值”,“即使在时代的物欲和功利色彩愈加鲜明的关头,即使在短...

  • 范曾辞赋的现代品格

    作者:王志清 刊期:2010年第01期

    范曾辞赋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缘于他的特殊身份及社会背景外,还有就是其辞赋的现代品格。范曾辞赋主要不在于有其形,而在于得其神。得辞赋铺张扬厉之气势,其艺术精神与辞赋文化血脉相通,这主导着他的审美情趣,制约着他的审美发生,成为他艺术上追求仿佛于“赋”的抗壮大气的艺术品格,也形成了范曾辞赋的吞吐激昂而沉雄深郁的风格。范曾辞...

  • 《丁庄梦》:中国和人类的梦魇

    作者:费团结 刊期:2010年第01期

    阎连科的长篇小说《丁庄梦》写的是举世瞩目的艾滋病题材,写的是人类普遍具有的“乌托邦”梦想。作品把病和梦放在一起来写,写病因梦起或因梦生病,这使得这个关于幸福生活的梦想更像是一个中国和人类的梦魇。由于作者对中国实现“乌托邦”梦想特殊性的象征性描写,以及对中国国民劣根性的深刻揭示,从而使作品具有一种强烈的本土性和民族性。

  • 对中国工人阶级历史命运的深刻反思——读曹征路的长篇小说《问苍茫》

    作者:温长青 刊期:2010年第01期

    曹征路的长篇小说《问苍茫》,以深圳的一个村子和一个台资企业为背景,以数次劳资纠纷与罢工为线索,全方位地展现了改革开放后的社会生活画面。小说塑造出了新时代工人阶级的典型形象,更对当下中国工人阶级历史地位与命运进行了深刻反思,堪称新世纪的《子夜》。

  • 密码中的组合艺术——略论《白鹿原》中的双关、婉曲修辞

    作者:王敬艳 刊期:2010年第01期

    本文主要通过对陈忠实先生的小说《白鹿原》中的一些典型双关、婉曲修辞句的分析,探讨该作品特有的语言修辞艺术。它们或呈现出能指的双重性,或呈现出曲径通幽的效果,从而可见其惊人的语言艺术。

  • 诗化语言的智性表达——读张炜散文《人生麦茬地》

    作者:鲍朝云 刊期:2010年第01期

    张炜能站在文学史的高度来审视“麦茬地”,他越过“雷同区”,借用诗思进行构筑,给读者以陌生化的新感觉,巧妙而娴熟地运用了“象征与隐喻、叠加与跳脱、真实与虚空”等艺术手法,表达了深邃而又多层的蕴义。

  • 青春的翅膀 苍老的心——论伤痕文学的青春文化特征

    作者:国丽芸 刊期:2010年第01期

    作为新时期开端的伤痕文学,在文化姿态、思想基点、艺术特质、审美风范上体现出与一般青春文化相吻合的特质。但由于种种原因,伤痕文学又呈现出启蒙和叛逆的政治化、人道主义的伦理化、爱情的精神化理想化、青春叙事的简单雷同、青春形象的早熟、强烈的政治倾诉和凝重苍老的历史感伤等不同于一般青春文化的异质。青春文化在新时期的裂变中发生...

  • 从叶辛的《孽债》看知青文学的理性回归

    作者:陈道谆 刊期:2010年第01期

    以叶辛的《孽债》为代表,中国的知青文学创作发生了一个重大转向,知青文学从早期的“自恋式”情感诉求开始走向“理性回归”。这个文学创作转变,说明他们已经开始从早期的幻想式回忆中,学会了从“他者”的角度真诚地对自己进行重新审视,这意味着知青作家正在尝试用理性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自己,对他们通过文学追求自身的人生完美有着值得肯定...

  • “1990年代诗歌”命题探析

    作者:王昌忠 刊期:2010年第01期

    尽管“1990年代诗歌”这一命题在诗歌研究界、广泛运用,但它并不具备诗学意义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给研究和编排1990年代诗歌带来了混乱;发生在诗界的一些冲突、争议都与对此命题的运用有密切关系。

  • 赫塔·缪勒的政治主题与跨文化创作

    作者:李玉萍 刊期:2010年第01期

    赫塔·缪勒是罗马尼亚裔德国女作家,她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直,描绘了无依无靠、一无所有的人群的生活困境”而荣获2009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文从其政治主题与跨文化的创作两个角度探讨了赫塔·缪勒独特的创作历程。赫塔·缪勒切身感受过不同的社会政治制度,目睹过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的冲突和融合。她在交叉文化中的混合身份给她的创作提供了...

  • 一曲被剥夺者的忧伤之歌——赫尔塔·米勒《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解读

    作者:王霞 刊期:2010年第01期

    《一只苍蝇飞过半个森林》集中体现了赫尔塔·米勒小说“以诗歌的凝练和散文的率真,描写了那些被剥夺者的境遇”的创作特色。小说以忧伤的笔调写出了专制政权压迫下“被剥夺者的境遇”。意识的碎片化、场景的快速切换以及运用后现代主义自我消解的方式来诠释小说内涵的写法,体现出赫尔塔·米勒创作的匠心独具;而散文化的笔法与诗性的特征使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