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世界艺术巨匠作品巡展

    刊期:2008年第09期

    <正>阿米地奥·莫迪里阿尼(1884-1920),一生宛如一颗光芒四射的慧星,一闪即逝。他是一个真正的独行者,游离于所有时髦的艺术流派之外,又与新艺术观念保持着紧密的关联。所创造的独特的艺术样式并不居于某一时尚,而是超越了时空的限定成为一种恒定的美的形态。

  • “杨家有女初长成”与“回眸一笑百媚生”——《长恨歌》开篇杨妃“处子”形象辨正

    作者:马萌 刊期:2008年第09期

    白居易《长恨歌》开篇将杨妃塑造成纯洁"处子",后世对相关诗句的理解存在一些偏颇。"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被誉为颇得《春秋》笔法。"回眸一笑百媚生",被指为"形容勾栏妓女之词"。文章对此一一进行了辨正,并指出开篇的杨妃"处子"形象,对诗歌情节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诗情画意话《世说新语》

    作者:蒲日材 刊期:2008年第09期

    诗情画意是《世说新语》的艺术风格,它主要体现在深邃玄远的哲理韵味,真挚强烈的情感倾向,晶莹发亮的自然意象,剥离语境的叙事方式以及简洁清丽的语言风格等五个方面。

  • 游子值颓暮 将穷山海迹——谢灵运隐逸思想试论

    作者:李超 刊期:2008年第09期

    谢灵运被排挤到永嘉,这是他一生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但是,谢灵运出入佛道,构筑心灵的界域并没有超脱世间的痛苦与磨难。家族的重任使得他无法深味在陶渊明身上沉潜的静穆与深邃、浑厚与高古。最终,谢灵运以凄苦之音结束了鲜活的生命。

  • 曲名不取新奇 文词必求新警——从《题画》一出看《桃花扇》曲文之美

    作者:徐爱梅 刊期:2008年第09期

    《桃花扇·题画》采用的正宫套数与《牡丹亭·写真》完全相同。但在曲词排场诸方面,《桃花扇·题画》则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牡丹亭·写真》情深而意苦,感情缺乏明显悲喜变化,《桃花扇·题画》情真而意热,全出以极热始,以极冷收,更适于舞台演出;《牡丹亭·写真》全出静场有余,冲突不足,《桃花扇·题画》不但曲词动听,而且全出冲突不断,极具戏剧性...

  • “钗黛合一”的象征意义

    作者:荆煜君 刊期:2008年第09期

    "钗黛合一"是《红楼梦》太虚幻境中的意象,因内蕴丰富而引得众说纷纭。文章以小说文本为基础,结合曹雪芹的性格和命运,分析了"钗黛合一"的象征意义。认为:钗黛分别代表了中国古典女性美的两种典型",钗黛合一"反映了作者对女性的审美理想;钗黛分别体现了两种处世态度:现实主义的入世哲学和理想主义的出世哲学,"钗黛合一"象征了作者希望兼具二者之...

  • 自觉的心灵视界——纳兰性德边塞词意象分析

    作者:郑亚芳 刊期:2008年第09期

    纳兰性德为了抒写和表现他身在塞上时的特殊的生命感受,在边塞词中大量地撷取黄昏、落日、归梦、客心作为心态的载体,心声的代言,表现他郁愤难平的心理,痛苦心灵的悸动和孤独感伤的游子情怀。本文试图从意象入手,解读他充满幽悲、伤感、哀怨、沉痛情调的词作,感受他那令人疑惑不解的忧愁、疲惫、厌倦的情绪。

  • 敬告读者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2008年第09期

    <正>为了集中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文学艺术界百花竞放、精品纷呈的丰硕成果,回顾这一特定时期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作品,我刊特邀国内一些著名专家、学者,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评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小说(由于篇幅所限,以短篇小说为主)、散文各十篇

  • 《史记》叙事艺术发展——以吴见思《史记论文》为中心

    作者:张富春 刊期:2008年第09期

    清初吴见思《史记论文》对《史记》130篇逐一评点,发明其叙事规则,探寻其叙事成就。吴氏认为《史记》合传或以类相从,或扯冤家作一传,合传叙事穿插关锁过渡自然,以"神理"贯串,浑然难辨;附传叙与传主相关之人,方法有正、变之分;叙事时多用尊传体。《史记》虽为史书,然叙事意在作文,常取"大势"以极尽文章之妙,"变"与"不变"臻化境,叙事文如其人、其...

  • 鲁迅创作与弗洛伊德学说

    作者:黄健 刊期:2008年第09期

    五四时期,鲁迅是引介弗洛伊德学说的较早的、较有影响的一位人物,他的一些文章对弗氏理论的精神实质进行新的阐释,特别是其精神分析理论对鲁迅生命意识和社会人生态度的确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鲁迅有意识地运用精神分析理论揭示中国传统文化虚伪、荒谬的本质,针砭时弊,所达到的批判力度为人们普遍赞赏。后来,鲁迅更多注意到了弗洛伊德学说的"偏...

  • 鲁迅作品花色彩的精神意象分析

    作者:金禹彤 刊期:2008年第09期

    在精心描摹的色彩中寄寓某种精神意象是鲁迅文本的一种重要艺术方式,其中花的色彩描绘就彰显了这点。鲁迅不仅描绘了令人难忘的花的色彩世界,还在其中灌注了作家个体生命精神,使其具有了精神指涉、心理暗示和反讽意味,令阅读大含深意、余味绕梁。

  • 红色的追随者与疏离者——萧军《八月的乡村》中萧明形象分析

    作者:颜琳 万莲姣 刊期:2008年第09期

    在左翼叙事中,革命知识者走向革命通常被表述为在革命的真理性召唤下以"去知识者化"的姿态告别自我,试图与工农完全同质化而获得与革命的同一性,然而对于那些步入革命之旅并被接纳之后的知识分子的描写却令人感到游移和暧昧;萧军笔下的萧明显然是一个异数,他的"逆子"特性,注定了革命知识阶级在阶级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是一个历史悲情角色。

  • 异乡人 故乡情——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谈萧红作品的“回乡”模式

    作者:刘艳梅 刊期:2008年第09期

    历史前进的过程就是不断汲取和抛却的过程。中国历史前进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步入现代化、抛却旧传统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知识分子是最敏感的一群。他们在支持中国前进的同时,又不时地回头望,不断地思量着现代化和旧传统。这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坛上富有特色的一种"回乡"模式的创作现象。本文就以这种模式为切入点,以《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为...

  • 萧红乡土小说的审美特质

    作者:李君玲 刊期:2008年第09期

    在中国现代女作家的行列中,能够将乡土文学写得好的,可以说寥寥无几,萧红,却是非常可贵的一位。她以自己独特的感悟触摸到了乡村苦难最深层的精神脉搏,那种真诚、诗意的书写风格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非常稀缺。她在描绘东北黑土地瑰丽、复杂的风情时,那种似淡却浓的悲哀流淌出的向往与痛楚之情传递给人的审美质感,又是与沈从文笔下那种明朗、统一...

  • 乡土中国的文化审视——评师陀的《果园城记》

    作者:孔朝蓬 刊期:2008年第09期

    师陀的小说集《果园城记》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沦陷区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品,小说集通过对中国乡土小城故事的描绘、漂泊无依的游子形象的塑造、苍凉和缓的挽歌式艺术氛围的营造等表现手法的娴熟运用,从文化层面上挖掘出乡土中国落后、麻木的生存状态以及民族性格中积习已久的民族劣根性,从而超越了当时简单的民族意识抒写,具有了文化审视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