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从古诗词中看生命悲感对文人的影响

    作者:姚秋霞 刊期:2007年第10期

    古代诗人通过诗歌不仅表现了他们感悟到的宇宙意识,也表达出了宇宙无穷与人生渺小对比下的生命悲感,进而体现出他们不同心态下的不同追求。

  • 思想、历史、情节三者的完美融合——谈《西厢记》的思想意义

    作者:陈兴焱 刊期:2007年第10期

    《西厢记》不仅有优美的曲辞和动人的故事情节,更重要的是它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深刻的思想主题。本文从唐、元两个时期的有关历史现象入手,分析和欣赏《西厢记》通过故事情节,反映历史生活,提炼和升华作品的思想意义的技法。

  • 重读钱起《湘灵鼓瑟》——兼与唐人的四首同题之作比较

    作者:王群丽 刊期:2007年第10期

    省试诗在写作模式上属于命题作诗,对题目的理解直接影响到诗歌的写作。钱起应试之作《湘灵鼓瑟》诗凄怨的情感基调是由作者对湘灵身份的认定决定的。作者解题的着眼点决定了诗歌引入的物象比较成功;诗歌末联在造境、谋篇布局方面也独具匠心,这使得整首诗圆整流畅,没有涣散割裂之弊。

  • 白居易与温庭筠的屏风情结

    作者:李娜 刊期:2007年第10期

    屏风为古代一种重要的家具,因其具有精美、古典、静默、掩映、朦胧之美,因而与文学结缘。白居易与温庭筠的作品中描绘了大量华美多彩的屏风,并将其与士大夫生活情趣相连,与闺阁女性生活相连,透过屏风我们看到了萦绕在唐代文人心中的屏风情结。

  • 论陈维崧词多样化的风格特点

    作者:张世斌; 徐文武 刊期:2007年第10期

    因为陈维崧的一些高歌镗鞳之作多表现得"气魄绝大,骨力绝遒",极得辛词精髓,所以以往论家常常将其词风简单地归为师承稼轩的豪放一路。其实,陈维崧一生词作内容丰富、风格多样,远非简单的豪放二字所能概括。

  • 魏晋乐府的新声——论曹植对汉乐府的变革

    作者:申焕 刊期:2007年第10期

    乐府民歌到文人诗歌的转变是个漫长过程,但曹植的出现,使这个过程发生了质的飞跃。曹植的乐府诗完全从乐府中独立出来,摆脱了音乐的束缚,使拟作乐府进入了文人化的里程。本文从旧题制作新辞、题目内容变化、自创乐府新题三方面论证。

  • 不写之写——试论《红楼梦》的空白艺术

    作者:陈心浩 刊期:2007年第10期

    空白美是中国古典美学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内容。首先,《红楼梦》的作者调动一切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而空白艺术即是其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次,《红楼梦》中的人物对话,往往也都作了空白处理。从而使文章的语言显得洁净、空灵。再次,《红楼梦》中的情节,有时也做了空白处理。《红楼梦》中的空白不仅能达到"象中生象"的叙述效果,而且还能形成"象...

  • 《南乡子·落花》作时考及赏析

    作者:赵盈盈 刊期:2007年第10期

    《南乡子.落花》为明末清初著名才女柳如是的一首优秀词作。本文考证了其作时,并加以评点赏析。

  • 以物喻人 情切感深——谈《怨歌行》的文化意蕴和审美意蕴

    作者:李雁劼 刊期:2007年第10期

    《怨歌行》作为对后世文学影响颇深的作品,所包含的文化意蕴及审美意蕴,显示出中国古代女性作家的创作特质。

  • 论鲁迅《野草》中的“梦”

    作者:陆汉军; 韦永恒 刊期:2007年第10期

    鲁迅的散文诗集《野草》共二十四篇,其中有七篇以"我梦见我自己……"开始,这样密集的写法在文学史上是罕见的,达到了某种极致。梦的手法的运用是鲁迅对厨川白村的《苦闷的象征》文艺理论的继承、应用和改造,使作品在内容上达到了真实性与荒诞性的高度统一,营造了奇崛幽深的意境,生成了模糊歧义的主题意蕴。

  • “起承转合”显题旨——《呐喊》《彷徨》的结构艺术思考

    作者:刘高峰 刊期:2007年第10期

    《狂人日记》《阿Q正传》《祝福》《伤逝》这四篇小说在《呐喊》《彷徨》中所表现出的题旨具有"起承转合"的结构关系,从而折射出启蒙者由"呐喊"到"彷徨"的心路历程。

  • 祥子·金钱·性——《骆驼祥子》与日常生活的悲剧性

    作者:季中扬; 张正 刊期:2007年第10期

    《骆驼祥子》是一部惊心动魄的灵魂毁灭悲剧。骆驼祥子的人生悲剧之所以动人心魄,就在于悲剧的发生不是因为外在力量突如其来的毁灭性打击,而是这外在力量通过日常生活中的金钱与性,如蚕作茧一般,慢慢地把一个美好的灵魂缠绕至死。祥子的悲剧决不仅仅是一个车夫的命运悲剧,而是一个生命的寓言,是一切美德与梦想在日常生活中逐渐毁灭的缩影。

  • 凡人琐事里的真实世界——另一种视角中的《三里湾》

    作者:王军宁 刊期:2007年第10期

    抛开单一的政治文化视角,从日常生活的演绎里重读《三里湾》,就会发现一个国家、革命等宏大叙事所无法遮蔽的凡人琐事营构的真实空间。赵树理自觉站在农民的立场,以家的场景设置、日常生活的描写和爱情的生活化建构出合作化时期农村社会凡人琐事的真实世界。

  • 想象的盛宴——关于赵树理《灵泉洞》的反讽阅读

    作者:杜国景 刊期:2007年第10期

    想象力贫弱是赵树理的创作不能发展成一种大气磅礴的艺术形式的重要原因。但《灵泉洞》是个例外。它是想象的盛宴。受到初期的时代精神鼓舞,赵树理摆脱"铺摊琐碎"的表象思维,用浪漫的笔法,赞美了田金虎和众乡亲在灵泉洞和阎王脑"占山为王"的"共产"生活。在主流意识形态的狂热话语中成功地嫁接了一回民间社会的价值立场,使作品具有了反讽的意味,...

  • 论张爱玲小说意象叙事的悲剧功能

    作者:黄大军 刊期:2007年第10期

    悲观主义哲学思维在张爱玲文本意蕴层的流动与渗透,也使日常生活这一最缺乏超越性的存在物获得了内审式的反思品格。事实上,日常生活的重复性、涣散性以及与人性不确定性的多元交织,有时甚至导致形象个体悲剧感的降低,但是张爱玲利用意象叙事将日常生活的"多重声音"凝聚为精神哲学隐喻,赋予她的文本以特有的涵容力与扩张开来的审美张力,从而将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