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欣赏

名作欣赏杂志 省级期刊

Masterpieces Review

杂志简介:《名作欣赏》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80年创刊,国内刊号为14-1034/I,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学期刊。该刊是一份旬刊,致力于发表文学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项目呈现、小说论丛、性别世界、语文讲堂、学林漫录、学者天地、文苑经纬、博士之声、小说纵横、经典重读、小说纵横_外国小说、古典丛谈...

主管单位:山西出版传媒集团
主办单位:山西三晋报刊传媒集团
国际刊号:1006-0189
国内刊号:14-1034/I
全年订价:¥ 460.00
创刊时间:1980
所属类别:文学类
发行周期:旬刊
发行地区:山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9
总发文量:9602
总被引量:4097
H指数:13
  • 周振甫说钱锺书《谈艺录》之鉴赏论

    作者:周振甫 刊期:2006年第07期

  • 《伐檀》的本事与声韵表现艺术

    作者:孙娟; 黄震云 刊期:2006年第07期

    《伐檀》通过对伐木造车的选材、制作过程与造好以后察车等过程的描绘,产生诗兴联想,形成了特有的舆车文化,并抒发了舆车工人心中的苦闷与美好的愿望。结构上运用富韵及其变化来表现感情色彩,又根据韵脚的变化构建表达的时空,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 作为生命的艺术系统——《世说新语》的文化精神分析

    作者:马跃敏 刊期:2006年第07期

    魏晋士人的生存智慧展示的是一种超越性存在,成为魏晋文化精神的集中代表。《世说新语》以小说的框架容纳着诗道内涵:在能指中透射出形而上意蕴,又在所指的层面展示了生命存在的丰富性和生动性。原来神圣的政治道义信仰悄然消解,在人被对象化及其功用规定性的笼罩下,自我意识作为精神艺术的符号逐步系统化并最终确立起来。

  • 陶渊明审美心理流程解读——以《饮酒》(其五)为例

    作者:王晓红 刊期:2006年第07期

    《饮酒》(其五)这首诗被奉为陶渊明田园诗的经典之作。它以一种艺术化的形式完整地复现了作者体验的一次审美活动的全过程,作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诗人审美心理的活动也必然具有依次展开的各个阶段。从初始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发展到第二阶段审美体验的深入,最终上升为审美活动的升腾阶段,进入最高的艺术境界。

  • 人生的无奈——也谈《长恨歌》的主题

    作者:陈西洁 刊期:2006年第07期

    《长恨歌》的主题一直众说纷纭,比较有影响的是讽谕说、爱情说、双重主题说。这些分析始终未能脱离开它的题材,受背景钳制太深。从创作心理的角度分析,这首长诗传递给人们的,是一种深深的人生无奈。这种无奈投射到文本中,表现为李隆基的人生无奈;透过文本,使人探视到白居易世界观中道德与情感的矛盾冲突;从人类情感的共性来看,更隐含着传统的中...

  • 生命主客体融合的生命悲歌——解读辛弃疾的栏杆情结

    作者:黄萍 刊期:2006年第07期

    南宋的社会现实没有使辛弃疾成为挽救民族危机的英雄,却使他把自己特殊的人生经历和生命体验一吐于词,吟诵出一首首流传千古的生命悲歌。在词人众多的词作中,我发现辛弃疾有一类凭栏之词。作为生命主体的词人,其情感与作为生命客体的栏杆紧密融合,不断深入,难分难解。这是一种特殊的情结,我们称之为栏干情结。

  • 柳宗元、苏轼游记的感物特色比较

    作者:方星移 刊期:2006年第07期

    柳宗元和苏轼都是善于描写山水的大家,但他们的山水游记却有着不同的风格特色,这从游记的感物方式、取景特点及形成原因等方面表现出来。

  • 只缘儿女情长———试析《介之推火封妒妇》

    作者:胡艳玲 刊期:2006年第07期

    明清时期愈演愈烈的妒风,威胁到了男权社会里男性的绝对权威,引起男性文人集体性的困惑与焦虑、规训与维护。艾衲居士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社会现象。本着劝善惩恶、补救于世的动机,借着“莽将二十一史掀翻”的“莽劲”,艾衲居士将历史传说重新敷演,将人们耳熟能详的介之推被焚绵山的历史故事信手拈出,敷演成文。借助于此种文学样式,向我们展示了...

  • “五四”个性解放者的困境——《伤逝》主题解读

    作者:何云贵 刊期:2006年第07期

    鲁迅的《伤逝》主要反映了“五四”个性解放者的困境,着力表达的是作者对“五四”时期盛行的“个性解放”“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等时代思潮进行冷静理性的反思和批判。

  • 《伤逝》的主题学阐释——从爱情母题角度切入

    作者:隋清娥 刊期:2006年第07期

  •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对茅盾《野蔷薇》的另一种解读

    作者:游路湘 刊期:2006年第07期

    《野蔷薇》里一系列“时代女性”不是任何政治理念的符号,她们身处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末这个特殊的时代,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经受了激烈的文化冲突,演绎了复杂的心路历程。《野蔷薇》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有的视点,由此可以观察到:在“五四”的狂风暴雨过后,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相互激荡而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情感文化形态。

  • 如诗如梦 静美空灵——废名小说《桃园》解读

    作者:蒋淑娴 刊期:2006年第07期

  • 《春阳》中蝉阿姨与《金锁记》中曹七巧对比分析

    作者:路晓琳 刊期:2006年第07期

    本文在施蛰存《春阳》里的蝉阿姨与张爱玲《金锁记》里的曹七巧对比分析中,揭示他们作为海派作家的相同与传承之处,即表现家庭生活,展示被压抑女性的性心理;而作为后辈,张爱玲表现人性恶的一面更加深刻老到。

  • 心灵的诗意看守——荣荣诗歌品鉴

    作者:缪春萍; 姜宇清 刊期:2006年第07期

  • 依势取材 表述独特——谈刘亮程的《先父》

    作者:韩富叶 刊期:2006年第07期

    本文在和其他散文佳作的比较中,在对文本具体而深入的探究中,对《先父》的取材和人称运用上的独特之处,作了细致分析。《先父》以“我”切入题材,以虚象写实情,角度独特;且三种人称交错重叠,切合心境,增强内蕴,别于一般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