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杂志简介:《闽台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Q)第0081号,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民间信仰研究、闽学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宗教·民间信仰、黄道周研究、林语堂研究、闽方言研究、方言研究

主管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国内刊号:35(Q)第0081号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918
总被引量:545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秦家懿与朱子学界的中外交流

    作者:钟继环 刊期:2018年第03期

    加拿大华裔学者秦家懿是北美地区推动中外朱子学界交流的代表人物。她于1980年代至2000年初,频繁参与朱子学界的中外交流活动;指导留学海外的中国学者展开朱子学研究,为朱子学界中外交流进一步展开提供新鲜血液;其朱子学著作《朱熹的宗教思想》大量引用了当代中国朱子学研究成果,推动中外学术交流。随着该书的出版,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关注与讨论,...

  • 台湾闽南语片中的奇幻想像——以《大侠梅花鹿》为例

    作者:黄文车 刊期:2018年第03期

    台湾的闽南语片兴起,和香港的闽南语片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大约1955年,邵罗辉执导的《六才子西厢记》虽是台湾闽南语片草创作品,后来何基明与麦寮拱乐社老板陈澄三协议合作拍摄古装名剧《石平贵与王宝钏》, 1956年1月4日在台北"中央""大观"两戏院首映,获得空前成功。1961~1969年间是台湾闽南语片第二次的生产高峰,往后的十五六年间,台湾闽南语片...

  • 海峡两岸汉字规划及字形差异比较

    作者:陈静 刊期:2018年第03期

    大陆自新中国建立就开始汉字简化工作,汉字规范由标准化向法制化和能力化不断深入。台湾地区的汉字规划长期存在繁简之争,形成了“繁体为正,简体为用”的局面。20世纪90年代大陆学者开始关注两岸文字的比较研究,重点关注了两岸的字体标准和字形差异。大陆字体标准是从俗、从简、从实用,台湾字形标准是在“合于初形本义”“力求符合造字之原理”...

  • 明代长泰县倭患与高安军抗倭述论

    作者:林河山; 林麓 刊期:2018年第03期

    明朝中叶,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海疆。在闽南地区的长泰县,民众自发组织起一支抗倭武装——高安军。这一支武装力量凭着满腔爱国爱乡热忱和超乎寻常的战斗力,高扬赤旗,抗倭御敌,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群英业绩,“屹然为全漳保障”。

  • 慈善活动与佛教振兴——浅谈南亭长老的宗教竞争意识

    作者:韩焕忠 刊期:2018年第03期

    面对基督教在中国的强势发展,南亭长老经常将佛教与基督教加以对比。他以基督教主张人类可以食用动物为依据,对其宣扬的上帝至善产生了怀疑。他意识到基督教是一种推崇斗争的宗教。他从对比中体会到举办慈善事业的重要性,故而在弘扬佛法时,长期坚持举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慈善活动。他创立的华严莲社是在热心慈善和弘扬佛法之间取得良性循环的成功特...

  • 鼓浪屿宗教多元化的历史、成因及特点

    作者:邓梦军 刊期:2018年第03期

    宗教是与人息息相关的,没有人存在的地方也就没有了所谓的宗教现象。鼓浪屿从一个荒芜之地到成为一个有着儒教、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不同宗教汇聚之地,它的发展史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宗教现象的经典案例。通过对鼓浪屿多元化宗教形成的历史成因、特点的考察,有助于我们理解不同宗教背景的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这也为促进...

  • 黄道周《太仆寺少卿石莲汪先生墓志铭》考析

    作者:陈旭山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6年3月,纽约举办亚洲艺术周,苏富比拍卖行推出黄道周《太仆寺少卿石莲汪先生墓志铭》,已知该拍品均不见著录于黄道周作品集。从内容看,该作品详细叙述汪泗论生平事迹,以及他和黄道周的关系,既填补了黄道周研究的资料空白,又可以从另一侧面了解晚明政坛的错综复杂。

  • 黄道周之渔鼓溪顿坑考

    作者:张哲民 刊期:2018年第03期

    渔鼓溪顿坑究竟在哪里,是多年来黄道周研究学者一直在探索的课题。部分学者认为是在黄道周出生地铜山,但对照《年谱》和黄道周著述,又往往觉得含糊勉强。笔者在云霄县车圩村调查时发现这里车圩溪古名叫渔鼓溪,其间还有个顿坑自然村,村里有不少关于黄道周的史迹和传说。通过多次实地考究,深入查阅云霄、东山两县旧志,对照黄道周相关著述,获得诸多...

  • 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

    作者:郑晨寅 刊期:2018年第03期

    2018年6月14日,来自海峡两岸20多家高校及学术机构的六十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东山,参加由漳州市人民政府、东山县人民政府、闽南师范大学、漳州城市职业学院等单位、部门联合举办的黄道周文化学术研讨会。

  • 《雅俗通十五音》与今漳州音比较——为纪念《雅》初版200年而作

    作者:林宝卿 刊期:2018年第03期

    《雅俗通十五音》是反映两百年前漳州方言的一本韵书,两百年后的今天,漳州方言的面貌如何呢?本文着重从今漳州方言的语音方面与《雅》进行比较,从而说明语音变化虽比词汇来得缓慢,但也会随着人们长期交流使用中而起微小变化。我们在传承古韵书的同时也要适应时展潮流,既要尊重韵书的成果,又要提高韵书的水平,承认语音的变化,为下一辈学习和传承...

  • 林语堂对民俗学之影响探述

    作者:林登顺 刊期:2018年第03期

    林语堂是一位语言学家、也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对于民俗学,尤其福建闽南的民俗研究,更具有开创性的地位。透过他的关系,把当时对民俗学有深入研究的北大学者聘请南下。带动起整个福建的民俗研究热潮,尤其对闽南文化的发扬,更是不遗余力。中国民俗文化的这片沃土,也提供林语堂创作时的题材元素,相辅相成,透过他的作品流传,也让中国民俗学扬名于海外...

  • 才情责任战斗——林语堂的报刊人生

    作者:王晓生; 彭昕 刊期:2018年第03期

    林语堂人生事业的一个不是非常广为人知但是非常重要的身份是报刊活动家。他报刊活动的深层价值追求是入世利民。这种价值追求的确立与他早年小学、中学、大学期间在教会学校所受的教育有关。同时,林语堂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文学家。利民精神与艺术精神的缠绕互动,影响了他的报刊写作,也形塑了他的报刊活动面貌。在这种基本面貌下,林语堂的报刊人...

  • 汉英辞典出版史上的一座丰碑——从索引检字传统的视角看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作者:任小玫 刊期:2018年第03期

    通过对林语堂易被忽视的与索引主题有关的《当代汉英词典》(“汉英辞典史上迄今的四座里程碑之一”,林视此为自己写作生涯巅峰之作)的历史细节爬梳,指出其体现了主持编纂者开风气之先,从索引意识的觉醒到对汉字索引检字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尤其是将形序检字与京音即“新韵”音序检字的主张物化,不难看出它是站在世界主义立场上树立本土意识而与域...

  • 《初来乍到:回忆录》中Eddie的餐饮空间与主体身份建构

    作者:刘骁 刊期:2018年第03期

    从食物、空间、身份三者关系建构的角度分析了美籍台湾华裔Eddie Huang于2013年出版的自传体小说《初来乍到:回忆录》。在作品中,Eddie的餐饮空间发生了三次重大变换,而这些变换展现出作者对于其中国身份的认知、怀疑与确证的一个过程。借由Eddie的案例我们得以窥见在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碰撞与交流的复杂性,而餐饮空间在其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 理性审视下的文化重建——论陈之藩散文的文化底蕴

    作者:王云芳 刊期:2018年第03期

    陈之藩是台湾著名散文家,是科学与人文之间的双栖者。他的散文从乡愁情感出发又能超出其外;秉承多元的文化视角,他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理性地批判,明辨优劣;他也不盲从于所谓的西方现代文化,而是实事求是,指出其人文修养的不足;他反思科技文明的发达,警醒现代人正视其后果。他的散文言之有物、有的放矢,散发着思想的光芒,无形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