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杂志简介:《闽台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Q)第0081号,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民间信仰研究、闽学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宗教·民间信仰、黄道周研究、林语堂研究、闽方言研究、方言研究

主管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国内刊号:35(Q)第0081号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918
总被引量:545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日据时期台湾史迹指定述论

    作者:王玉国 刊期:2017年第02期

    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分3次先后指定29件68处部级史迹,与日本相关的史迹占14件53处。这些史迹皆与战争殖民息息相关,日本殖民者明为指定史迹加以保存,实际上是强调殖民政权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建构殖民者的历史。台湾光复后,国民党当局修改石碑,试图消除殖民的历史记忆。无论是"殖民"或是"去殖民",都是台湾的"历史记忆"的一部分,都应该被同...

  • 清代以前闽东人为何很少主动渡海赴台

    作者:刘雄 刊期:2017年第02期

    与闽南相比较,闽东与台湾相距同样很近,但因清代以前闽东尚无明显的人口过剩压力,无论土里刨食还是"讨小海",闽东人都能勉强维持温饱,加上外出需翻越无数崇山峻岭或渡过波涛汹涌的大海,因而闽东人便深深埋下了"远处一堆金,不如近处一堆土"等惮于外出的观念。同时,台湾海峡的风向、潮流和海流,使得从闽东沿海任何一个地点驾船赴台,一年绝大多...

  • 辜鸿铭基于文化自信之上的东西方文明对话及其当代意义

    作者:吴文文 刊期:2017年第02期

    清末辜鸿铭所实践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是非常成功的。作为一个思想家,这种成功的高度和国际影响力放在现在都少有人能企及。在中国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今天,中国文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无疑还有待加强。辜鸿铭和西方文明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实践能如此成功,其原因和启发意义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 Mifetik仪式:阿美族社会结构的象征表达——基于台湾省花莲县阿美族X部落的田野调查

    作者:杨阳 刊期:2017年第02期

    生计方式是人类根据生活的自然环境进行抉择,并支撑族群繁衍、发展的重要文化。基于象征人类学的"社会结构"范式对阿美族Mifetik仪式进行了阐释,认为该仪式是阿美族母系氏族社会中男性权力有序存在的重要体现;与中秋时节的丰年祭共同构成狩猎与农耕的生计方式二元结构;是对部落猎人身份的过渡与认同,也是其自然崇拜、祖灵崇拜仪式化展演的象征...

  • 哥打丁宜客家开漳圣王信仰:社区化与国际化的双向影响

    作者:王琛发 刊期:2017年第02期

    马来西亚哥打丁宜开漳圣王信仰,延续华南客家地区尊称陈元光"陈圣大王公"的习俗,最初兴盛于客家矿区,以后影响矿镇。主要原籍两粤的民众借鉴开漳历史,咸信圣王开荒精神能保护大众垦殖南洋,并且杜绝虎患。当地信众是长期集体自居子孙,共称圣王"阿公",塑造圣王脚踩黑虎形像以为信仰象征。随着市镇演变,原来矿区河港香火也分香到县城和邻近村镇...

  • 诗里交情倍觉亲——赵朴初居士与星云大师

    作者:韩焕忠 刊期:2017年第02期

    赵朴老与星云大师的交往照亮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他们在泰国初次相见,赵朴老成就了星云大师多次前往大陆的殊胜因缘,将两岸佛教的交流推向高潮。二人共同抱有建设人间净土、利乐有情众生的悲心大愿,比较容易引起情感和思想上的共鸣。星云大师与赵朴老的交往作为两岸民间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海峡两岸和平交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 闽南仪式戏剧探微——从“猴戏”和“雷有声”说起

    作者:骆婧 刊期:2017年第02期

    "猴戏"在闽南民间中十分活跃,诸多史料可证,闽南超度仪式中出现了由孙行者护送目连下地狱救母的情节,说明"猴戏"与目连故事粘连,同样具备超度功能。以泉州提线傀儡戏、打城戏为例,在推动仪式向戏剧演进过程中,"猴戏"具备两大功能,一是调笑娱乐,二是技艺欣赏。目前唯独保留在闽南傀儡戏和打城戏《目连救母》中的"雷有声"一角,从身份到行...

  • 论《荔镜记》中黄五娘形象的独特性

    作者:何丽娇 刊期:2017年第02期

    《荔镜记》是一部明代早期以青年男女的爱情与婚姻问题为题材的戏剧。它是陈三五娘故事戏文的现存最早刊本,也是泉州地区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戏文。《荔镜记》中的女主人公黄五娘与传统佳人形象的温柔敦厚背道而驰,可谓"七分泼辣,三分温顺",思想上敢于争取婚姻幸福,又有着浓厚的门第之见,是市井女性,同时也受到闽南地区质朴的现实主义精神影响...

  • 陈景肃与漳州理学渊源论略

    作者:郑晨寅 刊期:2017年第02期

    陈景肃是漳州理学之承先启后者,与朱子学派关系密切。其师高登以慎独为本,气节凛然,朱熹称之为"一世之伟人";陈景肃石屏书院弟子杨士训后来亦成为朱门弟子;陈景肃同门林宗臣引导陈淳入朱子门下;陈景肃之孙陈植则求学于陈淳,并在南宋倾覆之际积极进行抗元活动,事不济而退隐漳南,其弟陈格则从容殉难。陈景肃之学术旨趣与程朱之学略近,高登、陈景...

  • 黄道周易学思想论析

    作者:景云 刊期:2017年第02期

    黄道周是清末明初大儒,学贯古今而多有阐发,一生不辍,成就卓然。黄道周思想的产生离不开他所处晚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时代精神的迷茫与困惑、自然经济的解体与坚守、学术思潮的怀疑与反思以及对闽南地域文化的继承与批判。易学是黄道周儒学思想的灵魂,纵贯其一生,他以"象数"为中心,从"天道""人事"两个基本点出发而"推天道以明人事",通彻...

  • 闽南话特有词法说略

    作者:张嘉星 刊期:2017年第02期

    闽南话的语法构架和普通话大体相同,然而细部差异也有不少,有着本方言所特有的一些词法、句法现象。因词法差异兼具词汇与构词语法的差异,在口语交际中比句法差异更具可感性。本文简要介绍闽南话与普通话的构词法、词尾词缀、量词、虚词、副词等差异。

  • 台湾方志中海洋文化类方言词汇及其词义的隐喻引申

    作者:孙泽仙 刊期:2017年第02期

    台湾岛与海为邻,历史上以渔业为主的生产方式、居民喜吃海鲜的饮食传统,致使台湾的方言带有浓郁的海洋风味和海洋文化气息。台湾方志方言中有许多涉海、涉渔的内容,本文称之为台湾海洋文化类方言。台湾海洋文化类方言记录了台湾人民对海洋、海洋生物和海洋经济的认识,反映了渔业生产和渔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了解台湾自然、历史、经济、民俗的一...

  • 近代台湾诗人吴德功的心路历程与诗文创作

    作者:董俊珏; 房雯晴 刊期:2017年第02期

    吴德功是近代台湾的诗文大家,也是台湾被日本割占之后仍留居桑梓的士人群体的代表人物。他在乙未割台期间及之后的诗文创作,典型地体现了台湾本土文人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时复杂的时代感受与人生况味,不仅对了解日据时期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有突出意义,而且是研究当时台湾士人心灵史的生动文本,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论泉州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作者:向忆秋 刊期:2017年第02期

    泉州民间故事中的艺术形象极其丰富。就人物形象而言,女性、儒生、华侨、"讨海人",是泉州民间故事中极其突出的几类。在泉州民间故事中,正面的女性形象和负面的儒生形象居多,女性人物是底层劳动人民情感、欲望的投射;负面儒生形象主要突出其蠢笨、无用、无能、粗鄙不堪的特点。泉州民间故事中的华侨、"讨海人"形象,更富于闽南地域文化特色,...

  • 宗教意识与人性视角下的生态思考——论台湾当代作家王鼎钧的散文《那树》

    作者:陈想 刊期:2017年第02期

    在《那树》中,王鼎钧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人性中的美与善赋予"那树"。与此相反,人类则被人性的恶所吞噬。在宗教"慈悲为怀""生命轮回"等观念的深刻影响下,王鼎钧赋予树主宰命运的神性,使树实现了神性和人性的统一。同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写出了树的坚强与无私,人的冷酷与残暴,而且表达了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热切关注,对人类肆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