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杂志简介:《闽台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Q)第0081号,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民间信仰研究、闽学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宗教·民间信仰、黄道周研究、林语堂研究、闽方言研究、方言研究

主管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国内刊号:35(Q)第0081号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918
总被引量:545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寺庙经营与社会变迁——以台北市碧山岩开漳圣王庙为例

    作者:宋光宇; 黄菊英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台北市内湖区的碧山岩开漳圣王庙号称是全台湾规模最大的开漳圣王庙。这间庙宇位在郊区的山上,交通不便。完全不符合台湾"大庙"的成立标准。以台北市来说,像奉祀妈祖的松山慈佑宫、关渡宫、艋卿新兴宫,或是奉祀观音的万华龙山寺,或是奉祀开漳圣王的中和广济宫、士林慈诚宫等,都位于水陆交通的要冲。木栅的指南宫原本是一间书房,兼作扶...

  • 编辑絮语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中秋之夜,那样的静谧,那样的祥和!刚刚肆虐海峡两岸的"凡亚比"台风已经远去,那瓢泼大雨将空气中的尘埃洗得无比的洁净,显得格外的清新。月娘从轻纱似的云彩中露出美丽的微笑,将皎洁如水的月光遍洒人间,那样的无私,那样的公正!呵,这空灵美妙的月色,曾引来多少古今中外文人墨客的咏叹!大概从小就经历着亲人别离的缘故,在众多咏月诗作中,...

  • 高雄县少见的开漳圣王庙略论

    作者:林美容; 周益民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台湾的开漳圣王庙主要集中在宜兰县、台北县、桃园县,和漳籍移民在台的拓垦有密切的关系(邓孔昭1992,徐丽霞2000)。其中,台北县与桃园县开漳圣王的信仰实况可参见徐丽霞(1999,2000)的研究。笔者过去研究的中部地区,特别是彰化妈祖的信仰圈内(林美容1990),也是漳州人的集中地区,但是开漳圣王的信仰并未特别兴盛。而高雄县是一个泉州人...

  • 漳州移民与士林芝山岩惠济宫

    作者:蔡相煇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一、漳州籍移民信仰开漳圣王开漳圣王陈元光,字廷炬,唐光州固始人。唐高宗总章二年(669),泉、潮间民苦蛮獠之乱,佥乞朝廷镇帅以靖边方。高宗命陈政(元光父)戍闽,元光随往。后政死,元光代为将。永隆二年(681),潮州雷万春勾结蛮苗作乱,元光平之,于其地辟草莱,招流民,并勤守望,致泉、潮、汀三州之间,方数千里,号称乐土。嗣圣三年(686)朝...

  • 充分体现“民间性、社会性、广泛性”的大聚会——第三届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概述

    作者:林少敏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2010年6月17—20日,第三届国际开漳圣王文化联谊大会在漳州隆重召开。大会由漳州市政协组织,漳州市开漳圣王文化联谊会、台湾开漳圣王庙团发展协会、新加坡保赤宫联合主办。主要活动包括开幕大会、开漳圣王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民间联谊交流活动等。本届大会是第二届海峡论坛·开漳圣王及其部属后裔回漳谒祖活动的重要项目之一,也是继...

  • 漳州官园威惠庙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漳州官园威惠庙(俗称官园大庙)位于芗城区丹霞路中段,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漳州市对台文化交流重点庙宇。其历史悠久,始建于宋建炎四年(1130年)。现占地面积(含慈惠宫)1511m~2;庙宇及附属建筑面积1011m~2。是漳州市唯一奉祀开漳圣王一家六代及其部将李伯瑶和马仁等神像的庙宇。漳州是开漳圣王文化的发祥地,台湾的开漳圣王信仰的祖庙在...

  • 台湾义勇队的几个史实

    作者:汪毅夫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本文根据史料,记录了台湾义勇队的若干史实:"台湾义勇队重庆通讯处"参与接收台湾的准备工作,台湾义勇队同"在华日本人民反战同盟"的合作,陆军一九○师里的台湾义勇队小分队,台湾义勇队奠祭民族英雄郑成功,"华光轮"海难。一台湾义勇队重庆通讯处(全称"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台湾义勇队重庆通讯处")创设于1940年4月一5月间。台湾义勇...

  • 1930年代福建“经建学台湾”的三次考察

    作者:潘健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福建事变'结束后,福建进入较为稳定的时期。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1934年初主政福建的陈仪力主学习台湾经济建设的经验。1934~1936年福建省政府连续三年派出三批官方赴台考察团,学习日本治理台湾的经验。目前大陆史学界对1930年代作为'闽省振兴产业之参考'的三次赴台考察关注尚不够,笔者不揣浅陋,对此史实做一回顾与评析。一、三次...

  • 16、17世纪西方人眼中的福建——以《拉达行纪》与《新东印度纪事》为中心

    作者:叶向阳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一、导言福建从来不像北京与广州等地那样受到西方人的关注,尤其在现代之前。笔者调查了横跨六七个世纪数十部以中国为背景或较多涉及中国的西方文学作品,竟只有一例谈到泉州一一美国现代剧作家奥尼尔的剧作《马可百万》(Marco Millions,1923—1925)。即便是这唯一的例证,也仅仅在第二场第二幕里以场景说明的方式告诉我们马可波罗搭乘...

  • 明朝以后汉人对台湾称呼之变迁——伊能嘉矩在《台湾文化志》(上卷)之论述

    作者:陈鹏仁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明朝以前,汉人对于台湾的称呼,有东鳀、夷洲、流求(琉求、瑠求)、琉球等等。在此,谨据伊能嘉矩所著《台湾文化志》(上卷),对明朝以后汉人有关台湾的称呼之变迁情况略作简述。(一)鸡笼山(鸡笼)、北港、东番《明史》卷三百三十二"外国传"所说鸡笼山指的就是台湾。鸡笼山是台湾北部的一个地名,是平埔番之自称"人"的族语(Kietagarang)之简...

  •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的几点思考

    作者:陈东海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2007年6月9日,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一一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宣告成立,引起了海内外广泛关注。一段时间以来,闽南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已取得一定的成效,但如何在文化生态理论的指导下,对闽南文化遗产进行活态、整体的保护,建立一个闽南文化遗产与其环境相和谐的文化生态保护区,让优秀的文化遗产代代相传。同时,...

  • 浅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文化新框架的机制

    作者:景云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推动两岸和平发展,最根本任务就是通过两岸共同发展,培养和创造两岸共同利益,塑造和最终形成两岸共同的价值观念,促进和加快两岸同胞情感趋于融会、价值趋向统一、认同趋于相近的两岸一体化进程。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文化新框架的核心内涵、具体过程和主要途径(一)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文化新框架的核心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

  • 挖掘对台文化资源 打造地方特色专版——《闽南日报·祖地文化》版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陈小玲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对台文化交流是两岸往来的一个富有潜力和发展前景的通道,如何以当地的人文、历史资源为依托,深入挖掘、运用厚实而凝重的对台文化资源,发挥文化纽带作用,是媒体应当认真思考和探索的现实课题。作为福建漳州地方主流媒体,闽南日报在营造文化氛围、发挥文化传播作用上当仁不让,2007年11月就适时开辟了《祖地文化》专版,这是主动服务海...

  • 古代畲族的社会教育

    作者:祁开龙; 谢彪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畲族是分布在我国南部闽、粤、赣、浙、皖、湘、黔七省一百多个县部分山区的一个'大杂居,小聚集'的少数民族。历史上长期'以山为基、以农为本',食完一山,迁徙他山。长期的山地迁徙生活,使之处于社会的边缘,教育文化十分落后。畲族的传统教育主要是社会教育,在'俗不离歌'的畲民社会习俗支配下,其主要教育方式是在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通...

  • 漳台有应公信仰初探

    作者:吴晓民; 段凌平 刊期:2010年第03期

    <正>一、漳州与台湾地区有应公信仰概述有应公信仰是漳台民间信仰中一种独特的对无祀孤魂野鬼的崇拜,有应公属于阴神,是神格最低的神祗。庙宇常分布于偏荒野地,规模不大,有的"高不过寻,宽不及弓",因庙前大多悬挂"有求必应"的红布条,故称之为有应公。有应公又称"金斗公"、"有英公"、"大墓公"、"水流公"、"万善爷"等,如是女性则称"有应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