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文化研究

闽台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

杂志简介:《闽台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3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Q)第0081号,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季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文学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民间信仰研究、闽学研究、民间艺术研究、宗教·民间信仰、黄道周研究、林语堂研究、闽方言研究、方言研究

主管单位:闽南师范大学
主办单位:闽南师范大学闽南文化研究院
国内刊号:35(Q)第0081号
全年订价:¥ 150.00
创刊时间:2003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季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19
总发文量:918
总被引量:545
H指数:6
期刊他引率:1
  • 林语堂国际学术研讨会掠影

    刊期:2008年第01期

  • 闽南文化生态保护“三题”论

    作者:马建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2007年6月9日,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宣告成立,引起了海内外广大民众的关注,并纷纷以各种方式询问有关的各种问题。为此,本刊特别组织两篇文章。马建华研究员为福建省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他自始至终直接参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纲要》的起草工作,并曾撰写多篇文章,探讨文化生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20...

  • 编辑絮语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2008年伊始,本刊公开发行已历二载,《闽台文化交流》正以更广阔的视域、更多元的角度提升自身作为闽台学术研究与交流平台的水准,以此回应诸位学人同好的厚爱与支持。2007年6月9日,作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文化发展纲要》拟建设的全国十大文化生态保护区率先推出的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正

  • 文化遗产保护与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作者:夏涛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2007年6月9日,我国首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宣告成立。经过近半年时间的认真准备,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会议于11月26日在漳州召开。省文化厅,漳州、厦门、泉州三市分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工作的领导以及省艺术研究院、省文史馆、省直文化部门,厦、漳、泉三地部分专家学者近60人出席本次会议。

  •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林语堂收藏展

    作者:何绵山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2007年9月至2008年2月,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的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举办新展"连接东西:林语堂和海外华人"(Bridging East and West:The Chinese Diaspora and LinYutang)。林语堂曾留居纽约近三十年,留下许多珍贵藏品。2004年林语堂次女林太乙去世后,林太乙的先生黎明将这些珍贵藏品赠送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这次展出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亚...

  • 发掘原生态文化资源 促进漳台文化精品建设

    作者:江焕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国家文化部于6月9日,批准在福建省设立首个部级区域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即:"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作为"闽南金三角"之一的漳州,是闽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保存地,理应抓住这一良机,发挥潜在优势,在建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上有所作为。漳州原生态文化,源于九龙江流域,兼具山地、平原、海洋三种文化形态,充分体

  • 闽南文化的特征与两岸民众的文化认同

    作者:黄顺力; 李卫华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有关闽南文化的特征或特点问题,许多学者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过极具启发性的看法,不断深化这一问题的讨论。2005年11月,笔者在漳州参加"弘扬闽南文化,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座谈会上,曾在即席发言中简要谈到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大传统之下的一种区域性文化,有着开放互补性、边缘从属性和多元复合性三个主要特征,本文拟就此问题继续加以讨...

  • 闽南人外迁及其方言文化的流播

    作者:郭锦桴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一在福建境内,闽南地区是指分布在福建东南沿海,戴云山脉和博平山脉之间的地带。它主要包括:厦门、金门、同安、泉州、晋江、南安、安溪、惠安、永春、德化、漳州、龙海、长泰、南靖、华安、平和、漳浦、云霄、东山、诏安、龙岩、大田(属漳平)、尤溪等23个县市,拥有近一千万人口,是福建最大的方言区。闽南方言区以厦门、泉州、漳州话...

  • 从《台湾诗荟》(1924-1925)看海峡两岸旧文学的交流

    作者:汪毅夫 刊期:2008年第01期

    本文从《台湾诗荟》钩沉发微、取证举例,描述1924-1925年间台湾和大陆旧文学交流之若干状况:《台湾诗荟》同大陆旧派文艺期刊的联系,连雅棠与中华合作社、国学商兑会和南社等大陆旧文学社团的关系及其对大陆旧式文人的评介.本文认为,从《台湾诗荟》看到的史实说明和证明,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从来不曾隔绝,即使在日据台湾时期,此一基本情况也没有...

  • 丘念台与二二八事件

    作者:褚静涛 刊期:2008年第01期

    丘念台继承先父遗志,投身抗日。台湾光复后,为了化解省籍隔阂,丘念台返回故乡,发起组织'台湾光复致敬团',加强两岸同胞的沟通与了解。他反对将台籍士绅以'汉奸罪'论处,要求南京国民政府保护台胞的合法权益,体谅台籍士绅的难处,缩小打击面。二二八事件爆发后,丘念台回到岛内,协助白崇禧宣慰,调查实际情况,指出长官公署的劣政才是导致二二八事件的...

  • 抗日战争时期的华南女子文理学院

    作者:张栋斌; 刘锡涛 刊期:2008年第01期

    华南女子文理学院是福建的一所私立教会高等学校,在福建高等学校教育史上有一定的地位。在抗日战争时期,它一方面艰难办学,培养人才,一方面进行抗日活动。

  • 古代龙溪县的“都”

    作者:陈侨森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梁大同六年(540年)建立龙溪县,据传县衙设在古县(今龙海市颜厝镇古县村)。唐贞元二年(786年),漳州郡城迁至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市芗城区),龙溪县衙署附郭在郡城内。漳州郡城外农村基层建制先以乡、里设置,南宋末改为都、图制之,以后历代沿袭"都"的建制。许多台湾同胞及海外乡亲为寻根谒祖,常以其祖宗龙溪县某都的记载而查询,却不得要...

  • 观念的更新与族谱资料应用的思考

    作者:汤漳平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福建是一个特殊的省份,由于在南方各省中开发比较晚,因而其居民主要由中原及各地移民构成。此后在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内,随着人口的剧增,航海事业的发展,福建又成为人口移迁的中转站,不断地向海峡东岸的台湾,向南洋、向世界各地播迁,成为中国移民史上一道特殊的风景线。在20世纪遍及世界的"寻根"热潮中,

  • 从族谱资料看漳台姓氏传承——明清以来漳州姓氏向台湾的四次迁移

    作者:涂志伟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从2006年3月起,漳州市政协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千村万社姓氏田野调查。1700多名调查人员深入到一万多个村社,展开十几个项目的实地调查,掌握了大量弥足珍贵的翔实资料,经眼了大量漳台姓氏谱牒资料和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比较系统准确地掌握了漳州姓氏在全市分布情况,进一步深入了解漳州姓氏迁播台湾的情况。闽南居民移居台湾始...

  • 台湾宗族制度瓦解的危机

    作者:林瑶棋 刊期:2008年第01期

    <正>一、台湾的宗族制度台湾在三四百年的历史长河中,汉人一向重视家族或宗族制度,这些都是承袭当年祖先从唐山过台湾带来的唐山汉文化。这些移民多数来自福建与粤东,所以他们更坚持朱熹的《家礼》制度,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农村仍然到处可见到一个七、八十岁的老阿伯叫一个十几岁的小孩为叔叔或叔公,这种"论辈无论岁"的风俗,充分显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