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研究

民国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Studies on Republican China

杂志简介:《民国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民国人物、民国边政、专论

主管单位: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国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国史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379
总被引量:140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4.2778
平均引文率:6.8108
  • 雷鸣远的抗日实践及其救国思想

    作者:张献忠 刊期:2016年第02期

    雷鸣远是比利时籍传教士,也是《益世报》的创办人。他不仅积极倡导中国本土化的传教策略,而且还努力"成为其中的一员",实现了"中国人"的自我认同。为此他经常以中国人自居,并加入中国国籍。抗战爆发后,他率领耀汉兄弟会和德来修女会的修士参加中国的抗战事业,不仅积极进行抗日宣传和舆论动员,还追随二十九军,成立救护队和野战医院,全力救护...

  • “跑警报”:抗战时期中央大学学生生活研究

    作者:倪蛟 刊期:2016年第02期

    抗战期间,日军展开对"陪都"重庆的狂轰滥炸,造成极其惨重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在"重庆大轰炸"中,作为当时中国最高学府,中央大学也屡受波及,大量校舍及建筑物损毁,严重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虽然中大校方采取多种应对措施,但难以抵挡日军的频繁轰炸。然而,日军轰炸仅能造成物质损失,中大学生并没有在精神上屈服,反而在"...

  • 八路军研究与中国抗战书写

    作者:张文俊 刊期:2016年第02期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八路军在华北的抗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民族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牵制了侵华日军,有力配合了正面战场抗战;它在敌后的积极活动,迫使日军在一定程度上停止战略进攻,保卫了华北敌后广大领土,使侵华日军无法统治其占领地,使之重兵扼守的重要城市与交通线不断遭受破坏,

  • 回到历史情境与实践现场——从中共军队与抗日战争研究谈起

    作者:谢敏 刊期:2016年第02期

    谈抗战时期的中共军队,大概需要将其置入一个长时段的历史情境。众所周知,近代中国一个显著特征便是:军事力量和政党力量次第涨伏,军人和党人渐据权力中心。而军人与党人之间,既相互借重,又彼此颉颃,呈现出复杂的纠葛关系。至南北分化、对立之势成,

  • 战时国民党军研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作者:陈默 刊期:2016年第02期

    目前关于抗日战争史的研究范围,学界大约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较为传统,认为抗日战争史应该以1937~1945年对日作战的历史为研究对象。在这样的思路下,只有战争本身和那些与战争紧密相关的问题才具有价值。第二种看法为高士华教授等学者所倡导,

  • 抗战正面战场国民党军战略研究简评

    作者:姜涛 刊期:2016年第02期

    近二三十年来,随着海峡两岸交流的增进,相关史料的开放,抗战史研究有了一定进步,尤其是摆脱了过往单一的革命史叙述模式,不少研究将眼光聚集在正面战场诸多面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虽然有论者指出战争史本身的研究仍有待加强,(1)但不可否认的是,

  • 国民党中层官员日记与抗战时期研究

    作者:蒋宝麟 刊期:2016年第02期

    研究是目前民国史的热门领域,特别是随着200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陆续对外开放的"日记"手稿获广泛运用,研究已取得极大进展。研究与政治环境有相当大的关联。海内外的研究,特别在中国大陆,在大体上已翻越以往意识形态化的樊篱,

  • 抗战时期乡村知识分子视角下的民众国家认同——以《退想斋日记》《郝星久日记》为例

    作者:周山仁 刊期:2016年第02期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现代国家政权最主要的组织形式之一。按照西方一般的观点,民族国家的特征就是在其领土范围内,对其辖下国民有强制权。有意思的是,按《大英百科全书——在线百科全书》(Britannica-The Online Encyclopedia)民族国家(nation-state)词条,"民族"并不是一个"实在",而是权力将各种成分复杂、

  • 两岸海军抗战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程玉祥 刊期:2016年第02期

    中国海军在抗战时期为国家与民族的利益做出了巨大牺牲,发挥了无可替代的关键作用。两岸学界鉴于其重要性,较早地投入研究,产生了一批颇具特色的学术成果。大陆学界的海军抗战史研究起步较早,

  • 口述资料与抗战史研究

    作者:叶铭 刊期:2016年第02期

    2016年第二期《抗日战争研究》杂志的笔谈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抗日老战士口述史资料抢救整理"(15ZDB045)首席专家张连红教授回顾了抗战老兵口述调查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检讨,肯定了抗战老兵口述的学术价值,

  • 奋进与挫折——抗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征途”

    作者:孙扬 刊期:2016年第02期

    虽说"弱国无外交",然而,事实上强国自恃实力,有时未必视外交为国运所系;反倒是弱国往往极重外交,以图借力使力,改善处境。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选择了正确的国际阵营,关乎国运诚非浅显。积贫积弱的中国两次成为战胜国,胜利成果的累加,

  • “史迪威事件”再研究及其对中美关系史研究的启示

    作者:张宁静 刊期:2016年第0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中美关系,一直是学术研究中备受关注的领域。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发生以后,中国与美国结成了对日作战同盟,特别是1942年3月,美国陆军中将史迪威被派到中缅印战区履新,这成为中美深入合作的重要标志。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陆军的唯意志论倾向

    作者:马军 刊期:2016年第02期

    如果不是局限于中国战场,而是从整个世界大战的视野来看,和半近代化的中国国民党军队相比,1930~1940年代的日本陆军明显要高出一筹,但若置身列强,和英、美、苏、德等国的现代化陆军相比,它则无可争辩地显示出整体、全面的滞后。

  • 被遗忘的审判?——战后国民政府对日审判研究的回顾与检讨

    作者:严海建 刊期:2016年第02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同盟国对日本战犯进行了大规模的审判,除在日本东京设立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负责审判日本甲级战犯外,还在各地设立法庭审判乙丙级战犯,其中就包括国民政府在南京、上海、徐州、北平、济南、广州、汉口、沈阳、台北、太原等地进行的对日本乙丙级战犯的审判。

  • 战时私立大学与国民政府教育部

    作者:韩戍 刊期:2016年第02期

    1946年,冯友兰在为西南联大迁校纪念碑撰写的碑文中称:"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