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研究

民国研究杂志 CSSCI南大期刊

Studies on Republican China

杂志简介:《民国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1994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历史期刊。该刊是一份半年刊,致力于发表历史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本刊特稿、民国人物、民国边政、专论

主管单位: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国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国史研究中心
创刊时间:1994
所属类别:历史类
发行周期:半年刊
发行地区:北京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3个月
综合影响因子:0.14
总发文量:379
总被引量:140
H指数:4
引用半衰期:4.2778
平均引文率:6.8108
  • 民国教授的三大荣誉——部聘教授、最优秀教授党员、院士

    作者:沈卫威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42年8月,全国大学共有30位教授被遴选为第一批部聘教授。次年12月16日,又有15人当选为第二批部聘教授。1945年5月5日,国民党六大召开前夕,朱家骅与陈立夫联名向推荐了98名'最优秀教授党员',他们几乎都是校长、院长或著名教授。1948年4月1日中央研究院公布了81人的院士名单,其中既有部聘教授,也有'最优秀教授党员'。民国教授的这三大荣誉,体现...

  • 清末民初的政治官员及知识群体——以伍连德的记忆与自传书写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陈雪薇; 黄贤强 刊期:2014年第01期

    伍连德这一出生于英属马来亚槟榔屿的土生华人兼剑桥大学医学博士,因受命清廷而扑灭了1910~1911年中国东北的大瘟疫,并于其后三十年为中国各政权领导人物延揽重用,参与领导了中国医疗及公共卫生的现代化进程。由于其所拥有的科学知识和所参与的医卫事业牵动着中西政治和文化关系互动,为近代中国各方政治势力所借力,这使伍连德得以靠近权力核心,...

  • 指挥擘画 抵御外侮——论章太炎的北部边疆经略

    作者:丁守伟 刊期:2014年第01期

    北部边疆问题,是作为政治家的章太炎所持续关注的重点之一。民国初建,章太炎主张定都北京,以此东控辽沈,北制蒙回。袁世凯当政后,面对北部边疆危机,由章太炎出任东三省筹边使,指挥擘画,力图挽救。1920年代,面对苏俄一系列侵害北部边疆的行为,章太炎呼吁东三省全力抵御。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章太炎坚决主张收复东三省。此外,他还...

  • 论胡汉民训政设计中的“虚党”思想——南京国民政府训政体制“党治”性质再探讨

    作者:黎志辉 刊期:2014年第01期

    胡汉民的'党治'思想迥异于苏俄'党治'模式,它以抽象的党权为掩护,而以五权宪政式的民主政治为归宿,具有虚化党权、暗渡民权的特质。在训政设计中,他尽管揭橥了'以党治国'的政治原则,但在实际的制度安排中,却更多地反映了对五权宪政的民主追求。具体来说,在党政分治、党义治国等方面,胡汉民既与的政治主张颇多一致,又始终体现了一个继承孙中山衣...

  • 训政前期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党部的政治分歧——以1929年浙江二五减租为考察中心

    作者:何志明 刊期:2014年第01期

    二五减租为国民党解决土地问题的一种既定思路,但在1929年的浙江,围绕二五减租的推行与否却引发了一场党政纠纷,在国民党中央的偏袒性仲裁下,浙江二五减租被暂停。此事件实际暴露了训政前期国民党中央与地方层级之间存在的政治分歧,与国民党中央''后的迅速右转相较,后者显得相对滞后乃至'顽固'。浙江此次二五减租纠纷的缘起与收场,即是一个明显...

  • 从“以国养党”到“企业养党”——由国民党党务财政的演变看党营企业的缘起

    作者:孔祥增 刊期:2014年第01期

    中国国民党党营企业的创办,是其党务经费体制变革的产物。训政时期,国民党实行'以国养党'之制。党费取自国库,在'以党治国、党国一体'训政体制下,具有政治和法理的依据。同时,它也是'党费自给'的目标在巨额经费需求面前流于空言的一种现实选择。战后,国民政府由训政向宪政过渡,'以国养党'失去合法性基础,国民党党费自筹成为一种必然的现实需求。...

  • 西安事变前后东北军的政治工作探析

    作者:李翔 刊期:2014年第01期

    负责陕北'剿共'的东北军与第十七路军,起初都能够贯彻'攘外必先安内'的命令,但在遭到红军的沉重打击后,在中国共产党民族大义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和中共实际上结成三位一体的盟友关系。东北军中的政工人员,在从华北抗日前线撤至西北'剿共'前线后,内心也觉迷惑,缺失工作热情。政工体制自身弊端丛生。政工人员面对东北军与十七路军中的抗日怒...

  • 南京国民政府五月革命纪念日探析——以《中央周报》为视域(1927~1937)

    作者:贾茹; 熊秋良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27~1937年,国民党中央规定了一系列革命纪念日活动。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纪念活动通过在不同时间点对富有意义的纪念日进行宣传和仪式的操演,逐步形成了固定的宣传话语和仪式操演模式。纪念活动不仅巩固了国民政府政权、强化了国民党政治权威,更推进了政治认同,形成了深刻的社会记忆。

  • 抗战时期上海传统行业资本组织形式的转型——以药材业为中心的考察

    作者:高红霞; 曹春婷 刊期:2014年第01期

    从现有档案考察,药材行业的资本组织形式在抗日战争时期经历了一个转型过程,20世纪30年代末期基本上以独资为主,1941年转变为以合资为主,到了1943年股份制又日渐成为主流,药材行业这一传统商业其资本组织形式经历了独资—合资—股份制的转型过程。尽管已有学者从工业生产领域揭示了类似的转变,但甚少涉及传统商业,且对转型的具体过程的阐述过于...

  • 变动时局中的社会控制——战后苏南国统区的禁烟活动析论

    作者:郑宇 刊期:2014年第01期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伪在苏南肆行毒化政策,烟毒犯罪公开化,瘾君子随处可见。胜利后,苏南各县开始着手禁烟。'提前肃清烟毒计划'实施期间(1946、1947年度),政府与民众密切合作,协力禁烟,一度成效较好。但随着时局变化,1948年度的禁烟渐趋流于形式,无论政府还是民众均无心禁烟,效果自然不佳。苏南禁烟由1946、1947年度的'强化'到1948年度的'废弛'乃...

  • 华洋转型中的样板——民国年间江苏特殊教育研究

    作者:郭卫东 刊期:2014年第01期

    出于某些特定原因,中国的特殊教育由教会人士率先涉足。但当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教会便难以独揽,教外力量的介入并逐步取代教会的主导作用便是一定的。民国初年,终于出现华洋之间和民教之间在特殊教育领域内的此长彼消。而江苏在此转型中具有特殊地位,江苏不仅是较早出现国人自办(民办或官办)特殊学校的省区,而且是国人自办特殊教育发展最好的...

  • 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的“教育救济”——以民众学校为中心

    作者:杨彩丹 刊期:2014年第01期

    1930年代中期,山西省立民众教育馆开办了六所民众学校,以'教育救济'的方式,向失学民众提供文化教育和基本生活技能培训。这些活动扩大了普通民众受教育的范围,开创了毕业后跟踪服务的教育模式,在提高民众素质、促进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民众学校的出现,是山西地方社会为了减少文盲,提高国民素质和补救家庭与学校教育之不足所采取的措...

  • 汪伪南京市的保甲组织与基层社会控制

    作者:王翔 刊期:2014年第01期

    汪伪南京市政府为了恢复并控制基层社会,着力于完善保甲组织,整顿保甲秩序。借助清查户口、重新编组保甲、进行坊政改革、更委保甲长并加强其考核等措施,汪伪南京市政府构建了较为严密的基层社会管理与控制机制,从而极大地提升了对于基层社会的监控力度,强化了日伪殖民统治。不过受限于现实环境的复杂与多变,汪伪保甲组织疲于应对,运行混乱,基层...

  • 《努力周报》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态度

    作者:周峰; 黄娟 刊期:2014年第01期

    探讨近代报刊与党派的互动关系,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思想史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探讨《努力周报》对早期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试图揭示作为一个流派的知识分子群体在特定的历史情势下对马克思主义的态度,进而阐释激进与保守作为晚清以要的思想观念之互动与流变。

  • 辛亥革命与稽勋留学

    作者:姜新 刊期:2014年第01期

    辛亥革命与稽勋留学存在密切复杂的联系。首先,过程相互交叉,稽勋留学的缘起、定策、实施三环节恰恰与辛亥革命的对抗、协商、善后三阶段紧密交织,折射社会冲突的起伏;其次,身份相互重叠,稽勋留学生不但具有学生的身份,而且兼有革命者或革命子弟的资格;再次,动因相互叠加,革命激情的推动与留学功能的引导共同促成了稽勋留学;最后,作用相互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