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都文化

闽都文化杂志 省级期刊

Mindu Culture

杂志简介:《闽都文化》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8年创刊,国内刊号为35(Q)第0093,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双月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船政之光、双塔视野、闽都世家、岁月写真、在线读城、名镇名村、世味流年、八闽文脉、坊巷春秋、福地山水、左海风流、福地风采、艺术档案...

主管单位: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主办单位:闽都文化研究会;闽都文化研究院
国内刊号:35(Q)第0093
创刊时间:2008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双月刊
发行地区:福建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1
总发文量:930
总被引量:24
H指数:2
  • 美丽家园

    作者:杨东平 刊期:2018年第05期

  • 一涓一滴总关情

    作者:林肖 刊期:2018年第05期

    有一段时间,我几乎每天午后都会来到龙江边,漫步,或与江水默默对视。从小傍着这条江长大,但我一直没弄明白它为什么叫'龙江'。从字面理解,应当是江流蜿蜒如同巨龙,或者江水奔腾有龙吟虎啸之势;再文学点,就要像《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卷语描述的那般——'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这样才显得气象非凡。

  • 笑骂由他我自聋

    作者:王学斌 刊期:2018年第05期

    少年里社目狂生少年里社目狂生,被酒时时带剑行。列传常思追剧孟,天心强派作程婴。忍寒何必因人热,趋义无妨冒死争。到此一齐都忏悔,道书坐对短灯檠。少年林纾可是个闻名乡里的风云人物,被世人视作狂生。那时的他,常佩着一柄青霜长剑,浑身散出浓浓的酒气,漫步街里长巷,仰头高歌短吟,状若战国游侠。所过之处,路人无不呆立目视,当成异类来指指点点...

  • 书生也为稻粱谋

    作者:陈大康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不懂外语的林纾与小说翻译结缘带有点偶然性。1897年,林纾的妻子病故,为帮他排解悲痛,其友王寿昌提议合作翻译法国小仲马的小说《巴黎茶花女遗事》,这则悲剧故事与林纾当时的心情也正合拍。在法国留学多年的王寿昌精通法文,他口述作品内容,林纾则耳受手追,组织成文字。林纾的古文曾得到桐城派大家吴汝纶的赏识,他又善于叙事抒情,两人的合作可谓...

  • 王仁堪故居——赤诚丹心烛古今

    作者:林丽钦 刊期:2018年第05期

    穿过人来车往的竹林境,窄窄的灯笼巷里藏着一座年代久远的老宅子。宅子里有一棵枝叶繁茂的苹婆树,浓绿的树冠从东面孝义巷的马鞍墙探出头来,树叶在渐凉的秋风中满树摇曳。它在这里开枝散叶、花落花开已经超过300年。'苹婆'古称'频婆',源出梵语,原意为'身影'。它确实见证了这座宅子的主人300多年来绵延变迁的身影。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位官不过知府...

  • 景仰杜运燮

    作者:林登豪 刊期:2018年第05期

    1深秋柔和的阳光伴我来到景仰的诗人杜运燮先生的故居——古田县大桥镇瑞岩村中心弄12号。诗人的弟弟杜运锦在门口迎上来,我握着他苍老的手,心头涌动的情绪难以描述。诗人的弟弟与照片上杜运燮先生极其相似。与杜运锦先生细聊中,我的记忆之门又一次被叩开——杜运燮(1918-2002),福建古田县人。笔名吴进、吴达翰、杜松。1918年3月17日出生于马来...

  • 福建乡土文学的瑰宝

    作者:林蔚文 刊期:2018年第05期

    清代长篇传奇小说《闽都别记》,大约成书于清乾隆至嘉庆年间,即公元1736年至1820年前后,距今已经200多年了。《闽都别记》为传统的章回体小说结构,全书400回(亦作401回,其中第200回重复),约150多万字,是福建历史上流传至今篇幅最长的传奇小说之一。《闽都别记》以福州东山榴花洞传说为开篇,叙事时空贯穿汉唐、五代、宋、元、明,迄于清初,前后凡2...

  • 《闽都别记》中的汉字文化

    作者:董琨 刊期:2018年第05期

    《闽都别记》是一部以章回小说的形式记载与描述闽都即福州地区自晚唐迄清初数百年历史与社会状况的文学作品,它在很大程度上细化、丰赡与补充了传统地方正史,具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 雅俗并存见奇趣

    作者:陈高志 刊期:2018年第05期

    《闽都别记》是福建文学史上的一本奇书。因述说当地事,为求传神、存真,作者习惯用了许多闽东方言(福州话)语汇及俗谚语,后人将之视为闽东文化数据库实不为过。福州话是闽东方言的代表,它是汉语八大方言之一。从此角度来看,它和普通话的地位是相等的,虽然使用的人口相对偏少,但也是同宗共祖、源远流长的语言之一。既然如此,在发展的历史长河里,...

  • 《闽都别记》附录诗文今译

    作者:赵麟斌; 邱登辉 刊期:2018年第05期

    《大挑一二等》分发去江苏,四轿玻璃双摆手。衣则穿乎湖绉,妾则买于扬州。赫赫威风.太史公焉能及此?掣签转福建,二其门斗、一跟班。肉则待乎祭丁,钱则收乎昼卯。循循儒者,本部院八汝是谁。【今译】通过大挑选拔之后,被分派到江苏任职,所乘坐的轿子有四面璘玻璃和两个把手。身上穿的是浙江湖州出产的皱纹纱的丝织品,小妾是从扬州买来的。这么盛大...

  • 养在深闺人未识

    作者:施晓宇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虽然从小到大,我都被福州人叫作'两个声''解放仔',我父亲也确实是随叶飞统领的三野十兵团解放福建的北方人——江苏人(母亲与父亲同村),但是我在福州生,在福州长,所以我也是地道的'虎纠侬'。记得上小学时,放暑假与小伙伴拿着弹弓去福州市郊黎明(今天市区黎明街)河畔打鸟——那里有遍地金黄的稻田,还有成片雪白的茉莉花。

  • 艾敬郎与冷霜蝉

    作者:潘德铭 刊期:2018年第05期

    一桂枝里河,位于福州三坊七巷南边,潺潺东流。两岸桂树隔河相对,枝叶相触,开花时节,芳香扑鼻。两边楼房隔着河,相背而建,鳞次栉比。天成元年(926)六月的一天,书生艾敬郎放下画笔,踱到窗前,望着桂枝里河面水墨画一样的倒影。突然,对河楼上的窗口里飘来一串银铃般的笑声。他循声望去,看见一个女子的笑脸闪入窗后。是谁呀?正纳闷着,窗口里飞出一串...

  • 好山不厌读

    作者:于丹 刊期:2018年第05期

    南宋杨万里是白乐天的粉丝。对于白诗,他这样说:'每读乐天诗,一读一日好。少时不知爱,知爱今日老。'借用此诗来形容福州乡党们,包括我,对于于山的情感,似乎也很恰当。福州民谚说:'三山藏,三山现,三山看不见。''三山现'指的便是福州人抬头就看到的屏山、乌山和于山,亦称内山。故福州别号'三山'。

  • 于山的“烟火味”

    作者:陈逸 刊期:2018年第05期

    于山,是福州城内一座名山,不高甚至可以说很矮,却很有'烟火味'。山中建有纪念抗倭名将戚继光的戚公祠,祠内祭有戚公的军粮'光饼'。戚公的光饼闻名遐迩,并被历史赋予了神勇与胜利的色彩。古代文人也很是喜欢光饼,不少赴京赶考的举子们经过福州,都要买些光饼讨个彩头,既有'光宗耀祖'的祈盼,也作为行路、用功的干粮。记得小时候,光饼极受我们欢迎。...

  • 五一广场古今谈

    作者:闽文 刊期:2018年第05期

    五一广场原是一片沼泽地,湖塘比邻,遍布莲藕。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以湖为壕,在于山脚下筑起一座城墙,称'夹城',因形同满月,又称'月城'。'月城'之南有莲池、莲宅、荷宅、半洋等。宋之后湖塘逐渐淤积成良田,如宋许敦仁诗所言:'负郭湖田插两收。'至明代驸马都尉王恭重修福州府城,基本依'月城'为格局,设有7大城门,分别为:南门、北门、东门、西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