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文化研究

抗战文化研究杂志 省级期刊

杂志简介:《抗战文化研究》杂志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自2007年创刊,是一本综合性较强的文化期刊。该刊是一份年刊,致力于发表文化领域的高质量原创研究成果、综述及快报。主要栏目:思潮与运动、人物研究、文本论析、抗战艺术研究、文化遗产保护、史料研究、评论与争鸣、综述与消息

主管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主办单位:广西抗战文化研究会;广西社会科学院文史研究所
创刊时间:2007
所属类别:文化类
发行周期:年刊
发行地区:广西
出版语言:中文
预计审稿时间:1个月内
综合影响因子:0.04
总发文量:303
总被引量:101
H指数:3
期刊他引率:0.5
平均引文率:4.2778
  • 从史实看台湾殖民统治肯定论之虚妄

    作者:杨红英 刊期:2013年第01期

    20世纪80年代台湾出现肯定日本殖民统治的台独论述,迄今犹有余绪。但考察日本在台的五十年同化政策,不难发现其用语言、思想、日常生活等方面的同化去掩盖其政治排斥、经济榨取、民族歧视的实质。厘清这一段史实,任何台湾殖民统治的肯定论、美化论都将被证明是政治操弄下的虚妄建构。

  • 桂林抗战艺术研究缘起及意义——《桂林抗战艺术史》绪论

    作者:李建平 刊期:2013年第01期

    桂林抗战艺术主要指自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至1944年9月桂林大疏散不久即沦陷的这七年时间里,发生在桂林的抗日艺术活动,包括艺术创作、展览、出版、社团、教育、理论研讨、文艺批评、中外交流等。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是当时活动最为广泛,内容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广大,战斗力量最强的艺术样式。开展桂林抗战艺术研究,是抗战文化研究逐...

  • 中国共产党的非权力性影响力创造桂林抗战文化城——中国共产党对桂林抗战文化城非权力性影响研究之一

    作者:盘福东; 郑文成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共产党非权力性影响建立在抗战文化人和进步青年信服的基础上,不带有强迫性,是通过潜移默化内化为抗战文化人和进步青年的某种动机而发挥作用,表现为自愿和主动。国民党桂系或国民党广西省政府权力对抗战文化人和进步青年的影响是有限的,而中国共产党非权力性影响力对抗战文化人和进步青年的激励是巨大而持久的。中国共产党非权力性影响力所...

  • 历史书写遭遇文学记忆——以从文80载的抗战时期沦陷区女作家梅娘为例

    作者:张泉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近代史上的日本占领区文学,隶属于中国现代文学,又具有区别于其他时空中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性,对其加以研究时,方法问题尤其重要。通过评介北方沦陷区代表梅娘及其研究史,提出进行相关研究的两个背景性框架:"记忆所系之处"历史解读法;四个与殖民、殖民语境相关的宏观维度。借助这两个背景框架,建立起设身处地的视角,或许有助于在更为宽阔...

  • 论《讲话》与《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之异同

    作者:洪亮 刊期:2013年第01期

    张道藩1942年发表的《我们所需要的文艺政策》(文中简称《文艺政策》)是正面阐扬国民党文艺政策的重要文本,它与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中简称《讲话》)具有潜在的对话关系,二者关注的问题颇有相似之处,如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文艺的对象问题、创作方法与创作态度问题、"歌颂与暴露"问题等等。不过《讲话》将政党对文艺的要求阐释...

  • 抗战结束后中等教育权势的转移——以中学国文教科书的编写为视角

    作者:李斌 刊期:2013年第01期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推行中小学部分教科书国定制,并编出《初中国文甲编》,令全国中学采用。《初中国文甲编》的核心目的,是落实抗战时期教育思想,提倡"智仁勇"、"礼义廉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等传统观念。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国定本推向收复区,不仅受到出版商的抵制,而且受到民主人士的强烈谴责。在此情况下,开明书店新编中学国文教科书,站...

  • 西南联大“教育独立”的宣言书——《呈常委会文》

    作者:杨立德 刊期:2013年第01期

    抗日战争期间,西南联大遵循教育规律和三校的办学传统,顶住来自政府的压力,坚持独立办学,这是西南联大能够培养出众多一流人才最根本的原因。这种争取大学不受政府左右的独立精神,集中体现在《呈常委会文》中。

  • 抗战时期重庆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成就述论

    作者:孙旭红 刊期:2013年第01期

    抗战时期的重庆聚集了一大批史学工作者。他们以唯物史观和的史学思想为指导,把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实践相结合,坚持史学研究为抗战现实服务的原则,批判地继承民族优秀文化遗产,采用民族形式和通俗化语言,确立了史学研究的方向,对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对当今正确对待知识分子和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史学建设有借鉴意义。

  • 延安文艺的喜剧色彩

    作者:吴继金; 于丽 刊期:2013年第01期

    在延安文艺中很少有悲剧性的作品(尤其是文艺整风运动后)。这些作品即使是反映悲剧性的题材和内容,文艺家们也会对悲剧进行了消解,其结局转换成了喜剧。在"以写光明为主"的政治要求下,歌颂共产党、歌颂工农兵大众以及根据地新人、新事、新气象的喜剧创作成为延安文艺的主旋律,充满喜庆色彩的"大团圆"美好结局成为固定模式。

  • 新诗社及其朗诵诗目标的确立

    作者:李光荣 刊期:2013年第01期

    本文考察了西南联大新诗社从酝酿、诞生、发展到观念确立、成就取得再到结束北上的历史,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了一些新见解,解释了一些以往说不清楚的问题,认为新诗社的特质在于"新"字,而其"新"是在闻一多的指导下逐渐探索发展的,新诗社是西南联大和昆明地区以至国统区和北返后北方的一股重要诗歌力量,新诗社为中国朗诵诗的创新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

  • 诗歌作军歌 诗魂壮国魂——于右任在汉的抗战文学创作与活动

    作者:章绍嗣 刊期:2013年第01期

    1937年底,于右任随着国民政府的迁移来到武汉。他在从事出席会议、前线视察、参机国是等政府领导工作的同时,仍诗词创作不辍,佳作迭出,在文化战线上发挥着他人不可代替的作用。

  • 太阳将永远照耀着他——试论黄新波抗战文化活动及其贡献

    作者:杨益群 刊期:2013年第01期

    黄新波是我国新兴版画运动的主将,也是我国抗战文化运动中的一名悍将。抗战期间,他不仅创作了大批深具思想性、战斗性、艺术性的作品,而且以高昂的战斗姿态和满腔的爱国激情,投身我国伟大的抗战斗争中,全方位、多侧面、不遗余力地活跃在抗战文化战线上,为我国抗战文化运动作出了卓著贡献。

  • 弦鸣山水间——抗战时期音乐家马思聪在桂林

    作者:陆璎 刊期:2013年第01期

    抗战期间,马思聪曾数次旅居桂林,在桂林文化城从事音乐活动。据不完全统计,马思聪在桂林共举办过超过十场小提琴音乐会,是文化城举办个人音乐会最多的音乐家。文章记述马思聪在桂林期间从事抗战音乐活动的经历。

  • 抗战时期音乐家满谦子在桂林活动概述

    作者:陆璎 刊期:2013年第01期

    音乐家满谦子于1937年秋至1938年8月间,在桂林居住了近一年,期间他积极投入抗日救亡音乐活动,教学、作曲、指挥大型歌咏活动,并在桂林文化城创办了广西第一所艺术教育园地——广西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本文记述了满谦子先生这一时期从事抗战音乐工作的经历。

  • 向培良在桂林从事抗战宣传史实钩辑

    作者:寄小文 刊期:2013年第01期

    中国现代早期文化名人向培良,抗战时期在桂林广泛参与了抗战宣传方面的各种活动,积极推进桂林抗战宣传,热心参加西南剧展,其态度上是积极的,理论上是有创见的,行动上是有成效的。本文对向培良在桂期间的一些抗战宣传活动作史实钩辑,希望以此来促进桂林抗战文化城的研究在多视角、全方位的层面有一个全新的展开。